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7):81~ 83
Heilong jiang Ag ricultural Sciences 园艺园林
对开蕨在哈尔滨地区的繁殖技术研究
岳晓晶 ,岳 桦
(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研究了引种到哈尔滨地区对开蕨的繁育特性。 结果表明:对开蕨既可以进行有性繁殖(孢子繁殖), 也
可以进行无性繁殖。孢子繁殖可以采用土培法和孢子无菌培养的方法 , 土培法以基质(4 草炭土∶1 蛭石∶1 河
沙)和室温 25℃为最佳 , 孢子无菌培养以改良 Knops 液体培养基为最佳;无性繁殖可以采用分株繁殖的方
法 ,最佳分株季节是在春季。
关键词:对开蕨;繁育特性;哈尔滨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67(2010)07-0081-03
收稿日期:2010-04-12
第一作者简介:岳晓晶(1984-),女 , 黑龙江省肇东市人, 在读
硕士 , 从事园林植物应用研究。 E-mail:yuexiaojing @
126.com。
通讯作者:岳桦(1962-),女 ,辽宁省营口市人 ,硕士 , 教授 ,硕
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应用研究。 E-mail:yu ehu a0123
@126.com。
对开蕨(Phy llitis japonica Kom.)为铁角蕨
科(Asplen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 1] ,既具有室内盆
栽及室外绿化的观赏价值 ,又有药用价值 ,颇为耐
寒[ 2] ,是我国冬季绿化的植物资源。目前有关对开
蕨的研究较少 ,仅国内几位学者发表相关论文[ 3-8] ,
其在寒地城市生境下的光适应性研究未见报道。对
引种到哈尔滨地区的对开蕨进行了繁育特性研究 ,
探索其最适繁育方法 ,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对开蕨 , 2007年 10 月引自吉林长白山石湖
山区 , 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实验苗圃盆栽
1.5 a ,植株生长状态优良 。
1.2 方法
1.2.1 孢子常规繁殖(土培法) 为使孢子同步
萌发 ,在黑暗条件下放置 24 h ,然后分别置于每
日 12 h光照 12 h黑暗的条件下培养 ,光照强度
为2 000 ~ 3 000 lx(光源为荧光灯)。
培养容器采用口径18 cm的圆形塑料盆 ,主
要栽培基质选择见表 1。
表 1 主要栽培基质选择
栽培基质名称 栽培基质成分
基质 1 2草炭土∶1河沙
基质 2 蛭石
基质 3 4草炭土∶1蛭石∶1河沙
温度设置(15±2)、(20±2)、(25±2)和(30±
2)℃4 个梯度 ,探索对开蕨孢子萌发对温度的
需求 。
1.2.2 孢子无菌培养 取对开蕨含有成熟孢子
囊的孢子叶 ,在实验室中将孢子叶切 1 cm 大小 ,
无菌条件下 0.1%HgC l2溶液灭菌 5 min ,无菌水
冲洗 6次 ,滤纸吸干后接种。
无机培养基的配制与消毒:以 MS 、1/2M S 、
1/4M S 、1/8MS(1/2M S 、1/4MS 、1/8MS 指大量
元素为 MS 培养基全量的 1/2 、1/4 、1/8 ,铁盐和
有机成分保持 MS 培养基的全量不变)、蒸馏水 、
改良 Knops液体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 ,不添加蔗
糖 ,琼脂浓度 0.8%, pH 5.8。培养条件:培养室
温度(25±2)℃,接种后置黑暗条件下培养 24 h
后移至光照强度2 000 ~ 3 000 lx(光源为荧光
灯),光照时间为12 h 。观测各培养基里的孢子萌
发时间和萌发率。
1.2.3 分株繁殖 把植株从盆中倒出 ,根据需要
将 1株分成数株 ,每株均要带有根和叶(或拳牙)。
分株试验分别在春夏秋三季进行 ,通过测定其分
株后的分芽数量及成活率作比较分析 ,探索最适
分株季节 。
2 结果与分析
2.1 孢子常规繁殖
基质对对开蕨孢子萌发的试验结果表明(见
表 2),在基质 3 条件下培养的对开蕨萌发最早 ,
接种后 63 ~ 72 d显绿 , 67 ~ 77 d配子体大量出
现 ,72 ~ 81 d内进入原叶体发育成熟时期 , 81 ~
97 d幼孢子体发育出 1 ~ 2枚叶片。基质 1和基
质 2的显绿时间较基质 3晚 4 ~ 10 d ,配子体大量
出现时间亦推迟6 ~ 11 d ,原叶体发育成熟时间推
81
园艺园林 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 7期
迟 4 ~ 11 d ,幼孢子体发育出 1 ~ 2 枚叶片时间推
迟7 ~ 11 d 。由此可知 ,对开蕨孢子在不同基质中
萌发及生育进程时间由早到晚排序为:基质3>基
质 1>基质 2。
表 2 不同温度及基质处理下对开蕨
孢子萌发及生育进程比较
基质 温度/℃
显绿时
间/ d
配子体大
量出现时
间/ d
原叶体
发育成熟
时间/ d
幼孢子体
发育出 1~ 2
枚叶片时间/ d
基质 1 15±2 73 78 85 100
20±2 69 73 79 94
25±2 69 72 76 84
30±2 76 82 89 106
基质 2 15±2 75 81 87 104
20±2 74 79 84 99
25±2 73 78 83 92
30±2 81 86 93 110
基质 3 15±2 70 74 79 95
20±2 66 70 75 90
25±2 63 67 72 81
30±2 72 77 81 97
温度对对开蕨孢子萌发的结果表明(见表2),同
一基质在 20℃及 25℃条件下的显绿时间及配子体 、
原叶体出现时间相差不大 ,幼孢子体发育后期植株
在25℃条件下发育较快 ,幼孢子体苗出现1~ 2枚叶
片时间表现出 25℃早于15℃12~ 16 d ,早于20℃7 ~
10 d ,早于30℃16 ~ 22 d。由此可知 ,对开蕨孢子在
不同温度下萌发及生育进程时间由早到晚排序为:
25℃>20℃>15℃>30℃。
2.2 孢子无菌培养
研究表明(见表 3),无机盐浓度对孢子萌发
时间影响不大 ,在不同无机盐浓度的培养基上 ,对
开蕨孢子显绿 、配子体大量出现 、原叶体发育成熟
时间仅差 l ~ 2 d ,但在幼孢子体发育出 1 ~ 2 枚叶
片后期 ,无机盐浓度对幼孢子体发育表现出较为
明显的差异 , 在低浓度无机盐 1/4M S 及改良
Knops液体培养基中发育较快 ,而在含盐量较低
的 l/8M S中及无盐的蒸馏水中的萌发率极低 ,仅
有个别萌发 ,说明低盐及无盐对对开蕨幼孢子体
发育后期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
对开蕨孢子萌发率在不同无机盐浓度培养基
中的排序为:1/8M S <蒸馏水
的 l/8M S中的萌发率极低 ,仅有个别萌发 ,说明
低盐对对开蕨的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对孢子萌发率具有较大影响。
表 3 对开蕨孢子在不同培养基中的
萌发时间和萌发率比较
培养基 显绿时间/ d
配子体大
量出现时
间/ d
原叶体发
育成熟时
间/ d
幼孢子体发
育出 1~ 2枚
叶片时间/d
萌发
率/ %
MS 75 80 86 101 28.26
1/ 2MS 78 82 87 102 44.37
1/ 4MS 76 81 85 95 58.72
1/ 8MS 萌发极少 极少 极少 极少 8.26
蒸馏水 87 95 101 115 22.12
改良K nops
液体培养基 58 63 69 83 65.13
2.3 分株繁殖
由表 4可知 ,对开蕨分株繁殖栽培试验 ,春季
是对开蕨分株繁殖的最佳时机 ,分芽数量为 4 ~ 5
表 4 不同分株季节(春夏秋三季)
分芽数量及成活率比较
日期 植株编号
原始芽
数量/个
分芽数量
(含原始芽
数量)/个
分芽数量
平均值/个
成活
率/ %
2009年
春季
(5月初 ~
6月初)
1-1 1 4
1-2 1 5
1-3 1 5
1-4 1 6
1-5 1 5
1-6 1 6
1-7 1 4
1-8 1 5
1-9 1 3
1-10 1 0(未成活)
4.3(4~ 5) 90.00
2009年
夏季
(7月初 ~
8月初)
2-1 1 5
2-2 1 3
2-3 1 4
2-4 1 4
2-5 1 3
2-6 1 4
2-7 1 5
2-8 1 0(未成活)
2-9 1 0(未成活)
2-10 1 0(未成活)
2.8(2~ 3) 70.00
2009年
秋季
(9月初 ~
10月初)
3-1 1 5
3-2 1 4
3-3 1 5
3-4 1 4
3-5 1 5
3-6 1 4
3-7 1 3
3-8 1 4
3-9 1 0(未成活)
3-10 1 0(未成活)
3.4(3~ 4) 80.00
82
7 期 岳晓晶等:对开蕨在哈尔滨地区的繁殖技术研究 园艺园林
个 ,分株繁殖存活率可达 90%;其次是秋季 ,分芽
数量为 3 ~ 4个 ,分株繁殖存活率达 80%;再次是
夏季 ,分芽数量为 2 ~ 3 个 , 分株繁殖存活率仅
70%,在对开蕨的原生地可采用 ,但引种栽培不
适宜 。
3 结论
对开蕨既可以进行有性繁殖(孢子繁殖),也可
以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孢子繁殖)可以采用土
培法和孢子无菌培养的方法 ,土培法以基质(4草炭
土∶1蛭石∶1河沙)和室温 25℃为最佳 ,孢子无菌
培养以改良Knops液体培养基为最佳;无性繁殖
可以采用分株繁殖的方法 , 最佳分株季节是在
春季 。
在哈尔滨地区 ,对开蕨全年的生长周期比较
长 ,植株经历萌动 、展叶 、孢子形成到成熟的过程 ,
有 2次萌动期 ,且由于环境条件影响室内外生长
发育节律有较大差异 。
参考文献:
[ 1] 钱家驹.对开蕨首次在我国发现[ J].植物分类学报 , 1980 ,
18(4):482-483.
[ 2] 金洙哲 ,张万福 ,李国平 , 等.中国长白山经济植物彩色图
鉴[ M ].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 1996.
[ 3] 古安根 ,刘仪娴.对开蕨属导管的发现[ J].植物学报 , 1987 ,
29(4):377-378.
[ 4] 古安根 ,汪矛.对开蕨属次生维管组织的发现[ J].植物研
究 , 1989 , 9(4):87-88.
[ 5] 刘保东, 包文美 , 敖志文.中国产对开蕨配子体发育的研
究[ J].植物研究 , 1991 , 11(2):93-96.
[ 6] 王立军 ,张友民 ,钟岩.东北对开蕨的解剖研究[ J].吉林农
业大学学报 , 1996 , 18(S1):1-2.
[ 7] 田洪 ,王殿芝 , 赵占英 , 等.东北对开蕨的栽培[ J].人参研
究 , 1997(2):16-17.
[ 8] 顾德峰 ,李东升 ,王蕾 ,等.东亚对开蕨离体快繁的研究[ J].
园艺学报 , 2008 , 35(9):1373-1376.
Studies on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hyllitis japonica in Harbin Area
YUE Xiao-jing ,YUE Hua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College of No 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 Harbin , Heilongjiang
150040)
Abstract:The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hy llitis japonica na tur alized in Harbin was studied.It ha s two
way s o f reproduction , asexual and sexual phases by spo rulation.The spore sterile culture and routine pr opaga-
tion w ere studied.The mixed soil(the turf , vermiculite and the sand blend in the volume ra tio of 4 to 1 to 1)w as
the optimal g row ing medium fo r spo re routine propagation in 25℃.Knop s solution medium was be st in sterile
culture.Spring is the best season fo r division propagation.
Key words:Phy llitis japonica;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H arbin area
2010年黑龙江省玉米病虫害将重于 2009年
结合历史资料 、当前作物长势及天气预报 , 2010 年黑龙江省玉米病虫害总体将重于去年 。其中对
产量影响较大的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螟将中等偏重发生 ,斑须蝽发病率也将有所上升。
目前 ,黑龙江省玉米生育进度除西部部分县(市)稍早外 ,其它大部分地区正常 。由于 2010年玉米
螟越冬数量多 、越冬幼虫发育质量好 ,且化蛹羽化期间死亡率较低 ,加之 6月下旬全省气温偏高 、降水偏
少 ,种种因素都将有利于玉米螟的发生 。专家预测 ,玉米螟重点发生区将集中在中西部玉米主产区 ,发
生期约为 7月 10 ~ 15日 。
此外 ,玉米大(小)斑病均为黑龙江省玉米田常发病害 ,玉米的密植栽培及前重后轻施肥方式将有利
于大(小)斑病的发生 ,预计 2010年将达中等以上程度 。
虫害方面 ,斑须蝽危害也呈上升趋势。据悉 , 6月~ 8月中旬为危害高发期。斑须蝽属刺吸性口器
害虫 ,发生时会吸食玉米嫩叶 、嫩茎部分汁液 ,引起玉米烂心 ,对玉米生产构成威胁。
对于玉米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疗 ,专家建议农民应增施有机肥 ,并注意排灌 ,降低田间湿度 ,增强玉米
的抗病能力。在玉米苗期要密切观察 ,一旦发现征兆应立即进行防治 。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