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戟狼毒中3;7;11-十三烯酸-4;8;12-三甲基甲酯的提取



全 文 :收稿日期:2002-04-10.
作者简介:张彦龙(1966-),男 ,硕士 ,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
大戟狼毒中 3 ,7 ,11-十三烯酸-4 ,
8 ,12-三甲基甲酯的提取
张彦龙1 ,黄宇红2 ,杜文双2
(1.黑龙江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采用酸碱提取法 , 结合薄层层析 ,首次从大戟狼毒中分离出极微量化学成分 3 , 7 , 11-十三烯
酸-4 , 8 , 12-三甲基甲酯。
关键词:大戟狼毒;3 , 7 , 11-十三烯酸-4 , 8 , 12-三甲基甲酯;酸碱提取法;薄层色谱
中图分类号:O 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842(2002)04-0462-02
Extraction of 3 ,7 , 11- tridecylenic acid- 4 ,8 , 12-trimethyl
formate in euphorbia langdu root
ZHANG Yan-long1 ,HUANG Yu-hong2 ,DU Wen-shuang2
(1.School of Life Scienc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 china;
2.Harbin Pharmaceutical Group ,Harbin 150080 , China)
Abstract:3 ,7 ,11-tridecylenic acid-4 ,8 ,12-trimethyl formate was extracted first time from
euphorbia langdu root with extraction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
Key words:3 ,7 , 11-tridecylenic acid-4 , 8 ,12-trimethyl formate;euphorbia langdu root;ex-
traction;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狼毒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很广的草本植物 ,中医
学文献上就有利用狼毒治疗疾病的记载[ 1] 。我国
东北及蒙古 、俄罗斯远东地区所产的是大戟科植物
大戟狼毒 ,药用部位为植物的根 ,又名东北狼毒 。
大戟狼毒性味苦 、辛 、平 ,有大毒 。具有祛痰逐水 ,
破积杀虫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腹胀 ,痰 、食 、虫
积 ,慢性气管炎 ,淋巴结核 ,骨 、皮肤等结核及痔瘘
等。临床报道还有治疗肺癌 、骨癌 、皮肤癌等恶性
肿瘤的作用[ 2] 。对于狼毒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国
外报道其中含有甾醇 、氨基酸[ 3 , 4] ,近年国内又发现
了一些成分 。辽宁中医学院刘桂芳等从大戟狼毒
中分离出 8种化合物[ 5] ,其中首次从自然界得到异
羊齿萜醇乙酸酯;黑龙江大学邢有权等又从中分离
出邻苯二甲酸二酯[ 6] 。本文采用酸碱提取法 ,然后
有机溶剂抽提后结合薄层层析 ,从中分离出一种极
微量的化学成分。经质谱 、红外初步确定此化合物
为 3 ,7 ,11-十三烯酸-4 ,8 ,12-三甲基甲酯。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X4 型显微熔点测定仪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仪(KBr压片),惠普HP5988A质谱仪
1.2 材料
大戟科狼毒根(双城产 ,春季采集);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提取分离[ 7, 8]
1.3.1 将干燥狼毒根粉碎 ,取粉末(60目)6 kg ,用
4%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调 pH为 8 ~ 9 ,24 h后过滤
去药渣(药渣再用 4%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滤液为
棕红色。用 4%盐酸酸化滤液 ,调 pH为 2 ~ 3 ,出现
第 18 卷 第 4 期
2002 年 8月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Vol.18 No.4
Aug.2002
淡黄色沉淀 ,静置一夜后 ,弃去上清液 ,过滤再加
4%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沉淀 ,用 4%盐酸中和 ,又生
成沉淀。反复几次。最后用布氏漏斗抽滤沉淀 ,干
燥得 105 g深褐色固体 。
1.3.2 将上述固体物 ,研磨成碎末 ,加入乙酸乙酯 ,
使之溶解一些 ,拌入硅胶粉中 ,用脂肪提取器以乙酸
乙酯作溶剂抽提 。在提取器中 ,开始溶液的颜色为
深黄色 ,随着不断提取 ,颜色逐渐变淡直至无色。最
后得到乙酸乙酯提取液约700 ml。然后用无水乙醇
继续提取剩余物 ,也得到约 700 ml提取液。
1.3.3 薄层分离:
展开剂为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 9] 。先
对乙酸乙酯提取液进行板层析 ,有 6条线 ,其 Rf值
依次是 0.32 ,0.58 , 0.62 , 0.67 , 0.70 , 0.738;同法对
乙醇提取液层析 , 只有 2 条线 , Rf 值为 0.32 和
0.738。在这些线中 , Rf值为 0.738的线比较窄而
清晰 ,干扰比较小 ,因此选定它作为分离对象 。将
Rf值 0.738的线刮下 ,用乙醇抽提 ,再层析 ,然后抽
提 ,反复多次 ,直至在层析板上形成的线非常窄而
笔直 ,没有其它杂质 。最后 ,抽提得溶液 500 ml。
1.3.4 结晶[ 10] :
过滤层析液 ,水浴减压浓缩至干 ,得红棕色膏
状物 ,用 4%氢氧化钠溶解 ,过滤 ,加稀盐酸 ,生成
白色沉淀 ,离心 ,除去上清液 ,再用碱溶 ,然后用稀
盐酸沉淀 。反复几次 ,最后用蒸馏水将白色沉淀洗
成中性 ,低温烘干。加 95%乙醇溶解 ,得红棕色溶
液 ,真空浓缩至一定浓度 ,滴入环已烷 ,直至杯底有
淡黄色结晶生成 。放置后除去上清液 ,反复几次 ,
直至结晶为白色 。干燥 ,得到的晶体仅有3 mg ,可
见此种成分含量极低 。测试熔点为 104 ~ 106℃。
此结晶易溶于甲醇 、乙醇 、乙酸乙酯 、乙醚 ,溶于丙
酮 ,难溶于环已烷。
2 结果与讨论
2.1 质谱解析
经质谱仪测定 ,其分子离子峰 m e 264 ,此峰较
弱。基峰为 69 ,是 CH3 C
CH3
CH2
7+ 的碎片峰 ,主
要是受两个烯键的影响 。其它显著的离子峰有 m
e81 ,121 ,123 ,41 ,55等 ,可能的裂解公式为:
通过比较发现其质谱图与 3 ,7 ,11-十三烯酸
-4 ,8 ,12-三甲基甲酯的标准质谱图基本一致 。
2.2 红外谱图解析
谱峰归属:
3004cm
-1      γ=CN
2985 ,2925 ,2852cm-1 γcm-3 ,γ-CH2-
图 1 红外谱图
Fig.1 Infra-red spectrogram
(下转 484页)
·463·第 4期      张彦龙:等 , 大戟狼毒中 3 , 7 , 11-十三烯酸-4 , 8 , 12-三甲基甲酯的提取
5 结 语
施工结束 8月初初次降温 ,室外天气预报温度
29℃,冷间内实测温度 30℃,降温8h二层冷间温度
降到 7℃,11 h降到 5℃,16 h降到 0.1℃,达到设计
要求 。一层降温情况基本与二层一样。
经调试 ,机器设备运行正常 ,两冷间温度在各
自的温度控制器作用下 ,自动地将各自的温度保持
在0 ~ 5℃之间。
8月旬以后 ,冷间装满货物 ,测试从 5℃降到
0℃约 20 min ,从 0℃升至 5℃约 40 min 。每日机器
设备工作约8 h ,两库基本一样。
12月中旬以后外界温度降到 -10℃以下 ,停
机一天冷间的温度还保持在 5℃以上 、8℃以下 ,还
需要开机制冷 ,基本上一年均需开机降温 ,只是开
机的时间长短有区别 。
冷间冬季是否需要采暖加温? 实践证明该种
结构冷库基本上冬季不用采暖加温。2000年冬季
外界最低温度达到-38℃,冷间内也仅是四周内墙
根部有一点点结冰 ,冷间温度还保持在 0℃以上 ,
没有用加热装置 。
两台压缩冷凝机组相互备用时 ,一台冷凝机组
给两冷间供冷是否能保证冷间温度在 0 ~ 5℃之
间? 2001年 5月一层冷间压缩冷凝机组的电机烧
坏 ,用二层压缩冷凝机组分时给两冷间供冷(即一
层达到 0℃后再供给二层)也可维持两个冷间温度
在0 ~ 5℃之间 。运行中没有发生湿行程现象 ,风
机结霜面积大 ,基本全部结霜 。
经三年多的观察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北方地区建筑结构的隔热设施选择合适 ,
装满果蔬产品的冷库无需设置加热装置 ,室外设置
的装配式冷库除外 。
(2)实践证明一台压缩机分时给两个冷间供
冷 ,冷间温度还可以维持在设计要求(0 ~ 5℃)范围
内。因此两台压缩机采用相互备用的方法是可行
的 ,不需设置备用压缩机 。
参考文献:
[ 1]  于海天 ,王秀松.制冷装置设计[M] .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
社 , 1990.
[ 2]  王亚珍.冷库节能的操作与管理措施[ J] .冷藏技术 , 1998 , 4:
34~ 35.
[ 3]  薛福连.冷库的节能途径和方法[ J] .冷藏技术 , 1998 , 4:38~
39.
[ 4]  赵彬.冷库经济运行的一些探讨[ J] .福建能源开发与节约 ,
1999, 2:32~ 43.
(上接 463页)
  1745cm-1        o
γ-C-O-
1649cm
-1 γc=c
1435cm
-1 δCH2
1380cm
-1 δCH-3
1230 ,1170cm-1 VC-O-C
红外图谱见图 1。
结合质谱分析 ,进一步确证此物质为 3 , 7 , 11
-十三烯酸-4 ,8 , 12-三甲基甲酯 。此化合物是
首次从大戟狼毒中得到 ,从植物中提取该物质国内
目前也未见报道 。因所得晶体仅 3 mg ,因此未能
进行元素分析 、核磁和紫外分析。
参考文献:
[ 1]  李时珍.本草纲目(精华本)[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8 ,
(43):192~ 193
[ 2]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第 1版[M] 1977.1898~ 1900.
[ 3]  熊莹.东北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M] .中草药 , 1990(2):6~ 10.
[ 4]  邢有权.大戟狼毒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M] .黑龙江大
学自然科学学报 , 1990 ,(2):15~ 17.
[ 5]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成分提取与分离:第 2
版[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999.443~ 448.
[ 6]  阚毓铭.中草药化学实验操作技术:第 1版[ M] .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 , 1988.8~ 36.
[ 7]  肖崇厚.中药提取鉴定原理:第 1版[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83.55~ 71.
·484· 哈尔 滨商业 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第 18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