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施肥模式和无公害农药对肾茶熊果酸含量的影响



全 文 :第 32 卷 福建热作科技 Vol.32 No.2
第 2 期 Fujia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07
6

不同施肥模式和无公害农药对肾茶熊果酸含量的影响

铁万祝 罗关兴 张 平 兰世宽
(四川省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米易 617201)

摘要:2004 年在四川攀西地区进行了不同施肥模式和无公害农药对肾茶熊果酸含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施肥模式和无公害农药对肾茶熊果酸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肾茶 熊果酸 施肥模式 无公害农药
中图分类号:S567.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27—(2007)02—0006—02

肾 茶 为 唇 形 科 肾 茶 属 多 年 生 草 本 植 物
Clerodendranthus(Thunb.)C.Y.Wu 的地上干燥部
分。熊果酸是肾茶中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分子量
为 456。熊果酸是肾茶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1],为
肾茶的主要质量指标。施肥和农药作为肾茶栽培中
的重要环节,研究其对肾茶熊果酸含量的影响是非
常必要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环境条件
试验点设置于四川米易县丙谷镇,该点年平
均气温为 19.2℃~20.3℃,年日照时数 2361.5~
2709.2h,平均相对湿度 68%,年降雨量 800~
1100mm(90%集中在 6-10 月)。试验地选择肥力
中等的旱坡台地,土质为轻壤土。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小区面积为 2.0m
×6.0m=12m2,3 次重复。设施肥模式(A)和无公
害农药(B)二因素。A 因素设 3 个水平:A1为只
施农家肥,比例为亩施 4000kg 农家肥(厩肥和沼
池肥)。A2 为农家肥+复混肥,比例为亩施 2000kg
农家肥+50kg 玖源牌复混肥(N:P:K=20:8:12)。A3
为只施复混肥,比例为亩施 100kg 玖源牌复混肥。
三种施肥模式总养分相当;B 因素设 2 个水平: B1
为不用农药,B2 为施用无公害农药(50%抗蚜威可
湿性粉剂 2000倍液和 40%乐斯本乳油 1500倍液)。
1.3 试验方法
试验用肾茶种苗于 2003 年 11 月 10 日在凉
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点苗圃内进行扦插培
育,2004 年 7 月 1 日移植于试验地,定植后进行地
膜覆盖。每种施肥模式基肥占 60%,沟施。追肥占
40%,肾茶定植后 20d 和 60d 前后分两次穴施。肾
茶定植满 90d 时(因为生育期满 90d 为肾茶的最佳
收获时间[2]),每小区等量取样,切碎、晒干后进行
熊果酸含量检测[3]。
2 检测结果与统计分析
2.1 检测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施肥模式和无公害农药肾茶熊果酸含量(单
位:mg/g)
因素 B1 B2 A 总和 A 平均
A1 2.15 1.92 1.88 1.90 2.05 1.86 11.76 1.960
A2 1.86 1.92 2.07 1.72 1.98 2.09 11.64 1.940
A3 2.09 1.84 1.89 1.78 1.80 1.95 11.35 1.892
B 总和 17.62 17.13 34.75
B 平均 1.958 1.903 1.931
2.2 不同施肥模式和无公害农药对肾茶熊果酸含
量的影响分析
表 2 不同施肥模式和无公害农药对肾茶熊果酸含量影响
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施肥模式 2 0.0149 0.0075 <1
无公害农药 1 0.0133 0.0133 <1
互作 2 0.0045 0.0023 <1
误差 12 0.2104 0.0175
总变异 17 0.2431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模式和无公害农
药对肾茶熊果酸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3 讨论
不同施肥模式对肾茶熊果酸含量的影响不显
著,因此生产中种植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适当的施肥模式,但所用肥料必须符合国家或地区
的有关质量标准。
施用无公害农药对肾茶熊果酸含量的影响不
显著,但攀西地区肾茶适宜在雨季来临后(7 月上
中旬)定植,此期间肾茶生长迅速且不易发生病虫
害。10 月份收获时,雨水减少或断后有利于切晒肾
茶。这样种出的肾茶不仅优质而且农户种植成本最
低,也宜于标准化管理。(下转第 8 页)
第 32 卷 福建热作科技 Vol.32 No.2
第 2 期 Fujia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2007
8
表 2 青蒿品种对比试验考种记载表
中期考种(7 月 6 日) 收获期考种(8 月 29 日)
品种
株高(cm) 茎粗
(mm)
主干分枝数
(条)
单株鲜重
(g)
单株鲜叶重
(g)
茎色 株高(cm) 茎粗(mm) 主干分枝数
(条) 单株鲜重(g)
单株鲜叶重
(g)
茎色
重庆 1 号 92.2 10.62 30.6 118.12 58.92 绿色 160.4 14.64 48 332.82 95.14 绿色
成都 2 号 101.8 9.7 31.4 114.64 50.4 绿色 177 14.8 38.25 281.7 98.25 绿色
重庆 3 号 97.2 10.94 28.6 146.86 69.9 绿色 173.2 15.14 51 421.98 106.2 紫红色
表 3 青蒿品种对比试验的产量结果
小区鲜叶量(kg) 处理
Ⅰ Ⅱ Ⅲ 平均
平均(鲜叶)
(kg/亩)
重庆 1 号 5.05 6.40 4.95 5.47 182.16b
成都 2 号 3.65 4.20 4.60 4.15 138.33a
重庆 3 号 6.35 7.25 5.85 6.48 216.16c
注:不相同字母表示达 0.05 水平上的差异
都 2 号,为 98.25g,以重庆 1 号最低,为 95.14g。
据试验小区实收称重及各处理差异比较(表 3)可
以看出,鲜叶亩产量以重庆 3 号(216.16kg)最高,
成都 2 号(138.33kg)产量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
明,重庆 3 号对照其它两个品种产量间差异显著(F
=13.47,F0.05=5.49),可见在相同地块种植重庆 3
号有利于提高产量。
2.3 晒干率
根据各处理实收鲜叶产量,分别晒干后称重,
计算各处理晒干率。重庆 1 号晒干率最高,为
29.15%,其次重庆 3 号,为 27.62%,而成都 2 号
晒干率最低,为 25.35%。见(表 4)
表 4 青蒿品种对比试验各处理晒干率(kg)
处理 小区鲜叶 总产量
小区晒干
总产量 晒干率(%)
鲜叶
亩产量
干品
亩产量
重庆 1 号 16.40 4.78 29.15 182.16 53.10
成都 2 号 12.45 3.16 25.35 138.33 35.07
重庆 3 号 19.45 5.37 27.62 216.16 59.71
2.4 青蒿素含量
各处理青蒿样品,委托福建省药检所检测,检
测结果表明(表 5),不论中期考种,还是收获期考
种,均以重庆 3 号青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 1.1160%
和 1.1062%;其次,以重庆 1 号,分别为 1.0603%
和 0.8604%;以成都 2 号含量最低,仅为 0.4823%
和 0.7241%。
表 5 各处理青蒿含量检测结果表
青蒿素含量(%) 处 理
中期考种(7 月 6 日)收获期考种(8 月 29 日)国家药典标准
重庆 3 号 1.1160 1.1062 ≥0.5
重庆 1 号 1.0603 0.8604 ≥0.5
成都 2 号 0.4823 0.7241 ≥0.5
3 小结
从以上考种植株性状表现与实收产量结果分
析中可以看出,青蒿在我县生长条件下,重庆 3 号
产量最高,同时无论茎粗、主干分枝数、单株鲜重
均表现最好,同时植株茎色为紫红色,明显区别于
其他两品种,群众留种时便于辨认,品种纯度高,
可确保亩产量。因此,我们建议在生产上宜推广种
植重庆 3 号。
从各品种青蒿素含量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以重
庆 3 号含量最高,适宜推广种植。
受 2006 年 8 月 10 日“桑美”台风影响,造成
青蒿植株叶片脱落,为此试验小区产量下降,则试
验结果亩产量偏低。
综上所述,重庆 3 号单产和青蒿含量均表现最
佳,宜在我县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秦仁昌.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2]谢凤勋 .中草药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3
[3]莫惠栋 .农业试验设计 [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4


(上接第 6 页)
参考文献
[1] 钟纪育 , 邬宗实 . 肾茶的化学成分 [J]. 云南植物研
究,1984,6(3):344-345
[2]张平,罗关兴,铁万祝,等.肾茶不同生长阶段熊果酸含量的
变化(简报)[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6,1:65-65
[3]张平,胡坦莲,罗关兴,等.肾茶熊果酸含量测定研究[J],亚
热带植物科学,2005,34(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