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诃子的主要成分鞣质在高温
下比较稳定 , 并与铁反应生成亚
铁盐 。所以 , 用三氯化铁试剂沉
淀鞣质后 , 滤液呈亚铁盐反应 。
试验 2 、 3 证明铁在煅制过
程中不仅与鞣质反应 , 也和硫反
应生成铁盐 (Fe2S3)和亚铁盐
(FeS), 亚铁盐在碱性环境中比
较稳定。
铁的煅制工艺过程是复杂的
反应过程 。主要是铁与硫磺 、 鞣
质的反应。为了使反应完全 , 所
用硫磺和诃子的量是铁的 4倍 ,
这样在相对密封的条件下煅制
时 , 既使部分硫磺蒸发 , 也足以
使铁反应完全。
蒙药铁煅制后 , 主要是产生
铁盐和亚铁盐 、 硼砂经高温失水
形成的玻璃状物将铁盐 , 亚铁盐
和其它产物融为一体 , 成为一种
黑色的炮制品。其它产物需进一
步研究探讨 。
本文所用试验方法 , 简便可
靠 , 取样量少 , 灵敏度高 , 专属
性强 , 可作为铁盐的鉴别方法。
参考文献
1 罗布桑 , 等.蒙药炮制学.呼和浩
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89:15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995:附录 42~ 42.
3 北京师范大学 , 等.无机化学.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645~ 854.
(收稿日期:2002年 7月 6日)
余甘子的化学成分及在民族民间传统医药中的应用
侯开卫
(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所 , 云南 昆明 650216)
摘 要 在进行余甘子的化学成分 、 食疗保健功能 、 药理学等方面研究的同时 , 收集了国内外的有关资料 ,
从余甘子的化学成分 、 药理学 、 临床应用以及在国内外民族民间传统医药中的应用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 为余
甘子复方医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余甘子 化学成分 临床应用
1 余甘子的化学成分
余甘子含 17 种氨基酸 , 人
体必须的 8种氨基酸 , 除色氨酸
外都含有 。精粉的维生素 C 含
量高达 3500mg/100g , 同时含有
维生素 B1 、 B2、 E 、 PP和胡萝卜
素。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
活力高达 14000u/g 以上。含有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 (Zn)、
锗 (Ge)、 硒 (Se)、 铬 (Gr)、
铁 (Fe)、 铜 (Cu)、 锰 (Mn)、
和常量元素钾 (K)、 钠 (Na)、
钙 (Ca)、 磷 (P)等。含黄酮
类化合物槲皮素 (quercetin)、 5 ,
7 , 4—三羟基 —黄酮醇 、汉黄芩
素 (wogonin)。酚性化合物有没
食子鞣质 (glucogallin)、 山萘酚
(kaemferol)、邻苯三酚 、 (E)—
苯基—3—丙烯酸 、 3 , 3—二羟
基—4 , 4—丙烯基—2 , 2—二
羧基联苯 、 油柑酚 (emblicol)。
甾醇类化合物有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 偶氮甘氨酸二甲
酯 。有机酸有没食子酸 (gallic
acid)、 并 没 食 子 酸 (ellagic
acid)、原诃子酸 (terchebin)、 诃
子酸 (chebulinic acid)、 柯黎勒
酸 (chebulanic acid)、 柯子裂酸
(chebulic acid)、 粘 酸 (mucic
acid)、 油 柑 酸 (phyllemblic
acid)、鞣花酸 (ellagic acid)。还
含有飞燕草素 (delphinidin), 鞣
云实素 (corilagin)。碳水化合物
有 D-葡萄糖 、 D-果糖 、蔗糖
以及果胶质〔1〕 。
2 余甘子的药理学与临床应用
2.1 余甘子富含 V.C 和多酚类
物质 , 动物和人体试验证明 , 能
明显阻断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
合物 (NNC)在动物和人体内的
合成 , 其阻断率比同浓度的结晶
V.C 高 5倍以上 , 从而表明余甘
子具有显著的防癌作用 , 并已在
病区 (胃癌高发区)临床试验中
得到验证〔2-3〕。
2.2 生化研究得出 , 余甘子精
粉调制的营养液 , 可显著提高人
体血液中红细胞的 SOD 活性 ,
减低 Lpo 的含量 , 增强体内抗氧
化能力 , 表明其有延缓衰老作
用〔4-5〕 。生物实验也表明 , 掺入
余甘子精粉的培养基 , 能使果蝇
寿命比对照组延长 1倍以上 , 进
一步验证了它具有延缓衰老的功
能〔6〕 。上述功能 , 可能与 SOD
和V.C的协同作用有关 。
2.3 余甘子精粉不仅能明显提
高老年虚症和乙型肝炎患者血液
中红细胞 SOD 的活性 , 而且能
使血液中 CD4 阳性细胞计数增
加 , 同时使CD8阳性细胞计数减
少 , 从而使患者减弱了的免疫功
能逐步得到恢复 , 病情得到好
345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2年总第 59期
转〔7〕 。
2.4 余甘子精粉是极好的自由
基的清除剂和脂质过氧化的阻断
剂。将其组入护肤霜 、营养液和
各类食品中 , 通过透皮试验及耐
热等试验 , 反映出它仍能保持其
全能的抗氧化特性 , 具有热稳定
性和长期贮存不丧失活性的特
点。这可能与有机酸 、多酚类物
质和部分生物碱的存在有关。这
些实验结果表明 , 余甘子精粉这
种具有极强的抗氧化特性而不易
失活性的产品 , 远远超过纯 SOD
制品 , 应用效果比纯 SOD 优
越〔8-9〕 。把它加入到各类食品
中 , 既可改善各类食品的味道口
感 , 又能使各类食品增添了天然
V.C和 SOD等对人体有益的成
分 , 赋予其营养与保健功能〔10〕 。
2.5 余甘果提取物 (原汁和精
粉)具有抗诱变 、 抗致畸作用。
其对抗环境化学因子对哺乳类动
物细胞的诱变作用 , 明显高于维
生素 C;对 810Rx 线照射所致的
染色体畸变有很好的保护作
用〔11-12〕 。余甘子粉还可明显减
弱重金属盐 〔Pb (No3)2、 Al2
(SO4)3 、 18.H2O〕 所引起的小鼠
骨髓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这与其
所含单宁 、V.C协同作用有关。
2.6 用兔子进行的试验表明 ,
添入 1g/kg 的余甘子试验组 , 其
血清胆固醇含量 、冠状动脉胆固
醇含量和肝胆固醇含量与对照组
相 比 均 明 显 降 低 (P <
0.001)〔13〕。在余甘子制剂药效
学的研究中表明 , 余甘子能降低
大鼠血中总胆固醇 (TC), 提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对高血脂模型大鼠可使 TC
显著下降 (P<0.001), HDL-C
和HDL-C/TC 比值与对照组相
比 , 分别呈显著增高 (P <
0.001), 且呈明显量效关系〔14〕 。
2.7 在余甘子制剂的临床前预
试中得出 , 高甘油三酯血症降低
的总有效率为 75%(67例), 减
肥的总有效率为 70% (50 例)。
Ⅱ期临床试验对单纯性肥胖及体
重超重 129例的观察结果 , 余甘
子口服液及胶囊的总有效率分别
为 88.00%和 85.19%, 平均体
重分别减轻 2.20 ±1.26kg 和
1.90±1.27kg , 最多的减少 5kg;
平均缩小腹围分别为 2.75 ±
2.27cm 和 2.24±2.22cm , 缩小
最 多 的 分 别 为 13.20cm 和
11.00cm , 治疗前后对比 , 减重
和缩小腹围均呈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01)。 Ⅱ期临床对高脂
血症 379例的观察 , 余甘子口服
液及胶囊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总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80.15% 和
72.41%;对高胆固醇血症的总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72.92% 和
70.76%, 两种剂型降甘油三酯
和胆固醇作用 , 治疗前后均呈非
常显著差异 (P<0.001)〔15〕 。
2.8 余甘子的甲醇提取物中所
含的高极性成分 , 以 30mg/kg 的
量灌服 , 3小时之内即可使实验
动物的收缩压降低 6%, 这些成
分可直接作用于心血管 , 且作用
迅速〔16〕 。上海华东医院 、 苏州
市第四人民医院和泉州市人民医
院用余甘子口服液治疗高血压病
的临床观察结果 , 有效率分别为
82.4%、 80.0%和 88.0%。这可
能与其降血脂 、 降胆固醇作用有
关 。
2.9 余甘果醇提物和余甘子精
粉都有降血糖作用。动物试验表
明 , 它能增加心肌糖原水平〔17〕 。
在采用余甘子制剂治疗糖尿病 、
高血脂症的临床观察中 , 发现糖
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 , 其视
网膜微血管瘤及出血斑消退 , 糖
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体征明显改
善〔18〕 。这些作用可能与其含有
黄酮类化合物 , 甾醇类化合物以
及铬 、锗 、锌 、硒 、镁 、锰等微
量元素有关。
2.10 余甘子的萃取物含抗菌活
性成分 , 对葡萄球菌 、 伤寒杆
菌 、 副伤寒杆菌 、 大肠杆菌及痢
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19〕 。Ray
R.G (1976 年)对印度 105 种
植物的抗微生物能力进行鉴定 ,
得出余甘子果实浸出液效果最
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杆
菌 、 鼠伤寒沙门氏菌 、 霍乱孤
菌 、 大肠埃希氏菌 、酵母菌 、须
发癣菌和红色发癣菌均有抑
(杀)菌效果〔15〕 。
2.11 在余甘子复方制剂 “Aro-
gya -warhni” 的临床实验中得
出 , 此药与对照组相比 , 能有效
抑制乙肝病毒并迅速减轻肝肿
大 、 黄疸等一系列症状〔20〕 。上
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 , 用余
甘子复方制剂使长期谷丙转氨酶
增高和丙种球蛋白异常患者恢复
正常;福建省惠安县医院利用余
甘子单味制剂 “余甘冲剂” 治疗
乙 型 肝 炎 的 总 有 效 率 达
89.9%〔21〕 , 均反映出余甘子的
抗病毒作用。
3 余甘子在国内外民族民间传
统医药中的应用
余甘子的分布范围很广 , 由
热带到北亚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因此 , 利用余甘子的国家和民族
自然较多 , 利用历史也非常悠
久 , 长达 2000余年。
3.1 余甘子在国外民族民间医
药中的应用
印度尼西亚是余甘子自然分
布南缘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民族
民间医药中 , 余甘子是利用得最
早的种类之一 。他们利用含单宁
较高的枝叶作为止泻剂 , 治疗肠
胃疾病;利用鲜果 , 治疗胆囊疾
34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2年总第 59期
病;用干果煎水治疗大出血
等〔22〕 。泰国利用单宁含量很高
的余甘子树皮治疗腹泻及肠胃慢
性疾病;用鲜果汁治疗咳嗽和寄
生虫病〔23〕 。缅甸利用树皮止血;
用果汁治疗眼疾和便秘。孟加拉
利用果实通便 、 利尿 。斯里兰卡
利用果实治疗眼疾 、 便秘和消化
不良 。柬埔寨利用叶煎汁解热除
燥 、 止痛 。斐济用果补益 。伊拉
克用果实治疗肝 、胆 、胃 、肠消
化系统疾病〔24〕 。埃及用果实治
疗癌症〔25〕。伊朗用果实治疗外
伤 、 寄生虫病。土耳其用果实治
疗肠胃炎 、痢疾 、腹泻。巴基斯
坦用果实治疗淋病 、 眼疾 , 并用
于镇静 、 益智 、 补肝肾〔26〕 。北
美用果实作导泻剂和发汗剂。印
度用果实增强免疫功能 、 抗衰
老 , 治疗积食和消化不良等。在
二战期间 , 还利用果实补充军队
的营养 , 对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PP 的缺乏症起到了很好的效
果〔27〕 。印度的教规还记载:禁
食后连续服用余甘子 40天 , 能
很快恢复健康与活力;并称余甘
子不仅能治疗坏血病 , 而且能医
治多种器官失调症 , 能治疗黄
疸 、 消化不良和咳嗽 。将余甘子
与毗黎勤 、诃子煎成药 , 能治疗
慢性痢疾 、肝气不和 、痔疮 、 肝
肿大和其他生理失调症。叶与黄
油 、 酸奶合用可治腹泻 、 痢疾和
消化不良等。从叶中提取的汁液
能阻止血浆 、血液的凝结 。
3.2 余甘子在我国民族民间医
药中的应用
余甘子在我国民族民间作为
药用有近 2000 年的历史 。汉章
帝时 (公元 77 ~ 88年)杨浮撰
的 《异物志》 专门论述了余甘子
的药用价值;唐朝慧琳撰的 《大
顶王经》 、 晋朝 (公元 3世纪末)
左思著的 《吴都赋》 等也都进行
了记述;明朝李时珍在 《本草纲
目》 中更全面地记述:“余甘子
主治风寒热气 , 丹石伤肺 , 久服
轻身 , 延年长生 。有解金石毒 ,
解硫黄毒……” 。余甘子常与诃
子 、毛诃子出现于方剂中 , 称为
三果 , 用于治疗血热 、血浸 、 肝
胆病 、 消化不良 、 咽干喉痛等 。
张月霞〔28〕等用 “余甘合剂” 治
疗胆道蛔虫胆绞痛疾病 , 总有效
率达 93.5%, 且安全 , 无毒副
作用。云南 、广西和福建民间习
惯用盐腌余甘果 , 配以蜂蜜 , 长
期服用可控制和治疗胆道疾病 。
经盐腌制的余甘果能化气止呕 ,
治疗积食 , 也可治疗牙痛 、 喉
炎 、咳嗽及预防感冒等症 。余甘
子可治疗气喘 、 支气管炎 、糖尿
病等;种子榨油涂头有生发去痒
功效。余甘茎部虫瘿可用于治疗
小儿咳嗽 、 男性梦遗症。根性苦
涩清凉 , 煎汁可治瘰疠 、 解毒 、
止泻止痛 , 治疗阴亏型高血压 ,
还能治疗胃病 、 肠炎 、淋巴结核
等 。树叶煎汤外洗蛇 、毒虫伤口
有消炎去毒之效 , 也能治疗皮肤
湿疹和水肿;将叶晒干作枕芯使
用 , 再配合根煎汤服用 , 可降血
压 。从树上的鲜果取出的汁液可
作洗眼液 , 眼睛发炎时可敷用 。
将干果在水中浸泡过夜 , 浸液也
能治疗眼炎 。用晒干的种子与油
脂混合制成软膏 , 能治疗皮肤
病 。树皮单宁含量很高 , 收敛作
用很好 , 可治疗腹泻 。花可制退
热药和轻泻剂 , 根可制催吐剂;
根皮与蜂蜜调合 , 能治疗口腔炎
症 。
在民间的利用 , 除应用较多
的汉族外 , 壮族 、 彝族 、 瑶族 、
傣族 、 哈尼族 、 布依族 、 佤族 、
基诺族 、藏族等十几个民族都不
同程度地把余甘子作为本民族的
传统药物 , 其中应用最多的当为
藏族 , 但大多是与其他药物一起
组配成复方使用 , 如 “二十五味
余甘子丸” 、 “二十五味余甘子
散” , 主要功能为凉血降压 , 用
于多血症 , 高血压症 , 肝胆疼
痛 、 胸背疼痛 , 胃肠溃疡出血 、
吐酸 , 声哑目赤 , 口渴 , 口唇发
紫 , 月经不调 。还有用于治疗中
毒 , 肝热 、肝肿大 、肝硬化 、肝
胃瘀血疼痛等新旧肝病的 “二十
五味绿绒蒿丸” ;用于 “血脉病”
引起的四肢麻木 , 震颤 , 肌肉萎
缩 , 筋腱拘挛 , 口眼歪斜等症的
“十八味杜鹃丸” ;用于肾病 , 腰
肾疼痛 , 尿频 , 小便混浊 , 糖尿
病 , 遗精的 “十八味诃子利尿
丸” ;用于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
咳嗽气喘 , 声嘶音哑的 “十五味
龙胆花丸” ;用于关节红肿疼痛 ,
发痒 , 痛风 , 黄水积聚的 “十五
味乳鹏丸” ;具清肝 , 明目功能 ,
用于早期白内障 , 结膜炎的 “十
五味萝蒂明目丸” ;具清热降压
功能 , 用于血热症 , 瘟疫引起的
高烧 , 胸肋疼痛 , 头眩口干 , 巩
膜充血 , 音哑等症的 “十味血热
汤散” ;具止血散瘀 , 调经活血
功能 , 用于 “木布病” , 胃肠溃
疡出血 , 肝血增盛 , 月经不调 ,
闭经 , 经血逆行 , 血瘀症瘕 , 胸
背痛疼等症的 “二十六味通经
散” ;具镇静 、 安神功能 , 用于
“宁龙” 病 , 神志紊乱 , 烦躁 ,
精神恍惚 , 失眠 , 头晕 , 健忘 ,
耳鸣 , 颤抖 , 惊悸的 “二十味肉
豆蔻散” ;具开窍 、 镇惊功能 ,
用于癫痫 , 惊痫昏厥的 “十一味
斑蝥丸” ;解表散寒 , 用于血 、
龙等三邪紊乱 , 风寒感冒 , 热病
初起 , 恶性发热 , 并节疼痛的
“七珍汤散” ;具壮阳益肾 , 养心
安神 , 强筋骨功能 , 用于心悸失
眠 , 脾胃不和 , 老年虚弱 , 经络
不利 , 肢体僵直 , 肾虚 , 阳痿不
347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2年总第 59期
举 , 虚损不足症的 “巴桑母酥油
丸” ;清热 , 利尿 , 用于热性尿
闭的 “六味余甘子汤散” 等近
60 个方剂中几乎都以余甘子 、
诃子和毛诃子为主药 , 这些复方
制剂均已纳入卫生部药品标准 。
参考文献
1 赵立兴.余甘子果实的化学成分研
究.学位论文 (导师侯开卫).
2 侯开卫 , 刘凤书等.余甘子对强致
癌物 N -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阻断作用
(二).热带作物学报 1989 , 10 (1).
3 侯开卫 , 宋圃菊 , 刘凤书等.余甘
子对强致癌物 N-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
合成的阻断作用.林业科学研究 1989 , 2
(1).
4 刘凤书 , 侯开卫等.余甘子抗衰老
作用的研究Ⅰ.食品科学 1991 (3).
5 侯开卫 , 刘凤书等.余甘子抗衰老
作用的研究Ⅱ.食品科学 1990 (4).
6 侯开卫 , 刘娟 , 刘凤书等.不同余
甘产品及其浓度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7 侯开卫 , 赵萍等.余甘营养液对人
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8 刘凤书 , 侯开卫等.余甘子果汁超
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热带作物学报 13
(3).
9 刘凤书 , 侯开卫等.余甘果汁清除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效能及人体试验初步
观察.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1992 , 19
(3).
10 刘凤书 , 侯开卫等.余甘子的保
健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自然资源学报
1993 , 8 (4)
11 Giri A K et al.Cytolotia 1986 , 51
(2).
12 Yadav S K.Caryologia 1987 , 40
(3).
13 Thakur. cp.Experientia 1981 ,
(41).
14 洪善祥等.安摩乐口服液药效学
研究.海峡药学 , 1995 , 7 (1).
15 陈顺天 , 黄静波.从安摩乐科研
成果看 《本草纲目》 的学术价值.海峡药
学 1996, 8 (3).
16 Higashino et al.Med J kinki Univ ,
1992 (17).
17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
中药志 , 第 3册第 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4.
18 蔡敦保等.余子果治疗糖尿病高
血脂临床观察.福建医药杂志 , 1994, 16
(4).
19 Lnd.J.Pharmacy.1959, 21 (12).
20 Antardar D S et al.Indian J of Medi-
cal Reserch , 1980 (72).
21 陈章荣.余甘冲剂治疗乙型肝炎
30例疗效观察.惠安县余甘论文资料选
编 , 1987.
22 Perry L M et al.J Medicinal Plants of
East &Southeaat Aaia , 1980, 149.
23 Brun V et al.Traditional Natural
Medicine in NorthernThailand.Berkely ,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 1980 , 349.
24 A L Kindi.The Medicinal Formulary
of Agrabadhin of Al.Kindi Madison;Univ of
Wisconain press, 1966 , 235.
25 Mesue J L.De Purgantium Medica-
mentorum Simpliciun Book 2.Venice.Dc Sim-
plicibis , 1589 , 59.
26 Said HM.Hamdard Pharmacopoeia of
Eastern Medicine Pakistan , Hamdard National
Foundntion, 1969, 544.
27 Chaw la Y.K.et al.Indian J.Med.
Res.1982 , 76 Supp 1 95—98.
28 强月霞等.惠安县余甘论文资料
选编 (1987) 95.
(收稿日期:2002年 7月 1日)
蒙成药苏格木勒-7中挥发油散失的动力学
花 拉 王青虎 哈斯达来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 要 应用化学动力学研究苏格木勒-7露置在空间 , 挥发油散失的动力学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其散失
规律符合一级反应 , 25℃时半衰期为 2127h , 即 90天;20℃时半衰期为 3097h , 即 129 天。
关键词 蒙成药 苏格木勒—7 挥发油
苏格木勒-7在贮存中挥发
含量不断下降 , 本实验应用化学
动力学方法研究苏格木勒-7露
置在空间 , 其挥发油散失的动力
学。
1 实验材料
白豆蔻 、沉香 、 黄精 、肉豆
蔻 、 手参 、丁香 、天门冬仁由内
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第二实
验室提供 。挥发油测定器来自上
海玻璃仪器厂。
2 实验方法
按文献〔1〕处方比例制备模拟
制剂。分别称取各组模拟制剂
15g , 按文献〔2〕含量测定方法测
定 。
3 实验结果
3.1 含量测定结果以及实验数
据整理:见表 1 (表中数据为 3
次测定的均值)。
以 lgc对 t作图 , 见图 1。
以 lgc 对 t 作图得一直线 ,
苏格木勒-7中挥发油散失的规
律符合一级反应。
77℃时回归方程:y =-
9.380×10-3-3.532×-3 x , r=
0.9987。
67℃时回归方程:y =-
7.650×10-3 -1.440×10-3x , r
=0.9999 。
34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2年总第 59期
ABSTRACT OF ORIGINAL ARTICLES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58 Cases of
Chronic Pharyngitis with Huiyan
Zhuyu Decoction
XU Yong-ai
(Qujing Hospital of TCM)
ABSTRACT:58 cases of chronic pharyngitis had
been treated with Huiyan Zhuyu Decoction.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decoction had obvious effect on 30 cases ,
ordinary effect on 25 cases , no effect on 3 cases , the to-
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8%.The Huiyan Zhuyu decoc-
tion is good for chronic pharyngitis.
(Original article on page 335)
The Composi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Phylanthus Emblica in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HOU Kai-wei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source Insects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ABSTRACT:This author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study for years on the compositions of Phylanthus emblica
and its healthy functions both as food and medicine as
well as its pharmacology.After referring to a lot of related
papers and literatures in this field , this author present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its compositions , pharmacology ,
clinic test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among different ethnical groups in both China and
abroad.What has been done by this author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pound
medicinal products of Phylanthus emblica.
(Original article on page 345)
Appl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by TLC of
Two Drugs(Jinqiaomai and Shuiniujiao)
YANG Ping , et al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of Hubei Province)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collected
medical application of two drugs(Jinqiaomai and Shuiniu-
jiao), then studied their TLC.
(Original article on page 349)
Microscopic and Physic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Jintiesuo
WANG Shi-qing , et al
(Guiyang College of TCM )
ABSTRACT:Jintiesuo is a kind of herbal drug in
common use in the southwest China.Its resource is root
of 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G.Wu et C.Y.Wu.The
microscopic and physico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Jin-
tiesuo have been studied , the results make us know its
main compositions(saponin , organic acid , saccharide ,
etc)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tissue and powder , then
a stable , credible , simple and easy method of identifica-
tion of Jintiesuo has been founded.
(Original article on page 351)
A Textual Herb Study on Traditional
Mongolian Medicine Zhanba
BAO Yin-tu , et al
(College of Mongolian Medicine , Inner Mongoli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BSTRACT:By the textual herb study and inves-
tigation , ”Zhanba” is commonly used by Mongolian doc-
tors , its resources contain 7 species from 3 genus of one
family , but in Inner Mongolian Standard of Medicinal
Materials , ” Zhanba” only contains 3 species which are
Athaea rosea(L.)Cov., Malva sylvestris L.var.mau-
ritiana L.and M.verticillata L.
(Original article on page 354)
Pharmacognostic Identification of Uygur Drug
Nigella Glandulifera Preyn
SHENG Ping , et al
(College of TCM , Xinjiang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dentification
features of Uygur drug Nigella glandulifera Preyn.
Method:Its resources , property , microscopic characteris-
tic and its TLC have been studied.Results:The property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 of Nigella glandulifera
Preyn were described , three spots can be seen on TLC.
Conclusion:The features are clear , this paper can pro-
vide a basis for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igella glandulifera Preyn.
(Original article on page 356)
369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2年总第 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