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乌桕及了哥王促癌作用机理探讨



全 文 :.21 4
.肿瘤 1 9 9 8年 9月(第 9卷第 6期)
乌柏及 了哥王促癌作用机理探讨 *
湖湘 医学院病毒研究所 主志洁 孙 .喻 李新志 张有新
中国预防中心病毒研究所 曾 毅 -
大戟科植物乌柏 ( Sa P i二 印 i b fe, 山卫 5 5) 及瑞
香科植物了哥王 (W坛kt
~
认 I n id oa , W l ) 是遍布
于我国南方山区的木本植物 , 民间一般作为清热解
毒的中草药。 黄芫花 ( oF il 切 m et f lo皿 ikst or 恤运
。玩曲 ae da p h ul 。 ,卫 F c )针荆多用于引产 。 继工ot 等仁。
报告用 R a j i 细胞系统测出大戟科植物的主 要促癌
因子 T P A 以后 , 曾毅等山又证实了 10 个 科 目 15
种植物对 E B 病毒早期抗原有诱导作用。 本室用甲
基胆蕙 (M C A )及 E另V : 诱发的小鼠宫颈癌模型 ,发
现黄芫花和桐油提取物有促癌作用 「一 ` , 。 唐慰平等
“ ,也证实了哥王对化学物诱发的鼻咽癌有促进作
用 。 我们对 5 5 和 W l 乙醚提取物的促癌作用也进
行了检测歹并对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 、 乌拍及了哥王对 M CA 诱发的小鼠实验性
宫颈癌的促进作用 (见表 1)
可见 , 乌柏及了哥王和巴豆油提取物一样 , .对
M C A 诱发的小鼠实验性宫颈癌具有促进作用 ,以 C O
较强 , 5 5 和 W l 次之。
二 ( 对小鼠实验性宫颈癌 L D H 同工酶谱变化
的观察 (见表 幻
表 1 乌柏及了哥王对 M C A 诱癌的促进作用
组 别 实验天数 存活动物数
(只 ) 癌前病变 癌发数(写 )
1
.
M CA + 0
.
9万 N a o l
2
.
M CA + 5 5
3
.
M C人 + 刃7 1
4
.
M C A 十 C O * .
5
.
5 5
+ 0
.
9男N a C I
6
.
W l + 0
.
9男 N a C I
1 0 0天
1 0 0天
1 0 0天
10 夭
10 夭
1 0 0天
1 2 (3 0
.
7 )
2 9 (74
.
2 )
2 0 ( 5 1
.
2 )
2 0 ( 8 0
.
0 )
0
0
< O

0 0 5
< 0

0 1
< O
。加 5
2
.11889加2幼韶
. P 值指 2 、 3 、 4组分别与 i组比较。
. *
C O 指 C r o ot n 0 11 , 即巴豆油 。
表2 带瘤小鼠血清及癌组织中 L DH 活力及酶谱比较
同工酶谱(络 )
L D H
I L卫H Z L 卫巩 L D H ` L D氏
2001782960阳8血清 对照组`
M C A 诱癌组
F F C 促癌组
55 促痛组
对照组`
M C A诱癌组
F F O 促癌组
5 5 促癌组
O
s4/
1 1
2/
1 6 2/ 1
2 0 /24
侧别
1 1 / 2 2
1 6 / 2 1
2 0/ 24
8
.
03 9 士 0
.
0 6 7
3
.
6 3 6 士 0 . 3 0 6
4 旧 4 0 引 0 . 3 8 0
6

8 5 8 土0 。 6 9 9
8 8 3 0
.
8 士 6 7 。 O
0 7 6 7

5 土 9 。 2
184 4 0 士 0
.
7
18B 2 0士 0 一 2
1 2

0 2 0

4
3

O
0 *
*
0* *
00
肚710瘤组织 10 。 4
1 5

4
O
O
0
1石一 2
O
0
0
.
O
.
4
2 3
.
0
3 7
.
0 .
3 1

0
2 4

0
24

3
2 3
.
9* .
2 3
.
9 *
.
1 7
`
2 * *
00
” P 值指各组与对照组比较 ,各个促瘤组比较 , 两个促瘤组分别与M C A诱癌组比较。 p > 。 . 05 , * p < 。 . 05 ,余均 < 。 . 0 1 .
△ :对照组是正常小鼠 ,故为正常宫颈匀浆 ,其它均为痛组织匀浆 。
.本文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金资助课题 。
2 1 5
可见 , 宫颈癌小鼠血清及癌组织 L D H 活力均
增高 , L D H 同工酶谱的变化是 L DH ` 增多 , L U氏、
L D H卜 L D H : 减少或缺失 , 以上改变均具有统计学
意义。 说明这种改变是给小鼠投用 M C A 诱发宫颈
癌而引起的。 而宫颈癌小鼠血清及癌组织 L D H 活
力增高的程度 ,两个促癌组比诱癌组明显 , 5 3 促癌
组比 F F C 促癌组明显 。 血清及癌组 织 L D H 同工
酶谱的变化 , L D H 。 增多的程度也是如此 。 而且这
些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 说明上述变化的加剧是由于
使用了促癌剂 S 及 F F C 的结果。
乳酸脱氢酶 ( L D H , 即 L 一乳酸 : N A D + 氧化还
原酶 E C I , 1 , 1一 2 7) 的 H亚基的生成由位于第 12 号
染色体上的 L D H B 基因位点控制 , M亚基的生成由
位于第 n 号染色体上的 L D凡 基因位点控制。 从
L D H 同工酶谱的变化来看 ,是M亚基 ( L D H ` 由 M `
组成 )含量增多 , H亚基 ( L D H i一H` , L D H a一 aH M : ,
L D乓一 H : M , )含量减少 J 换言之 , 即L D凡 基因
位点被激活 , 故而表达增加 ; L D H习 基因位点被抑
制 , 表达减少 。 说明基因表达的调控发生了 改变。
出生前 9 天的昆明种小白鼠幼小胚胎的各种组织都
以 L D H 。 占优势〔 “ 1 , 宫颈癌小鼠血清及癌组织L D H
同工酶谱也以 L D H ` 占优势 , 反映了酶谱的胚胎化
变化 。 随着小鼠的胚胎发育 , 本应肝和 骨 胳 肌 的
L D氏 含量越来越多 , 心脏和肾脏的 L D H ` 逐渐减
少 , L D H : 急剧增加 , 各个脏器 L DH 同工酶谱各有
特色仁“ , 。 而宫颈癌小鼠 L D H 同工酶谱向着胚胎化
发展 , 再结合 L D H 活力的急剧增加 , 我们可以看
出 : 宫颈癌小鼠的基因表达失控了 , M C A 正是通过
基因表达的失控而诱发宫颈癌的 。 乌柏及黄芫花之
所以对 M C A 诱癌有促进作用 , 是因为它们加剧了
这些变化的缘故 。
三 、 乌柏及了哥王对 H S V : 诱发的小鼠实验性
宫颈癌的促进作用 (见表 3)
看出 , 5 8 及 W l 与 C O 提取物一样 , 对 H S V .
表 3 乌柏及了哥王对 H S V : 诱癌的促进作用
数)发络癌(实验天数 存活动物数 (只 )
癌前
病变
、 .矛,尹产、、矛
40、
.矛
.…片`1 . H SV : + 0 . 9万 N a C I2 . H SV : + 5 53 . H SV Z + W l
4
.
H SV
: 十 C O
5
.
0
.
9男 N a C I + 5 5
6
.
0
.
9络N a C I + W l
1 6 0天
16 0天
1 6 0天
1 6 0天
1 6 0天
1 6 0天
3 ( 1 3
1 0 ( 4 0
9 ( 3 6
1 1 ( 5 5
< 0
.
05
< 0

0 5
< 0
.
0 5
1 ( 7
.
0
2823501
P * : 指2 、 8 、 4组分别与1组比较 。
表 4 带癌小鼠血清杭 H S V : 抗体滴度比较
带癌小鼠数` (只 ) 实验天数
抗H SV : 抗体滴度
(几何均数 G )
1
.
0
.
9万N a C I
2
.
H SV
: + 0
.
9男 N a C I
8
.
H SV
: + 5 5
4
.
H SV
: + O 〕
16 0天
16 0天
1 6 0天
16 0天
阴性
1
.
6 8 士 0 4 2 * 申 ( 1 : 3 8 )
1
.
7 6 土 0 . 3 9 * * ( 1 : 5 8 )
1
.
78 士 0
.
5 0 * * ( 1
: 6 5 )
10623
.2

3

4组带癌小鼠数含癌前病变 。 1组全部为正常小鼠 ,
* *指 2 、 3 、 4组两两比较 , P > 0 . 05 .
诱发的小鼠宫颈癌有促进作用 , 以 C O 提取物作用
最强 , 5 5 与 W l 次之。
对带癌小鼠血清中抗 H vs : 抗体滴度 的 检 测
结果表明 , 2 、 3 和 4 组小鼠血清抗 H S V : 抗体滴度
从 1 : 38 ~ 1 : 60 , 对照组小鼠血清阴性。 可能因为样
本量小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 幻。 关于 5 5
和 W l 对 刀旧V : 诱发小鼠实验性宫颈癌促癌机理
的研究 , 本室正在进行之中。
·
1 26
-
参 考 文 献
[ 1] IO tY o t
a l : C
a nr e eL
e t ter 18 91
,
13 : 29
[ 2 〕 Z e n g Y e t a l : I n t e r v i r o l o g y 198 3 , 1 9: 幻1
[ 8 ] 孙瑜等 ;中华肿瘤杂志1 9 5 6 , 16 ( i ) : 9
[奋 J 孙瑜等 ;病毒学杂志1 9 8 7 , 2 , 19
〔 6 〕 唐慰平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 986 , :2 34
[ 6 ] 吴鹤龄等 ;遗传1 9 8 2 , 4 : 2 2
( 19 89 年 8月6日收稿 )
M E C H A N I S M O F C A N C E R P R O M O T I N G E F F E C T O F S A P I UM
S E B I F E R U M ( 5 5 ) A N D W I S K T R O E M I A I N D I A (W l )
平“呵 名孙卜办。 et `
F落r u s · R e se a 犷 e h 几 s t感t“ t e , 五勉石e落M e d石ca 乙伪乙加g e , 评 u无a 几
T h e e x P e r加 e n t a l r e s u l t s u g g e s t e d 七h a t w h e 立 m o u s e c e r v i c a l u t e r i n e c a n c e r w a s
i n d u e e d b y H S V se Z o r

M C A
, t五e e t h e r e x t r a e t s o f 5 5 a n d W l e x e r t e d a P r o m o t i n g
e f f e e t
,
b u t t h
e e r o t o n 0 11 g a V e t五e s t r o n g e s t e f e e七. 儿 e s 七u d y o n e五a n g e , o f L D H
i s o Z ym e p a t t e r n a n d a c t i v i t y i n S e r u m a n d i n c兮r v i c a l c a n c e r t i s s u e d u r i n g c a r “ in o g e n i o
P r o e e s s s h o w e d t h a七M O A m盯 h va e . e a u o e d t h e L D H i s o z y m e g e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u t o f
c o n t r o l a n d t h u s e a n e e r 15 i n d u e e d
. _
T h e 5 5
.
a攀 d F F C m a y a e e e l e r a t e t h i s rn a l i g n a n t
c h a n g e an d t加 am e五an ss m o f t址 s
`
p r om o t i o n 主5 s it 一1 e a r r y i n g o n .
T UM O R ( S ha n g h
a宜) 1 9 8 9 , 9 : 2 1 4
, 口 、心卜叫口卜月卜 ,刁卜 叫p 肠喇卜 喇p , , , 卜 ` , , , d 卜 . . 口、 叼口、 , 口卜 曰 p , 曰护 , 口、 叼口卜司卜闷卜 , 口、 司 p 肠 ,刁卜 闷 , 州口 ` , ` 卜 ,司p 、训卜司卜侧口卜, . 口、 叼 , 卜叼 . 卜 , p卜刁卜 ,刁护、 , ` p 、 司卜闷 p ” ` 尸. 、刁卜司户、 叼口 , 创卜 勺` 口、 月p .
光敏疗法治疗颈淋巴结转移癌 . 2 例报道
上海长海 医院 阮珊真 盛月 .霞
作者曾试用光敏疗法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
灶 2 例 ,取得明显的近期疗效 ,现介绍于下。
治疗方法 药物来源 :本校研制的光敏剂 ,血外
琳衍生物 (代号 P S D 一 007 ) , 为安瓶装棕色液体。 光
源 : 使用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制造厂生产的 ZL Y 光
疗仪 (红光灯 ) ,输出功能 > 20 恤w~ , ,光斑 20 恤、分布均匀。 用药方法 :按 腼g /k g 体重 2 50 回 生理
盐水稀释 , 静脉滴注 , 90 分钟内滴完 。 用药前以原
液作前臂内侧皮肤划痕试验 , 阴性者注药 。 照射方
法 :注药后 2 4 、 48 、 72 小时各照 1 次 , 每次 30 分钟 ,
灯距 10 em , 光斑超过肿块周边 cI m 。 治疗反应 : 照
射时局部有翔甫感 , 无其它不适 。 照射后数小时 ,照
射区及其周边组织水肿 、 变硬 、微红 , 照射中 ,心区田
现大小不等水泡 , 胀痛 , 以后渗液、 结痴逐渐增厚 ,千
痛 。 在痴逐渐缩小过程中 ,局部有牵拉痛、疖在 2干
月左右脱落 ,局部皮肤略有色素沉着 , 但光滑无疤痕
形成。
讨论 光敏疗法的优点是 :收效快 ;重复应用不
产生耐药作用 ;经治疗后 力 疗效显著 ;放疗或化疗后
复发 , 光敏疗法仍然有效 ; 亦可和其他治疗联合应
用。 因此 , 它为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手段 。 但
是 , 一般认为由于光穿透深度的限制 ,光敏疗法只适
用于皮肤或粘膜表浅肿瘤的治疗 ,而对于皮下肿块 ,
除非用光纤直接插入瘤体 , 否则很难奏效。 据文献
资料 ,红光和红外线一样可以穿透皮肤 ,达到皮下组
织 1~ 20 m 。 红外线只有热效应 ,红光则除热效应外 ,
还具有光动力效应 。 这种单色非相干光相同于激光
的治疗作用 。 我们试用红光治疗 2 例颈部淋巴结转
移癌 ,获得消退肿块的效果 , 证明 68 Oln 波长的红
光在穿透皮肤达到皮下淋巴结后能产 生光动力效
应 。 从皮肤反应与病人在治疗时产生可耐受的灼痛
感 ,推测可能是温度与光动力综合作用 , 从而破坏恶
性肿瘤组织 , 达到治疗目的 。
:
. , `
( 198 7年 1 月 1 9 白收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