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黔草3号扁穗雀麦品种比较试验



全 文 :2009年第5期 总第162期2009年第5期 总第162期CAOYE YU XUMU 草业与畜牧 CAOYE YU XUMU草业与畜牧
陈燕萍,尚以顺*,舒健虹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贵州 独山 558200)
黔草3号扁穗雀麦品种比较试验
收稿日期:2009-02-25
基金项目:贵州省攻关项目“喀斯特山区草畜高效生产配套技
术研究”[黔科合NY(2007)3009];“优质饲草新品种选育与配
套栽培技术研究”[黔科合NY(2008)3047]资助
作者简介:陈燕萍(1968- ),女,畜牧师,主要从事牧草栽
培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
摘 要:2002~2005年在贵州南部地区对选育的黔草3号扁穗雀麦与对照品种燕麦、原始群体进行了生育期、株高、
鲜草产量、种子产量、茎叶比、营养价值等方面观测对比。结果表明:黔草3号扁穗雀麦除种子产量低于对照品种外,
其余生产性能均高于对照品种。
关键词:黔草3号扁穗雀麦;品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543+.8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03(2009)05-0021-03
扁穗雀麦(Rescuegrass)为禾本科雀麦属一年生或
短期多年生牧草[1],广泛分布于贵州省海拔900~2 200 m
的地区,传说是20世纪50年代从国外引种栽培传入
贵州省(但查阅大量文献,扁穗雀麦何时引入贵州种
植尚无资料记载),该品种非常适宜于在贵州生长,
特别是冬春两季一直保持绿色,且仍在继续生长,其
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各种家畜都喜食,是弥补冬
春两季青饲料短缺的最好牧草之一。通过近50年的自
然生存和人工培育,贵州各地随处可见野生扁穗雀
麦,老百姓习惯叫野麦子,已成为独具地方特性的优
良牧草品种。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野生禾草资
源,笔者于1998~2008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经
多年改良混合选择,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生产性能
和饲用价值较高的牧草新品种——黔草3号扁穗雀麦
(以下简称扁穗雀麦),2008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
定委员会审定。2002~2005年笔者在贵州省草业研究
所科研试验基地开展黔草3号扁穗雀麦品种比较试
验,为进一步开展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提供科学依
据,现将品比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设在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试验场内,该地区地
势平坦,海拔 970 m,年均温 15℃ ,极端最高温
35℃,极端最低温-8℃,≥10℃年积温4 538℃,年
降水量1 346 mm,无霜期272 d,年日照时数1 337 h,
年均相对湿度82%。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壤肥力中
等,pH 值5.97,有机质为1.698%,全氮0.21%,水
解氮为130.78 mg/kg,速效钾为110.20 mg/kg,速效磷
为18.23 mg/kg。
1.2 试验设计
由于前几年国内生产上无雀麦同属审定品种,故
选用引进品种一年生锋利饲用燕麦 (Enterprise
Forage Oate)(以下简称燕麦)品种(2005年登记为
引进品种)与亲本(原始群体)作对照。试验采用单
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播种
方式为条播,小区面积为20 m2(4 m×5 m),行距为
40 cm,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2 m。扁穗雀麦、原始群
体播量为90 g/20m2、燕麦播量为225 g/20m2。每小区
施有机肥50 kg、磷肥1.5 kg作为底肥,播种时间为
2002年9月26日。
测定物候期、株高、分蘖能力、再生性、鲜草产
量(鲜草产量于抽穗期测定,刈割留茬高度4~5 cm,
测时除去试验小区两侧边行及小区两头50 cm之内的
面积)及营养成分,取2002~2005年共3年的平均值
进行统计分析[2~4]。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生育特性
不同品种生育期见表1。由表1可知,2002年9月
26日播种,6 d后开始出苗,14 d左右苗齐,出苗期
无明显差异。但在分蘖到种子成熟期各品种差异明
显,燕麦从分蘖、拔节、抽穗、开花、成熟各时期均
牧草科学
21
2009年第5期 总第162期2009年第5期 总第162期CAOYE YU XUMU 草业与畜牧 CAOYE YU XUMU草业与畜牧
比扁穗雀麦早,燕麦生育期为198 d,扁穗雀麦、原 始群体生育期分别为220 d和215 d。
品种名称
扁穗雀麦
原始群体
燕麦
播种时间
26/9
26/9
26/9
出苗期
10/10
12/10
5/10
分蘖期
6/11
10/11
31/10
拔节期
26/2
26/2
23/11
孕穗期
16/3
16/3
9/1
抽穗期
28/3
26/3
8/2
开花期
19/4
16/4
26/2
成熟期
26/5
21/5
30/4
生育天数
220
215
198
表1 物候期测定结果表(2002~2003年度) 日/月、d
2.2 不同品种再生速度
经测定,对照品种燕麦从11月13日开始第一次刈
割,12月13日开始第二次刈割,生长速度0.6 cm/d;2
月13日第三次刈割,生长速度0.8 cm/d;3月9日第四
次刈割,生长速度1.65 cm/d;4月6日第五次刈割,
生长速度1.61 cm/d。原始群体、扁穗雀麦第一次刈割
为1月9日,第二次刈割为3月9日,生长速度仅为
0.3 cm/d和0.5 cm/d;4月6日第三次刈割,生长速度
为1.29 cm/d和1.61 cm/d;4月23日第四次刈割,生长
速度为1.74 cm/d和1.90 cm/d;5月20日第五次刈割,
生长速度为1.55 cm/d和1.65 cm/d。根据测定结果表
明:燕麦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后期原始群体、扁穗雀
麦生长较快。
2.3 不同品种鲜(干)草及种子产量
秋播扁穗雀麦、原始群体、燕麦当年均可刈割1~2
次,到第二年5月底前全年可刈割5~6次,鲜草产量以
扁穗雀麦最高,达到5 520.25 kg/666.67m2,种子产量以
燕麦最高,达到164.99 kg/666.67m2。测定结果见表2。
年份
2002~2003
2003~2004
2004~2005
平均
扁穗雀麦
鲜草产量
5520.25Aa
5412.67Aa
5085.86Aa
5339.59Aa
干草产量
968.46Aa
887.32Aa
917.89Aa
924.56Aa
种子产量
145.66
136.49
131.07
137.74
燕麦(ck1)
鲜草产量
4121.33Bb
4368.85Bb
4141.09Bb
4210.42Bb
干草产量
686.89Bb
740.48Bb
724.68Bb
717.19Bb
种子产量
164.99
162.56
163.77
163.77
原 始 群 体 (ck2)
鲜草产量
5021.23Aa
4719.17Aa
4797.20Aa
4845.87Aa
干草产量
865.73Aa
803.19Aa
804.46Aa
824.46 Aa
种子产量
131.71
116.44
110.08
119.41
表2 产量分析表
由表 2可以看出,鲜草产量扁穗雀麦平均为
5 339.59 kg/666.67 m2,比对照燕麦增产21.15%,比原始群
体增产10.04%;干草产量扁穗雀麦平均924.56 kg/666.67m2,
比对照燕麦增产22.43%,比原始群体增产10.83%;
种子产量平均137.74 kg/666.67m2,比对照燕麦减产
18.89%,比原始群体增产13.31%。
2.4 茎叶比、株高、分蘖能力及鲜干比
茎叶比是衡量牧草经济性状的基本指标[4]。因
此,为了评定供试品种的饲用价值,在拔节期、抽穗
期、开花期三个时期分别对扁穗雀麦、原始群体、燕
麦的茎叶比进行了测定,扁穗雀麦与原始群体的茎叶
比差异不明显,在抽穗期、开花期两个时期与燕麦茎
叶比差异显著。株高、分蘖能力选择成熟期在生育期
观测小区随机选取10株观测。经测定,株高、分蘖能
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扁穗雀麦、原始群体、燕麦。测
定鲜草产量时取500 g鲜草置于60~65℃烘箱中烘干
48 h,取出称重,并折算小区干草产量,测定结果见
表3。
品种名称
扁穗雀麦
原始群体
燕麦
生育期
拔节期
抽穗期
开花期
拔节期
抽穗期
开花期
拔节期
抽穗期
开花期
茎叶比
1 ∶ 1.58
1 ∶ 1.20
1 ∶ 0.85
1 ∶ 1.41
1 ∶ 1.17
1 ∶ 0.67
1 ∶ 1.33
1 ∶ 0.90
1 ∶ 0.62
株高
78
92
115
72
79
108
62
78
96
分蘖数
17
6
14
鲜干比
5.7 ∶ 1
6.0 ∶ 1
6.0 ∶ 1
表3 茎叶比、株高、分蘖能力及鲜干比测定表
kg/666.67m2
由表3可知,扁穗雀麦、原始群体、燕麦在拔节
期叶量丰富,随着生育时期的变化,茎叶比也随之变
化。因此,在利用时应使之处于营养生长状态,以保
证良好的适口性和较高的营养价值。
2.5 生育期主要营养成分
牧草营养价值高低是评定牧草饲料作物品质好坏
牧草科学
22
2009年第5期 总第162期2009年第5期 总第162期CAOYE YU XUMU 草业与畜牧 CAOYE YU XUMU草业与畜牧
的重要标准[2]。2003年在扁穗雀麦、原始群体、燕麦
抽穗期对其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扁穗雀麦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比原
始群体、燕麦高,具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草质柔
软,适口性好。
3 结论
通过2002~2005年在贵州南部地区对选育的黔草
3号扁穗雀麦与对照品种燕麦、原始群体进行了生育
期、株高、鲜草产量、种子产量、茎叶比、营养价值
等指标观察测定,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3.1 黔草3号扁穗雀麦与对照品种燕麦和原始群体在贵
州南部独山地区均能完成整个生育期,扁穗雀麦生育期
220天,燕麦生育期198天,原始群体生育期215天。
3.2 黔 草 3 号 扁 穗 雀 麦 的 鲜 草 产 量 平 均 为
5 339.59 kg/666.67m2,比对照燕麦增产21.15%,比原
始群体增产10.04%;种子产量平均为137.74 kg/666.67m2,
比对照燕麦减产18.89%,比原始群体增产13.31%。
参考文献
[1]吴启进.贵州主要野生牧草图谱[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2]任继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南京农业大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
社,1998.202⁃220.
[4]王明蓉,王松,等.多花黑麦草品种比较试验[J].四川草原,
2004,5.
品种
扁穗雀麦
原始群体
燕麦
生育期
抽穗期
抽穗期
抽穗期
粗蛋白
13.94
13.04
13.09
粗脂肪
4.07
4.51
6.84
粗纤维
37.35
36.55
32.09
灰分
10.54
11.64
11.98
无氮浸出物
29.60
29.76
31.91

0.49
0.51
0.94

0.36
0.35
0.33
表4 抽穗期主要营养成分测定表(贵州省草业研究所测定)
Final Regional Test Summarization of Rescuegrass Qian cao No 3
CHEN Yan-ping,SHANG Yi-shun*,SHU Jian-hong
(Guizhou pratacultural Institute,Dushan 558200,China)
Abstract: Rescuegrass Qian cao No 3 was comparative studied with Avena sativa and its initial population in 6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from 2002 to 2005. According to observing the growth period traits, yield traits, reproduction
speed, stem-leaf ratio, plant height and the proportion of fresh-forage yield to dry-forage y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ept the seed yield, the performance of Rescuegrass Qian cao No 3 was higher than CK and its initial population.
Key words:Rescuegrass Qian cao No 3;Regional test
燕麦Saia在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序为第7位,而灰
色关联度排序为第6位;燕麦Bimbil在主成分分析综
合得分排序为第8位,而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第10位;
燕麦Culgoa在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序为第10位,而
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第8位,其他的排序一致。主成分
分析综合得分排列顺序与灰色关联度排序存在差别,
原因可能与权重制定时的人为因素有关,但评价的结
果基本是一致的。
4 结束语
本文旨在探讨一套较为合理易行的评价方法。结
果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种澳洲燕麦品种质量的
排序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排序结果基本一
致,而主成分分析更能相对客观地反映燕麦品种的质
量好坏,其方法比较简单,具有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洪楠.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
版社,2000.309⁃ 320.
[2]阎慈琳.关于用主成分分析做综合评价的若干问题[J].数理
统计与管理,1998,17(2):22⁃25.
[3]马虹.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南昌工程
学院学报,2006,25(1):65⁃67.
[4]公保才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各类型天然草地质量初
探[J].草业与畜牧,2007,(4):18⁃21.
[5]张燕之.辽河流域几个水稻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辽宁
农业科学,1993,(6):3⁃5.
[6]刘录祥,等.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与作物新品种综合评价初探
[J].中国农业科学,1989,22(3):22-27.
[7]段舜山.甘肃农业系统的灰色关联分析[J].草业科学,1990,7
(2):31⁃34.
(上接第20页)
􀤉􀤉􀤉􀤉􀤉􀤉􀤉􀤉􀤉􀤉􀤉􀤉􀤉􀤉􀤉􀤉􀤉􀤉􀤉􀤉􀤉􀤉􀤉􀤉􀤉􀤉􀤉􀤉􀤉􀤉􀤉􀤉􀤉􀤉􀤉􀤉􀤉􀤉􀤉􀤉􀤉􀤉􀤉􀤉􀤉􀤉􀤉􀤉􀤉􀤉􀤉􀤉􀤉􀤉􀤉􀤉􀤉􀤉􀤉􀤉􀤉􀤉
牧草科学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