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海南香荚兰生产调查与分析



全 文 :海南香荚兰生产调查与分析
赵建平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 ,海南 万宁  571533)
          
  收稿日期: 1998- 06- 15
摘要:调查了海南香荚兰人工荫棚集约栽培、分散栽培和活荫蔽树下粗放栽培种植园的生产投入、种植面积、生产
管理情况、管理特点和产量水平 ,提出今后香荚兰生产应控制集约的种植面积 ,发展分散式种植和粗放式种植。
关键词:香荚兰 ;生产 ;海南
  香荚兰 ( Vanil la f ragrans Ames) ,又名香草兰、香
子兰 ,现已成为我国新发展的香料品种之一 ,同时还被
海南列为“两高一优”的高效农业十项目之一加以扶
持。香荚兰在海南经历了 10多年试验、试种 ,虽已形成
一定种植规模 ,却未显出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
此 ,笔者对海南 80年代中期至 90年代初种植的香荚
兰园的生产投入、生产管理和产量水平等 ,进行调查 ,
现将调查结果报道于下。
1 调查材料与方法
1. 1调查材料
调查品种均系墨西哥香荚兰 ,调查基地为万宁市
琼南香草兰公司、万宁兴隆 1983年引种种植园、万宁
布莱特种植园、保亭七指岭农场种植园、琼海个体种植
户、定安红卫农场、中瑞农场水坡个体种植园、琼山岭
脚种植园和屯昌洪涛坡农场等 ,共 26. 67hm2。
1. 2调查方法
根据不同栽培模式的管理特点 ,按月或季度的生
产作业计划进行逐项检查 ,对香荚兰苗的生长量和粗
度作抽样测量 ,对岗位植株发病、防治情况进行抽查、
统计等 ,最后综合评定等级。等级分好、中上、中、中下、
差和失管等 6个级别。 采取向生产技术员了解与定期
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2 调查结果
通过数年定期的生产调查和投产期主要管理措
施、管理工人技术掌握程度、生长管理情况、产量水平
的调查 ,结果表明海南香荚兰种植园生产管理和产量
水平极不均匀。具体情况如表 1所示。
2. 1生产投资
3种栽培模式其投资存在显著差异 ,大面积集约
种植园每 hm2为 24~ 27万元 ;分散模式每 hm2为 15
~ 18万元 ;活荫蔽树下种植模式每 hm2需 4. 5万元。
与同期定植、投产的产量结果比较 ,产量与投资不成正
相关 ,而与管理的精细程度成一定比例关系。
2. 2生产管理特点
人工荫棚栽培香荚兰系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
业 ,同时伴有高风险。 相应的生产管理措施要求精细 ,
技术操作严格 ,基地配套设施要完善 ,遮光度必须符合
要求 ,资金技术雄厚 ,有机肥、化肥、农药和有机覆盖物
等供应充足 ;从基地选址、规划到建设和生产管理都应
科学规范。活荫蔽树下栽培香荚兰的管理则较为粗放 ,
每年只需 2~ 3次锄草、松土、修枝、整形、压枝等。根据
园地情况加施攻花肥和攻果肥 ,然后在开花前期摘顶、
修芽 ,就可授粉收获。 活荫蔽树下粗放种植不易感病 ,
更新容易 ,恢复亦快。
2. 3生产管理情况
主要调查苗、蔓生长期、投产前及投产期的管理等
3个阶段。海南香荚兰定植后 2年内 ,普遍长势良好 ,
生产管理均达中等以上。香荚兰一般在定植 1个月后
开始萌芽生长 ,此期间若无台风影响 ,人工荫棚香荚兰
蔓年增长量可达 700~ 800cm,蔓粗达 1. 0~ 1. 1cm;活
荫蔽树下种植香荚兰 ,与树种关系很大 ,年蔓增长量为
200~ 600cm ,蔓粗为 0. 9~ 1. 0cm。 而到了投产前 ,则
出现不同栽培模式的管理差异。 香荚兰经过 2年左右
的生长 ,植株庞大 ,易受台风及工人操作的伤害 ,因而
不同程度地发生病害 ,在集约种植园尤为严重。所调查
的大面积集约种植园 ,由于前期缺乏科学统筹和资金
调配 ,在关键时期均出现资金周转不灵 ,缺乏技术培训
和技术指导 ,肥料、农药和覆盖物供应严重不足等问
题 ,农业栽培措施跟不上 ,岗位工人对这期间的修剪、
施肥、控水、保湿、摘顶等关键技术掌握不准确 ,致使整
个园地长势衰弱。分散栽培管理 (尤其是民营个体种植
园 )则相对好得多。海南人工荫棚栽培香荚兰 ,一般正
常管理的 3年可投产。 据调查 ,集约栽培香荚兰 ,仅有
个别管理较好的岗位 2年半有少量开花结果 ,大多数
8 云南热作科技   Journal of Yunnan Tropical Crops Science& Technology    1999, 22(1) : 8~ 11    CN 53— 1604 /S eDOI : 10. 16005 /j . cnki . tast . 1999. 01. 003
的 ( 60% ~ 70% )则在第 4~ 5年投产 ;分散式种植园定
植后 2年半 ,均有 10% ~ 15%开花结果 ,在第 3年
80%的植株均开花结荚 ;粗放式栽培香荚兰 ,在热带香
料饮料作物研究所咖啡园间种的香草兰 ,植后 2年半
开花结果 ,开花率 15. 9% ,当年产干荚 32. 7kg /
hm
2 [4 ]。 在投产期 ,分散种植园基本能抓住农时 ,准确
地按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管理 ;个体种植户生产技
术掌握好 ,而国营种植园和集约种植园则相对差 ,不同
岗位管理工人的责任心及技术掌握程度不同 ,管理水
平的好坏自然不相同。
表 1 海南香荚兰生产调查结果
种植模式 地 名
前  期  情  况
定植时间 面积
( hm2)
投入概算
(万元 /hm2)
管理
情况
1995年
管理
情况
产量
( kg /hm2 )
1996年
管理
情况
产量
( kg /hm2 )
1997年
管理
情况
产量
(kg /hm2)
平均
产量
( kg /hm2 )
集 约
栽 培
万宁琼南公司
屯昌洪涛坡农场
1989. 11~ 1991. 11
1991. 11~ 1993. 11
12. 0
12. 0
24. 0
27. 0
中上

中下

106. 5
102. 0


51. 0
36. 0


63. 0
97. 5
73. 5
78. 2




保亭七指岭农场
万宁布莱特公司
定安红卫农场
琼山岭脚农场
定安中瑞水坡个体户
琼海加城个体户
1991. 11~ 1992. 3
1991. 11
1992. 11
1992. 11
1991. 11
1990. 11
1. 33
1. 33
0. 13
0. 6
0. 08
0. 03
18. 0
18. 0
18. 0
19. 5
15. 0
6. 0






中下





157. 5
438. 0
187. 5
78. 0
429. 0
654. 0


中下


中下
67. 5
483. 0
187. 5
15 
144. 0
187. 5




中下
中下
-
87. 0
157. 5
27. 0
270. 0
160. 5
112. 5
339. 0
177. 0
40. 5
280. 5
334. 5
早期人
工荫棚
与活荫
蔽栽培
万宁兴隆人工荫棚
万宁兴隆咖啡树下
1983. 9
1983. 9
0. 033
0. 033
7. 5
1. 5

一般

一般
387. 0
115. 5

一般
259. 5
60. 0


546. 0
37. 5
397. 5
70. 5
  注: 1996~ 1997年 ,产量差或较差的 ,在管理上均为半失管或已失管。
2. 4香荚兰病害情况
据报道 ,目前海南香荚兰病害已有 22种 ,对生产
影响较严重的主要病害有香荚兰茎 (根 )腐病、细菌性
软腐病和炭疽病等 3种。香荚兰茎腐病是香荚兰生产
上最主要的病害 ,在低温、多雨的季节较易发生 ;其病
原菌为香荚兰尖镰孢 ,病菌一般从伤口侵入 ,但大多侵
染气生根和地下不定根 ,严重时蔓延到茎蔓部 ,导致根
茎腐烂 ,最后萎蔫死亡。最高发病率达 59. 8% [5 ] ,其次
是香荚兰细菌性软腐病 ,该病原菌 1~ 2d可侵入植株
的叶片 ,在潮湿地 ,病害迅速扩展 , 3~ 4d可使感病叶
片软腐塌萎 ,病原菌也是通过伤口侵入 ,最高发病率为
58. 5% [5 ]。第三是炭疽病 ,侵染叶、茎蔓及果荚 ,引起叶
斑、茎斑、根腐和落荚 ,种植过密、连续降雨、排水不良
以及过度荫蔽均易诱发此病。病原菌从伤口或自然孔
侵入感染 ,其传播途径可借风、雨、露水、昆虫、人、畜和
农事操作等传播 ;一般在雨季和台风期间发病较多 ;过
密、过荫、缺肥、缺水及大面积连片园地发病最为严重 ;
而健壮植株和零星散地发病较轻。
2. 5生产水平调查结果
海南集约种植园平均产量 78. 15kg /hm2 ,有 10%
左右岗位达 150~ 225kg /hm2。分散栽培产量 40. 5~
390kg /hm
2不等 ; 国营企业种植最高平均产量为
177kg /hm
2 ,最低为 40. 5kg /hm2 ;民营个体平均最高
为 339kg /hm2 ,最低为 280. 5kg /hm2 ;热带香料饮料作
物研究所 1983年引种试种基地:人工荫棚香荚兰和咖
啡树下种植香荚兰的 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 390kg /hm2
和 70. 5kg /hm2。生产水平调查结果表明 3种栽培模式
的生产水平分别为:分散式高于集约式 ,活荫蔽树下种
植产量最低。
3 结果分析
3. 1香荚兰生产管理情况分析
目前海南生产性种植的香荚兰均为墨西哥香荚
兰 ,具有品质好、产量高 ,但抗病能力弱 [6 ] ,易种而难
管。一方面它的生命力强盛 ,健壮的苗蔓 ,放置荫凉地
7~ 10d,既便出现失水、萎缩 ,再定植于适宜环境仍能
生根抽芽 ;另一方面它抗病能力弱、易感染 ,必须掌握
一定管理技术才能使它开花结果。据调查 ,香荚兰无论
何种栽培模式 ,在其非生产期 ,植株长势良好 ,但投产
后却收获极少 ,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 ,香荚兰对海南乃至我国都是一种新型经济
作物 ,生产单位对香荚兰的生长、开花、结果等习性缺
乏深入细致了解 ,对它的生产管理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
极为陌生 ,因而在项目规模、进度、生产管理、资金调配
等方面缺乏科学安排 ,导致后期资金紧张。
第二 ,对香荚兰科学的种植和管理等缺乏足够认
识。前期香荚兰的良好长势麻痹和影响了不少种植单
9第 1期 赵建平: 海南香荚兰生产调查与分析
位的管理人员和岗位工人 ,从而忽视生产技术 ,园地缺
乏技术指导 ,岗位工人没有技术培训 ,不掌握各个时期
所要求的生产管理措施和操作方法 ;另一方面香荚兰
经过一两年生长后 ,植株庞大、养分需求增大、管理难
度加大 ,施肥、牵蔓、修芽、摘顶、授粉等操作必须规范
精细 ,而此时多数企业资金困难、园地缺肥、缺水和覆
盖物 ,管理松散 ,植株衰弱。
第三 ,香荚兰病害为害。香荚兰定植 2年后 ,蔓增
长至数十米 ,植株庞大 ,易受台风、畜等伤害 ,造成伤口
使病菌较易侵入感染。 而海南香荚兰生产的主要病害
多为病原菌病害 ,具有传播快、感染重、疗效差的特点。
在生产上唯有执行“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
才能有效的达到治病效果。笔者所调查的 80%左右园
地一方面农业栽培措施不到位 ,香荚兰长势衰弱 ;另一
方面雨季、台风来临之前没有彻底检查、防治 ;台风之
后未能及时修补遮光网和进行清理、检查、喷药防治处
理。强阳光的爆晒 ,植株表面灼伤 ,病原菌大量侵入 ,快
速传播 ,无疑给脆弱的香荚兰以雪上加霜 ,严重影响香
荚兰的开花结果。
3. 2产量分析
根据 3种香荚兰栽培模式的产量水平看出 ,投入
与产出不成正相关 ,但能体现一种耕耘与收获的辨证
关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就产量水平而论 ,人工荫棚
分散栽培占优势 ;从所有制性质比较 ,个体民营种植产
量水平最高 ;以投入、产出、风险和人均经济产值效益
等综合评价 ,粗放式活荫蔽树下种植更具潜力 ,究竟哪
种栽培模式最好 ,笔者认为 ,就海南适宜种植香荚兰地
区的土地资源、农业投资额度和近 10年来香荚兰生产
实际情况而言 ,今后海南发展香荚兰生产应控制集约
种植面积 ,推广发展分散式种植和粗放式种植。
调查表中集约种植园的产量水平不能代表海南香
荚兰生产、产量水平 ,它只反映了过去几年摸索管理中
的结果 ,这是因为: 1. 在不同的区域 ,相同的环境、土
壤、管理体制和物资供给 ,各个岗位、产量存在显著差
异 ,有的岗位产量为 15~ 30kg /hm2 ,有的可达 150~
225kg /hm
2
,这种情况在调查的两个集约种植园均存
在 ,表明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 2. 在投产前至投产后 ,缺
肥、少药、无有机覆盖物、岗位工人无技术培训、不掌握
生产技术 ,管理松散。 岗位投产 ,但开花率低 ,结果少。
人工荫棚分散栽培园地产量水平差异极大 ,国营
农场 3年产量平均低的为 40. 5kg /hm2 ,最高仅有
177. 0kg /hm2 ;而个体民营种植园平均达 280. 5~
339kg /hm
2 [7 ]
,最高年产量达 483. 0kg /hm2。国外香荚
兰主产地墨西哥管理较好园地盛产期产量为 300~
375kg /hm
2。从人工荫棚分散栽培香荚兰基地所有制
性质分析 ,可如实反映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国
营种植园投资者以试种、引资为目的 ,面积少 ,无专业
技术员 ,管理松散 ,管理工人无心学技术 ,且责任心不
强 ,因而最终结果是产量低 ,不具有代表性 ;个体民营
种植园却完全不同 ,投资与管理为同一体 ,生产管理好
坏直接关系其切身利益 ,只能成功而不能失败 ,所以其
产量水平可代表海南的实际水平。
粗放式栽培为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 1983年
咖啡树下试种结果 ,与其同期定植投产的人工荫棚试
种基地产量水平相比较 ,粗放式种植园 3年平均产量
为 70. 5kg /hm2 ,人工荫棚为 397. 5kg /hm2 ;存在显著
差异。这反映了精细耕作与粗放管理的结果 ,但仍比香
荚兰主产地墨西哥的活荫蔽树粗放管理的 15~ 39. 0
kg /hm
2高 [ 7]。以投入、产出相比较 ,粗放栽培每 hm2投
入约 4. 5万元 ,每个人工管理 1hm2计 ,总投入 4. 5万
元 ,产出 1 058kg左右。人工荫棚每人管 0. 2hm2 ,总投
入 4. 8~ 7万元 ,年产出以中等水平 20kg计为 80kg,
由此可见其人均效益相差不多 ,而且粗放式栽培 ,管理
粗放 ,另加其活荫蔽树收入 ,其前景更为可观。
4 讨论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目前海南香荚兰种植园生产
所反映的问题不单纯是生产技术、资金、病害等问题 ,
更为重要的是科学管理与适宜发展种植模式的问题。
科学地管理香荚兰 ,首先应对香荚兰的生长、开
花、结荚习性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在发展香荚兰
种植的规模、进度、资金筹措、资金投入、农用物资货源
等方面作科学统筹、调查和安排 ,确保各个阶段的资金
和农用物资供给。其次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通过
一系列的竞争机制、奖励方法 ,如定量管理、目标考核、
效益奖罚等措施 ,充分调动岗位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 ,并进行敬业精神教育 ,增强岗位工人责任心。这在
人工荫棚精细耕作生产上尤为重要。 唯有如此才能确
保毫不掺假、不误农时地把生产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最
后是建立园地生产技术资料管理档案的制度。 对香荚
兰的养分供给情况、理蔓、修剪、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
况和当地气象预报资料等进行搜集整理 ,建立档案。随
时掌握园地各岗位生长、管理信息 ,根据各自情况和香
荚兰各个时期的习性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 ;以此同时
加强岗位工人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把岗位工人逐
步培训成熟练的生产技术工人 ,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
环境条件、养分供给是适宜香荚兰生长发育的 ,哪些症
状是缺肥、缺水或者发病 ,懂得如何去规范地落实生产
作业计划。
10 云南热作科技 第 22卷 
适宜发展栽培模式问题 ,在上述结果分析中笔者
就 3种栽培模式提出大力提倡和发展分散式栽培及粗
放式栽培的意见。分散栽培投资比集约式少、效益高已
得验证 ;而粗放式则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和颇有潜力
的种植模式 ,将是今后 10年的主要发展模式。 这在香
荚兰主产国墨西哥、马达加斯加、留尼旺等 ,已取得成
功经验 ,并在其香荚兰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5 建议
香荚兰是一种新型高效经济作物 ,无论种植加工
技术还是生产管理都尚未完善、成熟。因而 ,目前生产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成功也好 ,失败也好 ,都不能
以成败论英雄 ,关键在于如何及时总结 ,怎样促成该作
物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海南集约香荚兰种植的发展
面积不宜再扩大 ,而应借科技扶贫、科技兴琼的东风来
扶持和发展分散式香荚兰栽培。首先应加强科技宣传 ,
科技培训 ,让香荚兰的科学知识深入到热作区域的千
家万户之中 ;其次加强香荚兰活荫蔽树下粗放栽培的
试种研究和香荚兰的科学管理研究工作 ;第三是集中
资金加强现有集约种植园管理 ,使之成为精细耕作的
示范园 ,同时建立不同地区的分散式和粗放式的示范
园 ,以带动周边居民种植积极性。第四 ,收集社会闲散
资金 ,大力推广分散式人工荫棚栽培和粗放式种植 ,以
促成海南香荚兰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 1] 藤正生 ,等 . 芳香成分含量 . 夏云译 . 香料科学 . 北京: 轻工业出版社 , 1987. 192~ 193
[ 2] 黄循精 .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1995, ( 9): 1~ 4
[ 3] 郝立勤 . 云南香荚兰发展生产的前景探讨 . 福建热作科技 , 1991, ( 3): 14
[ 4] 陈封宝 ,等 . 香荚兰在海南兴隆地区引种试种研究 . 热带作物学报 , 1989, ( 1): 53~ 61
[ 5] 刘爱勤 . 海南省香草兰主要病害预测与综合防治建议 . 热带作物科技 , 1997, ( 5): 57~ 58
[ 6] 陈德新 . 中国香荚兰综合开发的决策探讨 . 热带作物科技 , 1997, ( 2): 1~ 8
[ 7] 王庆煌 ,等 . 赴墨西哥香草兰考察总结报告 (内部资料 ) , 1992
Inves tigation and Analyse on Vanilla Production in Hainan
ZHAO Jian- ping
( Tropical Spice and Beverage Crops Resea rch Insti tute, CATAS, Wanning 571533)
Abstract: It is investiga ted that productiv e devo tion, planting area , managment and yield of intensiv e planting
vanilla under manpow er shaded shed, decentrali zed planting vani lla and ex tensiv e planting vani lla under aliv e
shade trees. It is advanced that to should be mastered the intensiv e plant area, to develope decentrali zativ e plant
and ex tensiv e plant.
Key words: vani lla; production; Hainan
捕捉老鼠对老鼠密度及其危害和澳洲坚果产量的影响
1990~ 1991和 1991~ 1992年的生产季节在坚果园进行诱捕老鼠 , 1990~ 1991年捕获到家鼠 Rattus rat tus 1
681只 ,波利尼西亚鼠 R.exulans 22只和挪威鼠 1只。 1991~ 1992年捕获 360只未鉴定的老鼠。累种鼠害为 0.
36%~ 1. 34% ,而未诱捕的则为 1. 71% ~ 3. 62% 。然而 ,诱捕不影响产量 ,诱捕和对照在坚果数量和未受害坚果
总量间没有差异。结果暗示基于鼠活动的常用指标和坚果受害比率可能估计过高 ,啮齿动物劫掠影响以及坚果园
化学防治效果都言过其实。诱捕作为控制鼠害的措施之前 ,应解决鸟类的迁移技术。 ( H. A. , 1995, 65( 10):
1185)
在哥斯达黎加栽培和化学的方法控制澳洲坚果落果和腐烂
1990年在哥斯达黎加进行一项研究 ,目的是评价杀虫剂、杀菌剂及杂草、猪屎豆对腐烂发生及落果的影响 ,
猪屎豆吸引多种昆虫 ,特别是稻绿蝽 ;杂草影响不明显 ;施用杀菌剂的健康果百分率最高 ,施用杀虫剂是减少坚果
腐烂和落果最有效的方法。 ( H. A. , 1995, 65( 1): 92)
11第 1期 赵建平: 海南香荚兰生产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