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3期
文章编号:1006-0960( 2008)03-0015-02
云杉属全世界约 40 种, 主要分布在 50°~60°N
的寒温带或冻原地带, 少数分布在温带或亚热带的
湿冷高山带上,即多数种呈环极式分布,而在我国和
美国可分布到 30°N 附近,成为低热量地区的重要建
群树种 [1]。 由于云杉属树种单位面积年生长量高,木
材品质好,用途广,已成为西欧、北欧、波罗的海沿岸
国家、俄罗斯和加拿大的重要工业用材树种。人工林
面积仅次于松类,大于落叶松[2]。我国云杉属有 20个
种 5 个变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高
山地带, 是我国高山区的重要造林树种和最佳纸浆
材树种[3]。
欧洲云杉 Picea abies ( L.) Karst 是松科云杉属
树种。分布欧洲中部和北部地区,较耐寒,喜湿润,对
土壤要求不严。树干通直,材质好,生长较快,病虫害
较少,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是优良的园林绿
化观赏树种,也是挪威、奥地利、德国等 14 个国家的
主要造林树种 [4]。 小陇山林区从 1983 年引种,经过
20 多年的观测试验表明,欧洲云杉在小陇山林区气
候和生境条件下生长和开花结实正常, 具有较强的
抗逆力和适应性。从生长角度看,欧洲云杉在小陇山
林区的生长优于乡土针叶树种油松、 华山松以及同
属的青海云杉、粗枝云杉。但是云杉苗期和幼林期生
长慢,苗木出圃周期长,在我国当前云杉露地育苗一
般是 2~3 年生时换床移植,4~5 年生或 6~7 年生出
欧洲云杉苗期生长指标研究
王海仓,潘春林,丁鹏举
(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天水 741022)
摘要:以引进的欧洲云杉和乡土种青海云杉、粗枝云杉种子 5年生苗的苗高、地径、当年新梢生长量、分枝
数、总芽数及二次抽梢等 6 个生长指标,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欧洲云杉较乡土种在苗期即具有
显著的生长优势,在适生区选择欧洲云杉育苗,即可解决云杉育苗周期长的问题。
关键词:欧洲云杉;苗期;生长指标
中图分类号:S 791.180.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Growth Index of Picea abies at Seedling Stage
WANG Hai-cang, PAN Chun-lin, DING Peng-ju
(Xiaolongsh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ianshui Gansu 741022, China)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for six growth index including five-year-old seedling
height ,basal diameter, current-year new shoot increment, branch number, total buds and secondary sprout of in-
troduced Picea abies,native species of Picea crassifolia and Picea asperat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icea abies
has distinct growth superiority compared with native species of Picea crassifolia at the seedling stage, therefore,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Picea abie in the suitable distribution areas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long nursery pe-
riod of Picea abies.
Key words: Picea abies; seedling stage; growth index
收稿日期:2008-06-24
作者简介:王海仓( 1968—),男,甘肃秦安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研究工作。
第33卷第3期
2008年9月
甘肃林业科技
JournalofGansu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
Vol.33 No.3
S p.2008
第33卷甘肃林业科技
( 下转第54页)
表1 3种云杉5年生苗生长指标
表2 3种云杉生长指标的方差分析表
圃,育苗周期长,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严重影响了造
林绿化和用材林的建设。 为了解决上述生产中的实
际问题,意在通过对苗期的生长指标进行研究,深入
了解欧洲云杉、 粗枝云杉、 青海云杉的苗期生长特
性,为加快苗木培育寻求有效的技术途径。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甘肃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
究所沙坝实验中心苗圃。该地位于秦岭西段,长江流
域嘉陵江上游,地理坐标为 105°41′E、34°07′N,海拔
1 560 m,年均气温 7.2 ℃,极端最高气温 32 ℃,极端
最低气温-27 ℃,≥10 ℃积温 2 480 ℃, 无霜期 154
d,年均降水量 1 012.2 mm。 土壤为褐土,土层深厚。
试验地水源充足,安装有喷灌设施。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欧洲云杉通过中国林木种子进出口公司从捷克
引进; 青海云杉种子来源于青海大通东峡林场种子
园;粗枝云杉种子采自沙坝人工林。
2.2试验方法
2003年, 大田高床作业方式在沙坝中心苗圃条
播育苗,2006 年春苗木 3 年生时, 采用随机区组设
计,株行距 15 cm×25 cm进行移植,小区面积 10 m2,4
次重复。 2007 年苗木停止生长后,在每个重复内调
查 50 株苗木的苗高、地径、当年新梢生长量、分枝
数 、 总芽数及二次抽梢等 6 个生长指标 , 采用
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并进行 LSR检验。
3 结果分析
从研究的3 个云杉种的调查结果看( 表 1) ,不同
种的这些生长指标表现不同, 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
析,其结果列表 2。
3种云杉的树高、地径差异不显著,而新梢长、分
枝个数、总芽数和二次抽梢差异显著。 差异显著的 4
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很大, 其中新梢长的变异系数最
小,只有 0.3,其余的均超过了 100%,总芽数竟然达
到了 51.0 以上,可以说变异很大。 新梢长最大的欧
洲云杉是青海云杉的 2.8 倍, 分枝数最多的欧洲云
杉是粗枝云杉的 2.1 倍,从总芽数来看,欧洲云杉是
粗枝云杉的 2.4倍。 在树高和地径上,虽然差异不显
著,可是欧洲云杉在这 2 个指标上也均显优势,其树
高是粗枝云杉的 1.7倍,地径是青海云杉的 1.2倍。
由于 3 种云杉的生长指标间存在差异, 因而进
行多重比较,从比较结果看( 表 3) ,3 种云杉中,欧洲
云杉的新梢长、分枝数、总芽数和二次抽梢都显著高
于粗枝云杉和青海云杉, 而粗枝云杉的新梢长又显
著高于青海云杉,粗枝云杉的二次抽梢为 0,与欧洲
云杉差异达到了显著, 可是与青海云杉没有达到显
著差异。
从相关分析上来看( 表 4) ,地径和新梢长、总芽
数达到了显著相关,树高与分支数、二次抽梢达到了
显著相关,二次抽梢与新梢长、分支数、总芽数均达
到了既显著相关,总芽数也与新梢长、分枝数达到了
表3 3种云杉生长指标的多重比较
16
第33卷甘肃林业科技
( 上接第16页)
表4 3种云杉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既显著相关, 可以说树高、 地径等生长量是与新梢
长、分枝数、总芽数和二次抽梢等指标分不开的,各
种指标相互促进,均达到了正相关。
4 讨论
从苗期的 6 个生长指标看, 引进的欧洲云杉显
著大于乡土种青海云杉和粗枝云杉, 表现出苗期的
生长优势, 即利用种的优势就可以实现缩短育苗周
期。
苗高、地径、当年新梢生长量、分枝数、总芽数及
二次抽梢是苗木形态的重要指标, 并且这些指标间
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饱满健康的芽,决定了分枝
数量的多少,分枝的多少影响着光合叶面积的大小,
从而影响苗高和地径以及是否出现二次生长现象。
而欧洲云杉正好在总芽数上较青海云杉和粗枝云杉
具有显著的优势,因而表现出在苗高、地径方面的显
著优势。
参考文献:
[1] 罗建勋,孙 鹏,李晓清. 国外云杉遗传改良现状和粗枝
云杉育种策略[J]. 四川林业科技,2001,22(4),31-41.
[2] 马常耕. 世界云杉无性系林业发展现状 [J]. 世界林业研
究,1993(6):24-31.
[3] 王军辉,张守攻,马常耕,等. 云杉强化育苗技术的研究现
状和展望[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3):350-354.
[4] 独 军,李平英,刘 琴. 欧洲云杉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005( 10) :19-20.
注:* 差异显著性水平 F=0.05. ** 差异显著性水平 F=0.01.
年收益,如平枝栒子、千屈菜等应用侧重于优良种和
品种的引种选育以创造观赏性能更好的地被植物。
5.3对特殊小生境下优良新种、 新品种的选
育
适宜在林下、建筑物背荫处、高速公路两侧坡上
生长的地被植物种类少,着重选择耐荫、抗旱的深根
性地被植物。
参考文献:
[1] 陈有民. 园林树木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 安定国. 甘肃省小陇山高等植物志 [M]. 北京: 民族出版
社,2002.
[3] 刘小林,李平英,独 军,等. 小陇山林区优良观赏树种与
野生花卉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J]. 甘肃林业科技,2004(4):
53-56.
[4] 苏雪痕. 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 张玲慧, 夏宜平. 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J]. 中国园林,2003(9):54-57.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