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辽北地区农田防护林杨树新无性系的引进与优选 3
林鹤鸣 3 3 范志平 曾德慧 姜凤岐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摘要】 在辽宁省昌图县前双井镇以引进的 6 个无性系新品种杨树为材料 ,用乡土杨富杂 Ⅱ号为对照作
栽培比较试验 ,观察其生长量、抗寒性、感病性、感虫性等指标 ,用评分法评价各品种综合表现的优劣. 结果
表明 ,N2119 杨各项指标明显地超过对照 ,并优于其它品种 ,可扩大栽培 ;赛路杨生长量明显地超过本地乡
土杨 ,且感病性、抗寒性等方面等于或接近对照 ,有一定的引种价值.
关键词 杨树 新品种 引进 优选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2) 12 - 1551 - 04 中图分类号 S722. 7 文献标识码 A
Introduction and selection of new poplar clones in shelterbelts/ windbreaks in northern Liaoning. L IN Heming ,
FAN Zhiping ,ZEN G Dehui and J IAN G Fengqi ( 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 henyang 110016)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2 ,13 (12) :1551~1554.
Six new poplar clones were introduced in Qianshuangjing township of Changtu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as ex2
periment materials ,and their indeces in growth ,cold resistance ,disease infection ,and insect infection were evalu2
ated and compared to the locally grown Fuzha Ⅱpoplar. 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of the 4 indices ,the study
found that N2119 poplar showed all the score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K and other poplars ,and was rec2
ommended for the area. The growth of Zhonglin 95 was higher ,and its disease and pest infection was equal or
near to the CK. So ,the poplar Zhonglin 95 is also worthy to be recommended.
Key words Poplars , New clones , Introduction , Selection.
3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96007201206) 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
生态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重大资助项目 (SCXZD0102) .3 3 通讯联系人.
2002 - 02 - 05 收稿 ,2002 - 06 - 25 接受.
1 引 言
农田防护林对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具
有重要意义[5 ,6 ,10 ] . 多年来 ,有关农田防护林结构与
效益的评估的研究较多[1 ,3 ,4 ] ,而对树种的优化选择
研究较少[2 ,7 ,8 ,9 ] . 事实上 ,树种的优劣对于农田防
护林的建设及其功能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杨树是东
北地区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具有生长快、适应
性强、易于繁殖、能尽快地发挥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
等特点 ,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 ,在该地区生产
中采纳的品种主要是一些乡土杨 ,生长速度、成材率
等明显不能满足当前集约经营的需要 ,严重地谒制
了该地农田防护林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引进
并筛选出在辽北地区更为速生丰产、抗性强的杨树
优良无性系品种 ,成为农田防护林建设中急需解决
的实际问题之一. 根据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 ,春
季干旱多风这一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 ,本研究于
1997 年选用了 6 个不同品种的杨树新材料 ,用当地
品种富杂 Ⅱ号做对照 ,在辽宁省昌图县前双井子镇
进行了引进与优选试验 ,收到了一定成效.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1 研究地区概况
试验地设在辽宁省昌图县前双井镇 (124°07′~124°10′
E ,48°48′~42°51′N) . 该地区冬季寒冷 ,春季干旱多风. 年平
均气温 6. 7 ℃,1 月份平均气温约为 - 15. 5 ℃,最低气温约为
- 24 ℃,降水量为 450~500mm. 在杨树新品种开始引种的
1997 年 ,平均气温为 7. 8 ℃,最低气温为 - 26 ℃,降水量为
476. 3mm ,多集中在 7 月份 ,无霜期 150 天. 1998 年平均气
温 8. 5 ℃,1 月份平均气温 - 14. 1 ℃. 最低气温 - 25. 2 ℃,降
水量为 684. 5mm ,无霜期 163 天. 1999 年平均气温为 7. 4 ℃,
1 月份平均气温为 - 9. 8 ℃,最低气温为 - 21 ℃,降水量为
497. 7mm ,无霜期 150 天. 该地区土壤为耕型壤质草甸土 ,土
壤 p H 7. 10 , 平均有机质含量为 1. 24 % , 全氮含量为
0. 099 % ,全磷含量为 0. 19 % ,速效钾含量为 0. 01 %(表 1) .
表 1 试验地区土壤肥力状况
Table 1 Soil fertility in study area ( g·kg - 1)
土层深度
Soil deep
(cm)
p H 有机质
Organic
matter
全氮
Total
N
全磷
Total
P
速效钾
Available
K
0~30 6. 95 15. 2 1. 13 2. 07 0. 11
30~50 7. 24 12. 6 0. 95 2. 0 0. 105
50~70 7. 25 9. 4 0. 9 1. 9 0. 09
212 新品种引种来源
于 1997 年从辽宁省杨树研究所引进杨树新品种 : Ⅰ. I2
214 杨 ( Populus ×euramericana cv. ) ,属欧美杨 ; Ⅱ. 中林 95
杨 ( P. z honglin 95) ,1979 年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用鲁克
斯杨为母本 ,欧洲黑杨及种内杂种多种混合花粉杂交获得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2 年 12 月 第 13 卷 第 12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Dec. 2002 ,13 (12)∶1551~1554
Ⅲ.中林 299 杨 ( P. z honglin 299) ,1979 年由中国林业科学
研究院用鲁克斯为母本 ,欧洲黑杨、美 ×黑等多种花粉混合
杂交获得 ; Ⅳ. 帝国杨 ( Populus ×deltoides cv. im peridi) ,是
从美洲黑杨天然林中选出的无性系 ; Ⅴ. N2119 杨 ( P. eu2
ramericana cv.‘N2119’) ,属欧美杨 ,引自欧洲 ; Ⅵ. 赛路杨
( P. sailu) ,属欧美杨 ,引自欧洲.
213 试验方法
1997 年 4 月初 ,将杨树试验枝条剪成 15~20cm 左右的
插穗 ,在清水中浸泡 10~12h ,用于苗圃地扦插育苗. 当插穗
长成当年生苗时 ,于当年 11 月初截干造林 ,建立 4 行结构的
试验林带 ,试验林地为长 500m 的两条带 ,分 14 个小区 ,小
区按随机排列设计. 每小区 120 株苗木 ,株行距为 2m ×2m ,
两次重复. 造林方法为穴状整地 ,整地标准是穴径 30cm ,深
度 30cm. 用苗根造林后覆土 3~5cm ,以防止根苗过冬时苗
木体内水分被风干. 翌年春季及时去掉覆土 ,适时除草、定
干 ,保证林木正常生长.
分别对试验地每小区按对角线选 20 株苗木 ,调查其生
长量 (树高生长、胸径生长) 、抗寒性、感虫性、感病性等指标.
感虫性调查方法采用样枝法 ,以样枝为单位 ,调查危害虫的
虫口密度 ,根据虫口密度、叶片危害程度等进行统计. 感病性
调查方法采用分级计数法 (感病指数) ,根据病斑大小、患病
处树皮颜色、病斑占枝条 (干) 比例、树枝 (干) 活力等进行统
计. 用 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不
同杨树新品种的综合表现 ,并依此进行比较优选.
3 结果与分析
311 生长量比较
31111 胸径生长方差分析 1998 年~2001 年每年
的 10 月末 ,当林带树木生长停止时对试验林进行每
木检尺 ,调查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见 ,新引进的各
品种 4 年间苗木的平均树高生长、胸径生长都高于
对照. 其中树高增长最大的是中林 95 ,为 34. 3 % ;最
小的是 I2214 ,为 5. 6 %. 胸径增长最大的是帝国杨 ,
增长率为25. 67 %. 根据不同杨树品种大量的胸径树
高生长调查数据 ,对 4 年生幼树树高生长和胸径生
长分别进行方差分析 (表3) 可见 ,品种间的 F值达
表 2 各无性系树高胸径生长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height and DBH growth among different poplar
clones
品 种
Varieties
平均树高 Height (m)
1998 1999 2000 2001
平均胸径 DBH (cm)
1998 1999 2000 2001
Ⅰ 1. 83 3. 93 5. 60 7. 70 1. 17 3. 55 5. 44 7. 39
Ⅱ 1. 83 3. 97 6. 20 9. 70 1. 03 3. 56 5. 88 8. 66
Ⅲ 2. 03 4. 38 6. 00 9. 30 1. 30 3. 86 6. 15 8. 65
Ⅳ 1. 61 4. 20 5. 90 8. 8 1. 24 3. 92 5. 84 8. 81
Ⅴ 1. 94 4. 19 6. 10 8. 90 1. 17 3. 66 5. 69 8. 15
Ⅵ 1. 43 3. 90 5. 70 8. 90 0. 98 3. 76 5. 86 8. 16
对照 CK 1. 24 3. 78 5. 19 7. 29 1. 09 3. 27 5. 3 7. 05
Ⅰ. I2214 Populus ×euramericana cv. ; Ⅱ. 中林 95 P. z honglin 95 ;
Ⅲ. 中林 299 P. z honglin 299 ; Ⅳ. 帝国杨 Populus ×deltoides cv. i m2
peridi ; Ⅴ. N2119 P. euramericana cv.‘N2119’; Ⅵ. 赛路 P. sail u . 下
同 The same below.
极显著水平 ,用最小显著差数法进行多重比较 (表
4) . 由表 4 可以看出 ,各品系 (除 I2214 外) 的胸径生
长与对照相比 ,均达极显著水平. 其中 ,
标准误 = 2 S2 e/ n = 2 ×1. 074/ 20 = 0. 328
L SD0 . 01 = 2 S2 e/ n ×t0 . 01 = 0 . 328 ×2. 92 = 0. 958
L SD0 . 05 = 2 S2 e/ n ×t0 . 05 = 0 . 328 ×2. 16 = 0. 708
各新品种杨树胸径平均生长量与乡土杨相比 ,
选出差异极其显著和显著的品系 ,然后对这些品系
再进行相互间的多重比较 (新复极差法 ,表 5 ,表 6) .
由表 6 可以看出 ,各品种间的胸径平均生长量差异
不显著. 其中 ,
标准误 = S2 e/ n = 1 . 074/ 20 = 0 . 232
L S R0 . 05 = SS R0 . 05 ×S E , L S R0 . 01 = SS R0 . 01 ×S E
表 3 胸径、树高生长方差分析
Table 3 ANOVA analysis of DBHand height of trees
项 目
Item
胸径 DBH
品种间
Between
group
误 差
Within
group
总变异
Total
variation
树高 Height
品种间
Between
group
误 差
Within
group
总变异
Total
variation
自由度 df 6 133 209 6 133 139
平方和 Sum squars 40. 575 142. 78 49. 438 151. 78
均方 Mean 6. 763 1. 074 8. 24 1. 141
F 6. 297 3 3 7. 22 3 3
F0. 05 2. 16 2. 16
F0. 01 2. 92 2. 92
表 4 各无性系胸径和树高比较(最小显著差数法)
Table 4 DBHand height of poplar clones ( LSD)
项 目
Item
胸径 DBH
平 均
总生长
Average
与对照
平均差
△DBH
树高 Height
平 均
总生长
Average
与对照
平均差
△DBH
对照 CK 7. 05 7. 29
Ⅰ 7. 39 0. 34 7. 7 0. 4
Ⅱ 8. 655 1. 605 3 3 9. 7 2. 41 3 3
Ⅲ 8. 645 1. 595 3 3 9. 30 2. 01 3 3
Ⅳ 8. 805 1. 755 3 3 8. 80 1. 51 3 3
Ⅴ 8. 105 1. 055 3 3 8. 90 1. 61 3 3
Ⅵ 8. 155 1. 105 3 3 8. 90 1. 61 3 3
表 5 平均生长量超过对照的各杨树无性系间比较的 s 检验(新复极
差法)
Table 5 S test of multiple comparisons among poplar clones with DBH
and height more than control
项 目 Item P 2 3 4 5
胸径 SSR0. 05 2. 77 2. 92 3. 02 3. 09
DBH SSR0. 01 3. 64 3. 80 3. 90 3. 98
LSR0. 05 0. 64 0. 675 0. 701 0. 717
LSR0. 01 0. 852 0. 878 0. 905 0. 923
树高 SSR0. 05 2. 77 2. 92 3. 02 3. 09
Height SSR0. 01 3. 64 3. 80 3. 90 3. 98
LSR0. 05 0. 66 0. 672 0. 722 0. 739
LSR0. 01 0. 87 0. 908 0. 932 0. 951
P 为某两极差间所包含的平均数个数 P presents the number of aver2
age included between max. and min.
31112 树高生长方差分析 由表 3 可以看出 ,品系
间树高生长的 F 值达极显著水平. 用最小显著差数
法进行多重比较 (表4) 可见 , I2214与对照相比 ,树
255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3 卷
表 6 各无性系间胸径生长量比较
Table 6 Comparison of DBHamong different poplar clones
品 种
Varieties
平 均
Average
- 8. 655
- 8. 645
- 8. 155
- 8. 105
Ⅱ 8. 655 0. 01 0. 50 0. 55
Ⅲ 8. 645 0. 490 0. 540
Ⅳ 8. 805 0. 15 0. 16 0. 65 0. 70
Ⅴ 8. 105
Ⅵ 8. 155 0. 05
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 ,其余品系均达到极其显著的
水平. 其中 ,
标准误 = 2 S 2 e/ n = 2 ×1. 141/ 20 = 0. 338
L SD0 . 01 = 2 S 2 e/ n ×t0 . 01 = 0 . 338 ×2. 92 = 0. 987
L SD0 . 05 = 2 S 2 e/ n ×t0 . 05 = 0 . 338 ×2. 16 = 0. 730
树高生长显著水平超过对照的各品系间 S 检验
(新复极差法)比较 (表 5 ,表 7)表明 ,中林 95 与帝国
杨、中林 95 与 N2119、中林 95 与赛路相比差异显
著 ,其余品系间差异不显著. 其中 ,
标准误 = S2 e/ n = 1. 141/ 20 = 0 . 239
L S R0 . 05 = SS R0 . 05 ×S E
L S R0 . 01 = SS R0 . 01 ×S E
表 7 各无性系间树高生长比较
Table 7 Comparison of height among different poplar clones
品 种
Clones
平均
Average
- 8. 8
- 8. 9
- 8. 9
- 9. 3
Ⅱ 9. 7 0. 9 3 0. 8 3 0. 8 3 0. 4
Ⅲ 9. 3 0. 5 0. 4 0. 4
Ⅳ 8. 8 0
Ⅴ 8. 9 0. 1 0
Ⅵ 8. 9 0. 1 0. 1
312 抗寒性比较
每年初春干梢的出现程度 ,是该树种对其生长
环境适应与否和试验林木是否能够安全越冬的重要
表现. 而冻梢指数用于检验其幼树的抗寒性是引种
试验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用冻梢指数来区别植株
的受冻程度. 把受冻的不同植株 ,按冻害轻重分为数
级 ,每一级代表不同的冻害程度 ,并注明每级的标
准 ,然后计算冻梢指数的大小 :
冻梢指数 = 100 ( ∑(受冻株数 ×该冻梢级数) ) /
(调查总株数 ×最高级数代表值) .
于 1999 年春在该试验林杨树各树种每小区随
机抽取 30 株进行冻梢指数调查、分级. 分级标准 :树
梢无冻为 0 级 ,树梢受冻长 1~20cm 为 1 级 ,20~
50cm 为 2 级 ,50cm 以上为 3 级 (表 8) . 由表 8 可见 ,
引进的 6 个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冻害 ,但受冻较轻
的为 N2119 ,冻稍指数为 1. 11 ,受冻较重的有中林
299 ,冻稍指数为 26. 6.
313 感虫性比较
对新引进的 6 个杨树品种每小区随机抽取 30
表 8 各无性系间抗寒性比较
Table 8 Cold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of poplar clones
品 种
Clones
总株数
Number
冻梢分级
Classification of frostbited branch
0 1 2 3
冻梢指数
Index of
dieback
Ⅰ 30 20 7 3 14. 4
Ⅱ 30 27 2 1 4. 40
Ⅲ 30 16 8 2 4 26. 7
Ⅳ 30 27 1 2 5. 60
Ⅴ 30 29 1 1. 10
Ⅵ 30 22 6 2 11. 10
对照 CK 30 0
样株进行感虫性调查 ,并划分不同为级别 (表 9) . 分
级标准 :健康无虫为 0 级 ,每株 10 虫以下为 1 级 ,10
~30 虫为 2 级 ,30 虫以上为 3 级. 由表 9 可见 ,6 个
品种最大虫口密度为 7. 感虫指数小于对照的品系
有赛路、帝国杨、I2214 等. 感虫指数最大的是 N2
119 ,为 4. 44 ,感虫率为 13. 3 %.
表 9 各无性系感虫性调查比较
Table 9 Comparison of infection of insects among different poplar
clones
品 种
Clones
害虫种类
Pest
species
调查株数
Investigation
number
虫害株数
Insect number
0 级
Class 0
1 级
Class 1
虫口密度
Insect
density
感虫率
Infection
ratio
感虫指数
Infection
index
Ⅰ A 30 29 1 2 3. 3 1. 1
Ⅱ B 30 26 4 4 13. 3 4. 44
Ⅲ B 30 27 3 2 10. 3 3. 33
Ⅳ B 30 30 0 0
Ⅴ B 30 26 4 7 13. 3 4. 44
Ⅵ B 30 29 1 1 3. 3 1. 1
对照 CK A 30 28 2 3 6. 7 2. 22
A)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if ormis ;B)杨毒蛾 Leucoma candida.
314 感病性比较
对试验林每小区随机抽取 30 株样株进行感病
性调查 ,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标准 :健康无病的树木
为 0 级 ,1/ 4 以下枝感病为 1 级 ,1/ 4~1/ 2 枝感病为
2 级 ,1/ 2~3/ 4 枝感病为 3 级 ,3/ 4 以上枝感病为 4
级. 各品种杨树烂皮病的感病性比较 (表 10) 可见 ,
病指数低于对照的有 N2119 ,指数为 0. 其余的各品
系感病指数都大于对照 ,其中最大的是中林 299 ,感
病率为 30 %.
315 各项指标综合评价
表 10 各无性系烂皮病的感病性比较
Table 10 Comparison of Dothichiza populea infection among different
poplar clones
品 种
Clones
感病数 Infection number
0 级
Class 0
1 级
Class 1
2 级
Class 2
3 级
Class 3
调查株数
Number
感病率
Infection
ratio
( %)
感病指数
Infection
index
Ⅰ 25 4 1 30 16. 7 6. 7
Ⅱ 24 4 2 30 20 8. 9
Ⅲ 21 4 2 3 30 30 18. 9
Ⅳ 27 1 2 30 10 5. 6
Ⅴ 30 30 0 0
Ⅵ 27 1 2 30 10 5. 6
对照 CK 28 1 1 30 6. 7 3. 3
355112 期 林鹤鸣等 :辽北地区农田防护林杨树新无性系的引进与优选
综合以上各项指标 ,用量化的方法评分来表示
各品系综合表现的优劣 ,各指标赋分标准见表 11.
其中树木胸径生长与树高生长的赋分标准为 :乡土
杨富杂 Ⅱ号赋值为 1 分 ,与对照品种差异显著为 2
分 ,极其显著为 3 分 ;感虫指数赋分标准为对照为 1
分 ,小于对照品种为 2 分 ,大于对照品种为 - 1 分 ;
感病指数赋分标准为 :感病指数零为 2 分 ,1~5 为 1
分 ,大于 5 为 - 1 分 ;冻稍指数赋分标准为 :冻梢指
数为 0 赋值 2 分 ,小于 5 为 1 分 ,大于 5 为 - 1 分. 总
积分大于对照品种可作为筛选品种进行推广 ,小于
对照则不能入选.
表 11 杨树各无性系树高、胸径、感虫指数、感病指数、抗寒性综合
评价
Table 11 Synthetic evaluation of H, DBH, IF, DF and CR of different
poplar clones
品 种
Clones
树 高
Height
胸径
DBH
感虫性 IF
Insect
infection
感病性
Disease
infection
抗寒性
Cold
resistance
积分
Total
value
Ⅰ 1 1 2 - 1 - 1 2
Ⅱ 3 3 - 1 - 1 1 5
Ⅲ 3 3 - 1 - 1 - 1 3
Ⅳ 3 3 - 1 - 1 - 1 3
Ⅴ 3 3 - 1 2 1 8
Ⅵ 3 3 2 - 1 - 1 6
对照 CK 1 1 1 1 1 5
4 结 论
411 经过 4 年的区域栽培过冬试验 ,将 6 个无性系
杨树新品种 ,采用综合指数数量化积分法进行评价 ,
作为对照的乡土杨积 5 分 ;N2119 积 8 分 ,居首位 ,
明显超过对照 ;赛路积 6 分 ,居第二位 ;中林 95 积 5
分 ,与对照相等 ;其余 4 个品系的积分都低于对照.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 ,N2119 杨与对照和其它品系相
比 ,具有生长迅速、抗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 ,可
在本地区及条件相似的范围内适度的扩大栽培.
412 在本试验中 ,赛路、中林 95 的生长量明显地超
过对照 ,抗病性与抗寒性方面等于或接近对照 ,且总
积分赛路杨为 6 分 ,中林 95 与对照相同. 考虑到栽
培试验时间的局限性 ,能否在本地区扩大栽培 ,还有
待在今后的试验中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Fan Z2P(范志平) , Guan W2B (关文彬) , Zeng D2H (曾德慧) , et
al . 2000. Construction history and actuality of windbreaks/ shelter2
belts artificial eco2engineering. J Soil W ater Conserv (水土保持学
报) ,14 (5) :49~54 (in Chinese)
2 Fan Z2P(范志平) , Guan W2B (关文彬) , Zeng D2H (曾德慧) , et
al . 2001. Indices and criteria of highly effective and multi2functional
management of windbreaks/ shelterbelts in Northeast China.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2 (5) :701~705 (in Chinese)
3 Fan Z2P(范志平) ,Jiang F2Q (姜凤岐) ,Lin H2M (林鹤鸣) , et al .
1996. Optimum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windbreaks/ shelterbelts
system. Prot For Tech (防护林科技) , (3) :4~8 (in Chinese)
4 Fan Z2P (范志平) , Zeng D2H (曾德慧) ,Jiang F2Q (姜凤岐) , et
al . 2001. Application of sustainable and intensive management mod2
el of windbreaks/ shelterbelts.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2 (6) :811~814 (in Chinese)
5 He X2L (贺贤林) ,Han Q2S(韩岐山) ,Wang Y2M (王玉梅) ,et al .
1993. Choice and cultivation of three new poplar varieties such as
Zhongxia21 , Zhongxia22 , Zhongxia23. Prot For Tech (防护林科
技) , (4) :16~20 (in Chinese)
6 Jiang F2Q (姜凤岐) , Zhou X2H (周新华) , Fu M2H (傅梦华) .
1994. Shelterbelt porosity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5 (3) :251~255 (in Chinese)
7 Lin H2M (林鹤鸣) ,Fan Z2P(范志平) ,Jiang F2Q (姜凤岐) , et al .
1999. An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mediating growth of poplar and
elm mixed farm shelterbelt . Chin J Ecol (生态学杂志) ,18 (2) :26
~29 (in Chinese)
8 Lou X2F(刘雪峰) ,Dong A2R(董爱荣) ,Su F2X(苏凤仙) , et al .
1999. The comment and investigation on regional test of poplar va2
rieties. J Nor For U niv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7 (1) :71~74 (in
Chinese)
9 Shi M2Z(时明芝) ,Wang X2L (王新楼) ,Su Y2X(苏永侠) ,et al .
1998. Introduction and choice of black poplar clone. For Sci Tech
(林业科技通讯) , (8) :13~15 (in Chinese)
10 Zhou X2H (周新华) ,Jiang F2Q (姜凤岐) ,Lin H2M (林鹤鸣) .
1992. Study on projective aberration and contractive aberration of
shelterbelt porosity estimated by measuring photo with the help of
digitized photographic silhouettes.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
报) ,3 (2) :111~119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林鹤鸣 ,女 ,1952 年生 ,实验师 ,主要从事防护林
生态与荒漠化治理领域的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 10 余篇. E2
mail : fzp @iae. ac. cn
455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