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对血隆病大鼠肝肾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全 文 :2008 年第 21 卷第 12 期 Gansu Journal of TCM, 2008 Vol.21 No.12
!!!!!!!!!
!!!!!!!!!

·民族医药·
血隆病,是正常人体内气血被扰乱而妄行所发的疾
病[1],是藏医药学中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的一个组成
部分。从理论上看,血隆病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中医学之血瘀
证,血瘀证在中医学中所具有的层次和地位,也启迪我们在
藏医学相关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二十五味余甘子丸是藏医
常用药物,也是藏药治疗血隆病的主要药物,现结合实验研
究就此药物的药效与安全性作一探索研究,以助于推动民
族传统医学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取健康Wistar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
(200±20)g,由青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50只大鼠随机
分为二十五味余甘子丸低剂量(MLG)组、二十五味余甘子丸
中剂量(MMG)组、二十五味余甘子高剂量(MHG)组、正常对照
组(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各组体质量无显著性
差异。各组动物置噪音与寒风吹袭处,高脂饲料喂养
7天后,结合中医急性血瘀证模型造模方法[2-3]和藏医血隆
病发病原因,复制藏医血隆病动物模型。造模首日起,各给
药组开始灌胃相应药物。依据临床用药量,按人与大鼠体型系
数计算,二十五味余甘子丸低、中、高剂量分别为5g/(kg·d)、
10g/(kg·d)、15g/(kg·d)。各组动物连续给药2周。第2次
给药后,除正常组外,各组动物均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
射液0.8mL/kg,4小时后再注射1次,共2次,第2次注射
前将大鼠置于(2±2)℃冰水浸泡5分钟。各组动物于给药后
第15天,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
基转移酶(AST)、尿素氮(UREA)、肌酐(CR)、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c)。
1.2 药品、仪器和试剂 药品:二十五味余甘子丸购于青
海省藏医院。动物灌胃给药制备方法:二十五味余甘子丸
100g加8倍量水浸泡30分钟煎煮,煮沸15分钟后,过滤。
于40~50℃浓缩至1g/mL。仪器:RT-9000型生化分析仪。试
剂:ALT:批号070377,AST:批号070490;UREA:批号070595,
CR:批号070597,TC:批号070611,TG:批号070593,HDL-C:
批号C070593,LDL-C:批号C070593,均为上海丰汇医学科
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肝肾功能和血脂测定 动物处死前禁食、禁水12小
时。以4%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40mg/kg)麻醉大鼠后,开
胸,暴露心脏,采用12号针头直接插左室放血测定肝肾功
能和血脂指标。
1.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表
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肝肾功能检测结果 见表1。
二十五味余甘子丸
对血隆病大鼠肝肾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
童 丽,吴 萍,张广梅,热增才旦
青海大学医学院中藏药研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1
摘 要 目的:研究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对血隆病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该药的药效与副作用,为临床
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急性血瘀证模型造模方法,结合藏医血隆病发病原因,制备藏医血隆病动物模型。将
大鼠随机分5组:二十五味余甘子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UREA)、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
(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治疗前后血隆病大鼠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藏药二
十五味余甘子丸对血隆病可明显降低大鼠TC、TG水平。结论:藏药二十五味余甘子丸能明显降低血隆病大鼠血脂水
平,且对血隆病大鼠肝肾功能无影响。
关键词 二十五味余甘子丸;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大鼠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852(2008)12-0009-02
表1 各组肝肾功能结果比较
组别 ALT/U·L-1 AST/U·L-1 UREA/mmol·L-1 CR/μmol·L-1
正常组 42.70±4.30 128.00±18.97 6.50±1.31 52.80±1.89
模型组 43.30±3.90 135.00±21.63 7.80±1.23 55.30±1.46
MLG组 42.80±4.60 131.00± 7.65 6.70±1.42 53.10±1.65
MMG组 43.10±3.80 129.00±18.31 6.50±1.54 51.80±1.91
MHG组 42.90±4.40 129.00±17.82 6.40±1.39 54.10±1.26
9
2008 年第 21 卷第 12 期 Gansu Journal of TCM, 2008 Vol.21 No.12
!!!!!!!!!
!!!!!!!!!

·临床研究·
由表1可知,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各
剂量组肝肾功能各检测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血脂检测结果 见表2。
表2 各组血脂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组别 TC TG HDL-C LDL-C
正常组 2.08±0.17** 0.42±0.05** 0.66±0.08 1.59±0.25
模型组 2.66±0.22 1.11±0.22 0.68±0.09 1.53±0. 1
MLG组 2.15±0.16** 0.49±0.07** 0.69±0.11 1.57±0.21
MMG组 2.13±0.16** 0.54±0.13** 0.65±0.16 1.68±0.41*
MHG组 2.11±0.18** 0.50± .07** 0.66±0.08 1.58±0.21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
表2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C、TG显著
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各剂量组TC、TG指
标的变化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二十五味余甘子丸是藏族传统及常用藏药,是藏医治
疗血隆病的主要药物[4]。《实用藏药名库》[4]载:“凉血降
压。适用于高血压、扩散热引起的胸背疼痛、胃肠溃疡出血、
吐酸、肝胆疼痛和各种木布症。”本实验结果显示,二十五味
余甘子丸具有明显的降血脂的功效,且对血隆病大鼠肝肾
功能无明显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多角度开展
二十五味余甘子的研究,将其物质基础和药效机制的研究
结合起来,探讨其作用机理,促进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的科学
应用。
参考文献
[1] 第司·桑杰嘉措.秘诀补遗:钥匙[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19.
[2]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3版.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3:905-911.
[3] 陈奇.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54.
[4] 格尔·格桑扎西.实用藏药名库[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
1999:163.
(收稿日期 2008-0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0500690);青海省科技厅
项目(编号2007-N-534)
作者简介:童丽(1972—),女,博士学位,教授。研究方向:藏医
药科研和教学。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
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
软化,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
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具有发病率高、致残
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笔者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
观察了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探讨中医证型与IL-1β的
关系,旨在揭示中以不同证型的本质和物质基础。现浅述如
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了2006年1~12月32例急性脑梗死
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66.0±8.6)岁。
急性脑梗死证型与
炎性细胞因子IL-1β关系的研究
吴雅文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 目的: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IL-1β的关系;揭示中风不同证型的本
质和物质基础,为今后中风分型研究和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2例急性脑梗
死患者外周血IL-1β含量,同时按症候评分将患者分为火热证组(17例)与非火热证组(15例),对比2组患者IL-1
β的变化水平。结果:①72小时内火热证组IL-1β含量明显高于非火热证组(P<0.05),第7天和第14天火热证组
与非火热证组IL-1β含量无显著性差异。②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的72小时内、第7天、第14天血清中IL-1
β逐渐下降。火热证中,72小时内与第7天、第14天IL-1β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火热证中无显著性差
异。结论:IL-1β升高水平可作为判定脑梗死患者处于急性期或恢复期的微观指标,同时也可作为判定急性脑梗死
火热证与非火热证的指标。
关键词 脑梗塞;辨证分型;细胞因子;IL-1β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852(2008)12-0010-0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