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雷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研究



全 文 :第 19卷 第 2期
2 9 9 , 年 4 月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JO U R
.
O F ZH可 IA N G F O R . S C I . & T E C H ·
V o l

1 9
.
N 0
.
2
雷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研究 `
金爱武 ’ 周国模 ’ 马 跃 2 王安国 ” 赵夏威 ”
( ’ 浙江林学院科研处 临安 3 1 , 3 ;0 2 东阳市佐村镇林技站 ; ” 临安市林业局 )
摘 要 对浙江省 临安 市高虹镇 1 8 个标准地 75 株雷竹各器官生物量进行调查 , 应
用 多种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 建立 了各器官生物全与秆高 、 枝下高 、 胸径 、 留盘 、 冠
长等 因子的一次 多元线性回 归及不函数相关模 式 , 可用于一定立地 条件下雷竹生物量的
估浏
关 键 词 雷竹 ; 生物蚤 ; 数学模型
1 前言
雷竹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笋用竹种 , 具有成林快 、 出笋早 、 笋味鲜美 、 产量高 、 经济效益
好等特点 〔` 〕 。 近年来 , 各地不断引种雷竹 ,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 经营水平也越来越高 。 由
于覆盖保护地栽培推广实施 , 雷竹已出现退化状况 〔2 〕 。 为合理科学经营 , 使其经济效益得
到充分发挥 , 寻找和分类经营目标一致的最佳竹林结构 , 试验对雷竹各器官生物量及分配规
律进行调查分析 , 建立了雷竹生物量相关数学模型 。
2 试验地概况和研究方法
2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浙江省临安市 ( 1 18 “ 1 1 ` 一 1 19 “ 5 2 ` E , 2 9 “ 5 2 ’ 一 3 0 “ 2 3 ` N ) 高虹镇陈
家坎村 , 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 温暖湿润 , 四季分明 , 年降雨量 1 4 0 m m 左右 , 土壤为
红壤 、 黄红壤和水稻土 3 种类型 , 分布在坡地 5一 1 6 “ 之间 , 经营竹林时间长 , 技术水平高 。
2
.
2 试验方法 氏 4 〕
设立 s m x s m , 立竹数在 28 一 7 3 株之间的标准地 18 个 , 每竹调查胸径 、 秆高 、 枝下高 、
留盘 、 年龄 , 根据调查结果 , 求得林分平均秆高和胸径 , 选择平均标准竹 2 一 3 株 , 要求该
平均标准竹的上述两指标与林分平均值误差不超过 5% 。 另外 , 还考虑到胸径分布的情况 ,
对标准地中选出的标准竹未包含到的径阶 , 每一标准地分别加选 1一 2 株标准竹 , 以便代表
林分中胸径分布的序列 。 然后直接称取该标准竹的各部分器官 (林冠秆 、 枝下秆 、 , 枝 、 叶 、
竹兜 、 竹根 ) 的鲜重 。 把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均输入计算机 , 应用线性模型 、 幂函数模型等多
种模型进行拟合〔” ’ , 并找出最适合雷竹的生物量模型 。
收稿日期 1 9 9 8 一 1。 一 。 4
` 系浙江省教委资助项目。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1 9 卷
3 结果 与分析
.3 1 雷竹的生物量分配规律
根据对雷竹各竹株的调查整理结果 , 雷竹全株重为 2 . 0 4 k g . 株 一 ’ , 其中地上部分为
1
.
7 0 k g
. 株 一 ’ , 地下部分为 0 . 3 4 k g . 株 一 ’ 。 各器官生物量组成为地上部分 占 83 . 34 % , 地下
部分占 16 . 6 % , 地上部分生物量远大于地下部分 。 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秆 > 叶 > 枝 ,
林冠层由枝 、 叶 、 冠层秆构成 , 其中林冠层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 53 · 4 《.yu 地下部分则是竹
根 > 竹莞 , 根是秆柄的近 2 倍 , 雷竹根量较丰富 , 对不同立地条件有较强的适应力 。
3
.
2 雷竹全株生物量与秆高等 6 个主要因子的相关数学模式
雷竹林冠层受去梢强度的影响 , 生物量大小变化很大 , 从而影响竹株各器官生物量 , 分
析表明 , 只用胸径 、 秆高 、 枝下高等单因子作为自变量 , 建立生物量的数学模型 , 相关性并
不显著 , 而且与实际也是不相符合的 。 所以建立各器官生物量模型时 , 应用秆高 、 胸径 、 留
枝数及立竹度等因子作为自变量应用幂函数 、 一元多次线函数拟合众多因子 , 估算不同立地
条件和经营措施条件下的竹子各部分生物量 。
通过对雷竹全株重地上部分 , ( w , ) 与秆高 ( H ) 、 胸径 ( )D 、 留盘数 ( )K 、 冠长 h( ) 、
立竹度 ( N ) 进行相关分析 , 结果表明 , 所得到的生物量数学模型经检验均有显著或极显著
相关 , 可以作为估测雷竹全株生物量的重要因子 。 其相关模型可用幂函数模型 、 线性模型拟
合回归而建立 以秆高等 5 个主要因子来估测全株生物量的数学模型 (见表 l ) 。
表 1 雷竹全株重与秆高等 6 个因子估算模型
数学模型
W 一 = 一 3 7
.
2 9 9 6 一 l . 3 1 3 5 H + 8 6 7
.
1 5 6 0 D 一 7 3 . 9 2 8 l h 一 1 7 . 8 4 0 6 N
W
一 = 一 9 16 . 0 4 6 1 一 3 . 9 7 5 4 H + 8 5 3
.
8 4 2 4 D + 9
.
3 6 9 0 K 一 4 6
.
4 8 6 7 h
W
一 二 一 12 4 6 . 7 0 1 0 一 5 . 1 15 3 H + 8 9 0
.
10 8 4 D + 14

2 3 16 K
W
一 , 一 1 14 5 . 8 2 1 0 一 5 . 3 8 4 6 H + 9 5 6 . 2 5 0 8 D 一 7 3 . 4? 3 8 h
W
一 二 1 2 2 . 8呼 o 8 H I· 1 2 , . n 3 · 曦 , 8。
0

8 1 2
0
.
7 0 6
-
注 : R 值通过统计量 F 二 ( R Z /卜 R Z 卜 ( n 一 k 一 l ) k/ 显著性检验 ; n 二 7 5 , k 为相关因子 . 下同
3
.
3 枝下秆重与秆高等 5 个因子相关数学模式
枝下秆是竹秆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占全株总生物量的 46 . 57 % 。 对枝下部分秆生物量 (W Z )
与秆高 、 胸径
或极显著相关
、 留盘 、 冠长 、 立竹度等因子进行回归分析 , 见表 2 , 各模型经检验均呈显著
表 2 枝下秆重与秆高等 5 个因子相关数学模式
数学模型
W
Z = 一 8 8 . 2 13 一 1 . 6 4 6 4 H + 4 7 3 . 9 4 83 D 一 4 2 . 7 0 2 6 K 一 1 0 . 8 2 7 2 N
、V Z 二 一 7 0 9 . 5 6 2 3 一 l 。 3 8 7 4卜1 + 5 7 7 . 2 2 1 5 D 一 1 6 2 。 8 9 5 0 K
、 V , = 一 6 1 0 . 1 7 1 3 一 1。 6 1 8 0 H + 5 1 0 。 5 8 0 D 一 8 . 8 5 0 3 K 一 1 7 。 4 4 7 3 h
、V Z = 一 7 3 5 . 8 7 8 8 一 2 。 0 5 5 2 H + 5 2 4 。 4 6 3 l D 一 6 。 9 7 5 2 h
姚 二 5 6 . 4 5 0 3 H 一 l· 18 19 D 3· 5 , , 5
0

7 4 7
0

7 2 7
0

6 3 8
2 期 金爱武等 : 雷竹各器官生物t 模型研究
秆生物 , 与秆离等 5个因子相关数学模型
以秆高 、 脚径 、 留盘 、 冠长 、 立竹度 5个因子为自变量 , 建立与秆生物量 《w 3 ) 的数学
(表 3) , 经检验各模型均呈极显著相关 。
表 3 秆 , 与秆高、 脚径等 5个因子估算模型
盆学棋型
W, - 一 5生5 . 8 0 8 一 1
.
3 4至3 H + 6 6 7 。 砧金S D 一 们 . 4 98 8 h 一 .8 1里6 l N
W油 - 一 9 8 4 。 O6 生3 一 l

1 1 , S H + 6 8 6
。 至8 4 3 0 一 2 6。 4 8生 l h
W, . 一 1 0 0 8

1 9 10 一 金。 0 16 , H + 7 17 。 6 14 5 0 一 7 1。 43 2 6 K
W s . 一 9 4至。 至生5 1 一 1 . 8 4 6 H + 6 7 4 。 5金7 8 D 一 0 。 6 8 1至K 一 l , 。 5 9 4 8h
0

8 4 5二
0

8 3 6二
0

7 8 9二
0

7 8 9“
枝生物 t 与秆高 、 脚径 、 留盘 、 冠长相关数学模式
4型5.3模沃
通过对雷竹枝生物里 《w 4 ) 和秆高 、 胸径 、 留盘 、 冠长相关分析 (表 4 , , 结果表明 ,
各模型经检验均呈极显著相关 。
表 4 枝 t 与秆商 、 脚径、 留盘、 冠长估算模型
数学模型
W
弓 - 一 2 1 9 。 8 1 2 9 + l 。 0 7 10 H + 1 1至。 7 5至6 0 + 5 。 6 5 , I K + 1 9 . , 2 8 0h
W
一 二 一 9 5 。 6 18 8 + 1
。 里o l 8 H + 6 8 。 6 18 5 D + 8 , 。 5 4 16 K
W弓 = 一 8 0

5 5 9 4 + I

5 5 53 H + 9 7

3 8 10 D + 3

5 7 60 h
0

8至5 二
0
.
8 0 9 二
0

7 6 9 一
.3 6 叶工与秆高 、 脚径 、 留盘 、 冠长相关数学模型
以秆高 、 胸径 、 留盘 、 冠长等因子为自变量 , 建立与叶生物量 ( w s ) 的数学模型 , 进行
拟合回归 , 结果表明 , 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 这是由于叶的生长受立地条件和经营状况
影响很大 , 致使叶生物量在各林地和不同植株间变异较大 。 引入林分生长势等因子 , 建立一
次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 经检验达到极显著相关 《表 5 ) 。
表 5 叶 , 与杆离、 脚径 、 留盘 、 冠长估模型
数学模型 R
W
, 一 8
。 朋 1 9 一 0 。 2 3 7 8 H + 10 9 。 至0 6 1D + .0 , l , 7 K 一 , 。 8 4 9 3 h 0 . 至 9
W , - 一 l .8 9() 空2 一 0

3 3 4 3 H + 1 1皿。 至6 7 9 D + 1。 1生74 K 0 。 至9
W s - 一 1 1

3日9至一 0 。 3 5 8 4 H + 1 16 。 6 0 2 7 D 一 3 。 8 7 6 6h 0 。 2 9
W , 二 , 5马。 9仓 + b + 8。 6 7 8 9 K + 5 4。 9 5 0 + 4 。 6 6 8 A 一 3 。 69 7 N 一 1 7 . 0 1 h 0 。 7 3二
注 : b 为生长势 , 在林分生长势为差 、 一般 、 良好时对应值分别为 一 2 8么 1 、 , · , 、 。 ; 人 为林分平均竹龄
4 小 结
雷竹平均全株重为 2 . 0 4 k g . 株 一 ’ , 其中地上部分为 l · 7 0 kg · 株 一 ’ , 地下部分为 .0 3 4峪·
株 一 ’ 。 各器官生物量组成地上部分占 8 3 . 料% , 地下部分占 16 . 6 6% 。 从雷竹各器官生物量分
布表明 , 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小顺序为 : 秆 > 叶 > 枝 , 地下部分为根 > 秆柄 。
( 下转第 6 页 )
6 6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19 卷
T r i n价浦 ng T c e h nl qu s ef o r 山 s a t na em o lis s加 a i n Mo u n ta i nL a nd a nd
T h elr E C O O ll n浦C B e n Gf l t S
L i u c hu n hus
1 W u L im i ng ,
(
l 物 n h “ 不b l铭妙 B u脚 u of hZ iaj gn Yu n he 3 2 3 6 0 0 ; Z L IS h u j 凡〕n结灯 B u aer u of 肋 iaj gn )
bA st r ac t A P lP i ca ti o n o f t ir m m i n g et C h n iq u eS f o r C泊s扭 n ae m o l ils 加 a i n m o u n at i n la n d c o u l d
im P or
v e i st be a r in g P r o pe rt i eS a n d g a in be t t e r e c o n o m ic be n e f i st
·
A t m e a n tim e
,
i t h e l sp ot P or m o te
t r a n s f o mr
a t i o n o f or u g h f amr i
n g t o i n t e n s i v e f amr i
n g
·
Ke y 姗 d s 山 s at n ca m o l li S 加 l a ; t r im m i n g : eC o n o m ic be n f t i st o f te c h n iq u es
嵌嵌 嵌 嵌 嵌 嵌 嵌嵌 嵌 嵌嵌 嵌 嵌 嵌 嵌 嵌 嵌嵌 浓 浓 嵌 嵌 嵌嵌 嵌嵌 嵌 嵌嵌 嵌 嵌 嵌 嵌 嵌米 浓 浓 浓 浓嵌
(上接第 9 页 )
通过大量数据分析 , 建立了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 , 除叶重外 , 其它各器官的生物量
可以与秆高 、 胸径 、 留盘 、 冠长 、 立竹度等因子建立显著 (极显著 ) 相关的回归方程 , 其中 ,
秆 、 全株生物量与胸径关系最为密切 , 而枝生物量除与胸径关系密切外 , 还受冠长 、 留盘的
显著影响 。 应用建立的各模型可作为雷竹各部分重量估测 , 实际应用中简便易行 。
参 考 文 献
汪祖谭 ,
周国模 ,
郑郁善 ,
郑郁善 ,
郎奎健 ,
方伟 , 何均潮等 . 雷竹笋用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 9 5
金爱武 , 郑炳松等 . 雷竹保护地栽培林分立竹结构的初步研究 · 浙江林学院学报 . 19 98 ; 15 ( 2 ) 1 1 1一 1 15
梁鸿众 . 台湾桂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研究。 竹子研究汇刊 , 1 9 98 ; 17 ( 1) , 3 7一 41
梁鸿炎 , 游兴早 . 绿竹生物量模型研究 · 竹子研究汇刊 , 19 7 ; 1 6 (4 ) : 4 3一 46
唐守正 . BI M 咒 系列程序集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 8 7
tS u d ies o n B lo n t 班占 o f V ar lo u s o r g an o f hP 刀los at 动邓 尸阳 e c o x
Ji n A i w u ’ Z h o u G u o m o M a Y u e 2 W a n g A n g u o 3 Z h a o X i a w e i 3
(l 5七i cn it icf R岛 e a r hC D勺习 rtm cn
t O f hZ icj
a
gn 凡〕 I铭仰 伪刀醚理
s at it on of 众〕 n岁 a l〕9,8 Lin an Fb月绍妙 B u car u of hZ iaj gn 少
Ll n a n 3 1 13 0 0 ; Z uZ优 un F b r。仰
bA st r ac t T h e b i o m a s s o f v a r i o us
t O W n o f L i n a n i n Z h ej i a n g
·
B y
t o f 0 Te Ca st th e b i 0 l a S o f
姗 ds hP yl肠 at hc 产 尸刁 e口。 x ;
o r g a n o f hP少 11`万 at hc 产 尸门 c c。义 w a s i n v es ti g a t e d i n
a P Pli c a ti o n o f st a ti s t ic a n a l y s i s
,
t h e m a t h e m a t ic a l m
hP yl lOS 扭hc ys P l ’a e c o x

b io m a黔: m a th e m a ti C a l l 以 Ie l
G a o h o n g
O d e lS W e r e
b U ll t
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