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红托竹荪的研究与栽培应用



全 文 :·综 述

·
(接上页)
[2]武睿.提高锁阳种子萌发率及接种率的方法研究[D].甘肃
农业大学,2011.
[3]李雪,秦祎婷,董学会.辽藁本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J].天
津中医药,2012(5) :429 - 432.
[4]汪玉,沈向群,吕清璐,等.美女樱种子生物学特性及萌发实
验研究[J]种子,2010,29(3) :46 - 50.
[5]王晓娟.沙葱胚胎学及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
业大学,2011.
[6]刘文平,王东.紫堇属(Corydalis DC.)植物的种子形态及其
分类学意义[J].植物科学学报,2011,29(1):11 - 17.
[7]王家源,郭杰,喻方圆.不同种源苦楝种子生物学特性差异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1) :49 - 54.
[8]甄宏宇,刘燕. 2 种灌木铁线莲种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种子,2010,29(12):42 - 44.
[9]赵欣欣,杨立冬,于运国,等.种子净度分析注意事项和存在
的问题[J].种子科技,2010(5) :15 - 16.
[10]余道平,彭启新,李策宏,等.梓叶槭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12) :30 - 33.
[11]刘艳.梭梭种子内源抑制物质及萌发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D].北京林业大学,2007.
[12]李亚涛.薰衣草种子的休眠机制及其解除策略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2010.
[13]吴琼美,高捍东,陈智建,等.结缕草种子生物学特性和质
量检验技术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3):
69 - 72.
[14]PIFERRERF,CALRM,LVAREZ-BLZQUEZB,et al. Induction
of triploidy in the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I. Ploidy
determin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cold shocks[J]. Aquaculture,
2000,188:79 - 90.
收稿日期:2014 - 06 - 2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织金竹荪产业化技
术研究成果熟化与栽培推广应用”(编号:2013 F 2001007)。
作者简介:杨 珍(1988 -),女,贵州省修文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生态环境分析与治理;E-mail:1026884135@ qq. com。
通讯作者:张 林(1960 -) ,男,贵州贵阳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食
药用菌;E-mail:646132279@ qq. com。
红托竹荪的研究与栽培应用
杨 珍1, 吴 迪1, 黄 筑3, 耿 丹1, 王蔚嘉2, 张 林3
(1.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贵阳 550001;
2.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都匀 558000; 3.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贵阳 550009)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Research Progress
YANG Zhen1,WU Di1,HUANG Zhu3,GEN Dan1,
WANG Wei-jia2,ZHANG Lin3
摘要:红托竹荪是世界著名的一种食用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
年代经人工驯化成功后,开始进行了人工栽培。由于红托竹荪
气息清香、味道鲜美,肥厚脆嫩,久煮不烂,名满海内外。本文
主要从形态特征、分布、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栽培方式与工
厂化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开展工厂化生产,标志
着红托竹荪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红托竹荪;栽培史;栽培方式
中图分类号: S 646. 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4705(2014)12-0048-04
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被称为“菌
中皇后”[1]。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遣特使基辛格
到北京,受到周恩来的盛宴款待[7],“竹荪芙蓉汤”誉
满中外。红托竹荪是贵州特有的一种清香型竹荪。
1 形态特征
红托竹荪的形态结构分为:孢子、菌丝体、菌蕾、子
实体 4 个部分[2]。孢子在显微镜下呈椭圆形或短柱
形、无色透明,表面光滑。菌丝白色,绒毛状,最后密集
交错在一起形成菌索。菌蕾暗紫红色,卵圆形,基部具
根状菌索。菌盖白色,网状,整个菌盖呈圆锥形;菌柄
白色,海绵状,柱状中空质脆,通常长 10 ~ 30 cm、宽
2 ~ 5 cm;菌托碗形,包着菌柄基部[3]。红托竹荪子实
体呈乳白色;菌裙白色、花眼状,有圆形、椭圆形、多
角形。
·84·
第 33 卷 第 12 期 2014 年 12 月 种 子 (Seed) Vol. 33 No. 12 Dec. 2014
DOI:10.16590/j.cnki.1001-4705.2014.12.072
2 分布范围
红托竹荪主要分布于贵州的织金、清镇、金沙、毕
节、绥阳、大方、平坝、赤水等地,其中织金分布最
广[4]。
3 生态环境
3. 1 海 拔
贵州地处亚热带,位于云贵高原东部,一般海拔
1 000 m以上,最高 2 980 m,最低 180 m。栽培地应选
择在海拔 500 ~ 1 000 m的地区,在自然生态条件下,野
生红托竹荪生长的海拔高度,从贵阳的 1 000 m 至大
方漆树弯的 1 900 m 都能生长,说明红托竹荪能适应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生长。
3. 2 地 域
由于省内丘陵起伏,谷地纵横,高度相差很大,西
部威宁一带海拔为 2 400 m左右,到贵阳为 1 057 m,再
向东到铜仁、锦屏降为 200 m左右,这就造成了温度在
空间的剧烈变化,在山谷地区内,风力微弱,温高湿重,
云雾多,日照少,温差大,给红托竹荪生长造成了极为
有利的条件[4]。
4 生物学特性
红托竹荪属中偏低温型品种,大量的研究表明:红
托竹荪主要利用的是植物机体中的碳水化合物,菌丝
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 25 ∶ 1,利用营养物质的特性广
泛。最适温度为 23 ~ 25 ℃,适宜的酸碱度为 5. 0 ~
6. 0,最适 pH值为 5. 5,菌丝生长的最适宜空气相对湿
度为 80%。
4. 1 温 度
红托竹荪是典型的中偏低温性菌类。红托竹荪的
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 10 ~ 30 ℃,最适温度 20 ℃[2]。
4. 2 湿 度
竹荪生长发育有关的湿度主要包括土壤湿度
40%、培养料湿度 65%、空气湿度 80% ~95%[4],出荪
时培养料含水量为 65% ~70%。
4. 2. 1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低于 30%时菌丝死亡,土壤湿度过高,
通透性差,竹荪菌丝由于缺氧而受抑制,严重时会死
亡[4],土壤湿度应控制在 40%左右。因此,自然界中
野生竹荪一般都生长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上或平地的
沟坎边缘。
4. 2. 2 培养料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的含水量要求控制在
60%,出荪时培养料含水量为 65% ~70%之间。
4. 2. 3 空气湿度
菌丝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范围为 45% ~ 100%,
最适为 80%。
4. 3 空 气
由于红托竹荪是好氧性真菌,吸收氧气排出二氧
化碳。空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因
此应严格控制含水量和土壤通透性,保证足够的氧气,
以免造成菌丝生长不良甚至窒息死亡。
4. 4 光 照
光照对菌丝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其生长过程中
不需要光照;在子实体生长期只需要有散光就能满足
其生长发育要求。
4. 5 酸碱度
红托竹荪菌丝 pH值在 2 ~ 8 范围内均能生长,其
中 pH值为 5. 5 时为最适宜。
4. 6 营 养
红托竹荪主要利用的是植物机体中的碳水化合
物,利用营养物质的特性广泛,不是专一的。以葡萄糖
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为
25 ∶ 1[2 ~ 5]。
5 栽培史
竹荪的人工栽培试验始于 1971 年,胡宁拙对遵义
的竹荪资源进行考察,同时进行菌种分离纯化培养的
研究。1974 年分离培养出纯菌丝体菌种,并开始椴木
栽培试验。1978 年长出子实体。贵州科学院生物研
究所以胡宁拙为首的竹荪课题组攻克了人工栽培竹荪
技术。1980 年 9 月在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分会的学
术报告论文汇编中发表的《竹参培育初报》一文,开始
引起广泛的注意。1981 年在《微生物学通报》上发表
“竹荪的人工栽培”并明确指出:首先竹荪是腐生菌,
不是共生菌。其次竹荪主要利用的是植物机体中的碳
水化合物,它不仅能在竹类植物上生长,还能在多种阔
叶树木上生长,利用营养物质的特性广泛,没有严格的
选择性,不是专一的[6]。因此,将制种与栽培技术进
行推广,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经国际联机检索和国内
检索,竹荪的人工驯化成功系国际首创。1983 年,贵
州科技人员开始对织金竹荪进行驯化栽培,同时在赤
水、赫章、平坝等地中试和推广,并在省微生物学会、贵
州省生物研究所联合举办食用菌培训班进行竹荪人工
栽培培训。1985 年夏,人工培育的“织金竹荪”出荪,
标志着“织金竹荪”驯化成功并向群众推广其栽培技
术。胡宁拙等人在《中国食用菌》上 1986 第 3、4、5、6
期 1987 第 1 期连载“竹荪人工栽培技术”影响广泛。
1986 ~ 1987 年,课题组成员、织金城关林业站副
·94·
综 述 杨 珍 等:红托竹荪的研究与栽培应用
站长杨秀崇、织金县科委副主任林朝中等用织金特产
的大砂锅等容器栽培竹荪,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7]。
同时还有许多拓展者,如吴勇、阳旭、张建刚等为竹荪
发展作出贡献。荪农在栽培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以往的
教训从中吸取经验,改进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等,使得
红托竹荪人工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涌现出一批技术
骨干,在推广与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用[7]。
20 世纪 90 年代初,由于市场对产品的大量需求,
竹荪人工栽培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张林等在省广播电
台协助下举办培训班数十期,培训竹荪栽培人员 3 000
余人。1995 年我国总产红托竹荪干品 40 000 多 kg,主
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以贵州织金、黔西出产著名。改变
传统的室内沙锅栽培为大棚畦床式栽培,实现了竹荪
规模化种植[8]。并推广以草类代替木材的栽培方式,
“以草代木”新技术,比传统的以桦槁、核桃、马桑、杨
树等阔叶树为主要栽培料取材更方便,对生态环境影
响更小。以草代替木栽培竹荪的试验,取得了满意的
效果。2000 年贵州省织金县优质红托竹荪年产量已
达 20 万 kg以上,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竹荪
之乡”[7]。
90 年代中期至今,贵州织金县采用中棚栽培技
术,利用阔叶树干、枝桠等进行栽培,实现了高效的栽
培技术,取得显著效益。2011 年在贵州织金进行高效
栽培技术,生产出清香型红托竹荪。2011 年,贵州生
物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对红托竹荪菌种
保藏方法、原材料发酵工艺、立体栽培技术等进行研
究。进入 21 世纪以来,传统栽培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
对产品的需求。实行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是栽培技术
的转折和升级,也是红托竹荪栽培技术发展的一个新
阶段。在工厂化、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培育速生桤木林,
解决了竹荪栽培原材料紧缺的问题,同时农作物秸秆
作为红托竹荪栽培基质材料之一,节约木材资源,形成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
污染的最小化,促进了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通过
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的产业升
级目标,提高了整体技术水平,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
发展。
6 栽培方法
6. 1 盆栽(砂锅)法
用盆将底部四周钻几个眼,或用砂锅在底部垫 1
层砂石,铺上消过毒的腐植土,然后撒 1 层处理过的碎
料并撒上菌种,将粗料置于盆中后又撒 1 层种,再用薄
薄的 1 层碎料盖面,盖上腐植土,铺上松针及竹叶。浇
透水后进行培养约 4 ~ 5 个月后,菌丝体可长满,并有
少部分菌索向覆土层蔓延。此时注意保持空气相对湿
度在 85%以上。
6. 2 荫棚栽培法
场地选择半山坡田地,土壤肥沃、弱酸性,靠近水
源。畦床宽 1 ~ 1. 3 m,长度 10 ~ 15 m 为好,也可根据
地形而定。荫棚用竹木架搭盖,高 1. 5 ~ 2 m,上方与
四周用茅草或稻草帘遮荫。培养料含水量 65% ~
70%之间,堆料时从地面畦床起,第 1 层 5 cm,第 2 层
10 cm,第 3 层 5 cm,堆料高度 20 cm。菌种采取分层点
播或撒播。其中第 2 层培养料和菌种量要比第 1 层增
加 1 倍。用料 15 ~ 20 kg /m2,菌种 5 瓶。堆料播种后,
在畦床表面覆盖 1 层 1. 5 ~ 3 cm厚的腐殖土。腐殖土
含水量 40%左右。覆土后上面用小竹枝盖上,最后用
塑料薄膜覆盖。
6. 3 床栽法
用木材搭建菇床,床架上先铺 1 张大的消毒塑料
薄膜,在薄膜底部打上几个小孔,以利多余水分流
出[5]。在床上铺 1 层料播 1 层种,使菌种块夹在培养
料之间,种料紧密相贴,共播 2 层菌种,3 层培养料,最
上层盖上 1 薄层竹叶。浇水,再盖上塑料薄膜,保湿培
养。用料 15 kg /m2,用种 4 ~ 5 瓶。当菌丝基本长满料
面时,及时去膜覆盖 1. 5 ~ 3 cm 厚腐殖土后在其上面
盖松针或竹叶。
7 工厂化与规模化生产
工厂化生产是一种新型的立体栽培模式,以研发
出一批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为依托,同时实现优质、
高产、高效的产业升级目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7. 1 菇房及栽培容器的消毒处理
菇房是竹荪生长发育的重要场所,菇房要求具有
一定的保湿性能、通风换气便利,操作管理方便,周围
环境保持清洁等。一般发菌和出菇分别在不同的菇房
内进行,发菌房以 50 ~ 80 m2 为宜,出菇房或出菇棚以
180 m2 为宜。培养室要保持干燥通风,在栽培前,将
菇房彻底清扫干净,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栽
培所用塑料筐应选择 40 cm ×60 cm ×12 cm,用清水洗
净后,再用 0. 5% 高锰酸钾溶液擦拭其内外表面后
备用。
7. 2 原料配方及处理
原料主要包括木屑 150 kg、玉米芯 20 kg、麦麸或
米糠 20 kg、黄豆粉 5 kg,腐殖土 5 kg,石膏粉 2 kg、糖
2 kg、过磷酸钙 1 kg。拌好料进行堆料,时间为 2 d 左
右,每隔 12 h 翻堆 1 次,以确保木料完全吃透水分。
如果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拌料可直接将原料投入浸泡
池中浸泡。将已堆发完的料投入搅拌机中,加水适量
·05·
第 33 卷 第 12 期 2014 年 12 月 种 子 (Seed) Vol. 33 No. 12 Dec. 2014
(保持培养料水分在 60% ~ 65%)。调节好 pH,开启
搅拌机充分搅拌。搅拌好后,开启传送带,将已拌匀的
原料送入装袋机中进行装袋。
7. 3 装袋灭菌
选 15 cm ×55 cm ×0. 05 cm的聚乙烯筒料,开启装
袋机,装入拌好的料,并适当压紧实,然后扎口。每袋
装料约 2. 5 kg,装完后送入灭菌柜或者灭菌锅进行高
压蒸汽灭菌,于 121 ℃下灭菌 l. 5 h以上。
7. 4 接种及培菌
灭菌完后将菌包移入强冷却室进行冷却,冷却完
后在无菌接种室采用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也可人工
接种。在使用前用烟雾消毒剂熏蒸菌种槽 15 min 左
右,用手动喷枪对各接触部位进行喷雾消毒。菌种投
放不宜多,以免挤压太长时间,影响菌种萌发。菌种投
放时尽量保持四孔位置的菌种量均匀。菌种用量以覆
盖孔口为好,接好后再套一塑料薄袋,以预防菌丝污染
和脱水。接种好传送到无菌培养室进行无菌培养。待
菌丝封口后移入恒温培养室中进行恒温培养。将菌袋
放入培养室内培养架上,一般堆放 6 ~ 7 层,眼口朝外,
以利菌丝生长透气。室温保持在 20 ~ 24 ℃,料温
23 ~ 25 ℃。当菌丝封面吃料 1 cm以上时,进行翻堆并
适当放松袋口扎绳,以利透气,一般在 20 ~ 25 ℃下培
养 50 ~ 70 d菌丝可满袋。待菌丝发满后,及时移至出
菇房(棚)内进行出菇管理。
7. 5 出菇管理
因为竹荪菌丝既不耐旱,也不耐湿,需要合适的温
度、湿度、新鲜空气。一般 2 ~ 3 月播种,4 ~ 5 月出菇,
出菇期间温度为 20 ~ 25 ℃,湿度 80% ~ 90%。当出
菇期遇到高温天气时,应该多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
持在 90% ~95%。红托竹荪破蛋撒裙开始,约10 h撒
裙完毕,应及时采收,脱水烘干后,包装出售。一朵红
托竹荪的干重通常在 3 ~ 5 g,4 袋菌包为 1 框,每框均
有 40 多朵,则 1 框有 160 ~ 200 g。
7. 5. 1 竹荪栽培的病虫害防治
不管是哪种栽培方法,栽培后都避免不了会产生
病虫害。病虫害的防治是决定竹荪栽培成功与否的关
键。采用物理防治为主,高效低残留农药为辅进行病
虫害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量与质量。
保持室内外环境的卫生,适时观察处理。在工厂化、规
模化生产当中,病虫害的防治更加重要。
根据以上综述,工厂化生产具有占地面积小,利用
率高,易于管理,尤其在通风、控温、控湿方面具有很好
的优势。其次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
化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促进农业生态的可持续
发展,提高了整体技术水平,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8 前景展望
在工厂化、规模化生产中,红托竹荪的栽培料主要
是玉米芯、木屑等,可变废为宝,使资源被充分利用。
不仅使农业秸秆物等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环境
污染,而且生产后的栽培料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还田,
达到增肥、改良土壤的作用,实现农业生产能量高效利
用和良性循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一朵红托竹荪
的干重通常在 3 ~ 5 g。而木框中有四袋菌包,每袋均
有 40 朵,则 1 框有 160 ~ 200 g,目前红托竹荪市场价
格维持在 500 元 /kg 以上。在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全
过程均采用设施栽培,实行全程自动化控制其生态环
境,从而实现周年生产、常年供应。有利于红托竹荪产
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扩大农村就业渠道,发展农业循
环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吴迪,邓琴,秦樊鑫,等.黔产红托竹荪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含
量及其生态危害风险评价[J]. 土壤通报,2013(3):
719 - 722.
[2]黄义勇,曹若彬.红托竹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浙江农业
大学学报,1993(2) :66 - 70.
[3]魏秀俭.竹荪及其营养保健价值[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
(4) :110 - 112.
[4]邹方伦.贵州竹荪资源及生态的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
1994(3) :43 - 47.
[5]暴增海,周婷,林曼曼.红托竹荪的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
2011(11) :166 - 167.
[6]胡宁拙,邹方伦,周薇,等. 竹荪人工栽培技术(连载) [J].
中国食用菌,1986(3) :25 - 27.
[7]杨凯,孙亮全.“织金竹荪”品牌现状之研究[J]. 黔南民族
师范学院学报,2013(1) :124 - 128.
[8]郑元红,黄文林,李启华,等. 贵州红托竹荪(织金竹荪)高
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1(5) :48 - 50.
·15·
综 述 杨 珍 等:红托竹荪的研究与栽培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