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江西野生吴茱萸与石虎的花粉形态比较研究



全 文 :江西野生吴茱萸与石虎的花粉形态比较研究
刘 勇,熊红红,胡生福*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
摘要 [目的]为鉴别芸香科吴茱萸[Fructus rutaecarpa (Juss.)Benth]及其变种石虎[E.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提供分类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吴茱萸及其变种石虎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吴茱萸和石虎花
粉的形态结构、萌发沟数和表面纹饰基本一致,但萌发沟形态、外壁网眼的深度等有差异。[结论]这些差异可作为区分吴茱萸与石虎的
孢粉学分类和品种鉴定依据。
关键词 吴茱萸;石虎;花粉形态;扫描电镜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1)11 -06380 -02
Comparison Study on Pollen Morphology of Wild Eructus rutaecarpa(Juss.)Benth and E.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officina-
lis (Dode)Huang in Jiangxi
LIU Yong et al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Jiangxi 330006)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taxonomic for identifying Eructus rutaecarpa (Juss.)Benth and its variety E.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Method]Pollen morphology of wild E. rutaecarpa and E. rutaecarpa var. officinalis was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The pollens of E. rutaecarpa and its variety showed no meaningful difference in shape and struc-
ture,the number of germinal furrow and the surface sculptures,but difference in shape of germinal furrow and depth of vein eyelet were detec-
ted. [Conclusion]The difference offered an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basis for the distinguish of E. rutaecarpa and its variety.
Key words Eructus rutaecarpa (Juss.)Benth;E.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Pollen morpholog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作者简介 刘勇(1962 -) ,男,江西万载人,副教授,从事中药资源研
究。* 通讯作者,实验师,从事中药资源研究,E-mail:hhhsf
@ 163. com。
收稿日期 2011-01-14
吴茱萸为芸香科(Rutaceae)吴茱萸属药用植物,石虎为
吴茱萸的野生变种,两者未成熟果实均为常用中药,具有散
寒止痛、降逆止呕及助阳止泻的功效[1]。近年来,国内对吴
茱萸类药材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材的种植技术、炮制、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2 -5]。吴茱萸与石虎形态特征
差异细微,不易鉴别。研究表明,孢粉性状鉴定可作为种下
级别种质的鉴定,但目前还未见关于吴茱萸属植物孢粉学的
研究报道。为此,笔者对江西分布的野生吴茱萸和石虎的花
粉形态进行了比较,旨在为吴茱萸属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分
类鉴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吴茱萸花粉及原植物标本于 2010 年 7 月 6 日
采自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太平镇;石虎花粉及原植物标本于
2010年 6月 26日采自江西省瑞昌市南义镇。原植物标本由
江西中医学院中药资源学科组赖学文副教授鉴定。
1. 2 方法 取新鲜成熟的花粉粒,均匀置于具有导电胶的
样品台上,在真空状况下用扫描电镜(型号为 FEI QUANT
200)观察、照相并记录相关数据。每个样品选取 10 粒成熟
饱满的花粉粒,测量其极轴长度和赤道轴长度,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 1 野生吴茱萸与石虎花粉形态的共同特征 花粉粒赤
道面观为长椭圆形,两极为圆弧形(图 1) ;少数花粉的两极
不等,一端为宽圆弧形,另一端为窄弧形(图2) ;具3孔沟,沟
较深,沟膜显著,外壁为典型的网络纹,网眼呈多边形,大小
不均等,沟边附近的网眼较小,网纹壁稍厚,网眼较深;极轴
长度为 19. 16 ~41. 54 μm,赤道长度为 16. 78 ~24. 81 μm。
2. 2 野生吴茱萸与石虎花粉形态的差异 石虎长径为
39. 15 μm,吴茱萸为 35. 10 μm;石虎短径为 22. 01 μm,吴茱
图 1 吴茱萸和石虎的两极均等的花粉粒
Fig. 1 Pollens common futures of E. rutaecarpa and its variety
图 2 吴茱萸和石虎的两极不等的花粉粒
Fig. 2 Pollens common futures of E. rutaecarpa and its variety
萸为 19. 97 μm;长径 /短径石虎为 1. 79,吴茱萸为 1. 78。可
责任编辑 乔利利 责任校对 马君叶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1,39(11):6380 - 6381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1.11.202
见,吴茱萸和石虎花粉粒的形状、大小、表面纹饰等特征具有
较高的相似性,但二者之间也有差异。石虎的花粉粒体积较
大,其网眼较浅,萌发沟较窄,沟的一端靠近极面,另一端远
离极面,萌发孔呈狭椭圆形(图 3) ;而吴茱萸的萌发沟较宽,
位于 2个极面之间,在沟的近中部位置有突起物伸入沟内
(图 4)。
图 3 石虎花粉粒的网眼、萌发沟及萌发孔
Fig. 3 Pollen grain vein eyelet,germinal furrow and germina-
tion aperture of E. rutaecarpa (Juss.)Benth. var. offi-
cinalis (Dode)
3 讨论
吴茱萸与石虎作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两者在
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
面均极为相似。该研究对吴茱萸和石虎的花粉特征进行了
比较,结果表明 2 种植物的花粉粒形态存在一定差异,吴茱
萸花粉萌发沟较宽,位于 2个极面之间,萌发孔不明显;石虎
的花粉粒萌发沟较窄,沟的一端靠近极面,另一端远离极面,
萌发孔较明显,呈狭椭圆形。有学者认为,同种植物的不同
居群因生态环境的变化,其花粉形态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孢
图 4 吴茱萸花粉粒的网眼、萌发沟及萌发孔
Fig. 4 Pollen grain vein eyelet,germinal furrow and germina-
tion aperture of Fructus rutaecarpa (Juss.)Benth
粉学研究不仅在种间而且在种内居群的分类鉴定方面均具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6]。该研究还表明,石虎作为吴茱萸的一
个变种,虽然二者在花粉形态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也
存在一定差异,这为吴茱萸及其种下分类单位的种质资源鉴
定提供了孢粉学方面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版[M].北京:中国
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60.
[2]龚福保,梁小敏.药用植物吴茱萸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南方农
业,2008,2(5):31 -32.
[3]张红梅,刘玉琴,姚金华,等.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吴茱萸炮制工艺的
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2):59 -61.
[4]张起辉,高慧媛,吴立军,等.吴茱萸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
报,2005,22(1):12 -14.
[5]段徐,凌峰.吴茱萸次碱的药理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
1857 -1859.
[6]曾秀丽,代安国,李青,等.部分牡丹花粉粒超微结构的研究初报[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4):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466 -470.
(上接第 6311 页)
(3)由于气孔对蒸腾作用调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
利用修正后的 Penman-Monteith模型模拟的林木蒸腾曲线相
对于茎流计实测蒸腾曲线相比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且由于
气孔反应时间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气象因子变化对
林木蒸腾速率的影响,使得蒸腾速率的实测值相对于模拟值
变化较为和缓。
(4)需要说明的是,一般冠层整体气孔阻力的回归采用
的是气象因子,这里笔者虽经过多次多种形式的回归实践,
但均未得到较好的结果,同时,考虑到气孔活动本身的节律
性,决定直接采用时间作为回归因子,取得了较为理想的
结果。
参考文献
[1]唐道锋.库布齐沙地主要灌木树种耗水特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
大学,2006.
[2]康绍忠,熊运章,刘晓明,等.用彭曼 -蒙特斯模式估算作物水分散失
量的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15(1):25 -34.
[3]贺康宁.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造林水分生产潜力研究[D].北京:北
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2000:14 -57.
[4]田晶会.黄土半干旱区水土保持林主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D].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05.
[5]张卫强.黄土半干旱地起主要树种光合生理与耗水特性研究[D].北
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6]康绍忠,刘晓明,熊运章.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理论及其
应用[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37 -43.
[7]芦新建. 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林木蒸腾量的方法研究[D].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08.
[8]MLADEN T. Single-layer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 with wariable canopy
resistance[J]. J Irrig Drain Engin,1999,125(5):235 -245.
[9]冷石林,韩仕峰.中国北方旱地作物节水增产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
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78 -86.
[10]李凤民,王静,赵松岭.半干旱黄土高原集水高效农业的发展[J].生
态学报,1999,19(2):152 -157.
[11]贺康宁,田阳,张光灿.刺槐日蒸腾过程的 Penman-monteith方程模拟
[J].生态学报,2003,23(2):251 -258.
[12]张其书.气候生产潜力的阶乘数学模式[J].自然资源,1982(2):56 -
60.
183639 卷 11 期 刘 勇等 江西野生吴茱萸与石虎的花粉形态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