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海南海巴戟根结线虫病及综合防治



全 文 :2009 年 第 2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09 ,Vol .29 .No .2
!!!!
!
!
!!!!
!
!

经作
病虫
海巴戟 (Morinda citrifolia Linn.) 又称诺丽
(Noni),是茜草科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 主要生长在
夏威夷、南太平洋岛屿和东南亚等热带地区,我国海南
岛、 西沙群岛和台湾岛也有分布, 是海南 4大南药之
一。其抗逆性极强,耐干旱、潮湿,可生长于贫瘠的酸性
或碱性土壤上。但是,近年来陆续出现树势衰弱,产量
和品质下降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海巴戟根结线虫病
是主要原因之一。 该病在海南省海巴戟产区发生普
遍,局部田块发病株率达 100%,严重的整片植株枯死。
1 发病症状及病原
海巴戟根结线虫病主要为害海巴戟根系, 形成
念珠式瘤状物。 瘤状物初期呈红褐色,后变黑褐色,
严重的主根和侧根布满结瘤,整个根系肿胀畸形,后
期老的根瘤及其侧根腐烂, 最终全根腐烂。 发病初
期,地上部病状不明显,随着病原线虫的繁衍为害,
地上部逐渐呈现出长势衰弱, 叶片从下往上逐渐黄
化、脱落,叶片稀少,结果少且小。 严重时植株只剩
2~3片新叶,甚至全株黄化枯死。
通过形态学和同工酶初步鉴定, 海南海巴戟根
结线虫病的病原为爪哇根结线虫 (Meloidogyne
javania)和花生根结线虫(M. arenaria)。根结线虫雌、
雄成虫异形。雄成虫为线形,由幼虫第 4次蜕皮后形
成, 雄成虫离开寄主在土壤中活动, 一般不为害植
物;雌成虫梨形或卵形、柠檬形,乳白色,口针发达,
为害吸收根系养分。 2 龄幼虫线形,尾部圆锥形,是
侵染寄主的主要虫态。
2 发病原因
2.1 种苗带病 根结线虫病主要是靠罹病苗木的
移植和调运远距离传播。 据对本省几个海巴戟种植
区调查,其苗木大多是来自同 1个苗圃,而在这个苗
圃中调查发现,海巴戟根结线虫病苗率 100%。
2.2 栽培管理 农事操作和灌水等也是根结线虫
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根结线虫侵染初期表现出的症
状不明显,似缺素症,如不及时施药防治,根结线虫
即大量繁衍。 肥力不足也是根结线虫病大发生的因
素之一。如果种苗带病,又不加强水、肥管理,寄主长
势弱,抵抗力低,有利根结线虫繁殖,加重为害损失。
2.3 土壤状况 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 5~35 cm深的
土壤中。 土温 10~35 ℃, 土壤干旱, 相对湿度 40%~
70%适宜其生长繁殖;潮湿的土壤内缺氧,线虫不宜
生存。土壤 pH5.5~7.5有利其繁殖。沙壤土、红壤土较
干燥,通气性好,结构疏松,有利根结线虫活动、侵染
为害,发病率可达 100%;地势高的比地势低的海巴戟
园发病率高 10~20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比
含量高的海巴戟园发病率高 10个百分点左右。
3 综合防治措施
3.1 无病苗木培育 选用不带根结线虫病病原的
种子。根结线虫的虫瘿显著小于海巴戟的种子,可以
清除虫瘿 ; 在播种前用 50~60 ℃的温水浸种 10
min,可杀死大多数根结线虫。 应用大棚进行工厂化
培育无病苗,应选取无线虫污染的土壤制备营养杯;
若用大田育苗,在育苗前要用 35%威百亩 AS 30 kg/
hm2或 10%噻唑膦 GR 15 kg/hm2进行土壤消毒,以
防止幼苗感染线虫病。
3.2 栽培管理
1) 处理种植穴。移苗前,反复犁耙土壤,把线虫
海南海巴戟根结线虫病及综合防治
符美英
1,2
,陈绵才
2
,肖彤斌
2
,王会芳
2
(1.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海南 儋州 571737; 2. 海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
究所,海口 571100)
中图分类号:S435.6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820(2009)02-0032-02
收稿日期:2008-10-30; 修回日期:2008-11-14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nyhyzx07-050-11);海南省科学事业项目费(琼财预[2006]105 号)
作者简介:符美英(1982- ),女,在读硕士,汉族,海南省海口市人,E-mail:fumeiyingzi2008@163.com
通讯作者:陈绵才(1959- ),男,研究员,E-mail:mcchen@263.net。
32· ·
2009 年 第 2 期
CHINA PLANT PROTECTION 2009 ,Vol .29 .No .2
翻至土表日晒、风干,可杀死线虫,减轻为害;还可在
移栽前两周用 10%噻唑膦 GR 或 35%威百亩 AS 拌
入种植穴土壤,熏蒸杀虫。
2) 加强水肥管理。调查中发现种植未到 1年的
海巴戟比种植多年的发病严重。 种植未到 1年的海
巴戟根系细小,须根多,抗逆力较弱,易受根结线虫
侵染为害,一旦发病,植株即停止生长,严重的枯死。
增施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 促进根系生长,提
高海巴戟树体抗病性;有机肥还能促进土壤中颉颃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利于降低根结线虫密度。 生产中
将蟹壳粉与堆肥按 1∶20 的比例混合施入土壤中,可
减轻根结线虫病的发生,提高海巴戟产量 20%左右。
在使用有机肥的同时,施用少量的化肥,更有利
于海巴戟的生长。 未结果树可施 14∶14∶14或 16∶16∶16
的氮、磷、钾复混肥,大树或结果树施 10∶20∶20 或 10∶
45∶10的氮、磷、钾复混肥。 海巴戟对叶面施肥反应敏
感,尤其是在花果期以 10∶45∶10的氮、磷、钾复混肥叶
面施用的效果更明显。 种植不到 1年的植株,每株每
月施复混肥 0.25 kg,1 年以上的每株每月施 0.5 kg。
灌溉对植物生长特别有利, 种植未到 1年的植株,在
干旱季节每隔 3~5 d灌溉 1次, 每株灌水 10~20 kg;
种植 2~3年的植株, 在干旱季节每 7 d灌溉 1次,每
株灌水 10~45 kg。 注意灌水不可过多。 水分过多易使
肥料流失,同时加重根结线虫的为害,造成烂根。
3) 挖除重病植株。及时挖除根结线虫病为害严
重、树势明显衰弱的植株,并彻底清除土壤中病根残
体,集中烧毁。 然后用 10%噻唑膦 GR 或 1.5%菌线
威 WP等药剂对种植穴土壤进行消毒后, 再补种海
巴戟苗。
4)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次数视线虫虫口密度而
定。一般发病的海巴戟园每年 2~3月和 8~9月各施药
1次即可。 在海巴戟结果前可选用低毒、高效的化学
杀线虫剂噻唑膦、棉隆、二硫氰基甲烷等。沟施时可以
在树冠滴水线下挖深 15 cm、 宽 29 cm的环形沟,在
每株的环形沟里撒 10%噻唑膦 GR30~50 g, 或 98%~
100%棉隆 GR 50~70 g、1.5%二硫氰基甲烷 WP 30~
50 g, 然后覆土。 也可用 1.5%二硫氰基甲烷 WP
4 000~6 000倍液灌根。海巴戟收获的主要是果实,所
以结果后最好选用低毒、高效的微生物杀线剂,以降
低农药残留。 每株可沟施 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
MG 30~50 g, 或 5亿活孢子/g淡紫拟青霉 GR 30~50
g,还可用 1.8%阿维菌素 EC 1 500倍液灌根。
!!!!!!!!!!!!!!!!!!!!!!!!!!!!!!!!!!!!!!!!!!!!!!!!!!!!!!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 棉盲蝽在彭泽县发
生为害逐渐加重, 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 1种重要
害虫。特别是在 2008年该虫大暴发,其发生时间早、
虫口密度高、发生面积广,均属历年罕见。
1 发生特点
1.1 发生时间早 系统监测表明,2008年棉盲蝽迁
入到棉花苗床上为害的时间,较往年明显提前。往年
一般在 5 月上旬中期迁入苗床为害,近 2~3 年提前
到 5月上旬前期,2008年更提前到 4月底。
1.2 虫口密度高 在棉花苗床上调查,一般每平方
米有虫(成虫和若虫,下同)2~5 头,高的达 8~12 头,
有的苗床单株棉花上有虫 2~3 头。 6 月份(蕾期)调
查,一般百株有虫 12~45 头,高的 120~150 头,少数
地块达 500 头,单株达 5~7 头。 9 月上旬调查,一般
百株虫一般 25~50 头,高的 180~300 头,有的 1 个
花蕾内有虫 2~3头。 而往年在棉花苗床上每平方米
虫量一般 1 头左右,高的 2~3 头;蕾期百株虫量一
般 3~8头,高的 25~30头,9月份百株也仅 2~8头。
1.3 发生面积广 棉花苗期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
30%~50%,蕾期达 60%,到 9月份扩展到 80%左右。
2008 年彭泽棉区棉盲蝽的罕见发生与防控
刘定忠
1
,徐文忠
2
,樊 祥
3
,徐 伟
1
,汤建国
1
(1.江西省彭泽县植保植检站, 江西 彭泽 332700; 2.彭泽县棉船镇农技站,332700; 3. 彭泽县农
业局,332700)
中图分类号:S435.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6820(2009)02-0033-02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