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



全 文 :·中医·中西医结合·
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
临床疗效
薛战国
作者单位:044300 山西省平陆县中医院
【摘 要】 目的 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0 年 1 月
—2015 年 1 月山西省平陆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10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
予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大黄牡丹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
(腹痛、压痛 /反跳痛、发热)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痛、压痛 /
反跳痛、发热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 > 0. 05)。结论 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阑尾炎;薏苡附子败酱散;大黄牡丹皮汤;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 R 574. 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3296 (2016)01C-0121-02
doi:10. 15887 / j. cnki. 13-1389 /r. 2016. 03. 063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西医多采用手术治疗
或保守抗感染治疗。中医学中急性阑尾炎属 “肠痈”范畴,
中医理论认为“脏腑以通为用”“以通为补”[1]。本研究旨在
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
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0 年 1 月—2015 年 1 月山西省平陆
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 100 例,均符合第 8 版《外
科学》中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2],(1)初期为中上腹或脐
周疼痛,数小时后固定于右下腹疼痛,具有典型的转移痛,
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 (2)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
肌紧张; (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多; (4)影像学检查:
低回声管状结构,僵硬,切面呈同心圆的靶样显影。将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中男 36 例,女
14 例;年龄 18 ~ 65 岁,平均 (42. 7 ± 19. 4)岁;发病时间 4
~ 20h。观察组中男 31 例,女 19 例;年龄 20 ~ 60 岁,平均
(44. 2 ± 21. 8)岁;发病时间 6 ~ 24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3] 对照组患者予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即
(生)薏苡仁、(熟)薏苡仁、败酱草、(生)黄芪各 30g,全
当归、地榆炭、赤石脂各 12g, (炒)白芍、 (炒)枳实各
10g,柴胡、黄连、(熟)附子、(炙)甘草各 6g,1 剂 /d,水
煎,早晚两次分服,脾虚甚者加 (炒)党参、 (炒)白术、
(炒)茯苓各 12g;偏热者加白头翁 20g,秦皮、黄芩各 10g;
偏寒或五更泻者加干姜 6g、补骨脂 15g、肉豆蔻 6g、吴茱萸
2g。观察组患者予以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大黄牡丹汤治疗[4],
具体如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牡丹皮、桃仁、玄胡、
木香各 9g,金银花、川楝子各 15g,1 剂 /d,水煎,早晚两次
分服。两组患者均以 1 周为 1 个疗程,可根据病情加减用量。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 (腹痛、
压痛 /反跳痛、发热)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5] 痊愈:患者腹痛消失,腹部无压
痛、反跳痛,B超或 CT 检查无异常;显效:患者腹痛消失,
腹部压痛减轻,B超或 CT检查显示右下腹包块明显缩小;有
效:患者腹痛明显减轻,右下腹有压痛 (+) ,B 超或 CT 检
查显示右下腹包块明显缩小;无效:治疗 3 ~ 5d 后患者腹痛
症状未改善,压痛 (+) ,体温未退,B 超或 CT 检查显示右
下腹包块未缩小,总有效率 = (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 +有效
例数) /总例数 × 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
以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 < 0. 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 ]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30(60) 13(26) 5(10) 2 (4) 48(96)*
对照组 50 26(52) 10(20) 8(16) 6(12) 44(88)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5
2. 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患者腹痛、压痛 /反跳痛、
发热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x ± s,d)
组别 例数 腹痛 压痛 /反跳痛 发热
观察组 50 1. 4 ± 0. 6 2. 3 ± 1. 3 3. 5 ± 1. 7
对照组 50 2. 1 ± 1. 3 3. 3 ± 1. 7 4. 9 ± 2. 5
P值 < 0. 05 < 0. 05 < 0. 05
2. 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出现皮肤红痒 2 例,腹泻 1 例,
·121·临床合理用药 2016 年 1 月第 9 卷第 1C期 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January 2016,Vol. 9 No. 1C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对照组患者出现皮肤红痒 1 例,恶心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3 讨 论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属“肠痈”范畴[6]。两
千多年前的 《内经》对急性阑尾炎已有所叙述,东汉时期
《金匮要略》所拟大黄牡丹汤联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急性阑
尾炎的药方仍在沿用[7]。西医治疗阑尾炎以手术切除为主,
而中医则重在调理,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70%
患者可未经手术而治愈[8]。
古代中医书籍中相关急性阑尾炎病机[9 - 11], 《灵枢·脉
度篇》: “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脏不和,则留为痈”。
《金匮要略》: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
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
酱散主之。肠痈者小腹肿痞,按之则痈如淋,小便自调,时
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
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素问·生气通天伦》: “营气不足,逆于肉里,乃生痈脓,
此方证实急性阑尾炎主要机制是营气郁滞化热兼阳气不足所
致”。《医灯续焰》:“肠痈者,即肠内生痈也。不节食欲,不
适寒温,或积垢瘀凝,或败血留滞,塑塞不行,久郁不化成
热,久热腐脓,而痈斯成矣”。急性阑尾炎属中医学“肠痈”
范畴,起病急、发病快,多由于饮食不节、温寒不适、暴急
奔走、思想抑郁等导致肠道功能失调,传化不利、运化失职、
糟粕积滞、生湿生热,遂致气血不和所致。按急性阑尾炎病
理变化可分为瘀滞期、蕴热期及毒热期[12 - 13]。
急性阑尾炎病因[14 - 15]: (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生冷
不忌可使脾胃受损,肠腹气血凝滞; (2)情志不舒、易伤肝
脾,致气机失常,肠道不利,运化失职,可使食积痰凝,肠
道因气滞血瘀; (3)暴急奔走,跌扑损伤,可致气滞血瘀,
败血浊气壑遏肠中; (4)寒温不适、外感六淫,尤以风、寒、
燥最易伤肺,肺气不得宣通,可导致大肠气滞; (5)胎前产
后、瘀血不尽或胎热内生,均能留滞肠中,而积垢瘀凝,致
肠道气机塑塞。
急性阑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在《内经》已有记载,汉代
《金贵用略》总结了汉代以前治疗肠痈的经验,制定了辨证论
法的基本法规,拟出了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16]。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专用于治疗肠
痈,且多数医家认为其是热毒内蕴,化腐成脓,阳气不
振[17];现代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中诸药
有促进组织修复、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增强消炎和免
疫功能、使坏死细胞恢复活力的作用[18]。侧重治湿、主气
化,薏苡附子败酱散重用薏苡仁渗湿排脓为主,败酱草清热
解毒、活血消痈为辅,尤妙少佐附子,是藉其辛热以振奋阳
气、通行郁滞、温化湿浊,气通湿化则痈结开,滞者行,湿
热寮毒消散于气化之中;方剂主导部分是清热祛湿,散结解
毒,附子辛热只是反佐,故其不是温散消痈方剂[19]。大黄牡
丹汤为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的常用时方,近年来常用于治疗
肠痈、便秘等急腹症,方中大黄、元明粉、桃仁、皂角刺通
里泻下,刺激肠壁,增加分泌,促进肠蠕动,扩大肠道,使
内阻摺粕易于排出,从而降低肠腔压力;红藤、丹皮、赤芍、
银花、蒲公英可清热解毒 (抑菌或杀菌作用) ,桃仁、冬瓜
仁、木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改善肠腔血液循环,降低血
管壁通透性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腹
痛、压痛 /反跳痛、发热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薏苡附子
败酱散联合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
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少祯 .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 (标准) [M]. 北京: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1999:732.
[2] 黄建国,王敏 . 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分析 [J]. 中
国误诊学杂志,2008,8 (33) :8153 - 8154.
[3] 唐俊 . 加味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40 例 [J]. 河
南中医,2011,31 (10) :1102.
[4] 周俊元 . 阑尾炎的病机与辨证施治 [J]. 贵州医药,1980,5
(6) :53 - 57.
[5] 周丽琼 . 加味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 158 例 [J]. 实用中
医药杂志,2002,18 (3) :25.
[6] 蒋翠 . 付元谋教授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运用举隅 [J]. 四川中
医,2013,31 (5) :119 - 120.
[7] 钱惠泉 . 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6 例 [J]. 河
北中医,2005,27 (3) :196 - 197.
[8] 阳正强 . 薏苡附子败酱散临床新用 [J],江西中医药,1996,46
(2) :140 - 141.
[9] 林娟 . 薏苡附子败酱散临证思考 [J]. 光明医学,2013,28
(2) :402 - 403.
[10] 张琦 . 金匮要略讲义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8.
[11] 倪世德 . 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体会 [J]. 中西
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5,2 (2) :63 - 64.
[12] 张树生 . 神农本草经译注 [M]. 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41.
[13] 张保国,刘庆芳 . 薏苡附子败酱散 (汤)及其加味临床应用的
研究进展 [J]. 中成药,2015,31 (18) :2018 - 2020.
[14] 刘芳贵,冷崇芳 . 大黄牡丹皮汤临床应用举隅 [J]. 云南中医
学杂志,1993,14 (4) :23 - 25.
[15] 张玲,张美玲,赵建平 . 大黄牡丹皮汤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 (2) :29 - 30.
[16] 蔡武伦,孙景涛,严勇兰 . 薏苡附子败酱散和大黄牡丹皮汤治
疗肠间隙脓肿 2 例 [J].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 (6) :
941 - 943.
[17] 贾金社,李连放 . 大黄牡丹汤和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阑尾炎体
会 [J]. 河北中医,2002,24 (6) :441 - 442.
[18] 马龙安,舒畅 . 大黄牡丹皮汤临床应用体会 [J]. 实用中医药
杂志,2002,18 (2) :40 - 41.
[19] 张晋岗,韩振国 . 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阑尾周围脓
肿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 (2) :134 - 135.
(收稿日期:2015 - 11 - 01)
·221· 临床合理用药 2016 年 1 月第 9 卷第 1C期 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January 2016,Vol. 9 No. 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