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土贝母与丽江山慈姑的鉴别



全 文 :  临床 药学
土贝母与丽江山慈姑的鉴别
肖玉燕1  翁金月2  樊建霜3
1 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   325200
2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352000
3 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   352000
关键词 土贝母 丽江山慈姑  鉴别
土贝母为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
品〔1〕 ,有散结 、消肿 、解毒之功。而丽江山慈姑俗称“土
贝母”或“草贝母” ,系有毒草药。〔2〕中医多外用治疗痈
肿 、关节炎等 ,若内服稍过量即有呕吐 、腹泻等中毒表
现。为了清楚区别两种“土贝母” ,笔者从药物来源 、产
地 、形状 、显微特征 、功用 、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其进行阐
述 ,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来源及产地
1 土贝母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 Bolbos temma panicu-
latum(Maxim.)Franquet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河南 、陕
西 、山东等地。〔3〕
2 丽江山慈姑
丽江山慈姑为百合科植物丽江山慈姑 Iphigenia
indica Kunth et Benth.的干燥鳞茎。主产于云南西北
部至中部 、四川南部、贵州西部和西藏等地。
形  状
1 土贝母
1.1 植物形态〔5〕  为攀援性蔓生草本 ,块茎肉质 ,白
色 ,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 ,由数个一大一小成为一对 ,
各对交互对生 ,逐渐增加层次的肉质鳞片状物组成。
茎纤弱 ,有单生的卷须 ,叶互生 ,叶片心形 ,掌状深裂 ,
腋生圆锥花序 ,花单性 ,雌雄异株 ,蒴果圆筒状 ,成熟后
顶端盖裂。
1.2 药材性状〔6〕  呈不规则块状或片块状 ,常中部宽
阔 ,长 0.5 ~ 2.5cm ,宽 0.7 ~ 3.5cm ,有的数个相聚 ,呈
类球形或类长圆形。表面红棕色至暗棕色 ,有的半透
明 ,凹凸不平 ,有不规则皱纹 ,粗糙。质坚硬 ,不易碎
断 ,断面角质 ,平滑光亮。微有焦糊气味 ,味微甜后微
苦辛 ,稍带黏性。
2 丽江山慈姑
2.1 植物形态〔7〕  多年生草本 ,高约 20cm 。鳞茎圆
球形 ,径约 1cm ,外皮褐色。茎单一 ,入土部分白色 ,出
土部分带紫色。叶线形 ,长约 15cm ,宽约 0.5cm ,先端
渐尖 ,基部成鞘状 ,有平行纵向叶脉。花紫色 ,径 1.5 ~
2cm ,花序总状 ,有 2 ~ 3花。花被裂片 6 ,分离;雄蕊 6 ,
花药内向。蒴果长圆形 ,宽约 7mm。花期夏季。
2.2 药材性状〔4〕  呈不规则类圆锥形或卵圆形 ,高 0.
5 ~ 1.5cm ,直径 0.6 ~ 1.4cm ,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 ,顶
端渐尖 ,基部平或常呈脐状凹入 ,常附有未除尽的棕色
鳞片 ,侧面有一较宽的沟褶 ,不分瓣 ,质坚硬 ,碎断面角
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 ,气微 ,味苦而微
麻。
显微特征
1 土贝母
1.1 横断面 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类多角形 ,外壁角
隅处加厚。皮层细胞较小 ,细胞壁角隅处加厚 ,细胞间
隙明显 ,内层细胞体大 ,细胞壁稍薄。中柱维管束 10
多个 ,外韧型 ,形成层明显;韧皮薄壁细胞壁加厚;木质
部导管单个或数个相聚扁圆形或多角形;髓射线宽广 ,
细胞多纵向延长;髓细胞体大 ,间隙明显。
1.2 粉末  黄棕色。糊化淀粉团块灰白色 ,边缘整
齐 ,表面可见网状淀粉粒痕及细胞壁。未糊化淀粉粒
单粒圆形 、卵圆形 、椭圆形 、长圆形或贝壳形 ,直径 5 ~
5.5um ,长径可至 70um ,脐点明显 ,星状 、飞鸟状 、裂缝
状 、点状或圆形凹窝 ,有的可见层纹;复粒稀少 ,由 2 ~ 3
分粒组成 ,分粒近等大或差异较大;导管壁网状 ,螺旋
状或环状加厚 ,直径 5 ~ 45um 。
2 丽江山慈姑
粉末  淀粉粒多呈不规则或半截状 , 直径 5 ~
35um ,脐点星状或点状。表皮细胞淡黄色 ,椭圆形或长
条形;残存鳞片表皮细胞多角形 ,棕褐色。导管环纹或
网纹 ,直径 9 ~ 45um
功效与应用
1 土贝母
味辛 、苦 ,性平微寒。无毒 ,入肺 、脾经。功效:散
结 、消肿 、解毒。〔3〕中医临床常用于乳痈 、乳腺炎 、颈淋
·194·  CJTCM  Apr.2008 Vol.20 No.2 DOI :10.16448/j.c jtcm.2008.02.048
巴结结核 、慢性淋巴结炎 、肥厚性鼻炎等治疗 ,外敷可
消肿止血。常用量:4.5 ~ 9g 。
2 丽江山慈姑
味苦 、性温 ,有大毒 ,入肺 、肝经。功效软坚散结 ,
拔毒消肿 ,镇痛 ,抗肿瘤。常用量:0.6 ~ 0.9g 。较少入
煎 ,多入丸 、散 ,外用研粉调敷或以醋磨汁多涂。〔8〕
药理作用
1 土贝母
主要成分为脂肪酸 、甾醇及三萜皂甙(土贝母甲 、
乙 、丙 、丁)等。〔9〕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土贝母具有抗肿
瘤 、抗病毒 、杀精子 、免疫抑制 、抗炎 、溶血 、对抗蛇毒等
多种药理活性 ,对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细胞〔10〕 ,如胃癌 、
胰腺癌 、子宫颈癌 、鼻咽癌 、神经母细胞癌 、白血病 、肝
炎及尖锐湿疣等各种疣证均有显著疗效。
1.1 抗肿瘤作用 刘晓红等〔11〕研究发现 ,土贝母有效
成分土贝母皂甙对小鼠肉瘤 S180 细胞和肝癌 H22 细
胞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能使人早幼粒白血病
细胞 HL60向类似成熟方向发展。刘姬艳等〔12〕采用放
射自显影 、液闪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丝裂原活化
蛋白激酶(MAPK)的活性 ,结果提示 ,土贝母皂甙甲作
用于人鼻咽癌上皮细胞株(CNE -2Z)细胞后 ,通过
MAPK 信号传导通路异常激活 MAPK ,引起靶基因的
转录活化 ,抑制细胞增殖 ,进而诱发细胞调亡。
1.2 抗病毒作用〔13〕
1.2.1 抗单纯庖疹病毒作用  实验证明 ,土贝母皂甙
稀释浓度在 10 ~ 3mg/ml以上对细胞毒性较大 ,而浓度
在 10 ~ 4mg/ml以下对细胞无毒性 ,当为 10 ~ 5mg/ml
(即 0.1ug)时 ,仍对单纯疱疹病毒 I 型有效 ,在 10 ~
6mg/ml以下对病毒无抑制作用。
1.2.2 对人免疫缺陷病毒的作用  在对人免疫缺陷
病毒核心蛋白 P24的产生和人免疫缺陷病毒介导的细
胞病变的研究结果表明 ,土贝母皂甙甲能抑制 P24 的
产生 ,也能抑制细胞病变。其有效质量浓度(EC50)分
别为 24.1和 22.9mg/L;同时它也能有效地中和另外 2
种分离株(HTLV -IIIRF 和 HTLV -ⅢMN)的感染。
因此 ,土贝母皂甙甲可能是一种有望治疗艾滋病的药
物。
1.3 杀精子作用〔14〕 实验证明 ,土贝母皂甙能破坏精
子的生物膜系统 ,使精子的质膜 、顶体及线粒体受损。
1.4 其他作用 还有免疫抑制作用 ,溶血作用 ,抗炎
抗水肿作用等。
2 丽江山慈姑
丽江山慈姑主要成分为秋水仙碱 、β -光秋水仙
碱 、角秋水仙碱 、N-甲酰 -N -去乙酰秋水仙碱等多
种生物碱〔15〕 ,其药理作用〔8〕如下。
2.1 治疗支气管炎 、哮喘  本品具有镇咳平喘 ,缓解
平滑肌痉挛作用 ,用量 0.3 ~ 0.9g ,加用蜂蜜适量蒸服。
2.2 抗肿瘤作用 实验证明 ,秋水仙碱和秋水酰胺可
抑制微管蛋白 ,阻滞细胞的有丝分裂 ,使之停止于中
期 ,使细胞核结构改变 ,细胞发生畸形和死亡。对分裂
较快的胚胎及肿瘤细胞最为敏感 ,可用于乳腺癌 、食道
癌 、胃癌等治疗。在临床用量范围内为一种较好的抗
肿瘤药物。
2.3 治疗痛风作用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
血中尿酸过高 ,沉于关节 、软组织 、肾脏等处形成的病
症 ,而秋水仙碱具有特效的治疗作用 ,用量 0.3g 。
2.4 毒副作用 因丽江山慈姑含有大量的秋水仙碱 ,
内服后在体内氧化成氧化二秋水仙碱 ,有剧毒 ,对消化
系 、泌尿系均产生严重的刺激症状 ,对神经系统有抑制
作用 ,产生上行性麻痹 ,如累及膈肌则引起呼吸运动障
碍。严重者可产生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 ,引起低氯 、低
钾 、碱中毒或酸中毒 ,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 ,甚者
可因呼吸衰竭而死(致死量为 20mg),应用时应严格掌
握剂量。
参考文献
1 尚志钧 ,刘晓龙.贝母药用历史及品种考察.中华医史杂志 , 1995 ,
25(1):38~ 42
2 郑广东.半夏与混淆品丽江山慈姑的鉴别.海峡药学 , 2006 , 18
(4):131~ 132
3 中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一部.2005.13~ 14
4 李家实主编.中药鉴定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2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药彩色图集.广东:科技
出版社 , 1995.69
6 谢志民 ,刘晓华 ,曹林林.中药土贝母的生药鉴定.中药材 , 1998 , 21
(11):548~ 551
7 昆明军区后勤部卫生部编.云南中草药选.天津:人民印刷厂 , 2007
8 文林 ,元晶.丽江山慈姑的功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03 , 62:
180~ 181
9 李晓晶 ,姜琳琳 ,吴智南 , 等.土贝母的 HPLC 指纹图谱研究.中草
药 , 2007 , 38(6):926~ 929
10 于立坚 ,马润娣 ,于廷曦.土贝母苷甲和苷乙的抗肿瘤作用.中国
新药杂志 , 2002 , 11(9):692~ 694
11 刘晓红 ,陈洪胜 ,曹志平 ,等.土贝母制剂诱导 Tca8113细胞凋亡
极其对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影响.中国实验诊断学 , 2007 , 11(8):
1003~ 1004
12 刘姬艳 ,马润娣 ,于立坚.土贝母苷甲对人鼻咽癌上皮细胞丝裂原
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北京中医 , 2007 , 26(2):119~ 121
13 金鹏飞 ,郑春辉 ,裴月湖.中药土贝母研究进展.沈阳药科大学学
报 , 2003 , 20(2):152~ 156
14 石会丽 ,韩燕萍 ,肖会玪.土贝母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陕西中医 ,
2004 , 25(9):857~ 858
15 马玉芳 ,许继宏.丽江山慈姑的组织培养及育种技术研究.中草
药 , 2003 , 34(5):465~ 465
收稿日期:2007-12-26 责任编校:张玉琴
·195·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 年 4 月第 20 卷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