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地锦草滴丸的制备工艺



全 文 :[收稿日期] 20110610(010)
[通讯作者] * 杜艳,讲师,硕士,从事药物新剂型、植物有效成
分 的 提 取 研 究,Tel:13753150381, E-mail:
dulinhui-2004@ 163. com
地锦草滴丸的制备工艺
杜艳 * ,丁红,韩奋
(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太原 030001)
[摘要] 目的:优选地锦草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外观质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从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凝柱长、滴头内径等方面进行选择。结果:滴丸成型最佳工艺为 PEG4000-PEG6000(1∶ 7)为基质,药物与
基质的质量比 1∶ 3,药液熔融温度(82 ± 2)℃,冷凝液甲基硅油,冷凝柱长 15 cm,冷凝温度(1 ~ 3)℃,滴头内径 3. 0 mm,滴速
30 d·min - 1。结论:选取的处方及滴制工艺合理、简便。所制滴丸外观质量好,丸重差异小。
[关键词] 地锦草;滴丸;壳聚糖;制备工艺
[中图分类号] R283.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903(2011)20-0033-03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Euphorbiae Humifusae Herba Dropping Pills
DU Yan* ,DING Hong,HAN Fen
(College of Pharmacy,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ptimized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Euphorbia Humifusa Herba dropping
pills. Method:Used appearance quality as evaluation criteria,investigated factors by using orthogonal design. The
factors included ratio of drug to matrix,length of condensation pole,inside diameter of burette and so on. Result:
Optimum technology of dropping pills was as follows:matrix was a mixture of polyethylene glycol 4000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6000(1 ∶ 7) ,ratio of drug to matrix was 1 ∶ 3 at temperature of (82 ± 2)℃,condensate was
dimethicone at (1-3)℃,length of condensation pole was 15 cm,inside diameter of burette was 3. 0 mm,dropping
speed was 30 drops per minute. Conclusion:The prescription and preparation technology were reasonable and
simple,Under above preparation process,appearance quality of dropping pills was fine,and subtle difference
among pill weights.
[Key words] Euphorbia Humifusa Herba;dropping pills;chitosan;preparation technology
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 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斑地锦 E. macihta L. 的干燥全草。其主要
成分为可水解性鞣质类,槲皮素及苷、山萘素及苷等
黄酮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地锦草中黄酮类
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护肝、止血等生物
活性。目前临床多用于治疗菌痢、肠炎、病毒性肝
炎、尿血、便血等[1-2]。本课题组利用壳聚糖澄清剂
对地锦草中黄酮类有效成分进行纯化,制备成滴丸,
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地锦草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
优选。
1 材料
752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
司) ,BP-121S 型电子天平(天津仪器厂)。
地锦草(购自安徽省世茂医药有限公司,经山西
省药检所中药室鉴定为大戟科植物地锦 E. humifusa
Willd. 的干燥全草) ,芦丁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 批号 1521-200401) ,甲基硅油、液体石蜡
等均为药用规格,壳聚糖(上海华凯科技贸易公
司) ,聚乙二醇(PEG)6000,PEG4000(天津市清华津
莫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33·
第 17 卷第 20 期
2011 年 10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7,No. 20
Oct.,2011
DOI:10.13422/j.cnki.syfjx.2011.20.003
2. 1 地锦草总黄酮含量测定
2. 1.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芦丁对照品 10. 0
mg,精密称定,置 50 mL 量瓶中,加甲醇适量溶解,
定容,摇匀,即得(芦丁质量浓度 0. 2 g·L - 1)。
2. 1. 2 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 1. 0,
2. 0,3. 0,4. 0,5. 0,6. 0 mL 分别置 50 mL 量瓶中,加
甲醇适量,加 0. 1 mol·L - 1 CH3COOK 3 mL,0. 1
mol·L - 1 AlCl3 2 mL,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
30 min,在 410 nm 处测定吸光度(A)。得回归方程
A = 0. 023 8 C - 0. 021 7(r = 0. 999 9) ,线性范围
4. 2 ~ 25. 4 mg·L - 1。
2. 1. 3 药材提取液的制备 称取地锦草 5 g,加
75%乙醇 50 mL 回流提取 2 次,每次 1 h,合并提取
液,过滤,浓缩成浸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 50 mL,
即得。
2. 1. 4 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药材纯化后溶液 2
mL,置 25 mL 量瓶中,加甲醇适量,加 0. 1 mol·L - 1
CH3COOK 3 mL,0. 1 mol·L
- 1 AlCl3 2 mL,用甲醇定
容置刻度,摇匀,放置 30 min,在 410 nm 处测定吸
光度。
2. 2 壳聚糖法纯化地锦草总黄酮的工艺考察
2. 2. 1 壳聚糖澄清剂的配制 称取壳聚糖 1 g,加
入 1%的乙酸 100 mL,用磁力搅拌仪搅拌 10 min 后
静置 24 h 备用[3]。
2. 2. 2 壳聚糖用量的考察 分别取地锦草提取液
30 mL,置于小烧杯,搅拌中,分别加入壳聚糖澄清剂
1,2,3 mL,加水成 40 mL 的药液[4],在 60 ℃下放置
60 min 絮凝,取溶液 2 mL,在 410 nm 处测定吸光
度。结果 地 锦 草 黄 酮 质 量 分 数 分 别 为 8. 2%,
10. 0%,8. 1%。故确定壳聚糖澄清剂用量为 2 mL。
2. 2. 3 絮凝时间的考察 其他条件同 2. 2. 2 项下
操作,加入壳聚糖澄清剂 2 mL,絮凝时间为 40,60,
80 min。取溶液 2 mL,在 410 nm 处测定吸光度,结
果地锦草黄酮质量分数分别为 8. 9%,9. 5%,9. 4%。
故确定絮凝时间为 60 min。
2. 2. 4 絮凝温度的考察 其他条件同 2. 2. 2 项下
操作,加入壳聚糖澄清剂 2 mL,絮凝时间为 60 min,
在 40,60,80 ℃下絮凝,取溶液 2 mL,在 410 nm 处测
定吸 光 度,结 果 地 锦 草 黄 酮 质 量 分 数 分 别 为
10. 3%,9. 3%,8. 1%。故确定絮凝温度为 80 ℃。
得到壳聚糖纯化地锦草黄酮的最佳工艺为地锦
草提取液 30 mL,加入壳聚糖澄清剂 2 mL,在 80 ℃
下絮凝 60 min。
2. 3 地锦草滴丸成型工艺考察
2. 3. 1 地锦草滴丸基质种类的确定 取 2. 2 项下
制得的纯化物粉末分别与 PEG4000-PEG6000 按 1∶ 4
混合,置小烧杯,(82 ± 2)℃水浴加热,滴头内径 2
mm,滴距 6 ~ 8 cm,以 20 d·min - 1速度滴入(1 ~ 3)
℃液体石蜡中,冷凝液长 13 cm[5]。
试验结果表明 PEG4000 稠度低,所制滴丸成型
及外观较好,但硬度欠佳;PEG6000 稠度高,所制滴
丸成型及外观较差,硬度较好,故将二者混合使用以
调整滴丸的硬度及外观,并以滴丸的硬度和圆整度
等为指标,筛选两者的比例。
2. 3. 2 基质配比的考察 据文献[6]报道,选择药
物与基质比例在 1∶ 4,其他条件同 2. 3. 1 进行
PEG4000 与 PEG6000 混合比例的试验。观察指标
硬度由软到硬得分、圆整度由不圆整到圆整得分、拖
尾由差到好得分、由黏连到不黏连得分以及沉降速
度由快到慢得分均为 1 ~ 5,得分高的为最佳,试验
结果见表 1。
表 1 PEG4000 与 PEG6000 混合比例考察
PEG4000∶ PEG6000 硬度 圆整度 拖尾 黏连 总得分
1∶ 1 2 4 4 3 13
1∶ 3 3 4 4 3 14
1∶ 5 4 4 4 5 17
1∶ 7 5 5 5 5 20
试验结果表明,PEG4000-PEG6000 为 1 ∶ 7时所
制地锦草滴丸,得分最高成型较好,故选 PEG4000-
PEG6000 为 1∶ 7。
2. 3. 3 冷凝液的选择 其他条件同 2. 3. 1,比较冷
凝液为甲基硅油与液体石蜡的滴丸成型,试验结果
表明冷却液为液体石蜡时地锦草滴丸产生黏连、拖
尾,圆整度低。使用甲基硅油时滴丸成型较好,故选
甲基硅油滴丸作为冷凝液[7]。
2. 4 地锦草滴丸制备条件的优化 根据单因素试
验结果,选用 L9(3
4)正交试验表,以直接影响滴丸
质量的药物与基质比 A、冷凝柱长 B、滴头内径 C、
PEG4000-PEG6000 比例 D 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取
3 个水平,试验设计见表 6。在药液熔融温度(82 ±
2)℃,冷凝液温度 1 ~ 3 ℃,滴距 6 ~ 8 cm 的条件下
滴制[8-9]。结果见表 2 ~ 4。
表 4 的滴丸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滴丸
成型没有显著性差异。各因素对滴丸成型影响大小
·43·
第 17 卷第 20 期
2011 年 10 月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Vol. 17,No. 20
Oct.,2011
表 2 地锦草滴丸制备工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水平 A 药物 ∶基质
B 冷凝液长
/ cm
C 滴头内径
/mm
D PEG4000∶
PEG6000
1 1:2 15 2 1∶ 5
2 1:3 13 3 1∶ 6
3 1:4 10 4 1∶ 7
顺序为 C > A = D > B,最优组合为 C2A2D3B1,即滴头
内径 3 mm,药物与基质比 1 ∶ 3,PEG4000 ∶ PEG60001
= ∶ 7,冷凝液长 15 cm。
2. 5 验证试验 按上述最佳制备工艺制备 3 批滴
丸(每批 20 粒) ,结果滴丸呈棕黄色、表面均匀光滑。
表 3 地锦草滴丸制备工艺正交试验安排及结果
No. A B C D 硬度 圆整度 拖尾 黏连 评分
1 1 1 1 1 4 5 4 4 17
2 1 2 2 2 3 5 4 4 16
3 1 3 3 3 4 4 4 3 15
4 2 1 2 3 5 5 5 5 20
5 2 2 3 1 3 4 5 4 16
6 2 3 1 2 5 3 4 5 17
7 3 1 3 2 3 5 3 4 15
8 3 2 1 3 4 4 5 5 18
9 3 3 2 1 5 4 3 5 17
Kⅰ 16. 000 17. 333 17. 333 16. 667
Kⅱ 17. 667 16. 667 17. 667 16. 000
Kⅲ 16. 667 16. 333 15. 333 17. 667
R 1. 667 1. 0 2. 334 1. 667
表 4 地锦草滴丸制备工艺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SS f F P
A 4. 222 2 2. 731 > 0. 05
B(误差) 1. 556 2 1. 000
C 9. 556 2 6. 141 > 0. 05
D 4. 222 2 2. 731 > 0. 05
注:F0. 05(2,2)= 19. 00。
3 批地锦草滴丸丸重差异限度分别为 5. 7% ~ 6%,
- 4% ~ 3. 7%,- 5% ~ 3. 7%;地锦草滴丸溶散时限
分别为 4. 5,4. 7,4. 8 min,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
年版要求。结果表明地锦草滴丸成型工艺合理、
可行。
3 讨论
冷凝液的选择对滴丸的成型有着重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甲基硅油作为冷凝液比液体石蜡
效果好。主要是甲基硅油的黏度、密度较大,且表面
张力较小,有利于滴丸的成型。
本试验采用壳聚糖对地锦草总黄酮的纯化方法
可行,在所选制备滴丸的工艺条件下能滴制出符合
《中国药典》滴丸项下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韩广轩,谷莉,王立心,等 . 中药地锦草的研究概况
[J].药学实践杂,2001,19(5) :308.
[2] 朱英 .地锦草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药研究与进展,
2003,17(5) :62.
[3] 罗兴洪,周进东 .壳聚糖用于咳嗽宁口服液澄清工艺的
研究[J].中成药,2002,5(24) :337.
[4] 陶君彦,李志雄,肖飞,等 .黄芪水提及除杂工艺条件的
筛选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报,2003,5(3) :27.
[5] 谭桂莲,武佳 . 槐米滴丸制备工艺及其含量测定[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5) :49.
[6] 夏学励 . 复方灵芝滴丸制备工艺研究[J]. 中国药房,
2010,21(43) :4081.
[7] 魏玉平,刘俊,姚欣,等 . 头痛舒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6(4) :18.
[8] 王丽萍,李春花,宋晓宇,等 . 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7(26) :864.
[9] 倪健,阎萍 . 舒胸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J]. 中草药,
2003,12(34) :8.
[责任编辑 仝燕]
·53·
杜艳,等:地锦草滴丸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