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贵州红托竹荪菌种保藏方法及栽培研究



全 文 :中国食用菌 2013,32 (2) :15 ~ 16,19
EDIBLE FUNGI OF CHINA
CN53-1054 /Q ISSN 1003-8310
* 项目来源:贵州省基金项目,编号:〔2011〕2170 号;贵州省成果推广计划,编号:〔2011〕5038 号。
作者简介:何云松 (1976-) ,男,工程师,研究方向:大型真菌标本采集制作与驯化研究。
**通信作者:邹方伦,E-mail:zfl636488@ 126. com
收稿日期:2013-01-22
〈栽培技术〉
贵州红托竹荪菌种保藏方法及栽培研究*
何云松1,龙汉武1,潘高潮2,邹方伦1**
(1.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9;2.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红托竹荪在贵州漫长的栽培过程中,目前已出现了严重的菌种退化,导致上千亩的红托竹荪减产甚至绝收。通
过对红托竹荪一级菌种和二级、三级菌种培养基的筛选实验,为红托竹荪菌种选育、菌种保藏类型和方法提供依据。
试验结果表明,一级菌种以 PDA 培养基添加松针浸出液为最佳培养基;红托竹荪菌种保藏的种型为枝条菌种,保藏
温度 4℃为最佳。
关键词:红托竹荪;菌种保藏;菌株栽培
中图分类号:S646. 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 (2013)02-0015-03
Research on Strains Preservation Methods and Cultivation of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in Guizhou
HE Yun-song1,LONG Han-wu1,PAN Gao-chao2,ZOU Fang-lun1
(1. Institute of Biology,Guiyang Guizhou 550009;
2. Guizhou Mountain Resources Institute,Guiyang Guizhou 550002)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erious strains degeneration of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already appeared during the long cultivation
process in Guizhou province. Therefore,through medium screening experiment on level 1,level 2 and level 3 strains of Dictyo-
phora rubrovolvata,the strain breeding,culture collection types and method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vel 1 stains
in PDA medium added pine needle leaching liquid was the best medium. Preservation type of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was tree
fungus and the best temperature was 4℃ .
Key words:Dictyophora rubrovolvata;Strains preservation methods;Cultivation of strain
红托竹荪 Dictyophora rubrovolota Zang,是藏穆先生 1976
年在《云南植物研究》发表的一个新种。在自然环境生态条
件下,竹荪主要靠孢子繁殖,孢子借助于昆虫的传播,在适
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体通过营养生长达
到生理成熟后最终形成子实体。红托竹荪在贵州漫长的栽培
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菌种退化,导致上千亩的红托竹荪减
产甚至绝收。因此培育优良红托竹荪菌种是人工栽培成功的
关键,要培育优良菌种就必需了解红托竹荪生长所需的环境
条件和生长基物,只有了解掌握了红托竹荪的生态习性[1],
才能培育出优良的菌种并在适宜的低温条件下进行保藏。本
项目从红托竹荪一级菌种培养基的配方筛选、菌种分离培养;
二级、三级菌种的培养基的配方筛选、菌种保藏的适宜温度、
保藏菌种的菌丝萌发试验、菌种的转接扩大培养及栽培岀菇
等方面展开研究。
1 红托竹荪的菌种制作
1. 1 红托竹荪一级菌种培养基的配方及制备
培养基配方:鲜松针 (马尾松松针)100 g、马铃薯 (去
皮)200 g、蔗糖 20 g、琼脂 18 g ~ 20 g、H2O 1 000 mL,pH
7. 5 ~ 8. 0。
培养基的制备:先将马铃薯去皮,冲洗,取 200 g,切成
薄片,加水 500 mL,温火煮沸至薯块酥而不烂为止,然后 4
层湿润沙布过滤,取滤液备用。将松针 100 g 放入 500 mL 水
中煮沸 15 min,用 4 层湿润的纱布过滤,取滤液备用。
把马铃薯浸出液与松针浸出液合并,补足 1 000 mL,在
合并溶液中加琼脂 20 g、蔗糖 20 g,煮沸,调节 pH 值至 pH
7. 5 ~ 8. 0。趁热分装试管后进行消毒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1
kg·cm -2,121℃灭菌 40 min后,取出割成斜面备用。
1. 2 红托竹荪一级菌种的分离
大型真菌菌种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
法和菇木分离法 3 种。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以组织分离为主,
选取 5 成 ~ 6 成熟未开的竹荪菌蛋 (以野生资源采集的竹荪
菌蛋为最佳)作为分离竹荪菌种用,将竹荪菌蛋去掉泥沙,
放入无菌工作台内,用 75%酒精棉球擦拭竹荪菌蛋进行表面
消毒。用解剖刀从竹荪菌蛋中部切开,把竹荪菌蛋切成两半,
把切开的竹荪菌蛋中部白色部分 (即竹荪菌柄与菌裙部分)
挑取一小块组织,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置于 23℃左右培
养,经过 5 d ~ 7 d培养后,可看到组织块上产生白色绒毛状
菌丝,待菌丝长满斜面试管后,再经过一次转管扩大培养,
即得竹荪母种。
1. 3 二级、三级菌种的配方及制备
1. 3. 1 枝条菌种培养基配方
树枝以直径 0. 5 cm~1 cm的毛栗、山杨柳最为适宜 (图 1)。
配方为树枝条75%、米糠 (麦麸)15%、黄豆粉5%、白糖2%、
石膏 1. 5%、过磷酸钙 1. 5%,pH值为 8. 0 ~8. 5,H2O适量。
枝条先用清水浸泡 24 h,以枝条浸透水分为宜。
图 1 保藏菌种原料树枝条
1. 3. 2 配料
将树枝条、米糠 (或麦麸)、黄豆粉、白糖、石膏、过磷
酸钙分别充分搅拌均匀。含水量调至 60%~ 65%,pH 7. 5 ~ 8,
若酸度过高,可用石灰水调节。
1. 3. 3 装瓶
采用 500 mL 标准三角瓶,将配好的培养料装入三角瓶
内,边装边摇动,尽量减少空隙,料装至三角瓶高度的 34
为宜,清洗三角瓶外表面和瓶口,塞上棉塞 (图 2)。
图 2 装料完毕的三角瓶
1. 3. 4 灭菌
将装好料的三角瓶放入灭菌锅内,以 1. 5 kg·m -2压力灭
菌 1. 5 h或在常压下灭菌 8 h,闷 2 h。灭菌完成后,趁热放入
接种工作台或接种室备用。
1. 3. 5 接种
待料温降至 30℃以下时,无菌操作,向三角瓶内接入菌
种,为防止菌种干缩,接种时应尽量将菌种埋入培养料内。
1. 3. 6 培养
将接种后的三角瓶放入培养箱或培养室内培养,温度保
持在 22℃~24℃。待三角瓶内培养料长满菌丝后,将其放在
4℃的温度下保藏 4 年 (图 3)。
图 3 保藏了 4 年的三角瓶菌种
1. 4 保藏 4 年的红托竹荪菌种萌发试验
将保藏 4 年的红托竹荪枝条菌种切开放入培养皿内,并
在培养皿内放入吸水饱和的脱脂棉 (图 4) ,放入温度 24℃
的培养箱内培养,保藏菌种培养 20 d后,菌丝萌发,生长状
况良好 (图 5)。
图 4 保藏 4 年的枝条菌种
图 5 培养 20 d的保藏菌种
1. 5 红托竹荪保藏菌种的转接扩大培养
红托竹荪保藏菌种通过菌丝萌发试验证明菌种活性良
好,需要进行菌种转接扩大培养,并进行岀菇试验,才能证
明该菌种是优良菌种。
1. 5. 1 木屑麦麸培养基
木屑 70%、麦麸或米糠 20%、黄豆粉 5%、白糖 2%、
石膏 1. 5%、过磷酸钙 1. 5%,pH值为 8. 0 ~ 8. 5,H2O适量。
将 5. 1 配方原料充分搅拌均匀。含水量调至 60%~ 65%,
pH8. 0 ~ 8. 5,若酸度过高,可用石灰水调节,原料装瓶、灭
(下转第 19 页)
61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32 No. 2
g·袋 -1,与对照比产量提高 12. 8%。1 组 (对照组)处理产
量高于 5 组处理,但低于其它组。5 组处理产量最低,仅为
27. 97 g·袋 - 1。产量差异性分析表明,3 组处理较 5 组处理产
量差异极显著 (p < 0. 01) ,较其它处理差异显著;5 组处理
较其它组差异显著;1 组、4 组处理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较其它组差异显著 (p < 0. 05)。
表 2 不同处理模式出耳情况
组别
现耳芽
时间d
耳片整
齐度
耳片生长
速度
颜色 耳型
耳片大小
cm
耳片厚度
mm
菌袋青苔
%
菌袋吐黄
水率%
流耳率
%
1 18 不齐 慢 黑 单片 2 ~ 3 4. 2 10 10 0
2 16 不齐 较慢 较黑 片 3 ~ 4 4. 2 20 20 0
3 15 较齐 较快 较黑 片 3 ~ 4 4. 0 20 20 0
4 15 齐 较快 灰黑 片 3 ~ 5 4. 0 30 60 5
5 15 不齐 快 灰黑 小朵 3 ~ 5 3. 6 50 80 15
表 3 不同处理模式产量及产量差异性
组别
各组均产量
(g·袋 - 1)
1 2
均产量
(g·袋 - 1)
差异显著性
5%显著水平 1%极显著水平
3 34. 37 31. 89 33. 13 a A
2 31. 78 30. 72 31. 25 ab AB
4 29. 69 30. 31 30. 00 bc AB
1 28. 56 30. 20 29. 38 bc AB
5 27. 46 28. 48 27. 97 c B
3 讨论
黑木耳属于中温型菌类,子实体生长以温度 15℃~ 25℃
最适宜。东北地区秋栽黑木耳最佳的下地摆放时间为 7 月 20
日至 8 月 9 日[5]。若气温高时下地摆放,耳基分化慢,病害
发生严重,产量低,产品质量差;相反温度降低一些时下地
摆放,耳基分化快,病害发生减少,但因温度降低,耳芽生
长速度减慢,耳芽分化耳片不完全,后期耳片生长滞缓也降
低产量。选择最佳出菇期和后期适当的保温措施很重要。
秋季早晚气候较低,尤其是出耳后期,适当的遮挡可提
高菌床温度 2℃,这样也有利于耳片生长,增加出耳产量。
但过度的遮挡会影响通风效果,尤其是出耳前期 (8 月初至 9
月上旬)遇高温、高湿造成菌袋感染及耳片流耳,本实验的
第 5 组处理就是如此,处理不当,秋耳出耳不但产量不高,
产品质量也不好。
根据生长适宜的温度和耐寒怕热的特性,本实验安排
在 7 月 25 日开始出耳,9 月长白山地区温度开始下降,至 9
月下旬温度下降很多,此时利用塑料薄膜保温延长耳片生
长期,实验证明处理 3 组 (四周遮挡高 45 cm的塑料布)可
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既避免了高温、通风不良引起的青
苔、吐黄水等热害的发生,又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延长耳
片生长的温度需求,出耳产量高,质量好,与对照比产量
提高 10%以上,是值得采用的秋耳栽培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玉江,韩增华,张介弛,等. 黑龙江黑木耳代料地栽技术
[J]. 食用菌,2009,31 (5) :52-53.
[2] 张介驰,张丕奇,韩增华,等. 黑木耳袋栽技术研究进展 [J].
中国食用菌,2010,29 (6) :3-7.
[3] 孙永琴. 黑木耳秋季栽培技术[J]. 食用菌,2009,31 (6):51-52.
[4] 邹莉,李喆,李梅英,等. 北方地栽黑木耳秋季高产栽培关键
技术 [J]. 食用菌,2010,32 (3) :47.
[5] 陈影,姚方杰,刘桂娟,等. 黑木耳代用料栽培的注意事项和
建议 [J]. 中国食用菌,2010,29 (2) :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55-58.
(上接第 16 页)
菌、接种、培养均参照以上 3. 3、3. 4、3. 5、3. 6 的操作。
1. 5. 2 栽培岀菇
栽培原料以玉米芯和黄豆杆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原料
用石灰水浸泡 12 h后,用清水冲洗至 pH 为 8. 5 即可播种覆
土栽培。后期的菌丝生长管理、岀菇、采收、产品加工等参
照竹荪栽培[2]。红托竹荪保藏菌种栽培岀菇情况见图 6。
图 6 红托竹荪保藏菌种栽培岀菇
1. 6 结果与讨论
红托竹荪与其它竹荪品种比较,其特点是竹荪菌蛋、菌
索以及菌丝受伤后变紫色,这是红托竹荪与其它竹荪的主要
区别。根据栽培岀菇情况图 6 显示,采用枝条保藏红托竹荪
菌种保藏 4 年后,其红托竹荪原有的菌托和菌索受伤变紫色
的性状仍然保持,为红托竹荪保藏菌种采用秸秆栽培推广栽
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依据。有关红托竹荪保藏菌种栽培的
竹荪子实体氨基酸含量及营养成分的测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邹方伦. 贵州竹荪资源及生态的研究 [J]. 贵州农业科学,
1994 (3) :43-47.
[2] 邹方伦,宋培浪,王波,等. 贵州特色菌物和珍稀菌类的栽培
与驯化研究 [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
91第 32 卷 第 2 期 韩增华等:北方秋季不同模式栽培黑木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