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生境中亚沙棘亚种表型遗传分化规律研究



全 文 :16  不同生境中亚沙棘亚种表型遗传分化规律研究   第 1 期
不同生境中亚沙棘亚种表型遗传分化规律研究
乌丽雅斯1 , 2 , 段爱国2 , 张建国2*
(1.北京农学院 , 北京 102206;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091)
 收稿日期:2010-11-25
 基金项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重点项目 (ZD200904);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大果沙棘
优良引进品种产业化示范 (2009GB24320470)” 资助。
 作者简介:乌丽雅斯 (1963-), 女 , 博士 , 主要从事沙棘良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张建国 (1963-), 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林培育 、 沙棘良种选育 、 分子生态。
摘要:在新疆和田 、 喀什和伊宁 3 个不同地区采取中亚沙棘样本 49 株 , 主要从果实形态 、 种子形态和叶
片特性方面对中亚沙棘进行了比较分析 , 结果表明:中亚沙棘 3 个居群的种子长度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
但宽度 、 厚度则呈极显著差异水平;种子千粒重在 5.36 ~ 16.77g 之间 , 3 个居群的千粒重达到极显著差
异水平。种子千粒重与种子宽度 、 厚度呈极显著相关 , 而与种子长度和长宽比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 表明
种子千粒重主要决定于种子的宽度和厚度 , 而与种子长度和种子形状关系不密切。 3 个居群果实的纵径 、
横径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 但果实纵横比无显著差异 , 表明三个居群果实形态差异不明显。中亚沙棘百
果重为 9.30 ~ 32.2g , 百果重与果实纵径 、 横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 但与纵横比没有明显相关性 , 表
明中亚沙棘百果重主要决定于果实的纵径和横径 , 与果实形态无关。
关键词:新疆;中亚沙棘;表型变异;表型相关;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S793.61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36 (2011)01-0016-08
  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L.)属胡颓
子科沙棘属植物 , 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 沙
棘雌雄异株 , 风媒传粉 , 黄色 、橘黄色 、 红色或
橘红色小浆果集生于小枝上。广泛分布于东经
2°~ 123°、北纬 27°~ 69°之间的欧亚大陆地区。
其中分布面积最多的属中国沙棘亚种 (Hippo-
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据统
计 , 我国现有沙棘林140万 hm2 , 占世界沙棘总
面积的 90 %以上 , 其中 “三 北” 地区有
117hm2 , 占全国的 90%[ 1] 。沙棘在不同的生境
下 , 形态差异很大 , 一般高 1 ~ 10m , 靠近沙棘
属植物起源地的云南河谷地带 , 云南沙棘树高可
达 20m , 径近 2m 呈乔木状 , 树龄 200a 左右[ 2] ,
而在西北 、华北及高海拔山区多呈现为灌木状 ,
这说明沙棘的遗传变异与生长环境的关系密切。
目前 , 国内外学者对沙棘属植物的形态 、分
类 、 细胞学 、 分子生物学以及地理分布规律等已
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研究[ 2-10] , 如国内学者廉
永善[ 1 1] 分析了中国沙棘亚种的果实 、 叶片 、 种
子的 13个形态 、 形状后发现 , 中国沙棘存在丰
富的种下变异 , 以果实的形状 、大小和色泽等特
征为依据 , 将中国沙棘划分为大红梨型 、小橘红
型等 21个种下变异 。黄铨[ 12] 研究中国沙棘的性
状变异与演化趋势 , 认为中国沙棘的性状存在很
大幅度的随机变异 , 也存在着地理种群间的差
异。本研究针对沙棘属植物的表型性状进行研
究 , 通过对分布于我国西北新疆不同生境条件下
的中亚沙棘亚种 (H.rhamnoides subsp.turke-
stanica)表型遗传变异规律进行研究 , 以期为沙
棘属植物中亚沙棘亚种的系统发育 、 进化和散
布 、 遗传多样性保护和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基础
依据 。
2011 年 3 月第 9 卷第 1 期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17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伊宁地处东经 81°3′, 北纬 43°9′, 属温带大
陆性半干旱气候 , 冬春温暖湿润 , 夏秋干燥较
热 , 昼夜温差明显 , 年均气温 8.4℃, 年均降水
257mm , 全年日照时数为 4443h , 土壤主要类型
是潮土 、 灌耕土 。喀什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 , 东
经 75°9′, 北纬 39°4′, 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
年平均气温 11.7℃, 极端最低气温 -24.4℃,
极端最高气温达 49.1℃, 但年有效积温可达
4200℃, 年平均无霜期 215d , 年平均降雨量仅
有 30 ~ 60mm 。和田为昆仑山脉北麓 、 塔克拉玛
干大沙漠南缘 , 东经 79°9′, 北纬 37°1′, 属干旱
荒漠性气候 , 四季多风沙 , 每年浮尘天气 220d
以上 , 年均降水量只有 35mm , 年均蒸发量却高
达 2480mm , 年均气温 11.6℃。
2 材料与方法
2.1 取样方法
2004 年 9 月在新疆伊宁 (YL)、 喀什
(KS)、和田 (HT)3个不同地区实地调查中亚
沙棘分布与变异情况 , 共采集 49个典型单株样
本 、 19244粒种子和 1470 粒果实 。典型样本的
采取主要根据不同居群果实形态和颜色变化分别
从相应分布居群中采取雌性单株样品 , 用于进行
表型指标测定。
2.2 指标测定
叶片每个单株抽取 30个叶片 , 测定指标有
叶片长和叶片宽 , 计算长宽比;果实每个单株随
机抽取 30粒 , 测定指标为果纵径 、 横径 、 果柄
长 , 并计算果实纵横比 , 测定百果重;种子形态
每个单株随机抽取 100粒种子 , 测定种子长度 、
宽度 、厚度 , 测量精度 0.001g , 并计算千粒重。
此外 , 在测定果实 、 种子和叶片形态指标时 , 同
时还记录单株样本采样点地理坐标 、 果实颜色
等 , 并对果实形态进行详细拍照。
2.3 数据处理
应用 EXCEL 、 SPSS14.0和 Sigmaplot 软件
等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根据采集的单株样
本 , 对叶片 、 果实和种子的主要性状进行详细测
定 , 并统计计算其平均值 、 变异范围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等。通过方差分析分析各亚种 、各单株
的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变异情况 , 应用
回归方法分析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亚沙棘果实表型遗传分化
3.1.1 果实表型指标分化
从表 1可看出 , 和田地区的中亚沙棘果实纵
径平均值为 6.20mm , 喀什为 7.22mm , 伊宁平均
值为 7.09mm , 和田地区果实纵径最小 , 喀什最
大 , 伊宁居中。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 3个地区间
果实纵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P值<0.05)。但
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 和田显著小于伊宁 、 喀什 ,
而伊宁与喀什间无显著差异 。从标准差和变异系
数比较看 , 和田地区的居群果实纵径变异幅度最
小 , 而伊宁和喀什的居群果实纵径变异幅度较大 。
表 1 不同地区中亚沙棘果实形态指标
性状 地点 最小值(mm)
最大值
(mm)
平均值
(mm)
标准差
(mm) 变异系数
果实纵径 (mm)
伊宁 5.55 9.44 7.09 1.08 0.15
喀什 5.93 10.42 7.22 0.90 0.12
和田 5.82 6.59 6.20 0.25 0.04
果实横径 (mm)
伊宁 5.20 6.87 6.01 0.60 0.10
喀什 4.49 7.57 5.96 0.66 0.11
和田 4.53 5.86 5.18 0.43 0.08
长宽比
伊宁 0.94 1.40 1.18 0.14 0.12
喀什 0.82 1.68 1.22 0.17 0.14
和田 1.11 1.40 1.20 0.10 0.08
18  不同生境中亚沙棘亚种表型遗传分化规律研究   第 1 期
续表
性状 地点 最小值(mm)
最大值
(mm)
平均值
(mm)
标准差
(mm) 变异系数
果柄长 (mm)
伊宁 2.39 3.54 2.91 0.43 0.15
喀什 0.31 6.09 3.49 1.23 0.35
和田 2.12 3.06 2.53 0.35 0.14
百果重 (g)
伊宁 12.00 31.70 19.59 6.02 0.31
喀什 12.00 32.30 19.52 5.32 0.27
和田 9.30 18.70 13.41 3.26 0.24
  和田地区的中亚沙棘果实横径为 4.53 ~
5.86mm , 喀什为 4.49 ~ 7.57mm , 伊宁地区为
5.20 ~ 6.87mm , 3 个地区间果实横径差异达到
了极显著水平 , 和田果实横径显著小于伊宁 、喀
什 , 而伊宁与喀什间无显著差异。和田地区居群
果实横径变异幅度最小 , 而伊宁和喀什的居群果
实横径变异幅度较大 , 这与纵径的结果完全
一致 。
中亚沙棘在和田地区果柄长为 2.12 ~
3.06mm , 喀什地区为 0.31 ~ 6.09mm , 伊宁地
区为 2.39 ~ 3.53mm , 很明显果柄的差异与纵径
一样 , 喀什果柄最长 , 和田果柄最短。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 , 3个地区间果柄长度差异达到了显著
水平 , P 值为 0.028。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比较
看 , 和田地区的居群果实果柄长度的变异幅度最
小 , 而伊宁和喀什的居群则变异幅度较大。
中亚沙棘百果重和田地区平均值为 13.41g ,
喀什为 19.52g , 伊宁为 19.59g , 可见 , 喀什和
伊宁地区之间的百果重差异不明显 , 但都显著大
于和田地区。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比较看 , 伊宁
和喀什的居群百果重的变异幅度大于和田地区。
喀什地区果实纵横比为 1.22 , 和田为
1.203 、伊犁为 1.18 , 可见 , 3 个地区的长宽比
各群体间差异不大。多重比较表明 , 3个地区间
果实纵横比无显著差异。
果实的纵横比反映了果实的形状。按照果实
形状的划分标准为:果实纵横比<0.90 , 为扁圆
形;纵横比为 0.90 ~ 1.10 , 果实呈圆形;纵横
比为 1.10 ~ 1.40 , 果实为卵圆形;纵横比 >
1.41 , 果实呈圆柱形 。根据这一划分标准 , 3个
地区的沙棘果实形状差异不明显 , 均呈卵圆形
(图 1)。
3.1.2 果实性状相关分析
果实表型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表 2),
中亚沙棘果实百果重与果实纵径 、 果实横径的相
关系数分别为 0.799和 0.853 , 均达到了极显著
正相关水平 , 即果实的纵径和横径越大 , 百果重
也越大。果实百果重与果实纵横比没有明显相关
性 , 其主要原因是三个地区的果实纵横比差异不
显著 , 而百果重差异明显 , 自然线性回归分析结
果必然不明显 。同样百果重与果柄长也没有明显
的相关性 。
   表 2 中亚沙棘百果重与果实性状相关分析
性  状 回归方程 R F Sig.
果长 y=-14.870+4.766 x 0.799 83.175 0.000
果宽 y=-23.588+7.203 x 0.853 125.869 0.000
果柄长 y=18.388+0.05x 0.009 0.004 0.953
果长宽比 y=16.925+1.343x 0.034 0.056 0.814
3.2 中亚沙棘种子表型遗传分化
3.2.1 种子表型指标分化
从表 3 可知 , 中亚沙棘种子长总平均值为
3.95mm , 变动范围为 3.08 ~ 4.94mm 。从地区
间比较看 , 和田的种子长为 3.14 ~ 4.46mm , 喀
什为 3.51 ~ 4.79 mm , 伊宁为 3.08 ~ 4.94 mm ,
很明显喀什和伊宁的种子长差异不大 , 而且略高
于和田的种子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 三个地区
2011 年 3 月第 9 卷第 1 期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19 
图 1 和田 (HT)、 喀什 (KS)和伊宁 (YL)中亚沙棘果实形态比较
间种长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 P 值为 0.462。
表 3表明 , 种子宽度的变动范围为 1.80 ~
3.39mm , 其中伊宁种子宽度为 1.86 ~ 2.31mm ,
最小 , 喀什种子宽度为 1.80 ~ 2.59mm , 和田为
2.07 ~ 3.39mm , 最宽 , 很明显和田的种子宽度
>喀什>伊宁 , 这一点与种子长度完全不同 , 也
与果实大小不一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 三个地
区间种子宽呈极显著差异 (P值<0.001)。从标
准差和变异系数比较 , 伊宁和喀什的标准差和变
异系数接近 , 而和田的种子长度变动幅度较大。
从表 3 可以看出 , 种子厚度的总平均值为
1.65mm , 变动范围为 1.38 ~ 1.93mm 。相比较 ,
伊宁的种子厚度最小 , 为 1.38 ~ 1.75mm , 平均
值为 1.57mm , 喀什最大 , 为 1.44 ~ 1.93mm ,
平均值为 1.74mm , 和田 居中 , 为 1.50 ~
1.88mm , 平均值为 1.66mm 。方差分析结果显
示 , 三个地区间种子厚度有极显著差异 (P 值<
0.001)。
表 3表明 , 种子千粒重总平均值为 9.87g ,
伊宁的种子千粒重最小 , 平均值为 7.33g , 喀什
千粒重平均值为 10.65 , 和田千粒重平均值为
11.62g 。很明显 , 果实比较小的和田地区的种
子千粒重比较大 , 这一点与上述种子宽度的变化
有相当的关系 , 说明造成和田中亚沙棘种子千粒
重大的原因主要是其种子宽度大。方差分析结果
表明 , 三个地区间种子的千粒重达到了极显著差
异 , 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比较 , 伊宁的种子千粒
重变异幅度明显要小于喀什和和田 。
从表 3可知 , 中亚沙棘种子长宽比的总平均
值为 1.75。相比较 , 和田种子长宽比最小 , 平
均值为 1.54 , 伊宁最大 , 平均值为 1.94 , 喀什
居中平均值为 1.7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 三个
地区间种子长宽比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从标准差
和变异系数比较 , 和田的种子长宽比变异相对要
大于伊宁和喀什。
种子形状一般根据种子长宽比值的特点比较
分析 , 种子形状的划分标准为:长宽比 1.1 ~ 1.5 ,
种子呈卵形;长宽比>1.5 , 种子呈长卵形 。由
于三个地区中亚沙棘种子的长宽比均超过了
1.5 , 表明中亚沙棘的种子均呈长卵形 。
20  不同生境中亚沙棘亚种表型遗传分化规律研究   第 1 期
   表 3 不同地区中亚沙棘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
性  状 地  点 最小值(mm)
最大值
(mm)
平均值
(mm)
标准差
(m) 变异系数
种子长 (mm) 伊宁 3.08 4.94 4.01 0.56 0.14
喀什 3.51 4.79 4.03 0.32 0.08
和田 3.14 4.46 3.81 0.46 0.12
平均 3.24 4.73 3.95 0.45 0.11
种子宽 (mm) 伊宁 1.86 2.31 2.07 0.14 0.07
喀什 1.80 2.59 2.28 0.18 0.08
和田 2.07 3.39 2.59 0.52 0.20
平均 1.91 2.76 2.31 0.28 0.12
种子厚 (mm) 伊宁 1.38 1.75 1.57 0.11 0.07
喀什 1.44 1.93 1.74 0.12 0.07
和田 1.50 1.88 1.66 0.11 0.07
平均 1.44 1.86 1.65 1.11 0.07
千粒重 (g) 伊宁 5.36 10.24 7.33 1.30 0.18
喀什 5.87 16.77 10.65 2.88 0.27
和田 6.82 14.92 11.62 2.66 0.23
平均 6.02 13.98 9.87 2.28 0.23
长宽比 伊宁 1.59 2.29 1.94 0.24 0.12
喀什 1.54 2.15 1.78 0.16 0.09
和田 0.93 1.83 1.54 0.37 0.24
平均 1.35 2.09 1.75 0.26 0.15
3.2.2 种子性状相关分析
从表 4可知 , 种子千粒重与种子宽和种子厚
的相关系数最大 , 分别为 0.509 、 0.557 , 相关
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 与种子长宽比 、 种子长的
相关系数分别为 0.251 、 0.27 , 相关性未达到显
著水平。由相关性结果可知 , 中亚沙棘的种子千
粒重主要决定于种子的宽度和厚度 。
   表 4 中亚沙棘种子千粒重与表型性状的回归关系
性  状 回 归 方 程 R F P
种子长 y=2.379+1.86 x 0.270 3.706 0.060
种子宽 y=-1.415+4.952x 0.509 16.413 0.000
种子厚 y=-10.699+12.271 x 0.557 21.138 0.000
种子长宽比 y=14.868-2.839x 0.251 3.162 0.082
3.3 中亚沙棘叶片表型遗传分化
从表 5可以看出 , 中亚沙棘叶片长度的总平
均值为 3.74cm , 变动范围为 1.86 ~ 5.09cm 。喀
什叶长最短 , 平均值为 3.18cm , 伊宁叶长最长 ,
平均值为 4.30cm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 三个地
区间叶片长度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多重比
较结果 , 喀什与伊宁 、和田间有显著差异 , 而伊
宁与和田间则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从标准差和
变异系数比较 , 伊宁叶长的变异幅度要明显高于
喀什和和田。
2011 年 3 月第 9 卷第 1 期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1 
   表 5 不同地区中亚沙棘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
性  状 地  点 最小值(cm)
最大值
(cm)
平均值
(cm) 标准差 变异系数
叶片长度
伊宁 3.74 4.94 4.30 0.42 0.10
喀什 1.86 5.09 3.18 0.80 0.25
和田 2.99 4.27 3.75 0.44 0.12
叶片宽度
伊宁 0.28 0.44 0.36 0.05 0.13
喀什 0.27 0.44 0.35 0.04 0.13
和田 0.34 0.51 0.41 0.06 0.14
  从表 5 可知 , 喀什的叶片宽度平均值为
0.35cm , 叶片宽度值为 0.27 ~ 0.44cm , 和田的
叶片宽度平均值为 0.41cm , 叶片宽度值为 0.34
~ 0.51cm 。从表 8可知 , 伊宁 、 喀什 、 和田三
个地区间叶片宽度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 P 值
为 0.023。但伊宁与喀什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
平。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来看 , 三个地区间的叶
片宽度的变异幅度差异不明显 。
3.4 中亚沙棘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在对三个不同地区中亚沙棘的果实 、种子和
叶片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 对 10 个主要
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 获得了这些性状的特征
值 、 累计贡献率和因子负荷量 , 结果如表 6
所示 。
由表 6可知 , 前 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是
31.393%, 20.833%, 14.571%, 10.794%, 累
计贡献率为 77.591%, 因此这 4个主成分能够
代表中亚沙棘表型变异的主要信息特征 。第 1个
主成分主要受百果重 (0.946)、 果长 (0.85)、
果宽 (0.803)、种子长 (0.79)的影响 , 因此第
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果实特征;对第 2个主成分
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种子厚 (0.808)、 千粒重
(0.762)、 种子宽 (0.723), 这说明第 2个主成
分主要是反映了种子的主要信息特征;第 3个主
成分主要受叶宽 (0.807)、 叶长 (0.761)的影
响 , 因此反映叶片的基本特征;第 4个主成分主
要受果柄长 (0.905)的影响 , 因此主要反映了
果柄这一相对独立特征 。可以发现 , 果实性状 、
种子性状 、叶片性状及果柄长等表型性状对中亚
沙棘表型遗传分化的描述能力具有相对的独立
性 , 且重要性依次降低。
   表 6 中亚沙棘 10 个表型性状前 4 个主成分的负荷值
特  征 主 成 分
1 2 3 4
种子宽 0.069 0.723 0.152 -0.377
种子厚 0.195 0.808 -0.055 0.260
千粒重 0.365 0.762 0.228 -0.022
果长 0.850 -0.272 -0.008 -0.002
果宽 0.803 -0.046 -0.045 -0.072
果柄长 0.105 0.049 0.298 0.905
叶宽 0.215 0.141 0.807 -0.150
百果重 0.946 -0.102 0.015 -0.109
叶长 0.136 -0.425 0.761 -0.099
种子长 0.791 -0.193 0.242 0.006
特征值 3.139 2.083 1.457 1.079
贡献率/ % 31.393 20.833 14.571 10.794
累计贡献率/ % 31.393 52.226 66.797 77.591
22  不同生境中亚沙棘亚种表型遗传分化规律研究   第 1 期
4 小结
植物表型性状变异往往具有适应和进化上
的意义 , 是在形态水平上对遗传多样性进行的
阐述 , 反映了群体遗传×环境的复杂性及其适
应环境压力的广泛程度 。本研究发现中亚沙棘
在新疆和田 、 喀什和伊宁三个不同生境条件下
表型特征存在明显的遗传变异 。3 个居群果实
的纵径 、 横径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 但果实
纵横比无显著差异 , 表明三个地区果实形态差
异不明显;百果重主要决定于果实的纵径和横
径 , 与果实形态无关 。和田 、 喀什和伊宁 3个
居群的种子长度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 但宽
度 、厚度 、 千粒重则呈极显著差异水平;中亚
沙棘种子千粒重主要决定于种子的宽度和厚
度 , 与种子长度和种子形状关系不密切 。中亚
沙棘在和田 、 喀什和伊宁 3个居群间的叶片长
度 、宽度的差异分别达极显著 、 显著水平 。从
伊宁 、 喀什到和田 , 总体来看 , 中亚沙棘亚种
地理变异具有较为明显的规律 , 表现为伊宁与
喀什果实 、 种子大小较为接近 , 而与和田具有
明显差异 , 低纬度的和田具有更小的果实和更
大种子 , 叶片变化相对不明显 , 3 个分布区中
亚沙棘果实 、 种子形状特征表现一致 , 均为果
实卵圆形 、 种子长卵形 。果实性状 、 种子性
状 、叶片性状及果柄长等表型性状对中亚沙棘
表型遗传分化的描述能力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
且重要性依次降低 。
参考文献:
[ 1]  张建国 , 黄铨 , 罗红梅.沙棘优良杂种选育研究
[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5 , 18 (4):381-386.
[ 2]  张建国 , 段爱国 , 张俊佩 , 等.不同品种大果沙
棘种子特性研究 [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6 , 19
(6)700-705.
[ 3]  陈学林 , 马瑞君 , 孙坤 , 等.中国沙棘属种子资
源及其生境类型的研究 [ 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3 , 23 (3):451-455.
[ 4]  陈学林 , 廉永善.沙棘属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成
因 [ J] .西北植物学报.1994 , 14 (6):105-110.
[ 5]  Hyvonen J.On phy lo geny o f H ippophae(Elae-
agnaceae)[ J] . Nord. Journ. Bo t. , 1996 , 16
(1):51-62.
[ 6]  刘尚武.青藏高原的沙棘 [ J] .植物分类学报.
1978 , 16 (2):106-108.
[ 7]  曹亚玲 , 吕荣森.中国沙棘属植物核型分析[ J] .
植物分类学报.1989 , 27 (2):118-123.
[ 8]  廉永善.沙棘植物的系统分类 [ J] .沙棘 , 1996 ,
9 (1):15-24.
[ 9]  黄铨 , 佟金权.中国沙棘的表型结构与种群变异
[ J] .林业科学研究 , 1993 , 6 (2):175-181.
[ 10]  张建国 , 罗红梅 , 黄铨.大果沙棘不同品种果实
特性比较研究 [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5 , 18
(6):153-164.
[ 11]  廉永善主编.沙棘属植物生物学和化学 [ M] .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
[ 12]  黄铨.中国沙棘育种研究进展 [ J] .国际沙棘
研究与开发.2005 , 4 (4):25-28.
Study on Phenotypic Genetical Diversity of
H.rhamnoides Subsp.Turkestanica
Wu Liyasi1 , 2 , Duan Aiguo2 , Zhang Jianguo2*
(1.Bei j ing Agriculturd Universi ty Bei j ing 102206 , China;2.Research Insti tute
of Forestry , CAF;Key Laboratory of Tree Breed ing and Cult ivation ,
S tate Forestry Adm inistration , Bei j ing 100091 , China)
Abstract:49 H.rhamnoides subsp.turkestanica sample s w ere draw n from 3 dif ferent regions in He-
tian , Kashi and Yining of Xinjiang.The analy sis fo cuses on comparison of the f ruit shape , seed shape ,
2011 年 3 月第 9 卷第 1 期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3 
and features of leaves of H.rhamnoides subsp.turkestanica.The lengths o f the seeds of the 3 dif fe r-
ent H.rhamnoides subsp.turk estanica populations has not show n significant variations.However ,
the w idths and thickness have show n ex t remely obvious variations.T he 1000 seed w eights of H.rh-
amnoides subsp.turkestanica ranges between 5.36 ~ 16.77g , which have reached the lev el of ext reme
dif ferences.Howeve r it does not have obvious relationship to the leng th , and leng th-width ra tio.This
indicates that 1000 seed weight mainly depends on the w idth and thickness , while it do es not have
clo se relationship to the leng th and shape of the seeds.The vertical and transverse diameter o f the
f ruit s o f the 3 di fferent H.rhamnoides subsp.turkestanica populations have show n ex t remely obvious
variations.However , the ratio of vertical and transverse diameter o f the f rui ts does not show signif i-
cant differences.The 100 ber ry-weight of H.rhamnoides subsp. turkestanica is 9.30 ~ 32.2g.The
co rrelation analy sis indicate that the 100 berry-weight are po sitively correlated wi th the vertical and
transverse diame ters , Nevertheless , i t does not have signi ficant relationship w ith the ratio o f vertical
and transverse diame ters. This demonst rates that the 100 berry-weight of H. rhamnoides subsp.
turkestanica depends on the vertical and transverse diameters o f the f ruit s , but doe s not have much to
do wi th the shape of the f ruit s。
Key words:Xinjiang;H.rhamnoides subsp. turkestanica;phenotypic variance;pheno typic correla-
tion;main component analy sis
农转资金项目叶用型沙棘良种转化应用通过水利部验收
2011年 3月 10日 ,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水利部水土保
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叶用型沙棘良种转化应
用(合同号 2008GB23320431)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 , 审阅了
有关资料 , 经质询和讨论 , 认为该项目提供的验收材料完整 、 翔实;管理规范 , 资金使
用符合有关规定。项目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 , 验收组专家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这
一项目是对叶用型沙棘良种选育这一科技成果的转化 , 以 12 个叶用型优良沙棘品
系为推广材料 , 配套以沙棘嫩枝无性繁育技术的最新成果 , 在种植区建立了大棚采穗圃
1亩 、 大田采穗圃 20亩;同时 , 在内蒙古 、 陕西建立了 2100 亩种植示范区 , 种植成活
率达到了 85%以上 , 为今后叶用型沙棘良种的推广提供了充足的优良资源。专家认为 ,
项目具有显著的生态 、 经济和社会效益 , 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 胡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