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 1期
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为蝶形花科红豆属常绿乔
木,又名花梨木,由于缺乏人工栽培,野生资源变得越来越
少,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1],开展花榈木的人工栽培对
保护野生资源、满足木材加工业和人类需求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由于现在花榈木人工造林极少,也未见有关花榈木
的相关研究报道,现将花榈木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
林业和园林生产者参考。
1 花榈木特征特性与利用
1.1 花榈木形态特性及分布
花榈木通常高 5~10m,有时可达 16m,胸径达 40cm;树
皮平滑,有浅裂纹,带灰绿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革质,长
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光滑无毛,总状花序腋生或组成圆锥花
序顶生,花蝶形,花瓣 5 片,淡绿色,花柱线形,柱头偏斜;荚
果扁平,长椭圆形,种子 1~8 粒,种皮鲜红色,有光泽;花期
7~8月,果期 10~11月[2]。主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于海拔
100~1 300m 山地、溪边、谷地林内,越南、泰国等地亦有分
布。在浙江省各地有分布,全省花榈木资源为 51.94 万株,其
中幼树 51.62 万株,大树 3 200 株,蓄积量 136.6m3,分布面积
4.27hm2[3]。
1.2 花榈木生态特性
花榈木适应性较强,在酸性、中性土壤均能正常生长。
花榈木天然林地土壤肥沃湿润,常与枫香、苦槠、马尾松、亮
叶厚皮香、木荷、乌桕、栲、冬青、总状山矾、柃木、映山红、乌
药等树种伴生。花榈木幼树较耐阴,大树喜光。花榈木萌芽
力强,经多次砍伐或火烧后仍可萌发。根有固氮菌,能改良
土壤。花榈木前期生长较快,树高速生期 4~10 年,年平均生
长量 64cm,胸径速生期 5~11 年,年平均生长量 0.95cm,材
积速生期从第 13 年开始。福建柘荣县楮坪乡有一片花榈木
天然林,其中最大的 1株高 26.7m,胸径 82cm,材积 5.9m3。
1.3 花榈木利用价值
花榈木为世界著名的珍贵用材树种,木材结构细、均匀,
重量中等,硬度适中,耐腐朽,不翘不裂,不易腐朽,削面光
滑美观、芳香而有光泽,是制作高档家具、工艺雕刻和特种
装饰品的珍贵高档用材树种。花榈木树体高大通直,端庄美
观,枝叶繁茂多姿,宜作庭荫树、行道树或风景树,或在草坪
中孤植、丛植,也可在大型建筑物前后配置,显得格外雄伟
壮观。花榈木为常绿阔叶树种,四季常青,繁花满树、荚果吐
红,在公园绿地中可与其他落叶树种配置使用,在寒风中矗
立起片片绿荫,形成独特的楠林景观。花榈木也是一种重要
的中草药,它的根、皮、茎、叶均可入药。主治跌打损伤,风湿
关节炎及无名肿毒。
2 花榈木丰产栽培技术
2.1 种子采集
花榈木主要采用播种繁殖,花榈木荚果 11月下旬成熟,
褐色为成熟种子。采种要选择二十五至三十二年生以上的优
良母树,当荚果快要开裂时采集,种子及时采收后,清除杂
质,切忌曝晒,仅宜阴干,使其自行开裂脱粒。种子形状如蚕
豆,千粒重 1 100~1 400g。种子阴干后,采用沙藏或置于冷库
贮藏。
2.2 播种育苗
花榈木的种子,种皮较紧密不易透水,能保持较长时间
的休眠期。播种后,一般发芽较迟,持续期也长。为了提高种
子发芽率,缩短发芽时间,播种前需进行种子处理,首先用
草木灰浸种 1d,再用温水浸种 3d,最后进行湿沙层积处理
3~4d,当种子大部分裂开并长出胚根时可进行播种。注意在
层积催芽过程中,要不断翻动种子,否则会造成烂种。播种
一般在 3 月间进行。播种前,苗床要施足基肥,并进行土壤
消毒。采用开沟条播的方法进行,沟距 20cm,种子间距7cm,
沟深 5cm 左右。播种时种子胚根朝下放置,覆土 4~5cm 厚,
浇 1 遍透水之后,苗床上均匀覆盖 1 层薄稻草,以保持土壤
的温湿度。一般播种量为 375kg/hm2。播种后要加强苗圃的
田间管理,及时做好雨天清沟排水和干燥天气的浇水保湿工
作,一般在 40d 之内,通过催芽的种子可出土发芽,发芽率
可达 80%以上。
2.3 苗期管理
花榈木苗出土后需立即遮荫,若是大面积育苗,可采用
防晒网遮荫,以节约育苗成本。透光度 50%左右。阴天时,晚
上收起遮盖物。遮荫时间不超过 2~3 个月,一般到 8 月底即
无需遮荫。在苗木生长初期,花榈木苗生长缓慢,应及时除
草、松土并适量施肥,每个月施 0.2%尿素溶液 1 次,以促进
苗木生长。幼苗后期生长迅速,此时气温高,苗木生长快,晴
天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湿,同时做好除草工作。每次拔草后,
要及时浇水,并追施复合肥、草木灰等。9月初还出现苗木生
长高峰期,10 月仍有部分苗木抽梢生长。因此,9 月下旬至
11月应停止施肥,前期可每隔 15d 喷施 1次 0.2%~0.5%的磷
酸二氢钾溶液,以促进苗木木质化,以便安全越冬。一年生
(下转第 84页)
珍贵树种花榈木丰产栽培技术
沈绍南 柳尚贵 蔡焕留
(浙江省庆元县林业局黄田镇林业工作站,浙江庆元 323809)
摘要 介绍珍贵树种花榈木的形态特征、自然分布和生态特性及利用价值,并从种子采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整地造林、抚育管理
等方面对花榈木丰产栽培技术进行论述,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花榈木提供依据。
关键词 花榈木;特征特性;资源分布;丰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081-01
作者简介 沈绍南(1955-),男,浙江庆元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营
林生产和林政执法工作。
收稿日期 2008-12-11
园艺博览
81
《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 1期
!!!!!!!!!!!!!!!!!!!!!!!!!!!!!!!!!!!!!!!!!!!!!!!
!!!!!!!!!!!!!!!!!!!!!!!!!!!!!!!!!!!!!!!!!!!!!!!
(上接第 81页)
苗高 40~50cm,地径 0.5~1.0cm,可出圃造林,产苗 22.5~30.0
万株/hm2。
2.4 整地造林
花榈木要求水肥条件高,造林地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
水分条件好的山坡下部、山洼及河边冲积地为宜。整地一般
用水平带垦挖大穴,穴长宽 50cm×30cm,深 30cm 以上。为
培育好干形,初植密度应适当加大,在较好立地条件下以株
行距 2.0m×(1.5~2.0)m,栽植 2 550~3 450 株/hm2为宜。在春
季冬芽尚未萌动前进行植树,栽植前,苗木要剪去部分枝叶
和过长的根,打好泥浆,认真栽植,成活率可达 85%以上。
2.5 抚育管理
造林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幼林抚育一般每年 1~2 次,连
续数年,至幼林郁蔽为止。第 2年起抚育时可进行修剪枝条,
培育干形。在管理期间,应积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花榈
木苗病虫害较少,主要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发生角斑
病,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0.167%溶液或 70%甲基托布
津可湿性粉剂 0.125%溶液防治。对食叶害虫,用 50%甲胺磷
乳油 0.067%~0.083%的溶液防治。
3 参考文献
[1] 于永福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植物名录(第一批)》出版[J].植物杂志,1999(5):3-11.
[2] 浙江植物志编委会.浙江植物志(第三卷)[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3.
[3] 孙孟军,邱瑶德.浙江林业自然资源(野生植物卷)[M].北京:中国农
业科学出版社,2002.
(上接第 82 页)
2.4 定植
定植时间为 7月上旬。定植前 1d秧苗浇透水,栽苗最好
选阴天,至少要在傍晚进行。保苗 5.10~5.55 万株/hm2,浇足
定植水,当天不能封埯,最好过 1~2d。当第 1穗果长到鸡蛋大
小时,要疏花疏果,留 3 穗果,每穗果留 3~4 个。采取单干整
枝、掐尖。第 1穗果膨大时追尿素 225kg/hm2,二铵 150kg/hm2,
同时注意灌足水 ,以促进果实膨大。当外界最低温度降至
12℃时,应放下棚膜,减少通风,大棚周围开始围草苫子,温
度保持白天 25~28℃,夜间 15~18℃,果实成熟及时上市。
2.5 病害防治
2.5.1 番茄病毒病。①幼苗期。定植后生长期,发病前用1.5%
植病灵 1 000 倍液,或 20%病毒 A 500 倍液喷雾,或高锰酸
钾 1 000 倍液喷雾,7~10d 喷 1 次, 共喷 3~4 次。 ②消灭蚜
虫。大棚周围、温室前后部骨架上挂 10~15cm 银灰膜条阻止
外界蚜虫进入,用薄膜 22.5kg/hm2。及时喷药治蚜,选用吡
虫啉 2 000 倍液防治。③防止接触侵染。先整健壮株枝,后整
病株枝。④秋番茄要适当晚播,定植时育苗天数不超过 25d,
幼苗期要遮荫,小水勤浇防止高温干旱。
2.5.2 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立即防治,用百菌清烟雾剂熏
烟,或 64%杀毒矾 400~500 倍液喷雾,间隔 7~10d 喷 1 次,连
续喷 2~3 次。
2.5.3 番茄晚疫病。用 25%瑞毒霉与 70%代锰按 1∶2 混合
400 倍液喷雾,或 64%杀毒矾 400~500 倍液喷雾防治。
3 参考文献
[1] 李平,李莉 .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栽培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 ,2003
(10):12-13.
[2] 王瑛,苏少华,张真真,等.大棚秋延迟番茄的栽培管理 [J].现代农业
科技,2007(18):26.
增加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
(3)吸引大量的闲散劳力。栽植花椒前,全村劳动使用
率仅占 57%左右,如今剩余劳力明显减少。在花椒采摘季节,
椒农还需雇用大量的外地妇女或学生采摘花椒。
(4)提高村民学科学技术的积极性。通过举办培训班、编
写技术资料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使椒农受训率达65%以
上,加之椒农之间的互帮、互学,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技术
素质,促进了农村的科技进步。
(5)增强社区村民的自然保护意识。由于保护区给社区
投资进行花椒混农试验,从而缓解了社区与保护区的对立
情绪。随着社区村民经济收入的增加,以及保护区工作人员
宣传自然保护知识的深入,村民进入保护区采药、狩猎、盗
伐等违法现象明显减少。
4 存在的问题
保护区周边社区可耕地面积少,地埂、坡地面积大,利
用率低,发展椒农混作前景十分广阔。但从试验区情况看,
其发展极不稳定,主要原因:一是村民对花椒的土、肥、水管
理及病虫害防治不重视,没有掌握椒农混作技术;二是社区
缺乏混农林业的整体规划,不利于花椒混农模式的推广;三
是在花椒生产上,村民随市场变化而变化,被动适应,不能
自觉地进入市场。
5 对策
5.1 继续抓好花椒栽培技术培训工作
要通过幻灯、广播、板报、举办培训班、编印技术资料、
参观等形式,在社区广泛开展花椒栽培技术培训,尤其重视
对花椒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椒农混作技术的培训,努
力提高椒农的科学管理水平。
5.2 制定花椒混农推广规划
要大力宣传混农林业知识及其重要性,帮助保护区周
边社区制定花椒混农推广规划,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逐步
推广花椒混农试验的经验。
5.3 搞好花椒的产业化经营
要开展花椒油、花椒精等花椒深加工。加工企业要积极
与椒农签订购销合同,商量最低保护价,与椒农结成风险共
担、利益均享的共同体,逐步走上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
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6 参考文献
[1] 朱建 .地埂花椒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研究 [J].陕西林业科技 ,1999,
(3):17-20.
[2] 周敦强 .混农林业发展现状及其应用概况[J].引进与咨询,2006(8):
55-56.
[3] 李昌晓,李昌阳,汤辉.几种典型混农林业模式的综合评价[J].西南师
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88-293.
[4] 林华忠,潘文忠,吴大忠,等.混农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J].林业科
技开发,2004(6):10.
[5] 吴成亮,苏印泉,孙长霞,等 .西部山区混农林业发展社会性影响因
子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4):186-188.
[6] 刘世岩,曹成有,王秀芬,等.混农林业及其应用概况[J].防护林科技,
2003(4):42-43.
园艺博览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