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银叶树育苗试验研究
高秀梅 ,韩维栋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88)
摘要:银叶树是一种既能生长在潮间带 , 也能在陆地上生长的两栖性红树珍稀植物 ,我国野生种群数量少。试验表明:银叶
树果实育苗宜采集成熟果实 ,即自然凋落在母树下的风干果 ,其成苗率显著优于直接采集自母树上的鲜果。风干果采集后
应保湿处理 ,以城市自来水浸泡 7 d 后立即播种为佳。切除部分果皮有利于获得整齐苗与壮苗 。果实不宜冷藏 , 建议保存
温度不低于 7℃。
关键词:银叶树;生物学特征;育苗试验;红树植物
中图分类号:S792.9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06)03-0140-04
The Nursery Trails of Heritiera littoralis
Gao Xiu-mei ,Han Wei-do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 Zhanjiang , Guangdong 524088 , China)
Abstract:Heritiera littoralis , with few wild populations found in China , grows bo th in intertidal mudflats and inlands as one of rare
and endangered mangrove tree species.The nursery trails of its fruits showed that the fruits should be collected under the mo ther
tree as they are naturally ripened and dropped , which would be obvious bet ter then that of the fruits directly collected from the
mo ther tree.The best treatment is that the fruits should be kept moisture or soaked in city tape water for one week befo re sowed
after collected from the field.Uniform and vig orous seedlings benefited from cutting part of fruit to expose the seeds.The fruits was
suggested to be stored at the temperature over 7℃.
Key words:Heritiera littoralis Dryand;bi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nusery trial;mangrove
银叶树(Heritiera lit toralis Dryand)是一种既能生长在潮间带 ,也能在陆地上生长的两栖性红树珍稀
植物 。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 ,近年来引起了社会与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1 ~ 7] 。本
文描述了银叶树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征及其经济利用价值 ,报导了在湛江地区开展的本树种的就地育苗
试验结果 ,为进一步的对银叶树的利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
1 银叶树的生物学特征
1.1 分类学地位与相关种的区别
银叶树隶属于梧桐科(Sterculiaceae)的银叶树属(Herit iera)。银叶树属共约有 35种。我国银叶树属
有 3种 ,另外 2种是蝴蝶树(Heritiera parvi fol ia Merr.)和长柄银叶树(Herit iera angustata Pierre)。蝴蝶
树特产我国海南 ,为山地雨林的主要建群种之一;长柄银叶树分布于我国海南和云南南部以及印度 、越南 、
缅甸等国[ 2] 。上述 3种银叶树属树种的区别为:蝴蝶树果革质顶端有长 2 ~ 6 cm 鱼尾状的长翅 ,含种子部
分长 1 ~ 2 cm;长柄银叶树木质果顶端有长约 1 cm 的短翅 ,含种子部分长约 3.5 cm ;银叶树木质果较大 ,
长 4 ~ 6 cm ,宽 2.8 ~ 4.5 cm ,背部有龙骨状凸起 。
1.2 本属种类的保护概况
在我国 ,列入首批稀有濒危植物名录中银叶树属植物仅有蝴蝶树[ 3] ,在印度 ,银叶树与同属的另外 2
个种 H.fomes和H.macrophlla 均被定为濒危物种;在越南 ,银叶树也被列入受威胁植物名录[ 1] 。
1.3 银叶树形态学特征
银叶树为常绿乔木树种 ,在树高3 m 始树干基部就有较早发育的板根 ,小枝幼时和叶的背面均被银白
收稿日期:2005-12-08;修回日期:2006-02-27
基金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项目“湛江沿海资源保护与环境优化示范工程”(2004-3-1)资助
作者简介:高秀梅(1964-), 女 ,江苏兴化人 , 广东海洋大学植物学副教授 ,从事植物学教学 、科研与教学管理工作。
第 33 卷 第 3 期
2 0 0 6 年 9 月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33 No.3
Sep., 2 0 0 6
色鳞秕。叶革质 ,长圆形 、椭圆形或卵形 ,长 10 ~ 20 cm ,宽 5 ~ 10 cm ,基部钝形或楔形 ,先端钝或钝尖 ,上
面光亮无毛 ,叶脉显著 ,叶柄长 1 ~ 2 cm 。圆锥花序腋生 ,密被星状毛和鳞秕;花夏季开放 ,花很小 ,单性 ,
红褐色 ,花萼钟状 ,长 4 ~ 6 mm ,两面均被星状毛 ,5浅裂 ,无花瓣 。雄花花盘有乳状凸起 ,花丝短 、无毛 ,花
药 4 ~ 5个在花丝顶端排成一环;雌花心皮 4 ~ 5 枚 ,柱头与心皮同数向下弯曲 。银叶树果实秋季成熟 ,果
为核果不开裂 ,坚果状 ,果实木质 ,近椭圆形 ,光滑 ,表面被蜡质层 ,鲜时绿色 ,干时黄褐色 ,长 4 ~ 6cm ,宽
2.8 ~ 4.5 cm ,背部有龙骨状凸起 ,内有厚的木栓状粗纤维层。种子卵形 ,长约 2 cm 。
1.4 银叶树的生态学特征
银叶树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红树林的红树[ 4 ,6]和半红树[ 5]水陆两栖树种之一 ,既能生长在潮间带 ,也能
在陆地上生长 ,但是它不具有胎萌 、气生根以及高渗透压等典型红树植物特征 ,耐盐能力也一般[ 4] 。树干
基部有突出土壤表层的厚度较均匀的板根 ,这些板根对树体起着支撑与固定作用 ,同时可增加抵抗台风和
潮水冲涮以及根部的呼吸面积的能力 ,这一特征是对中高潮间带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银叶树小枝幼时
和叶的背面均被银白色鳞秕 ,可用来反射强光 ,减低温度 ,减少水分流失 ,银叶树也因此而得名 。
银叶树开花时花药数少 ,通常每朵花仅有 4 ~ 5个花药 ,雄花由于缺少吸引传粉者的蜜腺 ,只能被少数
传粉昆虫造访[ 4] 。种子单一包被于木质膨化状的船形果皮内 ,果皮表面被蜡质层不易透水 ,果实可在水
体表面飘浮 ,是典型的飘浮植物 ,其可通过借助飘浮水面进行长距离传播 ,而果实背部的龙骨状突起可起
到类似于行船的作用 。自然生境中 ,银叶树的繁殖是由带果实的种子来完成的 ,其种子为留土萌发 ,通常
将腹部朝下 ,萌发时果皮沿腹部缝线开裂先长出胚根 ,然后再长出胚芽 ,子叶两枚留土。
银叶树是世界热带海岸的广布种 ,分布于非洲东部海岸至亚洲东南部和澳洲东北部 ,在东太平洋的夏
威夷和汤加群岛也有引种的种群 ,在亚洲的中国 、日本 、印度 、越南 、泰国 、斯里兰卡 、菲律宾和其它东南亚
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 ,零星分布于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和台湾等地[ 3] 。
虽然银叶树是世界热带地区的广布种 ,但是在中国现存野生种群及个体数却很少。银叶树野生种群
可分为 2个亚种群 ,即海生亚种群和陆生亚种群。主要伴生植物前者以当地红树林植物为主 ,后者以海漆
等其它半红树植物为主并有较丰富的近岸植物区系组成 。在我国现存的银叶树野生种群数中 ,成年个体
数在 20株以上的银叶树野生种群仅见于深圳盐灶 、海丰香坑 、海南清澜港和广西防城港[ 1] 。
1.5 银叶树的经济利用价值
银叶树木材坚硬 ,为建筑 、造船和制造家具的良材;其种子可食 ,也可榨油 ,有一定的食用价值;其树皮
可熬汁治血尿症 、腹泻和赤痢等[ 4] ,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银叶树除具有较高的材用和药用价值外 ,还是典
型的板根树种 ,且树形优美 ,叶子及果实形状奇异 ,有茎干开花结果的习性 ,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为南亚热
带 、热带滨海城市重要景观树种 。银叶树可漂浮的果实及其它生态特性有较高的生物学科普教学价值 。
其对潮间带和陆地 2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在探讨红树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红树植物 、半红树植物与陆
生植物的遗传空间分布规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因为银叶树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其在生长地被过度采伐 ,同时大面积围垦与建造大片的水产养殖池 、
加上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使红树林面积减少 ,银叶树的生长环境逐步消失 ,其漂浮种子由于其自然传
播之水域大部分被人工利用或水质污染而传播受阻 ,野生种群和个体数剧减 ,现在全国仅见少数几处以银
叶树为优势种的红树林群落[ 1 , 6] 。因此 ,银叶树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研究意义。对银叶树进行生境保护
与人工扩大繁殖 ,避免其灭绝有着积极的意义 。国内对银叶树的研究在引种驯化 、种群和群落特征方面作
了一些工作[ 1 ,5 ~ 7] 。同时 ,人工育苗试验有利获得较成功的育苗技术 ,从而向园林与防护林建设提供整齐
优质的银叶树种苗。
2 试验方法
2.1 银叶树种源采集
供试验银叶树种源采自广东省廉江市红树林区。于 2004年 10月采集母树上的新鲜成熟果实 ,并同
时收集树下地面上散落的风干果实(风干果)。该银叶树种群位于高潮线上 ,采种母株高 5.5 m ,胸径 22
·141·第 3 期 高秀梅 , 等:银叶树育苗试验研究
cm ,伴生植物有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马甲子(Pal iurus ramosissmus)、露兜树(Pandanus tecto-
rius)、刺冬(Scolopia chinensis)、黄槿(Hibiscus ti liaceus)和假茉莉(Clerodendrum inerme)等。
2.2 银叶树果实检测
将野外采集回实验室的银叶树的鲜果 ,随机抽取 100粒进行形态大小检测 ,并对后来风干的果实也随
机抽取 100粒进行形态大小检测 ,以得出其果实大小变异的数据 。
2.3 银叶树果实播种前处理
以 100粒果实为处理样本单元对鲜果和风干果分别进行播种前 2水平 4个处理:分别用 30%NaCl
水 、10%NaCl水 、城市自来水浸泡 7 d 、鲜果与风干果直播(对照)等处理。同时作鲜果2℃和-13℃冰箱分
别存放 7 d 、鲜果室内风干 7 d处理 。处理后于 2004年 10月 11日直接将果实播种在温棚细砂中。另将
500粒果实播种室外红心土(取自砖红性红壤的心土)苗床上 ,其中 200粒果实一端切去果长的 1/4以露
出种子 ,覆盖厚约 1 cm 的土层。
2.4 银叶树果实播种及苗期管理
将温棚内细砂苗床按果实处理分区 ,将银叶树果实播种入细砂苗床中后 ,用塑料薄膜覆盖 ,每天浇水
保持基质湿润 。2004年 11月 25日检查播种在温棚细砂中的各处理果实萌发情况 ,并将果实(出苗和未
出苗)移植于室外露天的红心土苗袋内(苗袋高 18 cm ,直径 10 cm)。移植后每日进行喷灌与苗床管理 ,定
期检查果实出苗情况 。
3 结果与分析
3.1 银叶树果实形态大小检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对鲜果和风干果的形态大小检测结果(表 1),所采集的鲜果大小的平均值为长 5.38 cm ,宽 3.62
cm ,重 18.36 g;所采集的风干果大小的平均值为长 5.40 cm ,宽 3.59 cm ,重 14.21 g 。结果表明在树上采
集的鲜果与风干果的形态大小有一定的差异 ,风干果长度较长 ,宽度较小 ,说明部分鲜果尚有长长的空间
或者是风干果在风干的过程中变长 ,而宽度的差异是因为风干过程中果实缩小的结果。
相关系数值表明(表 2),果实的长度值 、宽度值与果实的重量值的相关性较高 ,尤其以鲜果的这种相
关性更高 ,均达极显著水平 ,即 p<0.01。
表 1 银叶树鲜果与风干果形态大小与重量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 鲜 果 风干果长/cm 宽/cm 重量/ g 长/cm 宽/cm 重量/ g
平均值 5.38 3.62 18.36 5.40 3.59 14.21
标准差 0.4248 0.3701 3.8312 0.6291 0.4028 5.2060
方 差 0.1805 0.1369 14.6783 0.3957 0.1623 27.1019
*:鲜果与风干果的检测数各为 100 粒。
表 2 银叶树鲜果与风干果形态大小与重量的相关系数值
检测指标 鲜果 风干果宽 重量 宽 重量
长 0.4723** 0.5281** 0.7357** 0.7188**
宽 0.8324** 0.7581**
*:鲜果与风干果的检测数各为 100 粒;**为达极显著水平 , 即 p<0.01。
3.2 银叶树果实发芽情况与分析
2004年 11月 25日 ,对各处理果实在温棚细砂苗床进行发芽情况观察 ,结果见表 3。从表中的数据分
析 ,本试验其它处理对鲜果内种子萌发无更好的促进作用 ,而对所采的风干果则宜用适当淡水浸泡可提早
种子的发芽 ,可能淡水浸泡有利于引导种子的萌发。因此 ,本试验表明银叶树的果实发芽以采种风干果
(落果)后自来水浸泡 7 d为佳。
·142·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33 卷
表 3 不同银叶树果实处理后发芽情况(2004 年 11月 25 日)
处理 鲜果发芽情况 风干果发芽情况
直播 40 粒萌发裂开 , 1 粒出苗 19 粒萌发裂开
自来水浸泡 7 d 5 粒萌发裂开 , 2粒出苗 2 粒萌发裂开 , 34粒出苗
10%NaCl水浸泡 7 d 35粒出苗 1 粒出苗
30%NaCl水浸泡 7 d 30粒出苗 10 粒萌发裂开 , 2粒出苗
2℃冰箱存放 7 d 10 粒萌发裂开 , 2 粒出苗
-13℃冰箱存放 7 d 10 粒萌发裂开 , 2 粒出苗
鲜果室内风干 7 d 1 粒出苗
*:各处理为 100 粒果实。
播种果实于室外红心土(取自砖红性红壤的心土)苗床上的发芽情况表明 ,果实一端切去果长的 1/4 ,
以露出种子 ,比保留外壳的出苗早和出苗整齐 ,这 2种处理萌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前者高于后者 。
虽然露出种子的银叶树果实易受土壤害虫危害 ,但明显比不露种子果实出苗率高 ,且苗木生长较好 。
3.3 银叶树果实成苗情况与分析
表 4 不同银叶树果实处理后的成苗情况(2005 年) 单位:株
处 理 鲜 果 风干果
4 月 30 日 5 月 16 日 10 月 12 日 4 月 30 日 5 月 16日 10 月 12 日
直播 1 2 3 47 54 63
自来水浸泡 7 d 2 8 10 56 60 72
10%NaCl水浸泡 7 d 2 5 8 38 52 65
30%NaCl水浸泡 7 d 8 9 12 50 54 69
2℃冰箱存放 7 d 4 5 6
-13℃冰箱存放 7 d 0 0 0
鲜果室内风干 7 d 10 21 33
*:各处理为 100 粒果实。
从表 4的测量数据可知 , 3次检测的各处理 2
水平间成苗数比较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其中 4月
30日:t值为-11.788 ,p<0.01;5月 16日:t 值为
-27.536 , p<0.001;10月 12 日:t值为-48.173 ,
p<0.001 。各处理对风干果有较好的促进其成苗
的作用 ,以自来水浸泡 7 d的成苗率最高 ,分别达
56%、60%、72%;但是本试验表明 ,不同 NaCl浓
度浸泡果实 7 d的处理对银叶树高生长影响没有
确定性 ,它能适应在海水中漂浮 ,但银叶树果实在
漂浮过程中对吸收 NaCl等盐分后对萌发与成苗
表 5 不同银叶树果实处理后苗高生长情况(2005 年)
处 理 鲜果苗平均高 风干果苗平均高
4月 30日 10月 12日 4月 30日 10月 12日
直播 20 27.7 13 34.0
自来水浸泡 7 d 8 22.2 14 35.7
10%NaCl浸泡 7 d 12 20.8 10 36.5
30%NaCl浸泡 7 d 12 23.6 16 32.8
2℃冰箱存放 7 d 9 22.3
-13℃冰箱存放 7 d 0 0
鲜果风干存放 7 d 10 20.3
*:各处理为 100粒果实;单位为 cm。
的影响尚不清楚 。-13℃冰箱存放 7 d处理的成苗率为 0 ,本试验表明冷藏处理不利于银叶树果实的萌
发。在各鲜果与风干果的处理中 ,以直播后的鲜果有较好的萌芽表现 ,并在鲜果各处理间以其最佳 ,但移
植后风干果各处理苗平均高生长均比鲜果各处理好(表 5),存在显著的差异(t值为-5.290 , P<0.05)。
2005年 10月 12日对各处理种苗高生长测量结果表明 ,以城市自来水或含 10%NaCl的水浸泡银叶树风
干果有利于其出苗整齐与壮苗的形成 ,风干果直播后保持基质湿润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本试验表明开展银叶树果实育苗 ,宜采集成熟果实 ,即自然凋落在母树下的风干果 ,其 (下转第 174 页)
·143·第 3 期 高秀梅 , 等:银叶树育苗试验研究
植物学研究 , 2001 , 19(6):449-452.
[ 10]黄付平.防城金花茶植物群落类型的研究[ J].广西林业科学 , 2001 , 30(1):35-38.
[ 11]张本能 ,黄广宾.金花茶的分类和地理分布[ J].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86 , 4(1):31-41.
[ 12]苏宗明.金花茶组植物种群生态的初步研究[ J].广西科学 , 1994 , 1(1):31-36.
[ 13]邹琦丽 ,梁盛业.广西金花茶花粉形态[ J].广西植物 , 1984 , 4(3):223-226.
[ 14]汪小兰.几种金花茶花粉扫描电镜观察[ J] .武汉植物学研究 , 1985 , 3(2):131-135.
[ 15]谢永泉 ,梁盛业.金花茶系植物花粉形态[ J].广西林业科技 , 1991 , 20(2):65-70.
[ 16]邹琦丽.广西金花茶叶解剖[ J] .广西植物 , 1887 , 7(1):45-47.
[ 17]王任翔 ,梁盛业 , 李洁荣 ,等.金花茶组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Ⅱ)[ J] .广西林业科学 , 2003 , 32(1):12-15.
[ 18]梁盛业.金花茶[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3.
[ 19]徐 峰 ,谢福惠 , 梁盛业.广西金花茶木材解剖研究[ J].广西植物 , 1989 , 9(3):249-254.
[ 20]黄锦培 ,邹琦丽.金花茶染色体组型观察[ J].广西植物 , 1982 , 2(1):14-16.
[ 21]秦新明 ,高成伟 , 梁倩华 ,等.防城金化茶和金花茶的核型比较[ J] .广西林业科技 , 1992 , 21(1):2-5.
[ 22]唐绍清 , 施苏华 , 陈月琴 ,等.金花茶与近缘种的 RAPD 分析及分类学意义[ 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98 , 37
(4):28-32.
[ 23]施苏华 , 唐绍清 ,陈月琴 , 等.11 种金花茶植物的 RAPD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98 , 36(4):317-
322.
[ 24]唐绍清 ,杜林方 , 王 燕.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 AFLP[ J].武汉植物学研究 , 2004 , 22(1):44-48.
[ 25]宾晓芸 ,唐绍清 , 周俊亚 ,等.金花茶遗传多样性的 ISSR 分析[ J] .武汉植物学研究 , 2005 , 23(1):20-26.
[ 26]陈俊愉.金茶花育种十四年[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987 , 9(3):314-320.
[ 27]程金水 ,陈俊愉 , 赵世伟 ,等.金花茶杂交育种研究[ 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994 , 16(4):55-59.
[ 28]赵世伟 ,程金水 , 陈俊愉.金花茶和山茶花的种间杂种[ 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1998 , 20(2):40-47.
[ 29]黄连东 ,莫树业.金花茶杂交新种初报[ J].中国园林 , 1998 , 14(1):49-51.
[ 30]张宗享 ,黄启斌.金花茶的繁殖及栽培试验[ J].广西植物 , 1984 , 4(1):65-70.
[ 31]广西区环境保护局 ,广西植物研究所.金花茶彩色图集[ 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2.
[ 32]邓桂英.金花茶的水插繁殖试验[ J] .广西园艺 , 2001 ,(1):21.
[ 33]莫昭展 ,黄连东 , 梁海清 ,等.应用多效唑改变金花茶株型的试验[ J] .广西林业科学 , 2001 , 30(2):84-85.
[ 34]黄燮才.金花茶开发利用概况及前景预测[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1994 , 1(6):10-11.
[ 35]王元凤.金花茶叶营养成分分析及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 2001.
(上接第 143 页)成苗率显著优于直接采集自母树上的鲜果 ,风干果采集后应保湿处理 ,如直播或用淡水或
10%NaCl水浸泡 7 d后立即播种 ,其中以城市自来水浸泡为佳。人工切除部分果皮有利于获得整齐苗与
壮苗。种苗管理过程中应做好苗床保湿与除草等 。果实不宜冷藏更不能冷冻 ,否则会出现冻害或导致休
眠 、种子不易萌发或无成苗情况;如需要留种则应在常温下保存 ,建议保存温度不低于 7 ℃。
参考文献:
[ 1] 简曙光 ,唐 恬 , 张志红 ,等.中国银叶树种群及其受威胁原因[ 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 43(增刊):91-
96.
[ 2] 徐祥浩.中国植物志[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6:47-78.
[ 3]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2:622-623.
[ 4] 林 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7.
[ 5] 张宏达.Analy sis of the mangrove flora in the wo rld[ 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1995:63-72.
[ 6] 韩维栋 , 高秀梅 ,卢昌义 , 等.雷州半岛红树林植物组成与群落生态[ J] , 广西植物 , 2003 , 23(2):127-132.
[ 7] 刘治平.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造林方法技术研究[ J] .生态科学 , 1995 ,(2):100-104.
·174·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33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