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多花木兰应用价值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曹国军 ,文亦芾* ,周 微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摘 要:多花木兰是一种起源于热带 、亚热带的多年生豆科植物.耐旱 、耐酸 、耐瘠薄 、生物量大 、营养价值高。是
优良的饲用灌木树种。本文介绍了多花木兰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抗性强的特点。综述了多花木兰在水土保持
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且建议对多花木兰的刈割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并总结出一套饲用型多花木兰优质丰产
栽培技术。
关 键 词:多花木兰;营养价值;栽培技术:生物量
中图分类号:S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377(2006)04-0057-03
多花木兰(Indigofera amblyantha)别名为马黄消 , 为中
旱生草本 、半灌木 、灌木。原产于我国的海南 、广东 、广西 、
台湾 、福建和云南等热带 、南亚热带地区 , 主要野生分布于
这类地区的山坡 、丘陵地带 ,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人工驯
化栽培 , 目前种植面积约 1500ha[ 2] 。它具有抗旱 、耐寒 、耐
瘠薄等特性 ,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 , 其适口性好 , 粗蛋白
质和粗脂肪含量高;返青早 、枯黄晚 、绿期长 , 是改良干旱 、
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和建植人工放牧地的优良饲用灌木;另
外 ,还具有医用等多方面的用途。因此 , 国外从 20 世纪初
就开始对其进行引种和研究工作 , 取得系列的成果。但我
国对多花木兰的研究较少.其作用和价值还未被人们充分
认识。本文对多花木兰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应用价值和栽
培技术研究进行综述 , 以使多花木兰能为我国生态环境改
善 、畜牧业的发展和退化草地改造发挥作用。
1 生物生态学特性
多花木兰为豆科木兰属多年生灌丛饲用植物。植株高
0.8 ~ 2.4m , 茎杆直立 ,枝条密被白色“丁”字形茸毛 。奇数
收稿日期:2006-10-11
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1C0102)与云
南肉牛肉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
范(2004NG04)。
作者简介:曹国军(1982-), 男 , 江西九江人 , 在读硕
士。
通讯作者:文亦芾(1972-), 女 , 山西稷山人 , 博士 , 副
教授 , 主要从事草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羽状复叶 ,具小叶 7~ 15 个 ,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 , 长 1.5
~ 4.0cm , 宽 1~ 3cm , 先端圆形.基部宽楔形 ,全缘。总状花
序腋生 ,蝶形花冠。 每个花轴着生小花 20 ~ 70 朵 , 荚果条
形 , 棕褐色 ,种子呈矩圆形 ,淡褐色 , 千粒重约8g。多花木兰
适应性广 ,对土壤要求不严 , 在 pH 值 4.5~ 7.0 的红壤 、黄
壤或紫红壤上能良好的生长。该灌木在夏季良好的水 、热
条件下生长旺盛 , 日均增高 1.1 ~ 1.3cm;冬季无持续霜冻
情况下可保持青绿 , 遇重霜时则叶片脱落 , 呈休眠状态.但
枝条仍能安全越冬[ 1 , 4] 。再生力强多花木兰的茎干和根茎
着生大量休眠芽 ,冬季和早春离地面 10~ 20cm 的主茎部位
刈割后 , 3月底至 4 月初 , 从根茎和茎干上发出大量嫩芽。
耐旱性强 , 在 0 ~ 40cm 的根层土壤含水量只有 16.2%时 ,
仍能正常生长;多花木兰还具有一定耐渍水能力 , 杨特武等
(1987)在本所资源圃内测定 , 在 0 ~ 40cm 根层土壤含水量
为 25.3%时 ,毗邻的苜蓿大多数植株被渍死 , 而多花木兰
除主根深层部分发生腐烂外 ,未发生死苗现象[ 2] 。
2 多花木兰应用价值
2.1 多花木兰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效益
多花木兰根系发达 、生长速度快.枝叶茂密 、覆盖度大 、
寿命长 , 能有效截留水滴.发达的根系能固土保水.防止土
壤冲刷 , 是一种抗性强的水土保持树种[ 4] 。
2.2 多花木兰的饲用价值
2.2.1 适口性 多花木兰营养丰富 ,植株无刺 ,无异味 ,茎
叶柔嫩 ,不含有毒有害成分 , 具甜香味。牛 、羊、兔特别喜食
其嫩叶 、花及果实, 作为青饲料鸡和猪也爱吃。成熟的豆荚 ,
羊最爱啃食, 是牛、羊在冬季保膘育肥的精料;同时多花木兰
57
草食家畜(季刊) 2006年 12月 第 4期(总第 133期)
可以作为草食性鱼类良好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饲料。
2.2.2 营养成分 多花木兰为很好的饲用灌木 , 表现在多
花木兰营养丰富 , 各种营养成分含最高。其开花期粗蛋白
含量为 25%~ 28%, 粗纤维 17%~ 20%, 有机物消化率
57%,粗灰分 9%~ 10% 此外多花木兰叶片还含有丰富矿
物质 、维生素以及氨基酸的含量也较高 , 成熟的豆荚 , 羊最
爱啃食 ,是牛 、羊在冬季保膘育肥的精饲料。
多花木兰营养价值高 ,因此 , 也可作为干饲料和优良的
饲料添加剂。天津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丁伯良等采用
5%、10%、20%、30%多花木兰茎叶粉进行小鼠饲养试验 ,
结果表明:小鼠日粮中搭配 30%以下多花木兰茎叶粉 , 其
增重效果良好 ,不会产生毒性反应[ 6] ,建议将多花木兰茎叶
粉控制在占日粮 30%以下 , 作为单胃动物饲料新资源加以
推广。张万安等测定 ,宜昌白山羊羔羊用多花木兰育肥 ,不
补精料 ,当年出栏重达 35kg[ 5] 。
2.3 多花木兰的其它功能
多花木兰花序大 ,小花多 , 颜色淡红 , 花期长 , 也是很好
的蜜源植物和庭园绿化植物;多花木兰是优良的豆科牧草 ,
其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 ,具有改良土壤 、增加土壤
肥力的作用[ 3 , 4] 。此外 , 由于多花木兰具有分枝多 , 生长
快 、生物量大等特点 , 故该灌木也是一种很好的生物围栏材
料。种植多花木兰 ,在冬季刈割收种后 , 茎秆可以提供农村
生活能源 ,这为丘陵岗地的农区生活能源紧缺问题 , 据湖北
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杨特武等测定 , 多花木兰每年可
提供干柴 11000~ 18000kg/ ha[ 2] 。
3 栽培利用研究
3.1 播种技术
适宜春夏播种 , 当日平均温度在 18℃以上时即可播
种。播种时应翻耕 , 适当增施磷肥。山坡地应结合水土保
持 ,沿水平方向整成梯地播种.平地播种的方向 ,条播 、穴播
和撒播或育苗移栽均可。 条播行距 0.5 ~ 0.7m , 每公顷播
量为 10 ~ 12kg。播种深度 2 ~ 3cm。穴播穴距 45cm , 覆土
深度 2cm。可单播 ,也可与其他牧草混播。混播时 , 应注意
与禾本科牧草的比例 ,多花木蓝占 1/3 ~ 1/4。多花木兰种
子的硬实率较高。为了提高种子的出苗整齐度 , 一般播前
采用机械磨擦法进行种子处理 , 少量的种子可用浓硫酸浸
泡 10min , 洗去酸液 ,晾干播种。移栽在早春进行 , 一般以 1
~ 2 年龄苗为宜 , 挖苗时要注意深挖 , 以防伤害根系 、幼苗
期注意中耕除草。
3.2 田间管理要点
在幼苗阶段生长缓慢 ,应注意及时清除杂草 , 苗期可追
施少量速效氮肥。在幼苗生长期间极易招引虫 、鼠的危害 ,
严重时可造成整行的毁灭。因此 , 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
治。可喷洒一些有刺激气味的农药 , 防治效果较好。植株
高 80cm 以上时 , 大部分杂草受到抑制 , 适时中耕。多花木
兰耐高温干旱 , 但怕渍水.若渍水则生长不良或烂根死苗。
收种地要在开花结荚期注意保墒 , 提高结荚率。在每年春
季萌发时施用以磷钾肥为主肥料。多花木兰苗期生长比较
慢 ,在苗期可以通过刈割草本 ,来减弱其对多花木兰的影响 ,
以加速多花木兰的生长 ,这时也应将牲畜移开以增加干草的
产量。当株高达 100cm 以上时 , 即可刈割利用 ,留茬高度应
不低于 15cm , 每次刈割之后 ,每公顷追施磷 、钾肥各 150kg。
3.3 种子生产
多花木兰种子熟期为 12 月中旬至元月中旬 , 每公顷产
种子 1800kg , 在种子生产上要注意夏秋干旱 , 以免造成落
花 , 影响种子产量;种子生产以 3~ 5 年龄植株最高 , 人工种
植的多花木兰 , 种子饱满度及色泽均优于野生采集种 , 种子
含粗蛋白质 29.53%, 亦是一种家畜喜食的优质精料。
3.4 更新复壮
多花木兰植株最高可达 4m 左右。每年深冬和早春结
合收种刈割一次 ,既可提供生活能源, 可使植株变矮 ,加快更
新繁殖。多花木兰平茬后萌蘖的枝条是原来的 4 ~ 5 倍 ,高
生长和生物量头 3 年增长较快 ,第 4 年减弱[ 3 , 4] 。由此可见 ,
多花木兰平茬后均保持旺盛的生长势头 ,生物量迅速提高。
4 结 语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 , 我国对多花木兰的应用价值
与栽培技术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 但缺乏对多花木兰栽培管
理技术的系统研究 , 没有针对多花木兰耐刈割的特点对多
花木兰的刈割技术做工作。因此 , 建议通过对多花木兰生
长节律的观察 、生物量和营养成分的测定 , 筛选出几种优质
饲用丰产多花木兰 , 并通过栽培管理和刈割时间次数等的
研究 , 总结出一套饲用多花木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 1] 陈 功 ,毕玉芬 , 等.林草植被与水土保持[ M].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 2005 , 176-177.
[ 2] 杨特武 ,李 平.一种草料兼用的豆科饲料植物—多
花木蓝[ J].牧草与饲料 , 1990 , (2);33-34.
[ 3] 中国饲用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饲用植物志第 3
卷[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91:186—189.
[ 4] 陈默君 , 贾慎修.中国饲用植物[ M] .北京:中国农业
大学出版上.2002.535—536.
58
2006年 12月 第 4期(总第 133期) 草食家畜(季刊)
[ 5] 张万安 ,周芝听 ,张纯祖.木蓝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J] .
湖北畜牧兽医 , 1991 , (1):23—24.
[ 6] 丁伯良 ,李海峰 , 汪 儆.多花木蓝茎叶粉饲喂小鼠的
效果观察[ J] .天津畜牧兽医 , 1996 ,(13):19-20.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tilization Value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 Output of Indigofera Amblyantha
CAO Guo-jun ,WEN Yi-fei* ,ZHOU Wei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Yunnan Ag riculture Universi ty , Kunming 650201 ,China)
Abstract:Indigofera ambly antha is a perennial forage shurb legume native to.It is recognized fo r its advantages
of tolerance to drought acidity .shallow soil of low fertility high output and high nutri tive value.The paper re-
po rts on the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olerance of Indigofera ambly antha.In the end.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researches of techniques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and then to summarize the In-
digofera amblyantha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 r high output.
Key words:Indigofera amblyantha;nutritive value;cult ivation techniques:biomass
欢迎订阅 2007年《草食家畜》杂志
《草食家畜》杂志系中国畜牧学类核心期刊之一 ,主要介绍国内 、外有关草食家畜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
新理论 、新技术 、生产管理经验 、新信息和发展动态等。报道内容为牛 、羊 、马 、骆驼 、家兔 、鹿等草食家畜的
遗传育种 、繁殖技术 、饲养管理 、家畜生理 、家畜卫生和畜产品生产及国内畜牧 、兽医 、草原经济的科研成
果 、论文等内容 。适合各级从事畜牧科研 、教学和生产管理人员阅读 。
本刊为季刊 ,大 16开本 ,48页 ,约 9.5万字 ,季末月 25日出版 ,定价 4.50元 ,全年4期 18.00元(邮寄
每期加邮资 1.00元)。本刊代号:58-71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亦可向本刊编辑部函订。
为了促进我国畜牧 、畜医 、草原科学技术的进步 ,本刊愿为国内 、外广告客户提供有偿的发表园地。优
良家畜品种 ,牧草种子 ,各种饲料添加剂 ,肉 、乳 、蛋 、毛皮等畜产品 ,兽药和疫苗 、仪器设备等 ,还有各种情
报信息都属于本刊兼营广告业务范围 ,我部愿为您提供优质服务 。热忱欢迎各地广告客户来人来函联系
广告业务 。
欢迎订阅 欢迎赐稿 欢迎惠登广告
广告经营许可证:新工商广字 6501024000031
账户:004401040001279 中国农行新疆分行乌鲁木齐市友好路支行营业部
(亦可将款直接汇至本刊编辑部)
联系人:刘金定 电话:0991-4843824 邮编:830000
59
草食家畜(季刊) 2006年 12月 第 4期(总第 1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