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无公害农产品紫花苜蓿褐斑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全 文 :16
种 植 业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无公害农产品紫花苜蓿褐斑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那孜古丽·阿志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喀拉玛盖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836599)
摘 要:本文论述了绿色农产品紫花苜蓿褐斑病防治原则、病害症状及防治等技术的要求。
关键词:绿色;苜蓿;防治技术
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2 紫花苜蓿褐斑病
2.1 症状
该病在苜蓿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开
始在植株下部叶片发生,自下而上发展。初期在叶片上产
生黄色圆小点,扩大后呈深褐色、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
形的大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
病斑在叶面分布不规则,但一般在叶上部边缘形成的较多。
2.2 病原
苜蓿褐斑病由子囊菌亚门、假盘菌属的苜蓿假盘菌引
起,异名三叶草假盘菌。病菌的子座和子囊叶盘生于叶片
上面的病斑中央部位,一般单生,也有少数几个聚生,初
埋生于表皮下,成熟时子实层突破表皮,子囊暴露。
2.3 发病规律
苜蓿褐斑病一般在六月下旬开始发病,此时一茬苜
蓿已刈割,故此病害对头茬苜蓿危害不大,到七月份的高
温天气对此病害有抑制作用,发展缓慢,八月份进入雨
季,温暖潮湿使苜蓿褐斑病病情迅速上升,八月下旬至九
月上中旬进入发生流行的高峰期,病情指数通常可达到
30 以上,对二茬苜蓿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并造成苜蓿
牧草品质下降。当相对湿度达 58%~ 75%时,日均温在
15℃~ 30℃,旬均温为 10.2℃~ 15.2℃,褐斑病开始流行,
当温度达 16℃~ 17℃,相对湿度为 79%~ 97%时,几天
之内就造成病害流行。降水结露促进此病发生。
2.4 防治技术
2.4.1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可分国内检疫和国外检疫,也分为调运检疫
和产地检疫,通过检疫措施,可有效防止苜蓿褐斑病的发生。
2.4.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无菌种子;在病害没有蔓延时尽
快刈割;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消灭病原载体;推广配方施肥,
合理施肥,提高农田作业质量,规范田间管理,培育壮苗,
抵抗病菌入侵;加强栽培管理,生长后期打掉植株下部的
黄叶、老叶,保持田间通分透光,清除田间的病株残体和
杂草,控制翌年的初侵染源;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
株抗病力。
2.4.3 生物防治
以菌治菌,通过自然界中已存在的或人工繁殖的微生
物、噬菌体等对病菌实施控制,或利用环境中与病菌具有
竞争性和拮抗作用的微生物,人为创造条件使其生长更好、
繁殖更多,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2.4.4 物理防治
机械刈割,根据苜蓿病害发生特点和规律,适当调整
机械刈割时间,可以有效降低苜蓿病害的发生蔓延、减少
病害的抗药性、降低防治的成本、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
减少苜蓿草农药残留量具有很好的作用。
2.4.5 化学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喷施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600 倍液,或用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 2000
倍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70%甲
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
剂 500~ 700倍液,或用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500~ 800
倍液,或用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隔7~10 d防治 1次,
连防 2~ 3次。■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推广的
经验,在采集蟾酥过程中,把好“六关”:一是过滤关。
把蟾蜍用水过滤洗干净,达到体表无泥土;然后晾干,
使耳后变软,掐取蟾酥。二是挤取蟾酥关。挤酥要用
左手先将蟾酥从头往下掇,再捉住前后四条脚,这时
蟾蜍腹部鼓起,耳后腺当即胀大,然后右手拿铝制夹
子挤两个耳后腺,听到夹子对口声音,说明已挤出,
流储到夹子内。三是用夹关。用夹子挤浆时,动作要快,
达到轻重适宜,轻了挤不净浆,重了,耳后出血,造
成伤口感染甚至死亡。四是保护关。为保护蟾蜍生存,
把“六关”采蟾酥
在挤蟾蜍时,最好离水边 200 m 左右,待蟾蜍慢慢地爬
到水里,挤过蟾蜍的伤口,试验表明可基本愈合,从而
达到再利用。五是过滤关。在挤蟾酥时,铝制夹子内多了,
可存放到大口玻璃瓶内;然后用 80 目尼龙丝罗过滤,去
掉杂质,用手拍捏成圆饼,直径 5 cm,厚度半厘米,用
手指捏合均匀;在温度 40 ℃ ~ 60 ℃环境中放在玻璃板
上晾干。六是入药关。在入药前先检查干湿度,将无污
染无杂质的蟾酥备好入药。
李新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