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警惕一种外来有害杂草刺果藤



全 文 :12 Naseem a A, Kam a la N , Goku lapa lan C, et a.l A new leaf and flow er
b ligh t of 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 Journal of Trop ical Agricu l-
ture, 1997, 35:1~ 2.
13 蒋桂芝 ,赵丽芳 .西双版纳红掌栽培常见病害初报 .热带农业
科技 , 2003, 26(1):14~ 15.
14 孙国坤 .红掌烂根病的病原鉴定 .莱阳农学院学报 , 2004, 21
(2):171~ 172.
15  ht tp:∥www. n cb.i n lm. nih. gov /ICTV db ./
16 Chase A R. A lternaria leaf spot of Ca la thea spp. . P lan t D isease,
1982, 66:953 ~ 954.
17 S imone G W. N ew leaf spot d isease ofCa lathea and Maran ta spp.
incited by D rechxlera setaria e. P lan t D isease, 1983, 67:1160 ~
1161.
18 钟国强 ,赵立荣 ,徐春玲 ,等 .荷兰进境肖竹芋中香蕉穿孔线虫
的检疫 .植物检疫, 2004, 18(4):227 ~ 228.
19 Uch ida J Y, A tagak iM , Yahata P S. H eliconia root rot and foliar
b ligh t caused by Cylind roclad ium. Un iv of H aw aii, H ITAHR B rief
No. 085. 1989.
20 S ew ake K T, Uch ida J Y. D iseases ofHelicon ia in H aw ai.i H ono lu-
lu:H aw aii In stitu te ofT rop icalA gricu ltu re andHum an Resou rces, U-
nivers ity of Haw ai.i 1995.
21 王建光 ,孔宝华 ,杨丽霞 ,等 .花卉新病害———海里康叶枯病及
病原鉴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 2005. 33(增刊):265.
22 U chida J Y, Kadooka C Y.A new d isease of Helicon ia cau sed by
Pyricu lariopsis. Phytopatho logy, 1994, 84.
23 Ferreira S, PitzK, A lvarezA. H elicon ia w i lt inH aw ai.i Phytopathol-
ogy, 1991, 81:1159.
24 B arnard E L, GhollN E, S chubert T S, et a.l Cylindroclad ium clava-
tum in F lorida. Plant Disdease, 1989, 73(3)273.
25 谢昌平 ,洪玉风 .鹤望兰叶斑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热带
作物学报 , 2005, 26(3):91 ~ 95.
26 Su C C, Leu L S. B acterialw ilt ofAn thu rium cau sed by P seudom onas
so lana cearum. P lant Pathology Bu lletin, 1995, 4:34 ~ 38.
27 C hase A R, Jones J B. Leaf spot and b ligh t of S trelitzia reg ina e
(B ird-of-Parad ise) caused by Xan thomona s campestris. Plant D is-
ease, 1987, 71(9):845~ 847.
28 Abd-E l-Khair-H , N ofalM A. Flow ers bacterial soft rot of bird ofpar-
adise (S trelitzia reg inae Bank s) in Egypt and its contro.l A rab Un i-
versities Jou rnal ofAgricu ltu ralS ciences, 2001, 9(1):397~ 410.
29 Bel la P, C atara V , G ranara G , et a.l S trelitzia leaf spot caused by
P 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 Jou rnal of P lan t Patho logy,
2000, 82(2):65.
30 管旭芳 ,姬广海 ,于江波 ,等 .红掌细菌性疫病病原菌生物学特
性研究 .植物保护 , 2004, 30(6):42~ 45.
31 AnaisG , Darrasse A , Prior P, et a.l B reeding anthu rium s(Am th rium
and reanum L. ) for res is tan ce to bacterial b ligh t caused by X an-
thomonas cam pestris pv. dieffenbach iae. A cta H orticu ltu rae, 2000,
508:135 ~ 140.
32 Fukui R, FukuiH , A lvarezA M. C om parisons of single versu sm u lti-
p le bacteria l sp ecies on b iolog ical con trol of An thu rium b ligh .t Phy-
topathology, 1999, 89(5):366~ 373.
33 姜子德 ,戚佩坤 .匙叶天南星褐腐病的检出 .植物病理学报 ,
1997, 27(1):71~ 74.
34 刘云龙 ,何永宏 ,魏正 ,等 .鸡冠花褐腐病病原鉴定 .植物检疫 ,
2001, 15(2):79~ 80.
警惕一种外来有害杂草刺果藤*
邵秀玲 梁成珠 魏晓棠 吴兴海 厉 艳
(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66002)
摘要 刺果藤(S icyos. angu latus L. )是葫芦科刺瓜藤属的一种有害杂草 ,在世界多国有分布 , 2003年侵
入青岛 。本文简要介绍了该草的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地理分布及危害 ,分析其传入渠道与风险 ,同时提出预
防建议 。
关键词 刺果藤 入侵杂草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S41 -30
  近年来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不断增
加 ,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已无所不在 ,这种现象引起
了有关机构的重视 ,世界各国的检疫部门也采取了
相应措施防止生物入侵的发生 。我国加入 WTO以
来 ,进口贸易逐年增加 ,大量的进口商品涌入国门 ,
给外来有害杂草提供了入侵途径 。本文主要描述
2003年在青岛发现的有害杂草刺果藤的特性及危
害等 。
1 分布
刺果藤(Sicyos angu latus L. )起源于美国 ,在法
国及其他欧洲各国均有其危害作物的报道[ 1] ,分布
于捷克共和国 ,法国 (西北部 ),德国 ,匈牙利 ,意大
—303—
2006年第 5期          植物检疫 PLANT QUARANT INE          V ol. 20 No. 5
* 收稿日期:2005 - 12 - 30
利 (作为入侵杂草 ),摩尔多瓦 ,挪威(认为是随大豆
种子传入 ), 斯洛文尼亚 , 西班牙 (入侵种 ), 瑞典
(2003),土耳其 ,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北美地区的
加拿大 ,墨西哥 ,美国 (有报道的有 37个州 ,西部未
见报道 );加勒比海地区的瓜德罗普岛 ,马提尼克岛
(拉丁美洲);亚洲地区的中国 ,日本 ,韩国等国家均
有分布 。
作为一种装饰性植物 ,欧洲几个国家将刺果藤
从美国引入 ,在一些地区 ,它已经扩散成为一种杂
草 ,并已在世界多国有分布。据有关资料记载 [ 2] ,
我国四川 、云南和台湾有逸生 ,但未见其具体的分布
与相关研究报道 , 2003年在青岛与大连发现有该物
种的分布。
2 生物学特性
2.1 分类地位
刺果藤 (刺瓜藤 、刺果瓜 )为葫芦科 (Cucurbita-
ceae)刺瓜藤属 (刺果瓜属 ,野胡瓜属)植物 [ 2 ~ 3] 。该
属 50余种 ,分布于澳大利亚及塔斯马尼亚 ,太平洋
诸岛至夏威夷 ,同时间断分布于热带南美洲。
2.2 形态特征(见封面 、封底 )
刺果藤为 1年生藤本双子叶植物 ,通过长而有
分枝的蔓攀爬。叶片互生 、多毛 ,阔卵圆形 , 5裂 ,其
中 2裂靠近茎杆 ,叶长可达 22cm ,宽达 22 ~ 30cm ,
叶片边缘具浅齿 ,与葫芦科植物的叶片极相似;花
小 ,单性 ,雌雄同株 ,花径约 1cm ,白 、浅绿或淡黄色 ,
花瓣 5个 ,尖端具细齿 ,背面附毛 ,具 5个萼片 ,花期
7 ~ 10月;带刺的果实约 3 ~ 20个成串生长 ,多隐藏
在茂密的叶片下面 ,果压扁 ,长卵形 ,顶尖 ,成熟时呈
土灰色 ,干燥果皮易脱落 ,生育期 4 ~ 10月 ,以种子
繁殖 ,蔓长 5 ~ 10m ,可攀援到邻近树木上 ,高可达
20m以上 。
该草具有很强的入侵性 ,可造成覆盖的植被大
片死亡 。据对青岛分布种观察 , 9月份果实接近成
熟期 ,但大部分为新绿色 ,个体较大 ,刺不易脱落 ,被
覆盖植物大部分死亡;10月份时 ,大量的果实成熟 ,
周围其他植被均干枯死亡 ,但该草仍有刚形成的幼
果与花序 , 成熟的果实自然脱落 , 果皮干燥布满
刺毛。
2.3 生活习性
喜湿地 ,多见于墙边 ,海岸 ,沼泽 ,灌木丛 ,路旁
空地等 。在法国 ,有报道说其喜爱粘土 [ 1] 。该草生
长快速 , 3周内可扩展 2m ,植物生长可达 7m或更
多 ,植株定植越晚 ,单位面积内生物种群与可获得的
种子越少 ,在整个生长季节内该植株可进行周期性
萌发 ,导致其快速生长。在美国黛安娜洲的生长条
件下 ,早春 (5月 )定殖的植物 ,可收获至少 86kg的
新鲜植物和至少 8万个种子;在对青岛分布种的调
查中发现 ,该草 11月仍有花序 、新鲜的叶片 、成熟与
未成熟的果实同时存在 。
3 危害特性
刺果藤可借助邻近树木覆盖植物区域长可达
25m ,厚度达 15m深 ,缠绕在作物茎杆 (例如玉米 、大
豆)上 ,竞争光和养分 ,可直接导致减产。另外 ,它
是具有侵略性的攀缘植物 ,还可造成倒伏绝产。美
国的特拉华与印地安纳州将该草列为有害杂草 ,日
本将其作为重要的入侵种 。它可生长于耕地与荒
地[ 4] ,侵袭本土植物 。来自日本玉米产地的调查显
示 ,该草每 10m2 达 15 ~ 20株可导致玉米减产
80%, 28 ~ 50株时玉米减产 90% ~ 98%。
4 风险评估
4.1 进入的可能性
该草的果实 、种子可随携带该种子的作物 (如
玉米 、大豆等)、播种材料及棉毛货物 、土壤 、机械或
人员等传播入境。目前 ,该草以极快的速度向外扩
散入侵 ,有关其危害作物的报道急剧增加 , 引起了
EPPO(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 )的注意 ,许多
国家将其列为入侵种 ,并作为一种有害杂草进行防
治。我国加入WTO以来 ,国际贸易增加 ,国际交流
日益频繁 ,该草果实具有长刺 ,极易随入境货物 、人
员等传入 。
4.2 定殖的可能性
该草为 1年生藤本植物 ,喜湿地 ,主要危害大
豆 、玉米 、禾谷类等作物 。生长快速 ,具有极强的繁
殖力与竞争力 ,墙边 ,海岸 ,沼泽 ,灌木丛 ,路旁空地
等处均可生长 。我国早期有关其分布的报道具有不
确定性 , 2003年在青岛出现定殖的该草 ,生长期为
4 ~ 11月初 ,植株生长过程中攀缘覆盖四周植被 ,造
成覆盖植被的死亡 ,可沿树木向上攀援 10多 m ,成
熟时形成大量成串生长的果实 ,果实表面密布白柔
毛与长刺 。
4.3 扩散的可能性
该植株生长快速 ,攀援能力强 ,可造成种子的自
然扩散 ,另外 ,该植株主要是通过种子传播扩散 ,生
产种子量大 ,极易通过水流 、机械或牲畜传播 ,果实
上的刺也极易造成扩散 ,长距离运输及携带该种子
的贸易都能造成其扩散 ,同时 ,携带该种子的人为交
—304—
2006年第 5期          植物检疫 PLANT QUARANT INE          V ol. 20 No. 5
流是造成该草传播的另一重要因素。
5 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该草的风险评估与相关报道可见 ,该草
传入的可能性很高 ,且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巨大的经
济影响 。目前该草正在各国蔓延 ,其主要危害作物
为玉米 、大豆 。近几年 ,我国进口原粮一直呈上升趋
势 ,在我国尚未对该有害杂草预见其危害性的情况
下 ,其随进口粮传入的风险极高 ,另外 ,进口棉毛类
商品与旅游人员入境也存在较大风险 。
青岛口岸从事进口植物检疫工作多年 ,截获了
大量的危险性杂草种子 ,但从未截获过该种杂草 ,由
于青岛与大连均为旅游城市 ,因此人为携带入境扩
散的可能性较大 。
刺果藤作为欧洲主要作物如玉米 、大豆田的杂
草 ,因其竞争力强 ,会与本土植物竞争。使用除草
剂 [ 5]很难防除生长繁茂与接近水源的刺果藤 ,翻
地 、轮作可有效减少该杂草的数量 ,但是从 EPPO几
个国家的报道看 ,防止其发生或减少该物种对作物
及本土植物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因此建议
检验检疫及相关部门加强警惕 ,严防该草的传入 ,有
效保护我国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不受外来有害生物
的入侵与危害 。
参考文献
1 吴征镒 ,路安民 ,汤彦承 ,等.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 北京:科学
出版社 , 2003, 488.
2 王青 ,李艳,陈辰.中国大陆葫芦科一归化属一野胡瓜属.西北植
物学报 , 2005, 25(6):1227 ~ 1229.
3 刘克学.警惕:一种新的外来生物.生命世界 , 2004, 178:64.
4 W ade R E sbenshade, W illiam S Cu rran, G regory W Roth. E ffect of
ti llage. row spacing, and herbicide on th e em ergence and con trol of
bu rcucum ber(s icyos angu latus) in soyb ean(glycin em ex). Weed tech-
no logy, 2001, 15(2):229 ~ 235.
5 M essersm ith D T, C urranW S, H artw ig N L. E valu ation of severalher-
b icides for bu rcucumber(S icyos angu latus) con trol in corn (Zea
m ays). W eed technolgy, 1999, 13(3):520 ~ 524.
6  Jin H o Kang, Byong S am Jeon, Soo Young Yoon. Pre-sow ing treat-
m en ts to im prove germ ination of in tact seeds in bu rcu cum ber(Sicyos
angu latus L). 169~ 172.
吉林省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与评估*
王志明1 刘国荣2
(1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长春 130118 2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The evaluation of forestry supplem entary quarantine pests in Jilin province, China. W ang Zhim ing1 , Liu
Guorong
2(1 Labora to ry o f En tomo logy, Facu lty o f Agriculture Jilin Ag ricu ltura l Un 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2
Labora to ry of Fo restry patho logy, Jilin A cademy o f Forestry)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distribu tion and injury evaluation of 7 forestry supplemen tary quarantine pe sts
they are renewably defined by local adm inistra tion in 2005 , Jilin prov ince. Those pests arePoecilonota variolosa , P is-
sodes nitidus,Matsucoccusmatsumurae, Paranthrene taban iform is, Phassus excrescens, Eury toma laricis and Lachnel-
lula w illkomm ii.
Key words fo restry, quarantine, pest
摘要 本文报道了杨锦纹截尾吉丁 、红木蠹象 、日本松干蚧 、白杨透翅蛾 、柳蝙蛾 、落叶松种子小蜂和落
叶松癌肿病等 7种吉林省 2005年公布的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在省内的发生情况 ,并对其危害进行了评
估 。
关键词 林业 检疫 有害生物
中图分类号:S41, S763
  2005年 3月 ,吉林省林业厅调整并公布了本省
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这是 20世纪 80年
代以来第 3次调整。调整后的名单里共有杨锦纹截
尾吉丁 (Poecilonota variolosa)、红木蠹象 (P issodes
—305—
2006年第 5期          植物检疫 PLANT QUARANT INE          V ol. 20 No. 5
* 收稿日期:2006 - 01 -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