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3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ol. 33 No. 1
Jan. 2012
不同播期及密度对草原 3 号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
贾鲜艳, 张 众* , 庞敏娜, 杨风龙, 潘永刚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 010019)
摘要: 2010 年 7 月至 2011 年 6 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验地进行了不同播期及密度对草原 3 号苜蓿生长发育
影响的试验,对不同播期及密度处理的株高、物候期、根颈粗、分蘖芽数、越冬率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播种密度越
大,播期越晚,苜蓿生长越缓慢,越冬率越低。7 月初播种,越冬率可达 100%,8 月中旬以后播种,越冬率为 0。同时,
早播有利于第二年的返青生长。因此认为,草原 3 号苜蓿最适播期应不晚于 7 月中旬。40cm 行距条播时播种密度
以 100 苗 /m为宜。
关键词: 苜蓿; 草原 3 号苜蓿; 播种期; 播种密度
中图分类号: S551 + . 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 - 3575(2012)01 - 0093 - 06
EFFECTS ON ALFALFA GROWTH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DENSITY
JIA Xian - yan, ZHANG Zhong* , PANG Min - na, YANG Feng - long, PAN Yong - gang
(College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uhhot 010019,China)
Abstract: From July 2010 to June 2011,an experiment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wing dates and different sowing density on Medi-
cago varia Martin. cv. Caoyuan No. 3 was conducted in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observation data in different condi-
tions involves plant height,phenophase,diameter of root crown,number of tiller buds,wintering rate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more great sowing density,the later the sowing date and the alfafa grew with a low wintering rate. Sowing early July,wintering
rates is almost 100%,but sowing mid - August,wintering rates is 0. Meanwhile,early sowing is conducive to reviving and growth for
the second year. The sowing date should not be later than mid - July ,and 100 seedling /m sowing density with 40cm row space.
Key words: Alfalfa; Medicago varia Martin. cv. Caoyuan No. 3; sowing dates; sowing density
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业和生态建设的不断发
展,我国苜蓿种植区域不断扩大,面积迅速增加,对
区域性苜蓿生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也日显重要[1]。实
践证明,播期、密度是影响苜蓿生产的重要因素,决
定着草产量、种子产量以及越冬率[2 - 14]。因此,只有
选择适宜的播期和播种密度,才能保证苜蓿地的建
植效果,从而获得最大生产效益。呼和浩特作为“中
国乳都”,倍加重视苜蓿生产,出现了全市广种苜蓿,
大力发展“玉米 +苜蓿→奶牛”模式的奶牛养殖业。
草原 3 号杂花苜蓿 Medicago varia Martin. cv. Ca-
oyuan No. 3 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选育的一个苜蓿品
种,具有抗寒、抗旱特性,已在我国西北方地区得到
大面积推广[15,16]。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索草原 3 号
苜蓿适宜的播种密度和播种期,保证幼苗良好生长
发育,安全越冬,以及第二年正常返青,最终获得高
产、优质苜蓿草,试验结果可为当地苜蓿种植业提供
理论指导。
* 收稿日期: 2011 - 11 - 21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与示范”(20101405)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 -奶牛高效养殖高蛋白饲草种植技术整村
集成模式示范”;科技部“优质苜蓿草产业化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9GJA40031)
作者简介: 贾鲜艳(1964 -) ,女,实验师,主要从事牧草育种及栽培研究.
* 通讯作者: E - mail:Drzhzh@ 126. com
1 试验地区及试验地概况
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验地位于内蒙古呼和浩
特市区内,地处东经 111° 41 ',北纬 40° 49 ',海拔
1063m,属于典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少雨、易干
旱,夏季温热、湿润,秋季凉爽、干燥,冬季严寒、多
雪;年均气温 5. 4℃,7 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 36.
9℃,1 月份最冷,极端最低气温 - 32. 8℃,≥10℃年
积温 2915℃,年降水量 400 ㎜,主要集中在 7 ~ 9 月
份,年均蒸发量 1760 ㎜,无霜期 135d,土壤为砂质栗
钙土,肥力良好,pH7. 0 ~ 7. 5。
2 材料与方法
2. 1 供试材料及田间试验设计
供试草原 3 号苜蓿种子净度 72. 46 /%,千粒重
2. 1g,发芽率 96. 0%。从 2010 年 7 月 3 日至 10 月 1
日,每隔 15d人工条播 1 次,共设 7 个播期,每个播
期内设置 4 个密度处理,每个密度播种 1 个小区,每
个小区播种 5 行,每行长 2m。小区长 2m,宽 1m,小
区面积为 2m2,7 次共播种 28 个小区,每个小区为 1
个处理组合,播期及密度处理组合列表 1。
表 1 不同处理的播种期及播种密度
Tab. 1 The sowing date and density of different treatment
处理组合
Treatment
播种期
Sowing date
播种密度
Sowing density
(苗 /m)
播种量
Seed rate
(g /m)
处理
Treatment
播种期
Sowing date
播种密度
Sowing density
(苗 /m)
播种量
Seed rate
(g /m)
1 7. 3 25 0. 1 15 8. 17 100 0. 4
2 7. 3 50 0. 2 16 8. 17 150 0. 6
3 7. 3 100 0. 4 17 9. 1 25 0. 1
4 7. 3 150 0. 6 18 9. 1 50 0. 2
5 7. 18 25 0. 1 19 9. 1 100 0. 4
6 7. 18 50 0. 2 20 9. 1 150 0. 6
7 7. 18 100 0. 4 21 9. 16 25 0. 1
8 7. 18 150 0. 6 22 9. 16 50 0. 2
9 8. 2 25 0. 1 23 9. 16 100 0. 4
10 8. 2 50 0. 2 24 9. 16 150 0. 6
11 8. 2 100 0. 4 25 10. 1 25 0. 1
12 8. 2 150 0. 6 26 10. 1 50 0. 2
13 8. 17 25 0. 1 27 10. 1 100 0. 4
14 8. 17 50 0. 2 28 10. 1 150 0. 6
2. 2 观测内容及方法
2. 2. 1 播种当年 2010 年分别对各个处理组合的
出苗天数进行调查,并于 2010 年 10 月 3 日,植株枯
黄前,分别选择 1m样行,进行田间密度调查,并挖取
整株后选取代表性样株 10 个,测定播种当年生长发
育指标。
①出苗天数 从播种至开始出苗。
②物候期 整体观测各处理所达到的物候期。
③田间密度 调查统计单位行长的植株数量,
计算田间密度。
④株高 自然状态下,植株顶端到地面的最大
距离;
⑤茎粗 茎秆的最大粗度。
⑥单株分蘖枝数 统计由根颈分蘖节发生的地
上枝条数量;
⑦分蘖芽数 统计由根颈分蘖节发生的地下芽
数;
⑧分蘖节深度 地下分蘖节距地面的距离;
⑨根颈粗 用游标卡尺测量根颈最大粗度;
⑩主根粗 根颈以下主根的最大粗度;
⑾主根长 根颈至主根末端的自然长度;
⑿单株生物量
49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2 年
地上生物量 齐地面剪取地上部分,室内自然
干燥后称其重量,计算单株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将根系室内自然干燥后称其重
量,计算单株地下生物量。
2. 2. 2 生长第 2a 2011 年 5 月 7 日返青后,调查田
间密度、株高、主根粗度、越冬率。
越冬率:选取 100cm 长样段,挖取根系,统计植
株总数和存活植株数,计算越冬率。
越冬率 =存活的植株数 /植株总数 × 100%
其他指标的调查方法同上。
3 结果与分析
3. 1 播种当年幼苗的生长发育
由表 2 可以看出:
播种期不同,出苗早晚有所不同,8 月 17 日以前
播种,出苗较早,出苗天数均为 7d。随着播种期延
迟,出苗天数也逐渐延长,9 月 1 日播种出苗天数为
9d,9 月 16 日播种出苗天数为 10d。10 月 1 日播种
不能出苗。出苗早晚主要受温度影响,温度高有利
于出苗,随着温度下降,出苗期逐渐延迟。
播种当年各处理的田间密度不同,但均表现出
一致的规律,与播种密度成正相关,播种密度越大,
田间密度也越大,24 个处理组合中均以 150 苗 /m的
播种密度的田间密度为最大;田间密度随播种期呈
现低 -高 -低的变化规律,同一播种密度条件下
播种期较早 的,田间密度较小,较晚播种的田间密
度较大,再晚播种的田间密度又下降。其中,以处理
16 和处理 12 的测定值最大,分别达到 76 株 /m和 70
株 /m,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分析原因,主要是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早播种早出
苗,幼苗遭遇高温而容易受害,使数量减少,而较晚
播种气温低,影响出苗,田间密度又降低。适宜的温
度条件下有利于保苗,田间密度较大。
同 1 播期株高、主根长相等,但茎粗、主根粗度
随着播种密度变大而变小;播期越晚,茎粗、主根粗
度数值越小;随着播期的推迟,同一播期下的茎粗、
主根粗差异越来越小,不再随密度变化;8 月 17 日以
后播种的株高、主根长及主根粗都相等,主要因为幼
苗较小,个体之间竞争水肥、阳光比较弱,不同密度
之间差异表现不明显。
同 1 播期处理,密度越大,单株地上、地下生物
量越小;同一密度处理,播期越早其生物量越大;同
一播期只有处理 1 和处理 2、3、4 不在同一物候期,
处理 1 为开花期,处理 2、3、4 为现蕾期,其它的同一
播期各处理都处于同一物候期;根颈粗和生物量表
现为同一规律;分蘖节深度随播期的延迟数值变小,
处理 1 最深为 1. 7cm。7 月 18 日播种的分蘖芽数最
多,以后逐渐减少。
3. 2 第 2 年的生长发育
由表 3 可以看出,6 个不同播期和 4 个不同播种
密度处理播种第 2 年返青越冬率有所不同,处理 1、
2、3、4 越冬率最高,几乎达到 100%;处理 5、6、7、8
越冬率平均为 91. 8%;处理 9、10、11、12 越冬率平均
为 60. 3%,2010 年 10 月 1 日播种的至 2011 年 5 月
7 日测定时都未出苗。其它处理越冬率为 0。越冬
率和播期有关,播期早越冬率高,晚于 8 月 17 日播
种的不能越冬。越冬率和播种密度也有关系,播种
密度越大,越冬率越低,但播种密度对越冬率影响较
小。播期较晚的小区,植株矮小、主根较细,影响植
株的越冬率,导致越冬率较低;播种密度较大的小区
植株个体间竞争水、肥、阳光条件强烈,导致主根较
细、植株瘦弱,越冬率也较低。播量在 0. 1g /m ~ 0. 2
g /m之间,播期在 7 月 18 日之前的小区越冬性较
好。
从株高和返青的观测结果来看,7 月 3 日播种
的,植株生长最好,在 5 月 7 日测定时最高达到 19.
2cm。7 月 18 日播种的最高达到 13. 1cm。8 月 2 日
播种的都为 9. 1cm。可见,播期越早第 2a返青也早,
生长速度也快。8 月 2 日播种的也能返青但越冬率
不高。为了播种第 2a 的正常返青和生长,播期在 7
月 18 日之前较好。
从主根粗度的测定结果来看,其规律基本和返
青后株高的规律一样。播期越早主根越粗,但主根
粗度受密度的影响也较大。密度大主根较细,但播
期在 8 月 17 日之后的植株较小,根系之间的竞争也
小,主根粗度不受密度的影响。主根粗度小于0. 121
cm的基本不能返青。
由表 2、表 3 还可以看出:播种密度对当年出苗
率无明显影响,但对播种当年的植株生长有一定的
影响。播种密度对株高和主根长的影响不大,但对
茎粗、根颈粗、主根粗度、单株地上、地下生物量影响
较大。株高、主根长和植株所处的物候期主要受播
期的影响。从出苗到刚开始分
59第 1 期 贾鲜艳等: 不同播期及密度对草原 3 号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
表 3 播种第 2 年的测定结果
Tab. 3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in second year
处理 田间密度(株 /m) 数量 株高 (cm) 主根粗(cm) 越冬率 (%)
1 13 死株 0 0 0 100. 0
活株 13 19. 2 0. 681
2 25 死株 0 0 0 100. 0
活株 25 18. 4 0. 652
3 37 死株 0 0 0 100. 0
活株 37 18. 4 0. 557
4 48 死株 1 0 0. 421 97. 9
活株 47 18. 4 0. 550
5 16 死株 1 0 0. 398 93. 8
活株 15 13. 1 0. 563
6 22 死株 2 0 0. 395 90. 9
活株 20 12. 6 0. 510
7 31 死株 2 0 0. 361 93. 5
活株 29 12. 3 0. 424
8 37 死株 4 0 0. 322 89. 2
活株 33 12. 3 0. 393
9 13 死株 5 0 0. 296 61. 5
活株 8 9. 1 0. 441
10 19 死株 7 0 0. 295 63. 2
活株 12 9. 1 0. 439
11 36 死株 15 0 0. 214 58. 3
活株 21 9. 1 0. 390
12 67 死株 28 0 0. 212 58. 2
活株 39 9. 1 0. 330
13 17 死株 17 0 0. 121 0
活株 0 0 0
14 26 死株 26 0 0. 121 0
活株 0 0 0
15 48 死株 48 0 0. 121 0
活株 0 0 0
16 70 死株 70 0 0. 121 0
活株 0 0 0
17 15 死株 15 0 0. 082 0
活株 0 0 0
18 24 死株 24 0 0. 082 0
活株 0 0 0
19 45 死株 45 0 0. 082 0
活株 0 0 0
20 56 死株 56 0 0. 082 0
活株 0 0 0
21 9 死株 9 0 0. 040 0
活株 0 0 0
22 16 死株 16 0 0. 040 0
活株 0 0 0
23 30 死株 30 0 0. 040 0
活株 0 0 0
24 55 死株 55 0 0. 040 0
活株 0 0 0
69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2 年
79第 1 期 贾鲜艳等: 不同播期及密度对草原 3 号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
枝植株生长几乎不受播种密度影响。开始分枝
后播种密度与苜蓿植株生长速度成反比。密度越
大,生长速度越慢,植株根颈就越细。相反,播种密
度小的小区植株生长速度快,根颈较粗,植株也强
壮。
从表 3 还能看出,播种密度为 0. 1g /m的处理虽
然单株地上生物量最大,但折算成每米的地上生物
量后并不是最好的,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是
株距过大,田间密度减少,导致总的生物量减少。播
种密度过大,影响植株个体生长发育,植株细弱,也
会导致总的生物量下降。
第 2a的返青和越冬率与播种当年的幼苗生长
状况关系密切,在秋末株高低于 4cm,主根粗低于
0. 121cm的植株将很难越冬。
4 结论
在当地条件下,草原 3 号苜蓿的最适播期在 7
月中旬之前,条播 40cm 行距的适宜播种密度为 100
株 /m。适时、适量播种,苜蓿出苗早、幼苗长势好、适
应性强、地上生物量多、生产能力强、越冬率高、第 2a
返青早生长快。
参 考 文 献:
[1] 陈水红. 我国苜蓿引种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草业与
畜牧,2007(1) :7 - 10.
[2] 徐敏云,李云起,谢帆,等. 影响紫花苜蓿高产栽培诸
因素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05,(4) :15 - 17.
[3] 张众. 不同播种因素对蒙古冰草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
响〔J〕.华北农学报,2006,21(6) :95 - 99.
[4] 胡式仪,王胜华.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生育及
产量影响的研究初报〔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80,
02:1 - 7.
[5] 陈述明,李卫军,李雪锋. 密度对苜蓿生长发育及种
子产量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学,2005,42(3) :189 -
191.
[6] 莫惠栋. 种植密度和作物产量 -产量和密度的数量关
系及其分析(续)〔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
版) ,1980,6(2) :65 - 74.
[7] 张晓华,张众,徐娜,等. 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长状
况及草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 :27
- 30.
[8] 张晓华. 鄂尔多斯高原区苜蓿关键种植管理技术研究
〔D〕.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9] 库尔班·尼扎米,伊斯拉依·达吾提. 紫花苜蓿在北
疆旱作条件下播种期的试验研究〔J〕. 现代畜牧兽医,
2009,(1) :25 - 26.
[10] 蔡新赟. 6 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清水县的最佳播期研究
〔J〕.甘肃农业,2009,(4) :83 - 84.
[11] 王明泽,李国良,王殿奎,等. 不同播种密度对紫花
苜蓿种子产量影响的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8) :83 - 85.
[12] 李拥军. 灌水次数、播种密度对留种紫花苜蓿生长发
育和种子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1998,7(3) :25 -
28.
[13] 王莹,段学义,张胜昌,等. 紫花苜蓿播种密度对草
产量及其他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
28(7) :1400 - 1402.
[14] 薛勇,穆丹,梁英辉,等. 不同播期对肇东苜蓿生长
和产量的影响〔J〕.当代畜牧,2009,8:45 - 46.
[15] 米福贵,云锦凤. 草原 3 号杂花苜蓿新品种选育报告
〔R〕.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
品展示会论文集,2003:24 - 27.
[16] 云岚. 草原 3 号苜蓿新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旱性评价
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3.
89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