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我国无芒雀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骆秀梅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 028042)
摘要 以 1981 ~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 )研究文
献的数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与作者地域分布、载文期刊的分布、研究领域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揭示我国无芒雀麦的研究现状和发
展趋势。结果表明:近 30年国内无芒雀麦相关研究文献总量 157篇,第一作者 102人,载文期刊 56种;有 11位核心作者和 4 种核心期
刊,研究领域集中在栽培技术、生理生态、品种选育与引种、种质资源、抗性鉴定和加工利用等 6 个方面。
关键词 无芒雀麦;文献研究;计量分析;我国
中图分类号 S543 + .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2)33 -16432 -03
Bibliometric Analysis on Research Situation of Bromus inermis Leyss. in China
LUO Xiu-mei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ongliao,Inner Mongolia 02804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 during 1981 - 2011,the number,annual distribution,author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uthors,periodicals 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field of the literatures about Bromus inermis Leyss. were analyzed sta-
tistically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etrology in order to exposing research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Bromus inermis Leys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literatures was 157,while the number of primary authors was 102 and that of periodicals was 56,and 11
core authors and 4 core journals was confirmed. Research field of Bromus inermis Leyss. in China were concentrated in cultivation technique,physio-
logical ecology,new variety breeding and introduction culture,germplasm resources,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and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 Bromus inermis Leyss.;Literature study;Bibliometric analysis;China
作者简介 骆秀梅(1963 - ) ,女,内蒙古开鲁人,馆员,从事图书资料管
理工作,E-mail:ZYL8802@ 163. com。
收稿日期 2012-08-29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又名光雀麦、无芒草,
为禾本科雀麦属多年生植物,是高产优质的多年生禾本科牧
草,原产于欧洲,其野生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
地区,多分布于河岸、山坡、道旁,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都有野生种。无芒雀麦属于中旱生植物,有较强的耐旱、抗
旱性能,寿命长,耐寒耐贫瘠,既适种于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
区,又适种于寒冷干燥地区,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和优良
饲草[1],既可以广泛用来建植人工草地,又可以用于刈割调
制干草和放牧利用,故被誉为“禾草饲料之王”。
文献计量分析法是采用数学与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
根据评价目的与要求,选择评价对象,对这些文献的某些可
计量标识进行统计分析或建立数学模型,得出评价结论,从
而实现科技文献的评价功能[2]。对某一学科论文进行文献
计量学分析,则可把握该学科研究发展水平与动向。为使国
内有关无芒雀麦研究人员能掌握该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
势,笔者以 1981 ~ 2011 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作
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无芒雀麦研究文献的数
量、年份分布、文献作者与地区分布、载文期刊的分布以及研
究领域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 1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以 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
版总库》中所收录的期刊为统计对象。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库检索过程中设置检索项为“篇名”,检索词为“无芒雀麦”,
年限为“1981 ~2011”,范围为“全部期刊”,匹配为“精确”。
1. 2 数据处理 将检索到的 1981 ~2011年有关无芒雀麦研
究文献的发表时间、期刊分布、发文量、作者信息、作者单位
等信息用 Excel 进行汇总,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3 -4],从论
文年总量的变化趋势、核心作者群、期刊分布、研究领域分布
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我国无芒雀麦相关文献及载文期刊的年代分布 对检
索到的 1981 ~2011年我国有关无芒雀麦的 179 篇研究文献
进行整理,删除科普性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 157 篇。由图 1
可知,近 30年我国无芒雀麦相关文献发文量与期刊数整体
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年份存在波动。2007 年以前,发文量与
载文期刊种类均较少,年发表论文≤9 篇,期刊种类≤8 种。
从 2007 年开始,文献量增长速度加快,到 2009 年达到最高
峰,年发文量达到 23 篇,载文期刊数 18种。之后,文献量开
始有下降的趋势,但仍保持在 10 篇以上,表明近年来我国学
者对无芒雀麦的研究较关注。
图 1 1981 ~ 2011年我国无芒雀麦研究文献量与载文期刊数
2. 2 我国无芒雀麦相关文献核心作者群与合作度分析 对
157 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共有第一作者 102人,发文
2篇以上的作者有 25 人,占总人数的 24. 5%,共发文 80 篇,
占总文献数的 51. 0%。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论文下
限为 N = 0. 749 η槡 max,其中 ηmax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
[5]。
而最高发文的作者发文 9 篇,N 槡= 0. 749 9≈3,因此将发文 3
责任编辑 姜丽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2,40(33):16432 - 16434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2.33.140
篇的作者确定为核心作者,共计有 11位(表 1) ,发表论文 52
篇,占总文献数的 33. 12%。
表 1 无芒雀麦相关研究核心作者
发文量∥篇 作者人数 作者 发文率∥%
9 1 车敦仁 5. 73
7 1 张永亮 4. 46
6 1 张鸿书 3. 82
5 2 常会宁、张希山 6. 37
4 2 杨茁萌、杨慧玲 5. 10
3 4 邰继承、王秉龙、王建丽、赵海新 7. 64
合计 11 33. 12
合作度是指每篇论文的平均作者数,合著率是合作论文
与发表总论文的比例[6]。157 篇文献中,合著论文 138篇,合
作率为 87. 9%,说明我国无芒雀麦研究人员的团队意识较
强,合作程度很高。由表 2可知,在合著论文中 3 ~ 5人合著
比例较大,占合著论文总数的 63. 0%,而 7 人以上的合作研
究比例较小。
表 2 无芒雀麦相关研究的作者合作情况
作者人数 发文量∥篇 合作率∥%
1 19 12. 10
2 18 11. 47
3 26 16. 56
4 32 20. 38
5 29 18. 47
6 18 11. 47
7 5 3. 18
8 7 4. 46
9 2 1. 27
10 1 0. 64
2. 3 无芒雀麦相关文献作者地区分布 文献作者的地区分
布状况可以反映研究区域状况。对 157 篇文献的第一作者
所在地区进行整理统计结果见表 3。由表 3 可知,研究无芒
雀麦的作者所在地区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
彊、青海、黑龙江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 ,发文量占文献总数
的 79. 62%,其原因之一是无芒雀麦属于冷季型牧草,适宜在
三北地区种植;其次是这 5 个省市(自治区)均有 1 ~ 2 所高
校设有草学专业和学科,草学学科人才资源丰富。
表 3 作者地区分布情况
省份 发文量∥篇 比例∥% 省份 发文量∥篇 比例∥%
内蒙古 46 29. 30 西川 3 1. 91
新疆 28 17. 83 河北 2 1. 27
青海 19 12. 10 西藏 2 1. 27
北京 16 10. 19 吉林 2 1. 27
黑龙江 16 10. 19 辽宁 1 0. 64
甘肃 5 3. 18 云南 1 0. 64
河南 5 3. 18 山东 1 0. 64
宁夏 5 3. 18 陕西 1 0. 64
山西 4 2. 55
2. 4 我国无芒雀麦相关文献期刊分布 根据布拉德福的方
法将每种期刊的载文量按递减顺序排列[7],得出无芒雀麦文
献数据统计表 (表 4)。由表 4可知,根据各种期刊载文量的
不同,将我国无芒雀麦文献数据库中 56 种期刊分成 3 个
区:载文量在 8 篇以上的刊物 4 种,发表论文 54 篇,为核心
区;载文量在 3 ~7篇的期刊 12种,共发表论文 54篇,为相关
区;载文量为 1 ~2篇的期刊有 40种,共发表论文 47篇,为离
散区。3个区内的期刊数之比为 4∶ 12∶ 40,比数等于 1∶ 3∶ 10,
近似 1∶ 3∶ 9,即布拉德福离散系数为 3。
表 4 1981 ~ 2011年无芒雀麦相关研究载文期刊统计
文献数量∥篇 期刊数∥种 累积数(期刊数 ×文献数)
22 1 22
13 1 35
11 1 46
8 1 54
7 1 61
6 3 79
5 1 84
4 3 96
3 4 108
2 9 126
1 31 157
由表 5可知,核心区期刊种类占期刊种类总量的 7. 1%,
其发表的论文总量占所有期刊载文总数的 34. 4%;相关区期
刊种类占期刊种类总量 21. 4%,其发表的论文总量占所有期
刊载文总量的 34. 4%;离散区期刊种类占期刊种类总量的
71. 4%,其发表的论文占所有期刊载文总量的 29. 9%。3 个
区的平均载文密度分别为 13. 5、4. 5、1. 2,具有明显的核心效
应。4种核心期刊载文最多的是《中国草地学报》,共载文 22
篇,占文献总量的 14. 0%;其次是《草原与草坪》和《草业科
学》,为 13和 11 篇,分别占文献总量的 8. 3% 和 7. 0%;《草
地学报》共载文 8 篇,占文献总量的 5. 1%。
表 5 无芒雀麦研究载文期刊布拉德福分区
分区
期刊数
种
占期刊数
%
载文量
篇
占总文献
%
平均载文
量∥篇
核心区 4 7. 1 54 34. 4 13. 5
相关区 12 21. 4 54 34. 4 4. 5
离散区 40 71. 4 47 29. 9 1. 2
2. 5 我国无芒雀麦文献研究领域分布 对 157 篇无芒雀麦
文献的研究内容分析得出,我国无芒雀麦研究领域集中在栽
培技术、生理生态、品种选育与引种、抗性鉴定、加工利用和
种质资源等 6 个方面(表 6)。由表 6可知,栽培技术研究文
献最多,共 52 篇,占文献总量的 33. 12%,其中施肥研究 26
篇,占该领域文献量的 50. 0%;其次是生理生态研究,共 45
篇,占文献总量的 28. 66%;关于无芒雀麦加工利用方面的研
究文献相对较少,仅占文献总量的 8. 28%,其中刈割研究 9
篇,占该领域文献量的 69. 23%。
5 小结
在对 1981 ~ 2011 年无芒雀麦文献的分析后得知,我国
无芒雀麦研究文献量呈整体上升趋势,但在 2007 年以前文
献量和载文期刊数量均较少,虽然在 1996 和 2004 年出现 2
3346140 卷 33 期 骆秀梅 我国无芒雀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次峰值,但年发文总量均不超过 9 篇;2007 年之后文献量增
长速度加快,2009年达到最大值,之后文献量开始有下降的
趋势,但仍保持在 10篇以上,表明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无芒雀
麦的研究较关注。
表 6 无芒雀麦研究文献主要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文献数量∥篇 比例∥%
栽培技术 52 33. 12
生理生态 45 28. 66
品种选育与引种 19 12. 10
抗性鉴定 14 8. 92
加工利用 13 8. 28
种质资源 11 7. 00
病虫害防治 1 0. 64
水土保持 1 0. 64
园林绿化 1 0. 64
国内关注无芒雀麦研究的人数较多,但人均发文量较
少,第一作者人均发文量在 4篇以上的仅有 7 人。对作者合
作度分析表明,合著的文献大大高于独著,说明我国无芒雀
麦研究人员重视合作。文章的产出单位主要集中在高校、国
家级和省级科研单位,产出地区集中分布在内蒙古、新彊、青
海、黑龙江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 ,发文量占文献总数的
79. 62%。无芒雀麦发文期刊既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其中 16
种期刊载文量占文献总量的 68. 79%,也具有广泛的离散性,
共有 56种期刊刊登无芒雀麦文献。无芒雀麦研究领域集中
在栽培技术、生理生态、品种选育与引种、种质资源、抗性鉴
定和加工利用等 6 个方面。
通过对近 30年国内无芒雀麦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可
以发现我国关于无芒雀麦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取
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论文的年度
分布来看,2009 年以后我国无芒雀麦的研究论文呈下降趋
势,核心作者数和发文量偏少,今后有待进一步重视。其次,
在无芒雀麦加工利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文献比较
少,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王佺珍,韩建国,周禾,等.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和通
径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4):324 -327.
[2]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缪建珍.小花棘豆及苦马豆素研究文献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1,23(7):78 -80.
[4]齐红. 2004 -2008 年我国马铃薯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
学刊,2010,22(7):65 -67,70.
[5]林燕,敖可.我国锁阳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13):8007 -8008.
[6]崔晓宁,韩菲,李树霞.我国非洲菊研究现状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农
业科学,2012,40(8):5040 -5041.
[7]叶济蓉,潘东明,赖钟雄. 1989 - 2006 年我国龙眼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20(4):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41 -45.
(上接第 16428页)
图 9 拟合圆 1 图 10 拟合圆 2
27. 0451像素。
4 小结
该研究探讨的是采摘机器人的机器视觉处理部分,主要
是对机器人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滤波、边缘提取等处
理,最终从复杂背景中提取出番茄的果实图像,然后以像素
为单位确定果实的面积、长度、形心等参数。在以后的研究
中,将进一步完成摄像机的内、外参数标定等工作,完成图像
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为机械臂的调节和机械爪
张角的确定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崔玉洁.采摘机器人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
(2):4 -6.
[2]赵金英,张铁中,杨丽.西红柿(番茄)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目标提取
[J].农业机械学报,2006,27(10):200 -203.
[3]蔡健荣,赵杰文.自然场景下成熟水果的计算机视觉识别[J].农业机
械学报,2005,36(2):62 -64.
[4]赵金英.基于三维机器视觉的西红柿(番茄)采摘机器人技术研究
[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6.
[5]褚振勇,翁木云.视觉技术在农业采摘机器人中的应用及发展[J].江
西农业学报,2008,20(2):79 -80.
[6]ZHANG S H,TAKAHASHI T. Studies on automation of work in orchards
(part 1):Detection of appIe by pattern recognition[J]. Journal of the Japa-
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1996,58:9 -16.
[7]吕小莲,倪受春.田间采摘西红柿(番茄)计算机识别方法的设计研究
[J].传感技术学报,2010,23(1):82 -86.
[8]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M].阮秋琦,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9]应义斌.水果尺寸和面积的机器视觉检测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农
业与生命科学版,2000,26(3):229 -232.
43461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