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火炭母复方为主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52例



全 文 :·32 ·(总 ) 广西中医药 2001年 2月第 24卷第 1期
火炭母复方为主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 52例
任国珍 何世东 东莞市中医院 523005 广东东莞市环城路 61号
关键词 痢疾;细菌性;火炭母复方;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719(2001)01-032-01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多发于夏秋
季节的常见病 。自 1995年来 ,笔者运用火
炭母复方 ,治疗 52例 ,现报道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住院患儿 23例 , 门诊
患儿 29例;其中男 27例 , 女 25例;年龄
最小 8个月 , 最大 14岁;发病最短 1天 ,
最长 7天。
1.2 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湿热痢
者 ,痢下脓血 ,腹痛 ,里急后重 ,大便次数
多 ,肛门灼热 ,苔黄腻 ,脉滑数;而疫毒痢
往往未见下痢而突然壮热 、抽风 、神昏 、
四肢厥冷 、脉细或细弱无力等症状出现 ,
每于若干小时后而见下痢 。血象:白细胞
总数增高 ,多数在 10 ~ 20×109/L ,分类中
性粒细胞增多;粪便镜检:均为粘液便 ,
典型病例可见不同程度的红细胞 、白细
胞 、脓细胞;75%住院患儿大便培养出志
贺氏菌 。流行病学:结合发病季节 , 当地
流行情况 ,接触史及饮食不洁史等 。根据
上述诊断标准 ,本组湿热痢46例 ,疫毒痢
6例 。
2 治疗方法
湿热痢:均采用中药火炭母复方之
基本方加减 ,汤剂治疗 。
火炭母复方基本方组成如下:火炭
母 30 ~ 40g ,金香炉 20 ~ 30g ,葛根 15g ,车
前子 15g , 白芍 10 ~ 15g , 木香 5g(后下),
黄芩 10g ,甘草 5g 。
加减法:年龄 2岁以下者 , 药量可酌
情减少;兼表者加防风 8g , 荆芥 6g;挟食
滞者加神曲 10g , 山楂肉 8g;好转后期可
加入健脾开胃药 。
汤剂每日 1剂 , 对于 2岁以上患儿 ,
煎药方法为加清水 1 000ml煎至 300ml ,
分 2次服;对于 2岁以下幼儿 , 煎药方法
为清水 500ml , 煎至 100 ~ 150ml , 分 2次
服 。以 7日为 1疗程 。
有轻度脱水情况可配合口服补液盐
治疗;高热或伴中度脱水 , 配合给予 3∶
2∶1 液体静脉点滴 , 并加入清开灵
10ml ~ 40ml 。
疫毒痢:除给予补液 , 退热止痉 , 改
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外 , 配合清开灵静
滴及火炭母复方治疗 , 如果大便量少或
无粪便 , 肚腹作胀者 , 可加大黄 5g 、枳实
5 ~ 10g荡涤腑气 ,导毒下行 ,且有急下存
阴之功 。住院患儿 , 据大便培养药敏结
果 ,可选用敏感抗生素加强治疗 。
注意卫生 , 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
主。
3 疗效观察
3.1 治疗结果 根据文献 [ 1] 的标准 ,
治疗 1疗程判定疗效 。 52例治愈 40例 ,
占76.3%;好转 12例 ,占23.7%;其中 12
例好转病例继续按本法治疗 1疗程 , 均
治愈 。
4 典型病例
患儿 ,女 , 2岁 7个月 ,泻下淡红色水
样便 4次 , 每次量不多带有粘液 , 伴发
热、腹痛 1天 ,于 1997年 7月 4日门诊就
诊。查体:T 38.2℃,发育正常 ,精神欠佳 ,
心肺体征无异常 , 腹软 , 无按压痛 , 肠鸣
音活跃 。白细胞:12.70×109/L , 杆状细
胞:0.03 , 分叶细胞:0.79 , 淋巴细胞:
0.28;大便常规:淡红色水样便 , 粘液
(++), 脓细胞(+), 红细胞(+), 白细
胞(++)。家长要求输液 , 给予 5%GNS
250ml+清开灵 20ml 及 10%GS 300ml+
VitC1.0+VitB6 0.1+10%KCl 5ml静滴;
并给予中药火炭母 30g ,金香炉 20g ,葛根
15g , 车前子 15g , 白芍 10g , 木香 5g(后
下),黄芩 10g ,荆芥 6g ,防风 8g 。1剂 ,煎
水至 200ml分 2次口服 。第 2日复诊 ,解
粘液便 6次 , 为淡黄色 , 伴轻微发热 , T
37.4℃;仍给予上述中药 1剂 , 配合口服
补液盐 400ml。第 3日复诊 ,无发热 ,解稀
软便 2次 , 上剂中药去荆芥 、防风 , 加神
曲10g ,山楂肉 8g ,2剂 。第4日复诊 ,未解
大便 , 无发热 , 给予健脾开胃药治疗 , 复
查血常规正常 , 嘱留大便复查 。第 5日 ,
复查大便未见异常。
5 讨论与体会
小儿痢疾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 常发
于夏秋季节 , 一般以湿热痢多见 , 疫毒痢
为小儿痢疾中的险恶之症 , 故应积极治
疗 。在广泛应用抗生素的今天 ,志贺菌群
耐药性较为普遍 。常用的敏感药物有氨
基糖甙类和喹诺酮类药物 , 对患儿存在
明显的毒副作用 。中医药治疗痢疾 ,自古
总结了不少临床经验 , 创立了许多有效
的方药 , 如常用的白头翁汤 、黄连解毒
汤 、葛根芩连汤等 , 常用方中因黄连等多
种药味较苦 , 小儿不易接受 , 产生拒服或
饮后呕吐 ,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 。本复方
组成中 , 诸药性功效如下:火炭母微酸 、
微涩 ,凉 , 具有清热 ,利湿消滞的作用 〔2〕;
金香炉(Osbeckiachinensis L.)淡平 , 清热
化湿 ,行气导滞;葛根甘辛平 , 解肌退热 ,
生津止渴;车前子性甘寒 , 具有清热利尿
作用;白芍苦酸微寒 , 养血敛阴 , 缓急止
痛;木香辛苦温 ,可行气止痛 ,调中;黄芩
苦寒 , 具有清热燥湿 , 解毒止血功效;佐
以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中以火炭母 、金香
炉为君药 , 用量较大 , 据现代药理学研
究 , 两药均具有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 , 且
药味不苦 , 配以味重的药有黄芩 、木香 、
白芍 , 三味药的药量偏小 , 汤药中可加入
少许白砂糖 ,小儿易于服用 。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外妇
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江苏科学
技术出版社 , 1988.29.
2 《全国中草药汇编》 编写组.全国中草药
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6.142 ,
829.
3 吴修仁主编.广东药用植物简码.广州:广
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320.
(2000-05-06收稿/编辑 林 江)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