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蔬 菜 2015.4
用于控制蚜虫、粉虱、蓟马等害虫;蓝板主要用于各
种蝇类的防治。 插板时间可根据当地害虫发生情况
确定。
2.3.4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在小菜蛾、 蔬菜棉铃虫
成虫盛发期, 在蔬菜田放置小菜蛾和棉铃虫的性诱
芯,用来诱杀成虫或干扰成虫交配,可以降低田间虫
量和落卵量。 性诱剂的放置以每亩 3枚为宜,诱盆高
度 0.3~1.0 m,及时清理虫尸,每月更换一次诱芯。
2.3.5 生物防控技术 在田间病虫害发生初期,选
用有益生物及其天然的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为害。
可选用云菊除虫菊素、BT、苦参碱、农用链霉素、农抗
120 等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斜纹夜蛾、棉铃
虫、蔬菜软腐病、角斑病等多种蔬菜病虫害。
2.3.6 其他防控技术 当病害流行、虫害暴发时,选
择供港菜规范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
防治,以确保蔬菜的安全生产。
3 基本经验
3.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
为保证 2014 年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顺利推广
和应用, 各县区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细化工作任
务,明确责任人和主要工作人员, 确保了目标任务的
完成。
3.2 加强病虫监测,科学发布预报
为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 各级病虫监测站采
取系统定点调测和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的方法, 及时
掌握示范区病虫的发生动态, 准确发布病虫趋势预
报,为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3 强化示范带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和培训, 提高
病虫绿色防控意识和应用绿色防控的技术水平。 在
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 植保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进行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指导, 组织开展了病虫绿色
防控现场会、技术交流会等,通过发传单、看现场、多
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
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的提高。
3.4 强化农药监管,确保农产品安全
各级农业部门配合农技部门, 加强了对农药市
场的监督和抽查,严禁高剧毒农药的使用,严肃查处
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确保了合格、安
全农药的有效供应。
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又名藜蒿、水蒿、芦
蒿等,为菊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
我国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野生于荒滩、荒坡圩区及
洲地等。 蒌蒿本是野生,现作为一年生蔬菜栽培。 江
苏省南京市八卦洲乡栽种面积超过 1 333.3 hm2,每
年冬春季盛产, 年产量达 2 000 万 kg, 并销往全国
20 多省、市,外销量近 1 000 万 kg 湖南省洞庭湖地
区栽培较多,深受消费者喜爱。
1 特征特性
蒌蒿根系发达,须根着生于地下茎上,须根密生
特产蔬菜蒌蒿的特征特性
及优质丰产技术
作者简介:邓正春(1957-),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邓正春 1 戴红梅 1 李 静 1 吴仁明 2 吴平安 2 杨 宇 2
(1.湖南省常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会 常德 415000;2.湖南省常德市农业局 常德 415000)
摘要:阐述了蒌蒿的原产地,我国的生产情况,特征特性,营养含量与用途。 指出在蒌蒿富硒优质丰
产栽培时,应掌握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科学施硒及适时采收等技
术要点。
关键词:蒌蒿;特征特性;丰产技术
261- -
2015.4 蔬 菜
根毛,吸收肥水能力极强。 地下茎白色,新鲜时柔嫩
多汁,既是繁殖器官,又是养分贮藏器官。入土深 15~
25 cm,长可达 30~40 cm,粗 0.6~0.8 cm,节间长 1~
2 cm,节上有潜伏芽,能抽生地上茎,直立,成株高
1.0~1.5 m,茎粗 1~2 cm。 食用嫩茎青绿色、淡绿色或
略带紫色,长 25~30 cm,粗 0.3~0.5 cm,叶片绿色。 叶
羽状深裂,叶长 10 cm,宽 5~8 cm,裂片边缘有粗钝
锯齿。叶面绿色无毛,叶背有短密的茸毛,呈粉色。秋
初,顶端和叶腋抽生头状花序,直立或下垂,有短梗,
多数密集狭长的亚总状花序,有条形苞叶,总状近钟
状,长 2.5~3.0 mm,宽 2.0~2.5 mm,总苞片约 4 层,外
层卵形,黄褐色,被短绵毛,内层边缘宽膜质。 花黄
色,内层两性,外层雌性,每花序能结瘦果约 1 个,瘦
果细小。果实黑色,无毛,老熟后易脱落。蒌蒿性喜冷
凉湿润气候,耐湿、耐肥、耐热、耐瘠,不耐干旱。 早春
气温回升到 5℃左右,地下茎上的侧芽(潜伏芽)开始
萌发,日平均气温 12℃~18℃时生长较快,日平均气
温 20℃以上时茎秆容易木质化。 南京地区露地野生
蒌蒿一般春季 2 月中、下旬萌发,4 月上、中旬营养生
长加快, 是露地蒌蒿上市高峰期。 如采取保护地栽
培,上市期能提早到上年 12月中、下旬。 蒌蒿适宜温
度范围较广,喜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只是在强光下
嫩茎易老化。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
良好的壤土为宜。 只要温度适宜,可周年生长,无明
显的休眠期。
2 营养与用途
蒌蒿以鲜嫩的地上茎和地下茎供食用, 清香、鲜
美, 脆嫩爽口, 营养丰富。 每 100 g嫩茎含有蛋白质
3.6 g、灰分 1.5 g、钙 730 mg、铁 2.9 mg、胡萝卜素
1.4 mg、维生素 C49 mg、天门冬氨酸 20.4 mg、谷氨酸
34.3 mg、赖氨酸 0.97 mg。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酸
性洗涤纤维等。 早在明朝,蒌蒿与笋同拌肉食之,味道
鲜美,碧如玉针,嫩不须嚼。 南方人素来爱吃野菜,蒌
蒿可凉拌或炒食。 蒌蒿根性凉,味甘,叶性平,平抑肝
火,可治胃气虚弱、浮肿及河豚中毒等病症以及预防
牙病、喉病和便秘等功效。根茎含淀粉量高,可为肌体
提供热量能源,也可作为神经结构成分和酶、激素的
组织成分。 同时也可起保护头脑的作用和充当肝脏
贮备肝糖而起解毒的作用。 蒌蒿抗逆性强,很少发生
病虫害,所以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是南方冬春
市场供应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3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优质高产的蒌蒿品种,如大
叶蒿、碎叶蒿、青芦蒿和白芦蒿等品种。 现将大叶蒿、
碎叶蒿品种特征特性介绍如下。
3.1 大叶蒿
又名柳叶蒿,叶羽状三裂,嫩茎青绿色,清香味
浓,粗而柔嫩,较耐寒,抗病,萌发早,产量高。
3.2 碎叶蒿
又名鸡爪蒿,叶羽状五裂,嫩茎淡绿色,香味浓,
耐寒性略差,品质好,产量一般。
4 栽培技术
4.1 冬、春萎蒿栽培技术
4.1.1 栽种方式 (1)种子繁殖:3 月上中旬将蒌蒿
种子与 3~4 倍干细土拌匀直接播种,采用撒播、条播
均可。 条播行距 30 cm 左右,播后覆土并浇水,一般
3月下旬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间苗、匀苗,缺苗的地
方移苗补栽。 (2)无性繁殖:①分株栽种:5月上中旬,
在留种田块将蒌蒿植株连根挖起,截去顶端嫩梢,在
筑好的畦面上, 按行株距 45 cm×40 cm 每穴栽种 1~
2株,栽后踏紧浇透水,经 5~7d 即可活棵。 ②茎秆压
条繁殖:每年 7~8 月将半木质化的茎秆齐地面砍下,
截去顶端嫩梢, 在整好的畦面上, 按行距 35~40 cm
开沟深 5~7 cm,将蒌蒿茎秆横栽于沟中,头尾相连,
然后覆土,浇足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生根与
发芽。 ③扦插繁殖:每年 6 月下旬至 8 月,剪取生长
健壮的蒌蒿茎秆,截去顶端嫩梢,将茎秆截成 20 cm
长小段,在筑好的畦面按行株距 35 cm×30 cm,每穴
斜插 4~5小段,地上露 1 / 3,踏紧浇足水,经 10d 左右
即可生根发芽。 ④地下茎繁殖:四季均可进行。 地下
茎挖出后, 去掉老茎、 老根, 剪成小段, 每段有 2~
3 节,在筑好的畦面上每隔 10 cm 开浅沟,将每小段
根茎平放在沟内,覆薄土,浇足水。
4.1.2 田间管理 (1)整地施肥:选择前茬为非菊科
作物、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沙壤土为宜。 栽种前
进行耕翻晒(冻)垡,结合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猪牛
粪 3 000~4 000 kg 或腐熟饼肥 150 kg 左右, 整地做
畦,畦宽 1.5~2.0 m,深沟高畦。 生长期间,9~10 月份
进行 1 次追肥,每亩用尿素 10 kg,撒施并结合浇水,
以促进蒌蒿的营养生长,防止后期早衰。 (2)清除杂
草:蒌蒿地下茎主要分布在 5~10 cm 土层内,栽种活
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促使根系发育良好,累
积更多养分。 (3)浇水:蒌蒿耐湿性很强,不耐干旱,
高温干旱季节要经常浇水, 保持田间湿润, 促进生
长。 (4)病虫防治:蒌蒿生长期间病虫害时有发生,主
要有蚜虫、虫瘿、玉米螟、棉铃虫、刺蛾及蒌蒿大肚象
262- -
蔬 菜 2015.4
等害虫,可用抑太保、卡死克、菊酯类等高效低残留
农药进行防治。
4.1.3 大棚覆盖 蒌蒿地上部被严霜打枯后, 应齐
地面砍去蒌蒿茎秆,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和杂草,浅松
土,每亩撒施尿素 10 kg 或复合肥 80 kg,浇足底水,
5~7 d后扣棚盖膜。 一般在 11月下旬至 12月上旬进
行,同时用地膜直接浮面覆盖在植株上,棚四周压严
压实。 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地膜覆盖可推迟进行。 晴
天中午要在背风处通风换气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蒌蒿大棚覆盖技术自 1994 年发展以来得到迅速推
广应用,涌现了一批典型。 栖霞区八卦洲乡外沙四队
罗来林 0.12 hm2大棚蒌蒿,总产值达 19 800 元,平均
每公顷产值 16.5 万元; 外沙村宇振民大棚覆盖蒌蒿
0.14 hm2 亩,总产值达 2.4 万元;光明村 9 队种植大
棚覆盖蒌蒿 5.4 hm2,总收入达 50 余万元,人均净收
入 2 480元。目前野菜的发展已成为八卦洲全乡农民
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
4.1.4 收获 蒌蒿栽培有露地或设施栽培, 设施栽
培蒌蒿可采用多种不同的覆盖方式,分期分批覆盖,
可提早上市,均衡供应。 大棚覆盖栽培蒌蒿,一般覆
盖后 40~45 d,株高 20~25 cm时即可采收。 露地栽培
蒌蒿, 随着自然温度变化自行萌发, 当日平均气温
12℃~18℃时,嫩茎迅速生长,4 月上中旬是露地蒌蒿
上市高峰。 采收时,用利刀平地面在萎蒿基部割下,
嫩茎上除保留极少数心叶外,其余叶片全部抹除,扎
捆码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好经 8~10 h的简易软化,
即可上市。 大棚覆盖蒌蒿,第 1 茬采收后,应立即清
除杂草、残枝落叶,并追施肥水,每亩追施 5~10 kg 尿
素, 覆盖后管理同上。 这样再经 45~50 d, 即收获
第 2茬。 一般大棚蒌蒿冬春季可收获 2~3茬,亩产量
达 800~1 000 kg。
4.2 伏、秋蒌蒿栽培技术
4.2.1 品种选择 生产上一般选用大叶青秆蒌蒿。
4.2.2 整地施肥 以腐熟有机肥为主 , 每亩施
4 000~5 000 kg, 或用 25%复合肥+尿素 40 kg 作基
肥,深耕晒垡 2~3 次,使肥料与土壤充翻匀,然后做
畦宽 1.0~1.2 m,沟深 20 cm。
4.2.3 栽种 伏、秋蒌蒿栽种最佳期在 7~8 月初,将
留种地块的植株齐地面砍下, 截去顶梢和基部木质
化部分,选中间部分截成 20 cm 长小段,将茎秆放在
1%的杀虫双药液中浸泡 10~20 min,防钻心虫危害。
然后捞出,按行株距 35 cm×30 cm,每穴 4~5 根栽种
在筑好的畦面上,地上露 1/3,踏紧浇水,上面覆盖遮
阳网,保持土壤湿润,经 10 d后生根发芽。
4.2.4 田间管理 活棵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结
合追施稀粪水,每亩施 1 000 kg。 搭架高 0.8~1.0 m,
上面覆盖遮阳网,网四周扎紧,防风吹,盖网时间主
要在晴天上午 10:00 至下午 16:00,早晚将网揭掉,加
强盖网后的管理。
4.2.5 收获 蒌蒿栽种后约 30 d 左右, 茎秆侧芽长
出 15~20 cm,即可剪取嫩枝,剪下的嫩枝需捂 2 d,将
嫩枝上叶片抹除即可上市。 收割时剪大留小,分批收
获。 每收 1~2 次施 1 次肥,浇 1 次透水,保持畦面湿
润,促进生长。
5 科学施硒
5.1 富硒机理
蒌蒿富硒生产是在蒌蒿生长发育过程中, 叶面
喷施补硒产品,通过蒌蒿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将无
机硒吸入蒌蒿植株体内转化为有机硒富集在蒌蒿茎
秆中,经检测硒含量符合 GB 28050 标准时成为富硒
蒌蒿。
5.2 使用方法
先把硒含量 400 mg/kg 的补硒产品 50 g、卜内特
10 ml 或好湿 2.5 ml 用少量水和匀,再加水 15 kg,充
分搅拌均匀,然后均匀地喷洒到蒌蒿叶片正反面,以
不滴水为度。 施用量根据施用时期和面积按上述比
例配制。 一般在苗期施硒 1次,每亩施硒溶液 30 kg,
以后每采收 1 次施硒 1 次, 每亩每次施硒溶液 30~
50 kg,间隔期 15~20 d。
5.3 注意事项
宜与卜内特或好湿等有机硅喷雾助剂混用,以
增加溶液扩展度和附着力, 延长硒溶液在叶面的滞
留时间,提高施硒效果。 选择阴天和晴天下午 16:00
后施硒效果较好,要求喷施均匀,雾点要细。 施硒后
4 h 之内遇雨,应补施 1 次。 可与酸性、中性农药、肥
料混用,但不能与碱性农药、肥料混用。 采收前 15~
20 d停止施硒。
参考文献
[1]张和义,胡萌潮.特菜安全生产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2012:1-6.
[2]邓正春,郑文凯,吴平安,等.名优蔬菜富硒生产关键技术[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11-15.
[3]林丰成.蒌蒿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3(6):11-12.
[4]张道宽,宋佩扬,管爱国.蒌蒿及栽培[J].南京农专学报,1997
(3):26-27.
[5]王宝海 ,胡琦 .蒌蒿大棚早熟栽培技术 [J].中国农技推广 ,
1998(5):31-32.
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