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安瑞军,王永忠,田 迅 . 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研究进展[J]. 杂草科学,2015,33(1):27 - 31.
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研究进展
安瑞军,王永忠,田 迅
(1.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2.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草原监理所,内蒙古通辽 028399;
3.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
摘要: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作为杂草或因为具有入侵性而受到关注,目前在国内传播日
趋广泛,发生危害越来越重,为了深入研究其发生规律和防除技术,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总结十分必要。少
花蒺藜草具有倒钩状的刺苞,以带刺的果实进行传播,主要以成熟的刺苞造成危害,在其刺果成熟期,生长区内人
畜难行,尤其对羊毛和羊的肠胃伤害特别严重。综述了少花蒺藜草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国内严重发生地区、入
侵性及传播途径以及所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等现状。
关键词:入侵植物;传播途径;少花蒺藜草
中图分类号:S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 - 935X(2015)01 - 0027 - 05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Invasive Plant—Cenchrus pauciflorus
AN Rui-jun1,WANG Yong-zhong2,TIAN Xun3
(1. College of Agricultur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Tongliao 028000,China;2. Institute of Grassland Supervision of
Tongliao,Tongliao 028399,China;3. College of Life Science,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Tongliao 028043,China)
Abstract: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 is a weed of concern because of its invasiveness. Currently,it is widely spread in
China,and becoming more economically relevant. C. pauciflorus with barb shape spiny bracts spread through its spiny
fruit. Its matured spiny bracts are harmful and makes it extremely to walk through infested areas. People and animals can
be seriously affected;when mature the spiny bracts can damage the stomach of sheep and decrease the quality of wool. To
further research,its occurrence and control techniques as well as out current knowledge of this species must be properly
summarized.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worldwide distribution of C. pauciflorus and its occurrence
and importance in China,its invasiveness and spreading ways,harmfulness and the economic losses it causes.
Key words:invasive plant;spreading way;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
收稿日期:2014 - 11 - 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360574)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
市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合作项目(编号:SXYB2012071)。
作者简介:安瑞军(1961—) ,男,内蒙古赤峰人,教授,主要从事杂草
教学和研究工作。E - mail:anruijunn1@ 163. com。
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 Benth.)别称
蔬花蒺藜草、光梗蒺藜草,俗名草狗子、草蒺藜、刺
草、黏黏固,为禾本科蒺藜草属(Cenchrus)一年生草
本植物,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外来入侵植物,主要
以成熟的刺果对羊造成危害,对草原畜牧业的危害
极大。目前在国内的传播日趋广泛,发生越来越重,
关于少花蒺藜草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通过文献检
索,到笔者发稿时为止,查到有少花蒺藜草出现的期
刊报纸 59 种,这些文献的年度跨度大,涵盖的领域
较广,最早的文献见于 1979 年,近几年文献明显增
多,特别是在报纸上的出现率达到 30%,有 26%的
题名文献发表在《草业科学》期刊上;查到以光梗蒺
藜草出现的期刊报纸 17 种,基本上都是 2000 年以
后的文献,主要关注的地区为科尔沁沙地,其中以题
名出现的期刊有 8 篇;查到以疏花蒺藜草出现的期
刊报纸有 21 种,这些文献从 1997 年开始每年都有,
持续性好,但其影响领域较窄,在报纸中没有提及,
有 67%的文章以疏花蒺藜草作为进口货物检疫对
象而提及,有 41%的文章发表在《植物检疫》上。经
—72—杂草科学 2015 年第 33 卷第 1 期
过笔者的考证,以上这 3 种名称均为同一外来植物,
即少花蒺藜草[1]。以下文中出现的 3 种名称,均可
理解为少花蒺藜草。目前对少花蒺藜草的研究多集
中在分布调查、传播途径、生物学特性、造成的危害
和经济损失等方面,这些研究比较分散,有必要对其
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少花蒺藜草在国内外分布现状
目前,对于少花蒺藜草的发生分布情况已有较
多的调查和报道,但还比较分散,全面了解少花蒺藜
草的地理分布范围及可能扩散区域,可为少花蒺藜
草的防控与入侵机制的研究、未来可能扩展区域预
测等提供数据。
1. 1 少花蒺藜草在国外的分布情况
少花蒺藜草原产于北美洲及热带沿海地区的沙
质土壤[2 - 3],现主要分布于美国、墨西哥、西印度群
岛、阿根廷、智利、乌拉圭、澳大利亚、阿富汗、印度、
孟加拉国、黎巴嫩、葡萄牙、南非等国[4]。蒺藜草属
在美洲和非洲温带的干旱地区,印度、亚洲南部和西
部及澳大利亚有少数分布[5]。光梗蒺藜草(C. ca-
lyculatus)位于东南太平洋 Pitcairn 岛上,为本地
种[6]。罗马尼亚植物新种———少花蒺藜草(C.
pauciflorus)在黑海的沿海地区被发现[7]。在美国格
鲁吉亚 2 个隔离的岛上,有蒺藜草属 3 个种:沙丘蒺
藜草(C. tribuloides)、蒺藜草(C. echinatus)、少花蒺
藜草[8]。匈牙利地区入侵植物中,C. incertus 多生
于沙质草地生境中,且为耕地中最为频繁常见的外
来杂草种之一[9]。张金兰报道,曾在澳大利亚及美
国进口的小麦,澳大利亚、美国、阿根廷、巴西进口的
大豆中发现疏花蒺藜草(亦称少花蒺藜草)[10]。防
城港口岸在巴西、阿根廷、乌拉圭进口大豆中截获疏
花蒺藜草[11]。青岛口岸也在巴西、阿根廷进境大豆
中截获疏花蒺藜草[12]。光梗蒺藜草原产美洲,在日
本有分布[13]。少花蒺藜草最早是 1942 年日本帝国
主义在我国垦殖时,引入牛羊时传入我国[14]。传入
中国北方的少花蒺藜草,可能来源于日本、澳大利
亚、美国、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等国。
1. 2 少花蒺藜草在国内的分布情况
20 世纪 30 年代在我国第 1 次发现少花蒺藜
草[15 - 16]。1979 年关光清等在辽宁省朝阳市采集到
其标本,记述为疏花蒺藜草(C. pauciflorus)[17]。近
几年来,少花蒺藜草已在辽宁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
区东部、吉林省南部 3 省交会地区广泛传播扩
散[18]。少花蒺藜草在国内已经传入辽宁省、吉林
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
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南部、河北省涿
州市等地区[16]。王波等报道,少花蒺藜草在吉林省
双辽市草原上随处可见[19]。林秦文等在北京市大
兴区六合庄林场发现光梗蒺藜[13]。杨晓晖等在河
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东南部洋河南岸黄羊滩发现分
布有蒺藜草(Cenchrus) ,根据其拉丁名,不能确定其
是何种蒺藜草[20]。徐庶在重庆市在国家林业局公
布的 22 种林业有害植物中,发现少花蒺藜草等有
10 种,但没有拉丁学名[21]。蒺藜草分布于广东省、
中国台湾,后被修订为蒺藜草[22]。蒺藜草属(Cen-
chrus)在中国仅有 2 个种,1 个为蒺藜草(C. echina-
tus),另 1 个为光梗蒺藜草(C. calyculatus)。胡冬
冬等在浙江省普陀山发现蒺藜草(C. echinatus) ,据
此拉丁名,应为蒺藜草南方种[23]。根据现有报道,
少花蒺藜草在国内发生严重的省区包括辽宁省西北
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吉林省双辽市,这
些地区的草场已被少花蒺藜草严重侵染,给畜牧业
生产及农事活动带来了相当大的危害及不便,此外
在北京市也有发现。
2 关于少花蒺藜草入侵性与传播途径的研究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
到遥远的新地区,在新的区域里,其后代可以繁殖、
扩散并维持下去[24]。当外来物种在自然或半自然
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改变或威胁本地生
物多样性的时候,就成为外来入侵种[15]。近年来,
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研究的热点之一。
入侵生物对许多地域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及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25]。少花蒺藜草之所
以能快速入侵,就是因为其具有刺苞的果实能广泛
传播。
2. 1 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性
徐汝梅等认为,通常成功的外来种都有很强的
繁殖能力,能迅速产生大量后代,种子易于传播、发
芽率高,幼苗生长快、幼龄期短,种子寿命长、具休眠
的特性,常具有适应长距离传播的机制,能够迅速大
量传播,以便有更多的机会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
等[26]。少花蒺藜草具有这些特性:以种子繁殖,子
实繁殖量大;种子具有休眠和二次萌发现象;其刺果
黏附在人、牲畜身体上等进行传播;生命力旺盛,耐
旱、耐瘠薄,这些特性为少花蒺藜草成功侵入并迅速
—82— 杂草科学 2015 年第 33 卷第 1 期
传播奠定了基础。少花蒺藜草原产于北美洲及热带
沿海地区的沙质土壤[2],对环境有较强的忍耐力,
耐贫瘠土壤,可以在极其贫瘠的土壤中生存[27]。能
够抵抗干旱,当环境特别严酷时,分蘖数减少,但植
株仍能结实,完成生活周期[28]。因此,在我国北方
干旱地区,特别是科尔泌沙地发生扩展严重。少花
蒺藜草入侵裸露的或新开垦的土地后,能很快扩充
并占领空隙,成为牧场中的有害杂草,使草场品质下
降,优良牧草产量降低[19]。少花蒺藜草的入侵特
点:一是侵入地域广,东北主要省区均有分布;二是
侵入范围广,包括草地、森林、农田等生态系统;三是
易传播,因其刺苞可黏附在动物和物体上;四是侵入
速度快,一旦入侵,往往在几年内暴发成灾;五是难
以清除或控制,防除的代价和成本也非常高。
2. 2 少花蒺藜草传入我国的途径
少花蒺藜草传入我国,最早是 1942 年日本帝国
主义在我国垦殖时引入牛羊传入,繁殖后随着人们
打草、放牧及风刮雨冲等迅速蔓延。其他可能传入
我国的途径还有:一是动植物引种时带入,尤其是随
种羊引入时传入;二是旅游时随车船带入。引种和
车船往来带入的可能性最大[29 - 30]。少花蒺藜草具
有倒钩状的刺苞,以带刺的果实作为主要传播方式,
长距离传播是经动植物引种、车船等的携带和运行;
短距离传播是通过放牧、人畜活动、风刮雨冲等[29]。
在以上列出的入侵途径中,关键是人为因素,人类活
动把少花蒺藜草的刺苞带到了新的国家或地区;另
外在这些途径中,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交叉传入,在时
间上并非只有 1 次传入,而是多次传入;这种多途
径、多次数的传入,加大了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
的定植和扩散的可能性。
3 关于少花蒺藜草危害的研究
少花蒺藜草主要以成熟的刺苞造成危害,在其
刺果成熟期,生长区内人畜难行。根据现有的研究
报道,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1 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根据对少花蒺藜草生长区的观察,少花蒺藜草
生命力极强,传入某一地段后能迅速繁殖,几年之内
便成为该群落的优势植物,直到该群落的其他一年
生植物完全被抑制,导致生长区里的其他植物消亡。
Jackson指出,蒺藜草属的水牛草(C. ciliaris)对草
地物种丰富度有影响,并且与本地物种的丧失和对
消防制度的改变有关联[31]。乌克兰地区外来入侵
植物中有个很典型的例子,C. longispinus 在沙地及
城市杂草丛中生长蔓延,取代本土植物并改变原有
的植被模式。周立业等在《科尔沁沙地人工固沙林
群落中少花蒺藜草种群动态及群落多样性研究》一
文中,分析认为少花蒺藜草的入侵对群落的多样性
产生不利影响,影响了整个生物群落的结构组
成[32]。可见在自然界长期进化过程中,各种植物之
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
栖境和数量,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当少花
蒺藜草传入新的栖境后,缺少天敌的抑制,极易大肆
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对草原畜牧业造成
的损失极其严重。
3. 2 刺果造成的机械损伤
少花蒺藜草的不孕小穗愈合形成非常坚硬的刺
苞可对人畜等造成机械损伤[33]。对重发区调查时,
在少花蒺藜草生长区中行走,其刺苞挂满裤腿,并难
以摘下。有时还会刺到皮肤,一旦被扎,肌肉红肿搔
痒、疼痛难忍,几天后才能痊愈[2]。少花蒺黎草的
坚硬刺苞可刺伤羊的皮肤,使羊不同程度地发生乳
房炎、阴囊炎、蹄夹炎及跛行,直接影响羊的采食、哺
乳、放牧和健康,降低其生产性能[2],给农牧民的生
产、出行带来不便。特别是秋收的农事操作,刺苞极
易着身,骑自行车、摩托车到田间,轮胎十有八九被
刺苞扎坏[34]。
3. 3 对羊的肠胃损伤
少花蒺藜草对羊的损伤非常严重,对鹅的损伤
次之,对牛的损伤最小[35]。采食其刺苞没有死亡的
羊屠宰后,肠胃已布满草结,羊的口腔、食道均有不
同程度的损伤,表层分布许多出血斑痕,有的已发生
溃疡。刺苞刺破肠胃黏膜并被结缔组织包被形成草
结,草结最多者 10 cm2 有 4 个,影响羊正常的消化
吸收和生长,严重时造成肠胃穿孔,引起死亡[36]。
3. 4 对羊毛产量和质量的损失
在少花蒺藜草严重侵染地区,放牧羊群羊全身
黏满少花蒺藜草的刺苞,给养羊者造成相当大的损
失。少花蒺藜草的刺苞混入羊毛中,使毛的品质下
降,给毛纺厂选毛、洗毛带来很大困难,从而使毛纺
品出现疵点,降等降级,降低出口率,造成重大损
失[33]。杨文友等在进境澳羊毛下脚料中,检出疏花
蒺藜草(少花蒺藜草)但无拉丁学名[36]。羊的腿毛
和腹毛被大量刮掉,使产毛量下降。据邱月等调查
统计,少花蒺藜草每年可从每只羊身上刮掉腹毛和
腿毛 200 g左右,饲养 1 万只绵羊,就羊毛 1 项 1 年
—92—杂草科学 2015 年第 33 卷第 1 期
受少花蒺藜的影响,产量损失就达 2 000 kg[37]。
3. 5 直接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据邱月等调查,每年从羊毛中挑出少花蒺藜草刺
苞的劳务费需 1 万元左右。据统计,少花蒺藜草近 3
年来对辽宁省所造成的平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500
万元[37]。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耕地面积 10 万 hm2,
受少花蒺藜侵占的面积 6. 5 万 hm2,达到了 65%,人
工防治费用人工 90 元 /hm2、药剂 75 元 /hm2,减产
计 120 元 /hm2,其他误工计 105 元 /hm2(消耗评价
法) ,总计损失 390 元 /hm2,彰武县每年受少花蒺藜
危害损失就达 2 548 万元[14]。
4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少花蒺藜草在国内的分布情况
已基本明确,其传播途径、危害损失研究也较多。对
少花蒺藜草的生物学特性方面已有一些相关研
究[38 - 40],虽然文献不多,但对其植物学特征的描述
还是比较清楚;但对其生态学特性方面的研究却比
较少[41 - 43],对少花蒺藜草的防治研究[18,44 - 47]还很
不够。在基础研究方面,国外主要对蒺藜草属的水
牛草(C. ciliaris)研究较多,集中在产草性能、不同
生境的生长特性、营养特性等方面[48 - 50]。还有
Chandra利用 187 个寡核苷酸引物建立了蒺藜草属
8 个种指纹图谱[51]。Visser等研究了蒺藜草属 3 种
的 20 个居群植物的染色体数分布特点[52]。Bhat等
利用同功酶电泳法研究蒺藜草属植物的亲缘关
系[53]。Ramaswamy等对倒刺蒺藜草染色体加倍体
进行了研究[54]。Nicholson 等通过种与品种的种子
的形态特征和种子蛋白质电泳对蒺藜草属植物进行
鉴别,发现种子蛋白质电泳最有效[55]。但还没有对
少花蒺藜草的专门研究。国内在基础研究方面,张
志新等报道了干旱与灌溉生境下少花蒺藜草生物构
件的特征[56]。徐军等报道了科尔沁沙地外来入侵
植物光梗蒺藜草的种子库分布格局[57];周立业等报
道了少花蒺藜草种子发芽特性[58];韩成莲等报道了
疏花蒺藜草种子发芽习性差异[59];贾鲜艳等报道了
外来入侵植物光梗蒺藜草开花与结实特性[60]。这
些文献基本明确了少花蒺藜草的种子特性、开花结
实习性等。总的看来,这些研究还远远不够,作为有
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应进一
步加强其基础研究,深入研究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机
制、生长发生规律以及少花蒺藜草对草地生物多样
性的影响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安瑞军. 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学名的考证[J]. 植物保
护,2013,39(2):82 - 85.
[2]杜广明,曹凤芹,刘文斌,等. 辽宁省草场的少花蒺藜草及其危害
[J]. 中国草地,1995(3) :71 - 73.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种子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形态室比较形态组. 杂草种子图说[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244 - 348.
[4]唐 昆. 少花蒺藜草[J]. 湖南农业,2006(5):16.
[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 10 卷:第 1
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75 - 378.
[6]Kingston N,Waldren S. A conservation appraisal of the rare and en-
demic vascular plants of Pitcairn Island[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
vation,2005,14:781 - 800.
[7]Ciocirlan V,Roman N,Gehu J M. Cenchrus incertus M. A. Curtis in
the Romanian flora[J]. Studii si Cercetari de Biologie,1991,43:
1 - 2,7 - 8.
[8]Forbes A E. Spines and natural history of three Cenchrus species
[J]. 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t,2005,153(1):80 - 86.
[9]Trk K,Botta - Dukát Z,Dancza I et al. Invasion gateways and cor-
ridors in the Carpathian Basin:biological invasions in Hungary[J].
Biological Invasions,2003,5:349 - 356.
[10]张金兰. 严防有害杂草的侵入[J]. 植物检疫,2001,15(6) :
351 - 354.
[11]林 泓,闫正跃,苏信宇,等. 防城港口岸进境大豆携带杂草种
子的分析[J]. 植物检疫,2012,26(5) :57 - 59.
[12]封立平,刘香梅,赖永梅. 青岛口岸进境大豆携带危险性杂草的
风险分析[J]. 植物保护,2001,27(5) :45 - 47.
[13]林秦文,邢韶华,马 坤. 北京市外来入侵植物新资料[J]. 北
京农学院学报,2009,24(4) :42 - 44.
[14]王 巍,韩志松. 外来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在辽宁地区的
危害与分布[J]. 草业科学,2005,22(7) :63 - 64.
[15]李振宇,解 焱.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2002:4 - 5.
[16]孙英华,吕林有,赵 艳. 少花蒺藜草入侵风险评估及其防控策
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 :4580 - 4581.
[17]关广清,高东昌. 又有五种杂草传入我国[J]. 植物检疫,1982
(6) :2.
[18]吕林有,赵 艳,王海新,等. 刈割对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再生
生长及繁殖特性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1,28(1):100 -
104.
[19]王 波,姜正春. 双辽市草场的蒺藜草及其危害[J]. 草业科
学,1999,16(6) :69 - 70.
[20]杨晓晖,于春堂,秦永胜. 流动沙丘上生态垫防风固沙效果初步
评价[J]. 生态环境,2007,16(3) :964 - 967.
[21]徐 庶. 53 种外来生物使重庆市部分地区出现生态灾害[J].
草业科学,2005,22(7) :52.
[22]广东省植物研究所编辑. 海南植物志:第 4 卷[M]. 北京:科学
出版社,1977:440 - 441.
[23]胡冬冬,马丹丹,刘建强,等. 普陀山禾本科 1 种浙江分布新记
—03— 杂草科学 2015 年第 33 卷第 1 期
录植物———蒺藜草[J]. 浙江林业科技,2009,29(6) :64 - 65.
[24]Elton C S. The Ecology of invasions by animals and plants[M].
London:Methuen,1958:181.
[25]王 朋,梁文举,孔垂华,等. 外来杂草入侵的化学机制[J]. 应
用生态学报,2004,15(4) :707 - 711.
[26]徐汝梅,叶万辉. 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
版社,2003:91 - 97.
[27]Hertling U M,Lubke R A.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for biological in-
vasion - the case of Ammophila arenariain in South Africa[J].
South African J Sci,2000,96(9 /10) :520 - 527.
[28]徐 军,李青丰,王树彦,等. 少花蒺藜草开花习性与种子萌发
特性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2011,33(2) :12 - 16.
[29]高晓萍,杨 旋. 疏花蒺藜在阜新的分布、危害及防控措施
[J]. 植物检疫,2008,22(1) :64 - 65.
[30]何龙凉,胡红东,李小琴,等. 防城港口岸进境转基因大豆贸易
概况及检验检疫分析[J]. 大豆科学,2013,32(4) :539 - 543.
[31]Jackson J. 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baceous species rich-
ness and buffel grass (Cenchrus ciliaris) ? [J]. Austral Ecology,
2005,30(5) :505 - 517.
[32]周立业,汪丽萍,刘庭玉. 科尔沁沙地人工固沙林群落中少花蒺
藜草种群动态及群落多样性研究[J]. 草地学报,2013,21(1) :
87 - 91.
[33]王维升,侯国友,王宇飞,等. 外来有害杂草———疏花蒺藜草
[J]. 植物检疫,2006,20(3) :157 - 158,封二.
[34]王秀英,张秀玲,刘 柏. 防除恶性杂草———少花蒺藜草[J].
新农业,2005(5) :39 - 40.
[35]王 巍,韩志松,于国庆,等. 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对畜禽
的危害[J]. 养殖技术顾问,2009(8) :43.
[36]杨文友,刘 闯,秦智勇,等. 进境澳羊毛下脚料中杂草籽鉴定
与羊毛杂草名录[J]. 植物检疫,2012,26(6) :72 - 77.
[37]邱 月,庄 武,曲 波,等. 少花蒺藜草辽宁省分布现状、存在
问题及防控建议[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26(3) :56 - 57.
[38]马毓泉. 内蒙古植物志:第 5 卷[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
版社,1994:256 - 259.
[39]Phillips. Flora of China[M]. Beijing:Science Press,2006:552 -
553.
[40]董文信,赵桂玲,陈明川,等. 光梗蒺藜草生物学特性调查[J].
内蒙古林业,2010(1) :22.
[41]Weber E,Sun S G,Li B.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China: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insights[J]. Biological Invasions,2008,10(8) :
1411 - 1429.
[42]Twentyman J D. Control of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in
sand burr(Cenchrus longispinus)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xperi-
mental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1974,14(71) :764 -
770.
[43]王志新,贺俊英,哈斯巴根. 光梗蒺藜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
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8,37(6) :
785 - 790.
[44]MacGregor A. The potential for cultural control of Tribulus,Cen-
chrus and Emex in Sunraysia vineyards[J]. Plant Protection Quar-
terly,1990,5(3) :116 - 119.
[45]Mark A,Matocha W J,Charles G. Field sandbur(Cenchrus spinifex)
control and bermudagrass response to nicosulfuron tank mix combi-
nations[J]. Weed Technology,2010,24(4) :510 - 514.
[46]王秀英. 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籽用南瓜田少花蒺藜草药剂筛选
试验报告[J]. 吉林蔬菜,2008(1) :76 - 77.
[47]王坤芳,纪明山. 几种除草剂对入侵生物少花蒺藜草的防治效
果[J]. 生物安全学报,2013,22(1) :38 - 42.
[48]Rajora M P,Manjit Singh Patidar S K. Seedyield components and
stability analysis in buffel grass(Cenchrus ciliaris) [J]. Indian Jour-
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8,78(3) :225 - 229.
[49]Rajora M P,Manjit S J S K. Effect of seed harvesting time on seed
production and germination in buffelgrass(Cenchrus ciliaris)geno-
type CAZRI 358[J]. Range Management and Agroforestry,2006,
27(1) :18 - 21.
[50]Ramirez G R,Aguilera - Gonzalez J C,Garcia - Diaz G,et al. Effect
of urea treatment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digestion of Cenchrus
ciliaris and Cynodon dactylon Hays and Zea mays residues[J].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Advances,2007,6 (8 ) :
1036 - 1041.
[51]Chandra A D A. Identification of primers for DNA fingerprints in
genus Cenchrus[J]. Range Management and Agroforestry,2004,25
(1) :17 - 21.
[52]Visser N C,Spies J J,Venter H J T. Meiotic chromosome behaviour
in Cenchrus ciliaris(Poaceae:Panicoideae) [J]. Bothalia,1998,28
(1) :83 - 90.
[53]Bhat B V,Vishnu Bhat Gupta M G. Sanjay Gupta isozyme - based
genetic similarity in Cenchrus(Poaceae) [J]. Range Management
and Agroforestry,2007,28:285 - 286.
[54]Ramaswamy K R,Raman V. Polyhaploidy in Cenchrus setigerus
[J]. Madras Agricultural Journal,1970,57:164 - 68
[55]Nicholson C,Conlan H L,Cook L L. Cenchrus pasture species and
cultivar identification using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ch-
niques[J].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5,13(1) :243 -
255.
[56]张志新,章 恺,田 迅. 干旱与灌溉生境下少花蒺藜草生物构
件的特征[J]. 草业科学,2012,29(12) :1899 - 1902.
[57]徐 军,李青丰,王树彦. 科尔沁沙地外来入侵植物光梗蒺藜草
的种子库分布格局[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1) :
184 - 187.
[58]周立业,李建华,马 菲,等. 少花蒺藜草种子发芽特性研究[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2) :203 -205.
[59]韩成莲,杨新芳,王 莹,等. 疏花蒺藜草种子发芽习性差异的
研究[J]. 草业科学,2011,28(5) :793 - 796.
[60]贾鲜艳,李青丰,徐 军. 外来入侵植物光梗蒺藜草开花与结实
特性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
(2) :83 - 88.
—13—杂草科学 2015 年第 33 卷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