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藏冬青稞新品种选育试验进展



全 文 :·26·
农技服务 实验研究 2016.13 期·第 33 卷
西藏冬青稞新品种选育试验进展
雄奴塔巴
( 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32)
1 主要研究材料
(1)亲本材料:350 份。
(2)杂交后代圃:F1 代 381 个组合,381 行;F2 代 356
个 组 合 3203 行;F3 代 324 个 组 合,2752 行;F4 代 303 个 组
合 3050 行;F5 代 215 个组合 2150 行;F6 代 94 个组合 800 行。
(3)品系观察试验:共有 510 份(不含对照)。
(4)品种(系)比较试验:63 份(不含对照),设冬青
8 号为统一对照。
(5)全区区域试验:11 个品种(不含对照),果洛为对
照(CK)。
(6) 示 范 和 推 广 品 种 : 冬 青 17、 冬 青 18 号、2003-
2004209 等 3 个品种,主要在山南、林芝、曲水等地进行示范、
对照品种设果洛。
2 试验中采取的各项技术综述
2.1 种质资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
收集育种基础材料是育种工作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要
通过科技交流掌握育种前沿,根据育种动态时刻更新材料,从
中选出有价值的品种供生产直接应用,或选出具有各种优良性
状的材料作为杂交亲本。
2.2 杂交育种技术
配置杂交组合方法上,主要以品种间单交和对优异组合进
行复交或回交。经过 6-7 代的轮回选择,最后成为稳定的中间
材料材料。在选择的过程中,育种人要充分运用掌握的育种理
论和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对后代分离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
这既是艰辛漫长、又是充满挑战的过程。
(1)原理:基因重组 [1](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
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方法: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不断自交,
并不断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直至后代不在发生性状分离。
(3)目标:根据生产需求,确定育种目标。十二五主要
在杂交方法上进行改变,改变已往的盲目配置杂交组合方法,
而通过定向的选择方法配置杂交组合,有针对地改良目标性状,
根据品种目标单一性状的改良,突出改良的侧重点,选择针对
性强的优势亲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符合西藏实际的优良青稞新
品种。
2.3 品种系观察、鉴定、筛选试验
筛选出抗病性、丰产性、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的品种系。在
众多材料中,筛选出抗病性、丰产性、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的品
种系。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为进一步选择鉴定提供数
字支持。
2.4 标准的品种系比较试验
所有经过品种系观察试验选出的优秀品系,都要进入标准
的品比试验过程。要求是:4-8 米行长、8 行区、三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标准试验得
出的增产、抗病结论,一般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
得到的数据是参加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的重要技术指标。
2.5 全区品种区域试验
区域试验试点分布在全区范围内,基本涵盖西藏不同生态
层次的青稞种植区域,参试单位涉及科研院所和农业推广部门,
极具代表性和权威性。
2.6 栽培试验研究
为充分发挥西藏冬青稞的增产潜力通过各种栽培措施的合
理优化、组合,提高冬青稞产量,降低成本,改善品质是一项
重要研究课题。为充分发挥西藏冬青稞的增产潜力,2015 年特
派科技人员到四川农业大学学习相关密度、氮肥、磷肥、钾肥
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和规范化栽培试
验操作技术,并开展冬青稞肥料试验和不同播种期栽培试验研
究,以探索其最佳栽培技术模式,为提高冬青稞产量及制定冬
青稞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奠定了基础。
2.7 分子育种工作开展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的快速发展,作物分子育种研究
在我国已取得了巨大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 QTL 标记,在
国内外实现了作物育种的新突破。为此,近年来自治区农科院
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把人才培养放在突出位置,
先后引进和培养了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在实验设备的完善和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已经在分子育种领域
青稞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基因测序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研究进展。
3 采用的技术工艺流程
冬青稞育种工作大致要经历种质资源(基础材料)收集整
理、配置杂交组合、稳定材料淘汰与选择筛选、标准品比试验、
品种报区域试验、多点生产示范、品种报审与审定等几个过程。
这些过程都是连续性非常强的过程。如果中间有一个环节出错,
将严重影响育种进程。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 2011-2016 年西藏冬青稞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技术手段方法以及近五年来育种工作进展情况 , 通过对采取的
育种技术进行综述 , 并对取得的技术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和效益分析 , 总结了试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 充分展示了十二五
期间在冬青稞育种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关键词:西藏;冬青稞;新品种;试验
农技服务实验研究2016.13 期·第 33 卷
·27·
技术流程图:
4 具体技术方法或开展的对照试验情况
4.1 杂交后代圃
田间种植按组合排列,行长为 2 米,行距为 0.25 米,各
世代以穗行方式播种。在整个生育期进行系统观察记载,鉴定
了抗病、抗逆能力,评比逐代选拔提升。5 年共配制杂交组合
377 个 ( 包括回交、复交 ),实收 315 份。
4.2 品系观察试验
采用间比法设计 [2],顺序排列,两次重复,每五个品种(系)
设冬青 11 号为统一对照。每品种(系)种植 5 行,行播量为 90 粒,
行长为 2 米,行距为 0.25 米。冬青稞通过田间详细观察和室内
考种,从 5 年参试的 510 份材料中淘汰了经济性状劣、越冬和
抗逆性差、晚熟、易倒伏的 104 个品系,入选比较优良 422 个
品系。比邻近对照冬青 11 号增产的有 188 个品系,增产幅度
超过 15% 以上的有 72 个品系。比对照减产的有 197 个品系,
其中比对照减产 15% 以上的有 123 个品系,有 55 个品系产量
与对照持平。根据试验结果以及综合性状表现,5 年将有 24 个
品系提升参加冬青稞品种(系)比较试验,其余入选品种继续
参试
4.3 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
采 用 单 因 子 随 机 区 组 设 计, 三 次 重 复, 小 区 面 积 为 2
m×6.67 m=13.34m2,每小区种植 8 行,行播量为 625 粒,拆
667 平方米产播量为 25 万粒,以冬青 8 号为统一对照。各参试
品种 5 年的产量水平在 220~454 公斤之间,其中有 48 个品系
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在 0.5~62.5% 之间,较对照减产的有 10
个品种 ( 系 ),减产幅度在 -0.23%~-40.0%,有 5 个品种产量
与对照相同,有 11 个品种(系)提全区区域试验,对照冬青 8
号 5 年平均产量为 321.4 公斤。
4.4 全区区域试验
按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小区面积为 20.01 平
方米,每小区 12 行,行距 0.25 米,每 667 平方米播量 20 万。
各参试品种 5 年的产量水平在 275.0~358.7 公斤之间,其中有 8
个品系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在 6.0~26.6% 之间,较对照减产
的有 3 个品种 ( 系 ),减产幅度在 -5.0%。其中 2003-2004209
在 11 年、2012 年连续两年的全区区域试验中平均 667 平方米
产在 370 公斤以上,比对照增产 16.95%,顺利通过全区区域
试验,定为全区示范品种。
4.5 新品种(系)多点生产试验示范
冬青 17 和 18 号、2003-2004209 品种,从 2012 年开始主
要在山南、林芝、拉萨等地的 6 个点进行多点示范,鉴定在不
同海拔地区的的产量,适应能力,抗逆性等综合表现。
(1)冬青 18 号:2013 年 -2015 年连续 3 年共示范推广
407 公顷,在连续三年的全区生产示范中 667 平方米产 372 公斤,
比对照增产 11.7%。
(2)冬青 17 号:在 2012-2014 连续 3 年累计种植 460 公顷,
在连续三年的全区生产示范中每 667 平方米产 356.4 公斤,比
对照果洛增产 13.1%。
(3)2003-2004209:2013 和 2014 连续两年累计种植 0.67
公顷,在连续两年的自设生产示范中 667 平方米产 376.7 公斤,
比对照果洛增产 14.0%。全区示范产量 350.3 公斤比对照增产
12.6%。
5 技术成果的测定或检验情况
2.12 年对部分材料进行了品质化验,新选育的冬青 18 号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较
高,为 11.7%,粗脂肪 2.11%,粗淀粉 57.8%,其加工的糌粑
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6 技术成果实用效果评价
6.1 新材料的创建
本项目实施以来,5 年共配制杂交组合 377 个 ( 包括回交、
复交 ),实收 315 份;杂交后代出圃入选品种观察试验的材料
有 132 份;提升品种比较试验的材料 69 份;申报参加全区区
域试验的材料 11 份。
6.2 重要的研究成果
2015 年新品种(系)2003-2004209 被自治区农技推广中
心指定为小面积多点生产示范的新品种(系)有 1 个,并即将
申报品种审定。2013 年冬青 18 号通过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
会审定,现已累计推广面积 666.67 公顷左右,该品种的选育是
冬青稞育种研究的重大成果,也是高产、抗倒、抗病型品种选
育的重大技术突破,解决了青稞因倒伏影响产量严重下降问题,
有效提高了冬青稞单产水平。
6.3 经济效益
冬青 17 和 18 号、2003-2004209 品种是从 2012 年开始示
范品,主要在山南、林芝、拉萨等地的 6 个点进行示范。
(1)冬青 18 号:2013 年 -2015 年连续 3 年共示范推广
407 公顷,在连续三年的全区生产示范中每 667 平方米产 372
公斤,比对照增产 11.7%,每 667 平方米比对照果洛增产 58.2
公斤,增幅 16.7%。667 平方米增收 232.8 元。
(2)冬青 17 号:在 2012-2014 连续 3 年累计种植 460 公顷,
在连续三年的全区生产示范中每 667 平方米产 356.4 公斤,对
照品种平均 315.0 公斤 /667 平方米,比对照果洛增产 13.1%,
每 667 平方米增产 41.4 公斤,每公斤按 4 元计,667 平方米增
收 165.6 元,经济效益显著。
(3)2003-2004209:2013 和 2014 连续两年累计种植 6670
平方米,在连续两年的自设生产示范中每 667 平方米产 376.7
公斤,比对照果洛增产 14.0%,全区示范产量 350.3 公斤比对
照增产 12.6%。
6.4 社会效益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关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决
·28·
农技服务 实验研究 2016.13 期·第 33 卷
策部署, 根据未来西藏种植业挖潜力、调结构、上规模、增效
益的发展需要,扩大冬青稞新品种推广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3],
对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对提高当地
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7 技术成果的结论
7.1 成果具有创新性、先进性
农作物育种作为连续性课题,本项目将继承以往青稞育种
科研的传统与经验,在以往的育种成果基础上,积累和创建了
丰富的种质资源和中心材料,改进了育种技术手段、方法,本
项目取得的所有技术成果,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及技术操作
完成,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等,并超额完成了该
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加速育种进程,提高科研效率。
7.2 杂交育种技术成熟化、系统化
西藏冬青稞育种工作已有四十年的历史 [4]。系统研究工作
是在 74 年开始,在漫长的几十年中,通过引种和杂交育种手
段先后选育出许多新品种,如冬青 8 号、冬青 11、冬青 15、
冬青 16,冬青 17 号、冬青 18 号等为西藏冬青稞生产的发展发
挥了积极作用,并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
队伍和长期持续的科研投入,建了技术成熟、设备完善、资源
丰富的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7.3 分子辅助育种技术有所进展
青稞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初步研究应用于种质创新和新
品种选育,向定向育种技术发展迈向了第一步。
7.4 育种成果与栽培技术得到有效结合
一直以来,在西藏青稞生产过程中,大家停留在“重品种,
轻栽培”的观念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因此近几年来在青稞栽培领域的发展得到了科研单位和生产部
门的重视,针对新育出的品种开展了相关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工
作,比如在精良播种技术、小畦漫灌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方
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制定出了与新品种配套的优化栽培技术规
程。
【参考文献】
[1] 韦军涛 . 产品基因的遗传、变异与重组——从基因工程学角度探索
产品设计的创新 [D]. 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 , 2010.
[2] 其美旺姆 , 雄奴塔巴 , 次珍 , 等 . 从优良品种选育试验结果谈西藏冬
青稞育种发展对策 [J]. 西藏农业科技 , 2007, 29(3):34-38.
[3] 张亚生 , 贡嘎 , 彭君 , 等 . 加查县产业化潜力分析与开发途径 [J]. 西
藏农业科技 , 2005, 27(3):1-13.
[4] 强小林 , 巴桑玉珍 , 唐亚伟 , 等 . 西藏青稞育种的发展历史与成就 [J].
西藏农业科技 , 2011, 33(1):24-27.
( 上接第 58 页 ) 也能够在这种补贴之下满足自身经济条件的要
求,避免水稻插秧机的采购超出农民的采购能力。这也就要求
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基金和财政补贴来维系该项工作的开展,
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创造有效的经济条件。
2.3 完善推广机制
基于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有效推广工作还需要从具体的推广
机制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这种推广机制的完善主要就是自上
而下进行推广工作的规范化,明确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员的任
务和职能,如此才能够确保该项工作得到较好的推广。比如对
于农业部相关财政部门就需要制定合理的财政补贴和扶助额
度,如此才能够较好提升后续工作开展效果,而对于基层农业
工作站来说,则需要重点围绕着自身的实际推广和宣传工作进
行规范,要求相关人员能够围绕自身的工作任务进行落实,确
保自身工作的执行效果。
2.4 加强培训力度
水稻机插秧技术要想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还需要重点围
绕着如何让广大农民群众接受和认可进行优化,这也就需要从
培训入手进行重点提升,要求相应的水稻机插秧技术基层推广
技术人员能够较好的围绕着水稻插秧机的应用操作对农民群众
进行培训和指导,促使其能够较好掌握该项技术手段,如此也
就能够较好解决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这种培训工作应该具备
理想的连贯性,需要结合农民群众的需求进行切合实际的指导
和培训,进而才能够提升其培训效果,赢得农民群众的认可。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来说,其积极
作用和价值是比较突出的,这也就要求在今后的水稻插秧生产
中应该加强对于该项技术的引入力度,综合采用多种途径和手
段优化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效果,提升其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 朱景林 . 农机农艺融合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经验及其工作完善的
对策 [J]. 湖南农业科学 ,2015(02):7-9.
[2] 张芝信 . 巴南区石龙镇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 [J]. 吉
林农业 ,2013,01:106.
[3] 廖早云 , 孙光东 , 彭兴海 . 浅谈钟祥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前
景和发展对策 [J]. 湖北农机化 ,2013(03):18-20.
[4] 史国敏 . 水稻机插秧在寿县的推广现状及对策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1):73-74.
[5] 章文 , 徐明桃 . 宣城市宣州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 [J]. 现
代农业科技 ,2011(22):363.
[6] 曹志勇 . 定远县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 [J]. 农技服
务 ,2008(09):159.
( 上接第 61 页 ) 返青后用浅水层与湿润结合。孕穗期至开花期
田可以浅水灌溉和湿润交替灌溉。灌浆成熟期要保持田间干干
湿湿,达到以根保叶的目的。
6 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及用药
方法:稻飞虱 100 丛稻有虫 1000 头以上的田块,小若幼虫高
峰期时用药防治,每 667 平方米用 10% 蚍虫啉 15-20 克兑水
50kg 喷雾;穗瘟病预防(如用三环唑、富士一号等),一般在
始穗期喷一次,齐穗后再喷一次;杂草在栽秧后 5-7 天用稻田
除草剂,每 667 平方米用 70% 的除草净 70-80 克与第一次追
肥混合施用,施药时保持约 3cm 的浅水达 7 天。
7 结束语
从中长期看,人增地减的趋势不会改变。按照杂交水稻的
高产栽培技术要求做好选种、育苗、移栽、施肥以及病虫害管
理是科技增产,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朱小青 .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J]. 农技服务 ,2015(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