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飞扬草



全 文 :了胃接受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输布的整个有序过程。
脾胃同属中土,脾为阴土,其气主升,胃为阳土,其气主
降,正如黄元御所言:“脾为阴体而抱阳气,阳动则升,
胃为阳体而含阴精,阴静则降”,两者共同组成了中医
学中最具特色的气机升降理论,脾胃升降相因,气机有
序,则脾胃调和。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失调,则脾胃乃
病。人体的气机主要是五脏气机升降。人体五脏气机
升降规律是阴升阳降,上者下降,下者上升。心为阳
脏,心气以下行为顺,肾为水脏,肾气以上升为健;肺居
上焦,主肃降,肝居下焦,主升发。脾胃枢纽居中央,阴
升阳降,运行五脏之气,五脏气机正常,人体的生命活
动得以维系。以呼吸为例,说明脾胃之气在维持五脏
气机有序运行中的调节作用。《难经·四难》曰:“呼出
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胃谷也”。呼出
之气有心肺上升外出,吸入之气有肝肾下降吸入,呼吸
之间有脾居中,升降扭转,使心肺之气由升转降,肝肾
之气由降转升,以达斡旋之职,维持呼吸的正常活动。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个有序的生命过程,脾藏象自不例
外。若出现失序运行,则出现病理状态,正如《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
则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4 脾藏象系统的自主性
自主性原理是中医学关于防治学的基本原理,其
核心观点是:发病和愈病都是机体的自主性反应过
程[6]。脾藏象系统体现出的自主性原理反映出中医
藏象学的深层内涵,揭示中医防治疾病的深层规律。
脾藏象系统的核心是脾与胃,脾之于胃,“以膜相连
耳”,共为仓廪之官。脾为胃之脏,胃为脾之腑,一为
太阴湿土,一为阳明燥土,一为里,一为表,一主升发,
一主肃降,两者通过阴阳和合,表里相因,升降相济,维
持机体一气周流,即“阴阳相接”;此为脾藏象系统生
理下的自我协调;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脾藏象系
统会出现病理状以态,其演变过程即是其自调节过程。
《素问·玉机真脏论》曰:“帝曰: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
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解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
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素问·脏气
法时论》曰:“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行,行善
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泻食不化,取其经,太阴
阳明少阴血者”。从以上可以看出,脾藏象系统的病
理过程是其系统的各组分在病理状态下的自主性反应
体现。而脾病的治疗是推动人的自我调节功能达到疾
病自愈机制的直观体现。《伤寒论》指出:“凡病,……
阴阳自和者,必自愈。”明确指出调整无论是驱邪扶
正,俱是调整人体阴阳的手段,以期达到机体阴阳平和
的目的,从而使病乃得愈。《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
治》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也,当温之,
宜服四逆辈。”刘完素曰:以自利不渴,属太阴之为病,
盖太阴脾属湿土。仲景指出,太阴脾病之因在脏有寒,
治疗方法是当温之;显然是在用四逆辈使脏寒得去,阴
阳得平,其治疗过程基于脏之阴阳失和,调于阴阳自
和,效于阴阳平和,是依靠、发挥、推动人体的自组织机
能达到自主调理的目的。
系统思维是在系统论指导下进行事物研究的一种
思维方式,系统论是专门研究以系统方式存在的事物
的普遍特性和规律。人是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的系
统,其系统特征和系统规律也最为典型。中医学以人
为研究对象,其具有的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
具有了朴素系统思维的内涵。本文根据现代系统思维
的特点,对脾藏象系统进行梳理,旨在说明脾藏象是各
组分之间在交互作用中体现出了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系统思维可以作为中医研究脾藏象的的思维方式,进
而解决复杂性问题,以期对当代中医基本理论的思维
研究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祝世衲.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2:1-2.
[2] 朱宗涵.医学科学和系统复杂性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2,14
(11):1425-14 28.
[3] 清·黄元御. 黄元御医书 11 种[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264.
[4] 清·黄元御.四圣心源[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8.
[5] 金·李东垣.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3.
[6] 祝世衲.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2:309.
(本文校对:徐红梅 收稿日期:2015 - 03 - 02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
飞扬草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性味:辛、酸,凉;有小毒。
归经:归肺、膀胱、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湿止痒,通乳。
主治:用于肺痈,乳痈,疗疮肿毒,牙疳,痢疾,
泄泻,热淋,血尿,湿疹,脚癣,皮肤瘙痒,产后
少乳。
用法与用量:6 ~ 9g。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10 版
·381·光明中医 2016 年 1 月第 31 卷第 2 期 CJGMCM January 2016. Vol 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