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榴莲采后疫病及其药剂防治



全 文 :榴 莲 采 后 疫 病 及 其 药 剂 防 治
石晶盈 刘爱媛 陈维信*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东省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2)
  榴莲 Durio z ibethinus Mur r.又名韶子 、麝香猫
果 ,原产于东印度 、马来半岛等地 ,现在是菲律宾 、印
度 、斯里兰卡 、泰国和越南等热带国家盛行栽培的水
果。榴莲果肉含有多种维生素 , 营养丰富 , 香味独
特 ,具有“水果之王”的美称。近年来我国从泰国进
口榴莲越来越多 ,但榴莲在贮运和销售过程中腐烂
损失率高达 40%~ 50%。研究发现疫病 Phy toph-
thora sp.是导致榴莲在贮运和销售过程中腐烂的一
个重要原因。本文对采后榴莲疫病症状表现 、病原
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及不同杀菌剂对采后榴莲
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 , 以期为预防和减
少榴莲贮运和销售过程中的腐烂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金枕榴莲 ,从泰国通过冷链海运或空运到中国。
农用链霉素(重庆济公农牧药业有限公司生
产), 68%金雷可湿性粉剂(瑞士先正达中国作物保
护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72%克露可湿性粉剂(美国
杜邦公司生产), 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瑞士
先正达中国作物保护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50%施保
功可湿性粉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
1.2 榴莲采后病害观察及病原菌鉴定
在水果批发市场和超市调查榴莲采后病害发生
情况。选取无机械伤 、无虫害 、无病害表现的青绿色
榴莲 ,置于 25℃环境条件下 , 每天观察果实颜色 、病
害症状变化情况。
选取有病害表现的榴莲用湿毛巾覆盖保湿 , 观
察病部病征表现和显微镜观察病部病原菌形态。切
取病健交界处的榴莲果皮采用组织分离法[ 1]分离病
原菌 ,将从果皮中得到的分离物单孢纯化后移入
PDA 培养基平板上 28℃培养 6 天 , 取直径为 5 mm
的菌苔接种到无病害表现榴莲果实上 ,以接种空白
培养基块为对照。设有伤和无伤 2 种接种方法。接
种 24 小时后将菌苔移去 , 每处理 3 个果实 , 每个果
实上接种 12 个点 , 观察分离物的致病性。
1.3 杀菌剂对榴莲疫霉病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
的抑制作用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 ,在 PDA 培养基中加
入杀菌剂 , 配制成含不同杀菌剂的培养基平板 ,移入
直径为 5 mm 的菌苔 ,置于 25℃温度下培养 , 设对照
(空白), 7 天后测量菌落生长半径和计算抑制率。
每处理重复 4 次。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
落生长半径-处理菌落生长半径)×100/对照菌落
生长半径。
将榴莲疫霉病菌在 PDA 平板上培养 6 天产生
的孢子囊用无菌水配制成孢子悬浮液 , 浓度为低倍
镜下每视野约 50 个孢子囊。供试杀菌剂溶液浓度
为 2 000 mg/ L和 1 000 mg/ L 。按1∶1 的比例将孢
子囊悬浮液分别与杀菌剂溶液混合均匀 ,分别滴在
载玻片上 , 置于 25℃下保湿培养 4 小时后镜检孢子
囊萌发率。每处理检查 300 个孢子囊 , 重复 4 次。
1.4 杀菌剂对榴莲采后疫病病斑扩展抑制作用的
测定
选取成熟度一致和无病害表现的榴莲果实 , 用
自来水洗果后晾干 , 分别用浓度为 500 mg/ L 的杀
菌剂溶液浸泡 1 分钟 , 晾干后 ,切掉果皮的一个刺后
接种病菌孢子囊悬浮液(1 ×105 个/ ml), 每处理均
为 2 个果实 , 每个果实接种 12 个点;设对照(清水)。
置于 25℃温度下贮藏 ,定时观察发病情况和病斑大
小 , 计算对病斑扩展的抑制率。病斑扩展抑制率
(%)=(对照病斑直径-处理病斑直径)×100/对
照病斑直径。
1.5 采后榴莲疫病防治试验
将榴莲果实分别用杀菌剂溶液浸泡 1 分钟 , 药
剂浓度均为 500 mg/ L ,设对照(清水), 晾干后用 PE
(聚乙烯)袋单果包装。每处理均为 6 个果实 , 3 次
重复。置于 25℃温度下贮藏 ,定时观察疫病的发生
情况 ,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榴莲果实疫病严重程度分 6 个等级:0 级———
无病斑;1 级———病斑直径 1 cm 以下 , 病斑数小于
10个;2 级———病斑直径 1~ 2 cm , 发病面积小于果
实总面积的 1/4;3 级———病斑直径 2 cm 以上 ,发病
面积小于果实总面积的 1/2;4 级———发病面积超过
果实总面积的 1/2;5 级———发病面积果超过果实总
面积的 2/3。病情指数=΢(病果数×病级数值)×
 *通讯作者。
48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2008 年 第 37 卷 第 1 期 
DOI :10.13938/j.issn.1007-1431.2008.01.009
100/(供试果总和×最高病级数值)。 防治效果
(%)=(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100/对
照病情指数。试验数据采用 SPSS 统计软件邓肯氏
新复极差检验法(Duncans)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榴莲疫病的症状观察和病原菌的致病性
试验结果看出 ,置于 25℃环境条件下的青绿色
榴莲果实 ,在第 5 天后果皮表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的
褐色斑点 ,病斑处果皮变软。 第 7 天后褐色病斑迅
速扩展并且表面长出白色菌丝 , 显微镜观察菌丝无
色 ,无分隔 , 产生许多倒洋梨形 、无色孢子囊 , 形态符
合疫霉菌的形态标准[ 2 3] 。剖开变褐果皮 , 果肉颜
色变为深黄色 ,有较浓的酒精味 , 香味变淡。
从病健交界部位的榴莲果皮上分离到的疫霉
菌 ,与在果实发病部位生长的疫霉菌相同 , 该菌在
PDA 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 菌落圆形 ,菌丝无色 , 无分
隔。孢子囊(48 ~ 56)μm ×(28 ~ 34)μm , 无色 , 倒洋
梨形 ,顶端乳状突起明显。将菌苔接种到榴莲果皮
上以后 ,无论是伤口接种还是无伤口接种 , 都能导致
榴莲发病 ,伤口接种的比无伤口接种的发病速度快
(见表 1), 病害症状与自然发病的症状相同。
2006 年 6—7 月到广州的 1 个水果批发市场和
3 个超市调查榴莲果实病害发生情况 , 榴莲采后疫
病发病率分别为 44.7%、41.2%、23.3%和 35.0%。
表 1 榴莲疫霉菌的致病性测定
处 理
3 天
发病率/ % 病情指数
5 天
发病率/ % 病情指数
7 天
发病率/ % 病情指数
无伤接种 8.3 1.4 30.6 21.6 86.1 45.0
无伤对照 0 0 0 0 1.6 0.5
伤口接种 16.6 5.6 38.9 24.4 100 51.4
伤口对照 0 0 0 0 2.8 0.9
2.2 不同药剂对榴莲疫霉病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
发的抑制作用
试验结果看出 , 5 种供试药剂除施保功以外 , 其
他 4种药剂对榴莲疫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
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而且 2 个供试浓度的抑制
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 2)。
2.3 不同药剂对榴莲疫病病斑扩展的抑制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 , 5 种供试药剂中对榴莲疫病病
斑扩展抑制效果最好的是金雷 , 其次是瑞毒霉锰锌
和农用链霉素。克露对榴莲疫病病斑扩展的抑制效
果差 ,接种第 5 天后其药剂处理果实上的病斑大小
与对照果实上的病斑大小已经没有显著性差异 , 施
保功对榴莲疫病病斑扩展无抑制效果(见表 3)。
表 2 不同药剂对榴莲疫霉病菌菌丝生长
和孢子囊萌发率的抑制作用
处 理
菌丝生长
菌落半径/mm 抑制率/ %
孢子囊萌发
萌发率/ % 抑制率/ %
克露 500 mg· L -1 2.30c 96.8 4.3b 94.8
1 000 mg· L-1 0.75c 99.0 3.0b 96.4
农用链霉素
250单位· L-1 10.75b 85.2 2.5b 97.0
500单位· L-1 9.88b 86.4 2.7b 96.7
瑞毒霉锰锌
500 mg· L -1 0 100 3.7b 95.5
1 000 mg· L-1 0 100 1.9b 97.7
金雷 500 mg· L -1 0 100 2.8b 96.6
1 000 mg· L-1 0 100 1.3b 98.4
施保功 500 mg· L -1 71.38a 1.7 80.3a 2.8
1 000 mg· L-1 72.56a 0.1 82.1a 0.6
对照(空白) 72.63a - 82.6a -
 注:不同小写字母间表示显著性差异 , P=0.05(Duncan
s tes t)。表 3 、表 4同。
表 3 不同药剂对榴莲疫病病斑扩展的抑制作用
处 理
3天
病斑直径 抑制率
5天
病斑直径 抑制率
7天
病斑直径 抑制率
克露
500 mg· L-1 4.6b 47.7 12.8a 20.5 26.3a 5.4
农用链霉素
500单位· L -1 0 100 2.2b 86.3 5.7b 79.5
瑞毒霉锰锌
500 mg· L-1 0 100 2.1b 87 4.5b 83.8
金雷
500 mg· L-1 0 100 0 100 2.9b 89.6
施保功
500 mg· L-1 8.5a 3.4 15.8a 1.9 26.9a 3.2
对照(清水) 8.8a - 16.1a - 27.8a -
 注:病斑直径的单位为 mm;抑制率的单位为%。
2.4 榴莲采后疫病药剂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 , 金雷 、瑞毒霉锰锌和农用链霉素
对榴莲采后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克露和施保功
的防治效果较差(见表 4)。
表 4 不同药剂对榴莲疫病的防治效果
处 理
4天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7天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10天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克露
500mg· L -1 7.8b 29.7 20a 18 45.5a 2.6
农用链霉素
500单位· L -1 1.1c 90.1 4.5b 81.6 8.9b 81.0
瑞毒霉锰锌
500 mg· L-1 0 100 2.2b 91 6.7b 85.7
金雷
500 mg· L-1 0 100 2.2b 91 4.4b 90.6
施保功
500 mg· L-1 10.3a 7.2 23.6a 3.3 44.6a 4.5
对照(清水) 11.1a - 24.4a - 46.7a -
 注:防治效果的单位为%。
49 2008 年 第 37 卷 第 1 期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从榴莲采后发生病害的果实病健交界部位
分离微生物和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 , 认为疫霉
菌是导致榴莲采后腐烂的一种重要病原菌;疫病是
榴莲在广州市场销售过程中常见发生的病害。金雷
可湿性粉剂 、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防治榴莲疫
病都有较好的效果 ,但不宜在榴莲采后使用;施保功
可湿性粉剂虽然是一种可在采后使用的杀菌剂 , 但
对防治榴莲疫病没有效果;链霉素是一种用于防治
榴莲采后疫病的有效药剂。
关于榴莲采后疫病的防治 , 除在榴莲采后采取
药剂防治措施外 ,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榴莲采前采取
防治措施 ,因为榴莲采后疫病的病原菌是从田间带
来的。目前可在田间用于防治疫病的有效药剂较
多 , 但可用于采后防治疫病的药剂很少。榴莲采收
前在榴莲产地做好疫病防治措施 , 对预防和减少榴
莲贮运和销售过程中疫病导致的腐烂很重要。
参 考 文 献
[ 1]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 , 112-124[ 2]  Vawd rey L L , Mart in T M , De Faveri J.A detached
leaf bioas say to screen Du rian cul tivars for su scepti-
bilit y to Ph ytoph thora palmivora [ J ] .Aust ralasian
plant pathology , 2005 , 34(2):251-253[ 3]  张中义.植物病原真菌学[ 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9 , 19-21
 收稿日期:2007 05 11
作者简介:石晶盈(1980-),女 ,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果蔬
采后病理研究。联系电话:(020)85288255 , 13570243859
利用巴氏钝绥螨控制番木瓜皮氏叶螨的研究*
吴伟南  方小端  刘  慧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广州 510260)) 
凌兴汉 王小川
(广东省广州市河南园艺场)
  皮氏叶螨 Tetranychus p iercei M cGregor 是番
木瓜的一种主要害虫 , 被认为是较难用化学农药防
治的对象。皮氏叶螨为害番木瓜的叶片 、嫩茎 、花和
果 ,被害叶片呈缺绿状 , 出现黄色斑点 ,严重时连成
斑块 ,叶片布满黄斑时则呈花叶状 , 使叶片早衰脱
落。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 , 我们对皮氏叶螨天
敌进行调查。 有巴氏钝绥螨 Ambly seius barkeri
(H ughes)、拉哥钝绥螨 A.largoensis (Muma)、纽
氏钝绥螨 A.newsami (Evans)、广东食螨瓢虫
Stethorus cantonensis Pang 、广西食螨瓢虫 S.guan-
gx iensis Pang et Mao 、拟小食螨瓢虫 S.parapau-
perculus Pang、亚非草蛉 Chrysopa boninensis Oka-
mo to 及塔六点蓟马 Scolothrips takahashii T ry-
bon [ 1] 。此外 ,还有蜘蛛类十多种。在较少使用化学
农药的番木瓜园 ,发现钝绥螨数量较多 , 其中巴氏钝
绥螨为优势种。
巴氏钝绥螨模式产地为英国 , 主要分布于欧洲
和美国 ,在我国分布于广东 、江西 、福建 、湖南 、云南
和河北等省[ 2 3] 。记载巴氏钝绥螨在田间捕食多种
叶螨 、粉虱和蓟马等[ 4 7] , 也取食花粉 , 在室内常捕
食粉螨[ 5 6] 。国内未见巴氏钝绥螨捕食叶螨的研究
报道。为此 ,我们对巴氏钝绥螨的生物学特性和食
性等进行研究 ,分析不同食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
为室内人工繁殖选择食料提供参考。此外 , 利用巴
氏钝绥螨在田间捕食皮氏叶螨 ,研究“以螨治螨”防
治皮氏叶螨的技术;同时 ,展开农药敏感性(抗药性)
试验 , 以期为番木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巴氏钝绥螨采自广东省广州市河南园艺场番木
瓜园 , 经实验室饲养繁殖 ,在番木瓜园释放 。
1.2 试验处理
食物筛选试验:在实验室内 ,分别选用番木瓜园
的皮氏叶螨 、番木瓜花粉和一些常用食料饲养巴氏
钝绥螨 , 比较其生殖率和成螨寿命。
田间释放试验:用纱网分别罩住 4 株成年番木
瓜树(生防区), 排除皮氏叶螨其他天敌干扰 ,然后释
放人工饲养的巴氏钝绥螨 , 每株 500 头 , 一次放毕。
以相同处理而未放捕食螨的 4株番木瓜树作为对照
(空白)。抗药性试验所用的巴氏钝绥螨是经人工繁
殖多代新蜕皮并未接触过化学农药的成螨 。试验方
法有 3 种:一为药液浸药膜法;二为直接喷雾法;以
清水为对照。每处理供试虫数 100 头 , 重复 3 次。
每天喂新鲜花粉 , 检查前 4 天的死亡率。
1.3 效果调查
在试验植株的 4个不同方位各选 1片叶 , 每片
 *巴氏钝绥螨 Ambly seius barkeri (H ughes)=Ambly-
seius mckenz iei S chus ter & Pri tchard(1963),有些文献亦
用巴氏新小绥螨 Neoseiu lus barkeri Hugh es(1948)。
50          中 国 南 方 果 树       2008 年 第 37 卷 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