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桐棉松芽苗切根移栽苗期试验初报



全 文 :江白林业科技 19艺年第 3期
桐棉松芽苗切根移栽苗期试验初报 ’
欧阳福美 罗天裕 谢良荣
(女远 县高云山林场 ( )籁州地区林业科学研究听 )(交远县高云山析 \场 )
〔摘要 〕 进行茅苗不 同根长 的切根移栽处理 , 与“ j一 照 比 , 苗 高 减少 8 . 1%
一 32 . 2肠 ,地径增加 19 . 5%一2 6 . 3% ; 高径比下降妈 . 2 肠 ; 受冻害率下 降 2 6 . 8 %;
老叶量增加 : 7 7 . 4肠 , 幼 态叶量减少 58 . 8 肠 : 苗根量增加 3 1%一 1 30 肠 。 其中以
保留根 长 l 一 2 。二为好 。 高径 比控制在 6 7 . 5以下 时 , 亩 产 苗量可达 3 . 3了万株 ,
育苗成本减少 1 10 元以 上 。
关键询 : 桐棉松 芽苗切根移栽
经主国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筛选出的桐 沙床消毒 , 播种后 川细沙覆盖至不见种子君
棉 松优良种源 , 1 9盯 一手起已.大量引入我区育 度 , 每平方米播种量。 , 2 , k g , 播后搭农膜覆
苗造林 。 但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上的差异影 盖棚 , 沙床温度控制在 , 一加℃ , 经常保持
响 , 致使桐棉松常规大田 育苗出现苗期高生 床面涅润 。
长过盛 , 秋 梢生长期长 , 高茎 比失调 , 特别 3 . 芽苗切根移栽 : 4 月2 日棚内芽苗种
是由于 马 尾 松 主 根长而须根少 , 严重影响 壳开始脱落 , 将刚脱掉种壳的芽苗 用母指和
到桐棉松造协戎活率的提高 。 太次试验试图 食指按住根预部 , 轻轻向 _ 匕提起 , 集 中3 0一
通过采取保留桐棉松芽苗不同根长的切根移 5。株为一束 , 以根颈处对齐 , 明锋利的剪刀
栽方法 , 分析比较 得出不同处理洞棉松苗期 剪除根尖部分 。 创拼式验采取 自幼苗根颈处保
生 长上的差异 , 井对其苗木产 量与分吸 、 经 留根长 1 、 1 . 5 、 2 、 2 . 5、 3 cn 飞和 不 切 根
济效益等 _方面 i抢仃 初 步分析 i一卜二较 。 ( 对照 ) 6 种处 哩 , 每个 处 理 小 区 4 一 5
行 3 次重复 。 切根后放 庄盛有清水的容器一 、 圃地设置与调查 二 , : 、 。 ; 二二 , : 夕 。 ; 二 : _ _ -DJ * 。 。: 、 、 口 ; 二一 幽暇 凡 「“ 旦 一 ` 倒 吕 吸 , 边起苗边移栽至灭 田苗床土 。 移栽时 用
l
, 盛地 阳宋 : 佼常规固 心终求进 们一 , 移 价 三汪 丫植床上插 一小了同, 略深 千 {长长 , 将
找前任不 而瑞沙 2 一 3 。 : : 厚的 松林 表 士 层 苗很插 、 旋苗很 {’ :痕 一下露出上面为宜 , 再
苗根生 。 冬月勺生汁插 ) 、 苗旁将土压紧 。 根据种子发芽
2
、 冲子催芽播种 : 播 神 : J用。 . 端 高锰 叹 退早分 2 一 3 讹移苗 , 按 7 x l l c。 的株行距
钾溶浪汤甲}, 5 分钟 , 消干后 用清水洗净 , 置 定位 , lrj 积 1 3 . 5亩 。
于孙℃温 水甲自然冷却催芽 4 8小时 , 待大部 要, : 吉术管理 : 移栽后第 15 f口2 。天分别施
分种胚露自 首 干 3 月2 4 日撒播到草泥层上 甲 1 肠稀尿水 2 次 , 5 月 万句至 6 月上旬用
催芽 , 播林前 3 天 用 1 肠 洛锰酸却溶爪任行 。 . :帕硫唆亚铁和 多菌灵防治苗 衣很腐病 , 8
: g 习2一 。3一 21 ,反稿
* 下交承赣州 地区林业科研所曾 述华 ,哥级工程师审阅修改 , 特 I卜{致咐 。
9 夕
DOI : 10. 16259 /j . cnki . 36 -1342 /s. 1992. 03. 011
月份施 。 、 5肠磷酸二氢铰 1 次 , 9 月上 旬 以
后停止施肥和灌水 。
5
. 调查 : 在各处理小区抽取 中间两行作
为固定观测行定期观测 , 19 9 2年 1 月 17 日按
各小区苗高 、 地径平均值选挖 6 株标准株用
于生长量、 生物 量等的测定 。 苗木地径 采用
精度为 0 . 。 。Z c m游标卡尺测量 。
二 、 试验结果与分析
1
. 苗期生长节律
对各次观测苗高 、 地径生长平均值 分析
得出 , 6 、 7 、 8 月份各处理间苗高生长量
差异分别为 0 . 4 、 1 . 1 、 3 . 3 e二 , 至 1 0月中旬
苗高差异达 3 . .6c 二 , 地径为 o . 05 c r。 , 到冬季
时苗高相差 4 . 只c m , 地径 。 . o 6c 。 。 与 对照
比 , 切根后的苗高牛长 量 降低 8 . 1肠一 32 . 2
肠 , 而 地径生长量则增加 1 0 . 5肠一 2 6 . 3肠。
播种后至 6 、 7 、 8 、 9 一 1 0月中旬的平均
高生长量 分别为 6 、 5 、 乞, 3 、 6 · 4 C拟 , 10
月 中旬至次年 1 月下旬的为4 . g c m 。 由此可
见桐棉松 自 7 月开始至次年 1 月前高生长均
比较明显 , 而 8 一 g 月高生长最快 。
2
. 平均生长量及相关因子的比较
将 1 9 9 2年 l 月17 日调查的各小区苗高 、
地径及冻害情况等的平均值列于表 l 。
表 1 芽苗切根移栽小区平均值 表
处 理 平 均
对 照 平 均
处理为对照帕
…j : 均高…平均地径…高径匕匕 {末次秋 梢长…、 、 数 `根、…平均冠幅 …一 , 、 【 , 、 」 C l l l _ . _ } , 、 }产 砂 - - - 一 一 尹 { , 、 !
} 气C卯 ) ( 戈m m ) { 二 X 1 0 { 弋 C m ) 1 1 L c扭 ) {…一一 ,一 - - - -一一一— …一— J一— ……3 0 · 6 …5 · 5 3 …5 .54 ! ` · 5 、 ` · ” … ` .6 了 ……4 2 · 了 …4 · 3 8 … D ` · 5 { ` · 6 ’ ` · 2 … ` 5 · 4 …
{ 7`
·
7 !` 2 6
· “ … 5 6 · 8 { ” 3 · 8 { ` 5 0 · 0 } ’ 0 8 · 4 `
受冻害株数
等…笠
1 ,允2鱿
从表 1可以看出 , 切根处理后的平均苗
高为 30 . 6 c二 , 为对照的 7 1 . 9肠 , 地 径 生 一氏
量、 苗期分枝数 、 冠幅等因子平均值分别比
对照高 2 6 . 3帕 、 50 肠 、 8 . 4肠 , 高径 比 下降
4 3
.
2帕 。
在进行苗木冻害凋查时 , 经受数次的霜
冻降雪天气 , 圃地内有近半数苗木受到不同
程度的冻害 , 视主梢顶端幼嫩针叶枯黄为 I
级 , 主梢顶端幼嫩针叶枯黄且.延至中下部较
老化针叶尖或近中部枯黄为五级 。 与对照相
比 , 各处理 中 I 、 l 级冻害率分别为对照的
1 12
.
8肠 、 2 2 . 3肠 , 受 冻 宾 卜匕对 照 厂降
2 6
.
8 肠。
对各处理 的苗高 、 地径生长量及其高径
比作方差分析 , 结果 表明苗高和地径生长量
存在显著差异 , F值分别为 5 , 34 和 3 . 了。 , 大
于 F 。 , : 。 、 。 . 。 。 一 3 . 3 3 ; 而高茎比差异 极显
著 , F ~ 4 2 . 0 9 ) F 、 。 . : 。 。 . 。 , 二 5 . 64 ; 进一
步作 L S D 俭验表明各处理苗高极显著 优 于
对照 ; 根长 1 c m 与 ] . 5 、 2 . cs m的地径生 长
量及根长 1 c m与 3 c m 的苗高生长量差 异显
著性可靠程度达到 90 肠 。
3
. 标准株侧定
为进一步分析比较不同处理间及处理与
对照间的苗期差异 , 按各处理 平 均 苗 高 士
l
.
7 C坦 、 地径 土 o . o o g c m 的标准 , 从 相 应的
处理 中严格选取 1 株标准株 , 测 定顶梢、 枝
叶 、 茎干及根系部分的生长情况 。 其老叶与
幼态叶的区别可明显地从叶片 一长度和颜 色上
加以区别 。 在根系调查中, 把从主根上分出
而又具备二次以上分支的视为侧根 , 分别主
侧根称重 , 然后把主侧根上的须 根 切 下 称
重 , 作为根系中的须根总量 , 其 结 果 见 表
2
o
遏 ~应里 l三全到二 [曼 }
_
, ’ , :
, 、
~ 、 ~ 。 1 。 } 0
, } 0 0 0 c0 0 。 { 二 : { 。
气 { -
-
- - 一
} } 竺
从表 2 ,弓一以看出 , 各处理间苗高 、 地径 、
末次抽 梢量 、 侧根分支数 、 最大根幅等因子
甚 为接近 , 比对照矮而粗壮 ; 末 次 抽 梢 量
少 , 老叶量比对照增加 1 7 . 4肠 , 而幼 态 叶
量减少58 . 8肠 , 切根后主 、 侧根 量与对照相
比 分别增加 31 肠一 1 30 肠 。 用各标准株叶量 、
根量及高径比等因子来衡 量 , 初步认 为保留
芽苗根长 l 一 Z o m为好 。
4
. 苗木等级与产量
各观测株地径 o . 6 c m 以上划为 I 级 苗 ,
0
.
5一 0 · 6 C m 为 I 级苗 , 0 . 5 〔 m 以下为 l 级苗 。
苗木分级统计结果列于表 3 。
从表 3 可以看出 , 通过芽苗切根移栽处
理后的 I 、 I 级苗占总调查株数的 5 5 . 9 % ,
而对照的只占 3 . 62 % 。 地径达到。 . 6 c m 以上
的 以根长 1 、 2 、 2 . 5 、 3 c 。 的为多 , 分别
占各处理调查株数的 45 肠 、 35 肠 、 26 . 7 % 、
2 8
.
3肠 。
以地径 、 苗高为标准确 定苗木等级往往
难以使两者一致 , 在桐棉松造林实践中 , 应
用矮壮苗木造林通常更易于提高成活率 , 因
此 , 在本试验中用实测苗木高径 比 平 均 值
( 为56 ) 加减一个标准差 (为 1 . 5 )的方法进
行分级 , 其结果见表 4 。 由此推算 , I 、 I 、
l 级苗分别 占 14 . 6肠 、 7 2 . 7 % 、 1 2 , 7 % , 而
对照 苗叭均属高而细的 l 级苗 。 若按 7 x l
c m 的株行距移栽定植 , 圃地利 用 率 5 0 % 、
成活率 9 0肠计算 , 按此标准分级 , I 、 亚级
苗产 量可达 3 . :37 万株 。
军ù决
侧卞能件胃切、日。。妞感
斗种
属匆疑州圈
t ~
艺劝懈LJ一冷囚铡赃始终称
一一川一引
co刹一9
钾 {钾 一的 的 , 。
单刽瓣撰 1。 一 ” 。 ,
、 、二 二 } 二 、 , 。
熟澎:宜…买勇买买
~ 霎-彗…-~育澳-乖 C二以 〕L门
另 吕 吕 雳 雳 景 爵

三 、 问题讨论
;
. 桐棉松苗期高生长节律比本地种源明
显加快 , 抽 梢次数增多 , 大部 分苗木难于封
顶 , 形成丰富的叶量 , 有效地增 胭 光 合 作
用 。 通过芽苗切根移栽后 , 能有效地抑制主
根生 一民 , 促进侧根生长发育 , 使苗期的高茎
生长趋于协调 。 试验结果 表明 , 根长以保留
l 一 2 e m 为好 。
零湃节从叔粼到
。业鸳斗酬岁囚甘O卜闪OO的6到OO的寸兰O桩姐
卜的帕
卒彩
幸教一趾蜓
N群
耸 送 少 洲 N 的 寸 的 幻
2 4
表 3 芽 苗 切 根 移 栽 苗 地 径 分 级 表
… 芽 苗 保 留 ,: 长 ( C m ) l !各处理苗占…刘·照苗 占
苗 木 }— — } 对 照 { _ _ _ . 1一一一上二一匕竺二一兰上兰卫一兰…— …竺翌型降i垫些111 级 … 2 7 } ’ 6 { 2` … ’ 5 { ’ 7 } 2 … 2 6 · 7 … O · 5 6竺 级 1 ` 9 … 2。 … 2 2 { 2 2 1 2 2 } “ … 29 · 2 … 3 · 。 6二竺 {1 ~土 i些 -口兰! _ ` 7 } 2 3 } 2 , { 4 7 J 2 7 · 5 ] ’ 3 · 。 6注 : 每一处理调查各 60 株 , 共调查 36 0株 。表 4 芽苗切根移栽苗高径比分级
调刻 I 级 }株数 }< 4 4 . 5 {4 4 .黑 7 . 。)典钾。
…!.…4八日匕任`.
迁且目.
…1.切根移栽苗 ( 株 ) 3 0 0 2 18
直播苗对
照 ( 株 )
切根移栽苗 ( 肠 )
对照 ( 肠 )
1 2
.
7
1 0 0
2
. 芽苗切根移栽 , 需在种子发芽巨_} L一冬
的幼嫩期进行 , 此时苗木抗性很差 , 应严格
实施土壤消毒 , 选择阴 雨天进行 。 在沙床集
中催芽时要注意防止人畜为害。 苗期以少量
多次施腐熟的农家肥为主 , 在 8 一 9 月苗 术
高生长旺季 , 可通过控制施 肥 、 灌水量等措
施来抑制高生长 , 并适当增施磷 、 金甲肥 , 以
促进苗木木质化 , 提高苗木抗 旱 、 抗 寒 能
力 。
3
. 桐棉松芽苗切根移栽与常规大田育苗
相比 , 每亩种 子用量可节省 1 . 5一 Z k g , 按
40 元 / k g计 , 可节约 60 一80 元 , 覆盖 材 料及
间苗用工 汗支可减少 50 一70 元 。 通过芽苗切
根移栽可不受圃地发芽率的影响 , 为苗期管
理提供 了方便 , 在目前山区劳力不足 、 种子
来源困难 、 圃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 更具有
大面积推广的价值 。
4
. 江西省标准局 1 9 84 年发布的马尾松苗
木分级标准为一年生苗高 2 5 c m 、 地 径 0 . 25
c m 以上 ,应用于桐棉松苗则明显偏低 。现行的
项 目贷款造林要求桐棉松苗地 径达 0 . 6 c m 以
上 , 苗高 25 一 3 o c m , 每亩产苗量控 制在 2 . 7
一 3 . 6万株 。 从本次试验结果看 , 如以 地 径
标准衡量 , 合格率只有 32 % ,其中还有相当一
部分苗高超过 3 o c二 。如用苗木高径比进行分
级 , 淘汰 l 级苗后 , 其合 格 苗 占 8 7 . 3% ,
按 7 x l l Cm 株行距定植产苗 量也符 合 项 目
造林要求 , 此时高茎比可控制在 6 7 . 5以下 。
5
. 本次试验仅选择保留桐棉松芽苗不同
根长这一因素 , 对其生长作初步比较 , 对于
种子处理 、 苗期水肥管理及密度等相关因素
对苗木产量与质量 、 造林成活率等的影响 ,
尚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