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周念祖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经验



全 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2月 第29卷2期(总第241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3.Vol.29 No.2
· 120 ·
周念祖老师 1965 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
40余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先生崇尚仲景学说、精于辨证、
用药精纯的特点。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启迪颇多,现将
先生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经验介绍如下。
薏苡附子败酱散源自《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病
脉证并治第十八》。谓“腹皮急,按之濡”知其非寻常
热势炽盛之肠痈,“腹无积聚,身无热”知其非邪热与
有形实邪互结所致,实为湿热互结所致肠痈。周老认为
此证热势不盛且因湿郁而生,故从湿治,而湿气之生源
于脾肾阳虚,故以附子温脾肾阳气,正是“有是证用是药”
思想的体现。再以薏苡仁、败酱草清热利湿,标本兼治。
1 湿 疹
郝某,男,55岁,2012年 2月 8日来诊。素有湿疹,
因食用辛燥之品而复发,湿疹发于颈后和上睑、色白,
皮肤粗糙,双上睑肿胀有白色脱屑。双目刺痛难睁,灼
热感明显。舌质淡多津液,脉右沉细、左沉弦。辨为湿
郁化热证。法当温阳除湿,清热祛风。方用薏苡附子败
酱散加减。药用白附片 60g(先煎),薏苡仁 30g,败酱
草 50g,苍术 30g,土茯苓 30g,白鲜皮 30g,全蝎 15g,
蒲公英 30g,白蔻仁 20g(后下),乌梢蛇 30g,石菖蒲
15g。2 剂,水煎服。服药后湿疹平复,上睑肿胀渐退,
刺痛缓解。舌不似之前多津,脉弦之势稍缓。为湿去热
消之象,上方加泽泻 30g、露蜂房 30g,以增强除湿祛风
之效。续服 2剂后双目已能睁开,刺痛灼热感已去其九,
已无肿胀,舌质转淡红,脉沉而和缓。邪已去大半,清
热之品当中病即止。前方去白鲜皮、蒲公英,白附片加
至 80g,败酱草减为 30g。再服 3剂后诸症皆除。嘱忌食
生冷伤阳及辛燥助火之品。
按:患者素体脾肾阳虚,阳气失于固秘而易外越为
虚火,且津液气化不利水湿泛溢。食用辛燥之品易于引
动虚火,虚火与湿互结而发为湿疹肿胀灼热刺痛。虚火
与湿皆由阳虚而生,故需引火归元、温阳化湿,不可见
其湿热之病性而骤用清热燥湿之品。用大剂附子温脾肾
阳气收纳阳气、化湿行水,治其根本,再以清热除湿祛
风之品消已结之湿热。湿热损其大半则减清热药用量,
防其伤阳助湿。
2 外耳道炎
刘某,男,58 岁。外耳道炎反复发作 2年,经抗生
素治疗后缓解,但仍流黄水,痒痛,耳鸣。舌淡青多津
齿痕,脉沉弦。辨为湿热风瘀互结。治以温阳除湿清热,
化瘀搜风。药用白附片 80g(先煎),薏苡仁 50g,败酱
草 50g,黄芪 120g,全蝎 10g,蜈蚣 4 条(去头足),
桂枝 30g,苍术 30g,黄柏 25g,砂仁 20g(后下),炙
甘草 20g。3 剂,水煎服。服药后黄水缓解,痒痛大减,
舌质转淡白、齿痕减轻。为湿热渐去之象,搜风祛瘀已
收效。守方减蜈蚣为 2 条,黄柏 15g。续服 2 剂后已无
炎症表现,嘱注意耳道卫生,忌食生冷,未再复发。
按:外耳道炎流黄水、痒痛多为肝胆湿热所致,但
舌质淡青多津有齿痕、脉沉提示为阳虚湿盛,且并无口
干苦、胸胁胀痛等肝胆湿热见症,故虽有流黄水、痒痛
等湿热见症,仍应针对其阳虚本质用附子、砂仁、桂枝
温阳除湿,再以薏苡仁、败酱草、生黄柏、苍术清热除湿,
全蝎、蜈蚣搜风化瘀通络止痒,久病正气不足加大剂黄
芪扶正升阳以透邪出表。
3 带状疱疹
谢某,女,60 岁。带状疱疹 2周,自服龙胆泻肝汤
加减后精神萎靡,疹未消反有频发之势。疹色淡红、刺痒。
舌淡胖多津,脉弦。辨为湿郁化热,血热风盛。治以温
阳化湿,清热祛风。药用白附片 60g(先煎),薏苡仁
50g,败酱草50g,紫草15g,全蝎10g,蜈蚣2条(去头足),
乌梢蛇 30g,土茯苓 30g,皂角刺 30g,苍术 30g。2 剂,
水煎服。服药后精神佳,疱疹亦未再生,痒痛大减。舌
不似初诊胖大,脉稍缓和。守方去皂角刺续服 3剂而愈。
按:带状疱疹一般责之肝胆湿热而用龙胆泻肝汤,
但服药后精神萎靡,疱疹未消反有频发之势,知其非常
证。见其阳虚之舌象知其有阳虚本质,故用薏苡附子败
酱散加减寒温并用,大剂附子温肾阳行水湿,败酱草、
薏苡仁、土茯苓、苍术清热祛湿,紫草清热凉血透疹,
全蝎、蜈蚣、乌梢蛇共用搜风通络化瘀止痒。对于易严
重后遗症且具复发倾向的带状疱疹,可大胆选用虫类药,
尤其是老年人,不仅可以消除症状,而且可以预防后遗
症并降低复发率。
4 白带过多
李某,女,35 岁。白带量多,微黄清稀,腰酸痛,
夜尿频,纳少神疲。舌红苔白腻,脉沉细无力。辨为湿
热下注。药用白附片 120g(先煎),薏苡仁 30g,败酱
周念祖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经验
尚鹏鑫 1,吴家玺 1,丛 林 2,贺千里 3,杨仕年 4
(1.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级硕士研究生,四川 成都 610075;2.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中医皮肤科,
四川 成都 610081;3. 山西大同大学中医系,山西 大同 037009;4.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级博士研究生,
四川 成都 610075)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3)02-120-02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2月 第29卷2期(总第241期)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3.Vol.29 No.2
· 121 ·
草 50g,黄柏 15g,土茯苓 30g,砂仁 20g(后下),淫
羊藿 50g,蛇床子 30g,肉桂 30g,吴茱萸 10g,补骨脂
30g,黄芪 120g,党参 50g,白术 50g。3 剂,水煎服。
服药后精神佳,白带量减少,原方续服,并加服鹿茸,
忌食生冷。
按:带下病多从湿热或寒湿论治而用易黄汤或完带
汤。白带有赖于脾肾阳气固摄。患者白带量多、清稀微黄,
舌红苔白腻是寒湿下注而兼有郁热所致。腰酸痛,夜尿
频,纳少神疲,脉沉细无力是脾肾阳虚所致。脾肾阳虚
不仅固摄作用大减且寒湿内生下注,湿邪郁积化热而发
病。党参、白术、黄柏补脾益气而清郁热,附子、淫羊
藿、蛇床子、肉桂、吴茱萸、补骨脂、砂仁温肾阳化寒
湿、补肾精强固摄,薏苡仁、败酱草、土茯苓清热除湿,
黄芪补气助阳固摄。
[收稿日期]2012-10-11
崔金涛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临床经验
李 敏,梅 凌,张 军,肖凤英,贺 劲,胡锡元,崔金涛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3)02-121-01
武汉市中医医院崔金涛主任医师是湖北省知名中
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崔教授结合中、西医理论,以益
气养阴,消瘀化浊,养心通络为法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
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崔教授认为,消渴初起多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日久伤阴耗气,渐致气阴两虚;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行
不畅;阴虚燥热,炼液成痰,痹阻心脉;心情抑郁,气
机阻滞,血脉瘀阻;痰瘀互结,痹阻经络,血脉瘀滞,
气机壅塞,最终导致心气亏虚,鼓动无力则出现气滞血
瘀,心络瘀阻,发为消渴胸痹。脾主运化,消渴病的基
础乃五谷精微运化失常,代谢障碍,加之过食膏粱厚味,
伤及脾胃,助湿生热,热耗津液,津不气化,聚而生痰,
痰浊又阻遏心阳,致胸阳不振,心脉痹阻。消渴致肾阴
不足,心失滋养,心肾不交,耗伤阴血。病位在心,涉
及肾、肺、脾诸脏,病机为心脉不通。治疗宜益气养阴,
消瘀化浊,养心通络。方用五参口服液(西洋参、黄芪、
沙参、北沙参、三七、丹参、降香、苦参),夜寐欠宁
者加酸枣仁、柏子仁、麦冬、天冬,湿盛者加藿香、薏
以仁,心慌者加龙齿、珍珠母,脾虚纳差者加砂仁、茯苓、
山药、陈皮,气滞者加用柴胡、白芍、郁金,痰盛者加
全瓜蒌、薤白、枳实。
2 典型病例
尚某,女,68 岁,2012 年 7 月诊。心慌、胸闷、
气短反复发作近 10 年,加重 1 周。近期劳累后心慌、
胸闷加重,伴后背牵扯痛,头昏,双上肢麻木,神疲乏
力,口干,大便干结,夜寐欠宁,舌暗紫苔薄黄,脉细
数。既往有 2型糖尿病,冠心病(10 年前行 64 排 CT 冠
脉检查,提示前降支 50% 狭窄),高血压病 3 级。有
冠心病、高血压家族史。长期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单
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拜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阿卡
波糖、二甲双胍缓释片,血压、血糖控制尚佳。查血压
135/80mmHg,心率 80 次 /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
无啰音。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肌缺血。加用倍
他乐克 6.25mg,bid,po。治以益气养阴,消瘀化浊,
养心通络。药用南沙参 15g,北沙参 15g,丹参 15g,
苦参 10g,黄芪 15g,降香 10g,西洋参 10g,三七 8g,
玄参 10g,柏子仁 10g,酸枣仁 10g,茯神 10g,天花粉
10g,全瓜蒌 10g,薤白 10g,杭菊 8g。7 剂,文火水煎
服,每次 200mL,1 日 2 次。服药后胸闷较前好转,偶
有心慌,夜寐欠宁,余症消,上方去天花粉、杭菊,加
珍珠母 20g、龙齿 30g,续服 7剂,加大倍他乐克用量至
12.5mg、bid、po,心慌未作,夜寐尚宁。
3 结 语
本病属于“消渴”、“胸痹”、“心悸”、“怔忡”、“心痛”、
“真心痛”范畴 [1]。中医早有消渴并发心痛的相关记载,
如《灵枢 ·本脏》谓“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伤寒论》
谓“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等。
五参口服液方中西洋参益气养阴、清热生津、调补
五脏、安神除烦,黄芪补肺健脾、化痰通络,两药相配,
气和而生、心脉贯通、滋而不燥,共为君药;南沙参、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气化痰,助君药补益肺气,使心脉
贯通,为臣药;三七活血散瘀,丹参活血凉血,降香行
气活血,三药相配,行气活血、散瘀镇痛,共为佐药;
苦参燥湿化痰,清心除烦,利尿泄热,为佐药。诸药合用,
共奏益气养阴、消瘀化浊、养心通络之功。全方气阴双
补而不滋腻、消瘀化浊而不伤正,可使五脏滋养、气和
而生、心脉贯通、血运不息,从而防治糖尿病性冠心病
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
[1]桂书魁.从瘀论治糖尿病57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12(1):42.
[收稿日期]201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