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垂盆草总黄酮的保肝降酶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鉴别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09-09-04; 修订日期:2010-03-10
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No.H05065)
作者简介:潘金火(1963-),男(汉族),江苏丹阳人 ,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药药剂学 、中药分析学研究工作.
垂盆草总黄酮的保肝降酶作用及其
化学成分的鉴别研究
潘金火 ,潘 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目的 进一步验证垂盆草总黄酮的保肝降酶作用 , 鉴别并确证垂盆草总黄酮的化学组成 , 为垂盆草药材质量控制指
标的确认和质量标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 CCl4造模 , 考察垂盆草总黄酮对小鼠血清转氨酶的影响及对肝脏的保
护作用。采用 HPLC法 , 通过与各对照品对照 ,确证垂盆草总黄酮的化学组成。结果 垂盆草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
ALT和 AST,并对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垂盆草总黄酮中至少含有槲皮素 、山柰素 、木犀草素等 8种黄酮类化合物。结
论 垂盆草总黄酮是垂盆草中重要的保肝降酶活性部位之一 , 垂盆草总黄酮中至少含有槲皮素 、山柰素 、木犀草素等 8种
黄酮类化合物。这为确认垂盆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以及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垂盆草; 总黄酮; 保肝降酶 ; 高效液相色谱法
DOI标识:doi:10.3969 /j.issn.1008-0805.2010.08.037
中图分类号:R284.2;R2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0)08-1930-04
  垂盆草是景天科植物垂盆草 SedumsarmentosumBunge的新
鲜或干燥全草 , 味甘 、淡 ,性凉 ,具有清热解毒 、利尿消肿之效 ,主
治急 、慢性肝炎。化学研究表明 , 垂盆草主要含有糖类 、黄酮类 、
三帖类及苷类成分。为配合垂盆草药材活性成分的筛选 、指标成
分的确认 、质量标准的制订 , 在垂盆草不同提取部位保肝降酶试
验的基础上 , 我们对分离 、纯化到的垂盆草总黄酮进行了进一步
的保肝降酶验证实验 , 并对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别确
证。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
1 仪器与材料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 G1314A紫外检测器 , G1313A
自动进样系统 , CAGBootp色谱工作站;日本岛津 LC-10ADVP
高效液相色谱仪 ,岛津 SPD-10AVP紫外检测器 , HW色谱工作
站;日本岛津 UV-2401型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OlympusDX60
型显微镜 , OlympusDP71型图像获取系统;QP-B1型切片漂烘
温控仪 , LEICARM2145型石蜡切片机;LEICATR1020型组织处
理仪;RE-52A型旋转蒸发仪;LXJ-IIB型大容量多管离心机
等。
ALT试剂盒(批号:20071112)、AST试剂盒(批号:20071112)
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技术研究所;石蜡 、苏木素 、伊红及中性树脂
等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形态学教研室提供;甲醇 、乙腈等试剂为色
谱纯 , 四氯化碳 、乙醇 、正丁醇 、醋酸乙酯 、甲醛等试剂为分析纯 ,
均购自上海久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硅胶 G由青岛海洋化工厂
生产(供薄层层析用);生理盐水(批号:2007092502)购自南京小
营制药有限公司。
垂盆草总黄酮(纯度 92.2%,比色法测定)自制。
槲皮素对照品(批号:760701), 山柰素对照品(批号:0861 -
200002),异鼠李素对照品(批号:0860-200103),木犀草素对照
品(批号:111520 -200201), 金丝桃苷对照品 (批号:1521 -
200202),木犀草苷对照品(批号:1192 -061019), 芦丁对照品
(批号:086-9303), 槲皮苷对照品(批号:235-2003012), 甘草
苷对照品(批号:200522)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5, 4′
-二羟基 -3′, 5′-二甲氧基黄酮 -7-O-β -D-葡萄糖苷(苜
蓿苷)、5, 4′-二羟基 -8, 3′-二甲氧基黄酮 -3, 7-二 -O-β -
D-葡萄糖苷 、异鼠李素 -3, 7 -二 -O-β -D-葡萄糖苷均为
自制品(经结构确证和归一化法纯度测定)。
昆明种小鼠(体质量 18 ~ 22 g, 雌雄各半)由南京中医药大
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方法和结果
2.1 垂盆草总黄酮的保肝降酶实验 [ 1 ~ 6]
2.1.1 供试药物溶液的制备 称取总黄酮粉末 3.873 7 g(相当
于 200 g生药),加 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至 100 ml, 制成每
毫升相当于 2 g生药的溶液。
2.1.2 剂量设计 根据垂盆草药材的临床人用剂量 , 折算成小鼠
剂量 , 取其 5倍量 、10倍量作为小鼠的给药剂量(经过预试验确
定),即高剂量 50g(生药)/kg,低剂量 25 g(生药)/kg, 再由总黄
酮得率换算成供试药物溶液的给药量。
2.1.3 动物分组 共分为正常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和垂盆草总黄
酮高 、低剂量组共 4组 , 每组 10只小鼠 , 雌雄各半。给药组给予
相应剂量的供试药物 ,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 0.5%羧甲
基纤维素钠溶液(20 ml/kg)。
2.1.4 给药方法及肝损伤模型的制备 各组动物定时按剂量灌
胃 , 1次 /d,给药 6 d, 第 1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 24 h。末次给药 1
h后 , 除正常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花生油(10 ml/kg)外 , 其余各
组小鼠均腹腔注射 0.1%CCl
4
花生油溶液(10 ml/kg), 注射后正
常给食给水。
2.1.5 转氨酶测定 腹腔注射 0.1%CCl4花生油溶液 16h后 , 小
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 , 置 37℃水浴中 30 min, 取出 , 以 2 000 r/
min离心 10 min, 分离血清 , 采用赖氏法测定 ALT和 AST活性。
结果见表 1。取血同时 , 取肝组织固定于 10%甲醛溶液中 , 供做
组织切片用。
表 1 垂盆草总黄酮对血清中 ALT及AST的影响( x±s)
组别 剂量 C/g· kg-1 ALT/U AST/U
正常对照 - 21.35±6.96 36.27±11.64
模型对照 - 177.05±30.17■■■ 197.71±35.48■■■
垂盆草总黄酮(高) 50 114.93±31.71*** 116.03±37.59***
垂盆草总黄酮(低) 25 138.81±34.08** 147.46±47.6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P<0.0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 ***P<
0.01, ** P<0.05;n=10
2.1.6 肝脏病理切片检查 取固定于 10%甲醛溶液中的小鼠肝
脏 , 按常规制备病理切片 , 置显微镜下观察 , 用 OlympusDP71图
·193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8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10VOL.21NO.8
像获取系统摄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如下:
正常对照组:低倍镜下 ,肝脏结构正常 ,从肝被膜到整个肝实
质组织(肝小叶 、肝汇管区结构)未见任何病变。高倍镜下 , 肝小
叶分界不明显 , 中央静脉未见扩张 、淤血 , 肝细胞索结构 、排列正
常 , 肝细胞核圆 , 偶见双核。细胞质较疏松 , 未见肝细胞肿胀变
性 、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肝血窦大小正常 , 其中偶见枯否氏细
胞 , 不充血 ,汇管区的小叶间动脉 、静脉 、小叶间胆管结构正常 ,周
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 ,末端部分的汇管区中 , 小叶间动脉不存在。
模型对照组:低倍镜下 , 可见整个肝实质组织中有大量嗜酸
性小体存在 , 汇管区结缔组织中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高倍镜
下:在肝细胞索和肝窦内 ,可见大量的嗜酸性小体 ,肝细胞索排列
完全异常。嗜酸性小体圆形 、均质 , 嗜酸性染色。 偶见固缩的肝
细胞核偏于一侧 , 有时几个嗜酸性小体聚积在一起 , 肝血窦扩张 ,
内皮肿胀 , 可见数个嗜酸性小体位于其中。残存的肝细胞大多肿
胀 , 汇管区和肝中央静脉的结缔组织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 , 偶见
坏死灶。
总黄酮高剂量组:低倍镜下 , 肝组织中未见有嗜酸性小体存
在 , 肝细胞形态 、大小以及肝细胞索排列均正常。汇管区 、中央静
脉未见有炎性细胞浸润。高倍镜下 , 肝细胞索及肝窦中未见有嗜
酸性小体 , 肝细胞不肿胀 ,肝窦大小正常 ,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
无炎性细胞浸润 , 未见有点状坏死灶。
总黄酮低剂量组:低倍镜下 , 肝组织中偶见有一两个嗜酸性
小体 , 肝细胞索排列较乱 ,肝窦窄小 ,肝细胞轻度肿胀 , 汇管区 、中
央静脉周围未见有炎性细胞浸润。高倍镜下 ,肝细胞索及肝窦中
偶见有嗜酸性小体 , 未见点状坏死灶 ,肝细胞稍肿胀 ,肝细胞索排
列较乱。
2.1.7 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 ,垂盆草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
ALT和 AST,剂量与降酶幅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病理切片检查结
果显示 , 垂盆草总黄酮有明显的保护肝脏的作用。提示垂盆草总
黄酮是垂盆草中重要的保肝降酶活性部位之一。
2.2 垂盆草总黄酮中化学成分的鉴别研究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得总黄酮粉末 0.096 8 g, 精密加
入甲醇 10ml, 超声使充分溶解 ,滤过 , 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适量槲皮素 、山柰素 、异鼠李
素 、木犀草素 、槲皮苷 、木犀草苷 、金丝桃苷 、甘草苷 、芦丁 、异鼠李
素 -3, 7-二 -O-β -D-葡萄糖苷 、5, 4′-二羟基 -3′, 5′-二
甲氧基黄酮 -7-O-β -D-葡萄糖苷(苜蓿苷)、5, 4′-二羟基
-8, 3′-二甲氧基黄酮 -3, 7-二 -O-β -D-葡萄糖苷对照
品 , 加甲醇制成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2.2.3 HPLC法鉴别确证 本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在完全相同的
色谱条件下 , 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中相应峰的绝对保留时间
来进行初步推断 , 再通过对照品加入法进行进一步确证。
2.2.3.1 恒度洗脱 [ 7] 色谱条件:日本岛津 LC-10ADVP高效
液相色谱仪 , 岛津 SPD-10AVP紫外检测器 , HW色谱工作站。
AichromBond-AQ-C
18
柱(4.6 mm×150mm, 5 μm);柱温:30℃;
检测波长:360 nm;手动进样 , 进样量:10 μl。
流动相Ⅰ :甲醇 -0.4%磷酸溶液(50∶50)。分别精密吸取
供试品溶液及槲皮素 、木犀草素 、山柰素 、异鼠李素对照品溶液各
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 色谱图见图 1 ~ 5, 各峰的保留时间见
表 2。
从色谱图和表 2可以看出 , 各对照品峰与供试品溶液中各对
应峰的保留时间相差均在 0.65 min以内 , 而且供试品溶液中各
对应峰旁边无其他杂质峰干扰 , 因此 , 我们可以初步推断供试品
中可能含有槲皮素 、木犀草素 、山柰素 、异鼠李素。
流动相Ⅱ:甲醇 -水 -乙腈 -冰醋酸(10∶80∶8∶0.2)。
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及异鼠李素 -3, 7-二 -O-β -D
-葡萄糖苷对照品溶液各 10 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 色谱图见图 6
~ 7。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为 12.019 min, 供试品溶液中
与之对应的峰保留时间为 11.675min,二者相差 0.344min,说明
供试品中有可能含有异鼠李素 -3, 7 -二 -O-β -D-葡萄糖
苷。
图 1 槲皮素对照品       图 2 山柰素对照品
(流动相Ⅰ )            (流动相Ⅰ )
图 3 木犀草素对照品       图 4 异鼠李素对照品
(流动相Ⅰ )           (流动相Ⅰ )
图 5 供试品溶液(流动相Ⅰ ;1、2、 3、 4分别为对应的色谱峰)
表 2 对照品与供试品中各对应峰的保留时间 min
溶液 tR1 tR2 tR3 tR4
供试品 11.627 14.254 21.290 23.718
槲皮素 12.259
木犀草素 14.489
山柰素 21.615
异鼠李素 23.94
差值 0.632 0.235 0.325 0.222
2.2.3.2 梯度洗脱 [ 8 , 9] 色谱条件: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
仪 , G1314A紫外检测器 , G1313A自动进样系统 , CAGBootp色谱
工作站。 SunFireTMC18柱(4.6 mm×250 mm, 5 μm);柱温:
30℃;检测波长:360nm;自动进样 ,进样量:10μl。
流动相Ⅲ:见表 3。
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及槲皮素 、山柰素 、异鼠李素 、木犀
草素 、槲皮苷 、芦丁 、异鼠李素 -3, 7-二 -O-β -D-葡萄糖苷 、
苜蓿苷 、5, 4′-二羟基 -8, 3′-二甲氧基黄酮 -3, 7-二 -O-β
-D-葡萄糖苷对照品溶液各 10 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 部分色谱
图见图 8 ~ 14,其对应峰的保留时间见表 4。
·1931·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10VOL.21NO.8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8期
图 6 异鼠李素 -3, 7-二 -0-β -D-葡萄糖苷对照品(流动相Ⅱ)
图 7 供试品溶液(流动相Ⅱ)
表 3 流动相梯度变化程序 %
时间
t/min
流动相
乙腈(含 0.1%冰醋酸) 水(含 0.1%冰醋酸)
0 5 95
5 13 87
35 20 80
60 30 70
70 35 65
75 45 55
从色谱图和表 4可以看出 , 各对照品峰与供试品溶液中各对
应峰的保留时间相差均在 0.21 min以内 , 但各峰差异较大 ,且供
试品溶液中各对应峰旁边有较多的杂质峰干扰 ,为了进一步确证
供试品中是否存在上述成分 ,我们将采用对照品加入法进行进一
步验证。
图 8 5, 4′-二羟基 8, 3′      图 9 槲皮苷(流动相Ⅲ)
-二甲氧基黄酮 -3, 7               
-二 -O-β -D-葡萄糖苷                
(流动相Ⅲ)                 
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 , 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及木犀草
苷 、金丝桃苷和甘草苷对照品溶液各 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 色
谱图见图 15~ 17(由于木犀草苷 、金丝桃苷和甘草苷对照品稍后
购得 , 未能与前面几种对照品同时进行实验)。 从色谱图中可以
看出 , 木犀草苷和金丝桃苷对照品峰保留时间分别为 34.810 min
和 33.669 min, 供试品溶液与其对应的峰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34.820 min和 33.823 min, 两者非常接近 , 且供试品中两峰周围
没有明显的干扰。甘草苷对照品峰的保留时间是 31.806min,在
供试品溶液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峰。为了更进一步确认总黄酮
中含有木犀草苷和金丝桃苷 , 同样将采用对照品加入法进行验
证。
2.2.3.3 对照品加入法 根据上述试验中供试品溶液和各对照
品溶液的浓度及进一定量后各相应色谱峰峰面积大小 ,分别取适
量供试品溶液 , 加入一定量槲皮素 、山柰素 、木犀草素 、槲皮苷 、苜
蓿苷 、 5, 4′-二羟基 8, 3′-二甲氧基黄酮 -3, 7-二 -O-β -D
-葡萄糖苷对照品溶液 ,稀释至一定体积(混合液Ⅰ ), 使供试品
溶液的浓度稀释一倍 ,而供试品中有可能含有的上述 6种单体成
分的浓度与原供试品溶液中的浓度基本一致。精密吸取混合液
Ⅰ 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 在以上梯度洗脱条件下进行色谱分析 ,
混合液Ⅰ色谱图见图 18, 原供试品溶液与混合液 Ⅰ 对照图见
图 19, 各对应峰的参数比较见表 5。
图 10 苜蓿苷(流动相Ⅲ)       图 11 木犀草素(流动相Ⅲ)
图 12 槲皮素(流动相Ⅲ)      图 13 山柰素(流动相Ⅲ)
图 14 供试品溶液(流动相Ⅲ)
表 4 对照品与供试品中各对应峰的保留时间
溶液 tR1 tR2 tR3 tR4 tR5 tR6
供试品 16.511 44.051 45.233 62.722 63.44 74.949
5, 4′-二羟基 8, 3′
-二甲氧基黄酮-
3, 7-二-O-β -D-
葡萄糖苷
16.548
槲皮苷 44.175
苜蓿苷 45.319
木犀草素 62.931
槲皮素 63.635
山柰素 74.968
差值 0.037 0.124 0.086 0.209 0.195 0.019
  在此色谱条件下 ,供试品中没有与芦丁 、异鼠李素以及异鼠李素 -3, 7-二 -O
-β -D-葡萄糖苷相对应的色谱峰
由色谱图及表 5可知 , 原供试品溶液及混合液Ⅰ在完全相同
的色谱条件下 , 进相同体积的溶液 , 上述 6个色谱峰峰高和峰面
·1932·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8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10VOL.21NO.8
积基本一致或略有变化(大多变大),保留时间非常接近 , 用归一
化法计算所得的相对峰面积全部变大 ,而其他峰的峰高或峰面积
则显著变小 , 另外混合液Ⅰ中对应的这 6个色谱峰非常平滑 ,显
然 , 说明供试品溶液中含有以上 6种单体成分。
用同样的方法制得供试品溶液与木犀草苷 、金丝桃苷的混合
液(混合液Ⅱ)。精密吸取混合液 Ⅰ和混合液Ⅱ各 10μl, 注入液
相色谱仪 , 在以上梯度洗脱条件下进行色谱分析 , 混合液 Ⅱ色谱
图见图 20, 原供试品溶液与混合液Ⅱ对照图见图 21, 各对应峰的
参数比较见表 5。
由色谱图及表 5可知 , 原供试品溶液及混合液Ⅱ在完全相同
的色谱条件下 , 进相同体积的溶液 , 上述 2个色谱峰峰高和峰面
积基本一致或有增加 ,保留时间非常接近 , 用归一化法计算所得
的相对峰面积全部变大 ,而其他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则显著变小 ,
另外混合液Ⅱ中对应的这 2个色谱峰非常平滑 , 显然 ,说明供试
品溶液中含有这 2种单体成分。
图 15 金丝桃苷(流动相Ⅲ)     图 16 木犀草苷(流动相Ⅲ)
图 17 供试品(流动相Ⅲ)
图 18 混合液Ⅰ (流动相Ⅲ)
图 19 原供试品溶液与混合液Ⅰ对比图(流动相Ⅲ)
表 5 各对应峰参数比较
保留时间 /min
原供试
品溶液
混合
液Ⅰ
峰面积
原供试
品溶液
混合
液Ⅰ
峰高
原供试
品溶液
混合
液Ⅰ
占总面积比例(%)
原供试
品溶液
混合
液Ⅰ
16.511 16.449 3818.4 4035.4 293.6 313.1 8.331 13.845
33.823 33.673 598.3 1067.4 19.7 42.1 0.876 2.737
34.820 34.491 7498.9 8130.1 318.1 339.0 10.974 20.848
44.051 43.981 1188.0 1170.9 51.6 50.8 2.592 4.017
45.233 45.148 1483.3 1636.4 53.8 66.8 3.236 5.614
62.722 62.648 1951.2 1717.7 77.9 72.3 4.257 5.893
63.440 63.364 2436.3 2512.9 96.4 102.3 5.316 8.621
74.949 74.774 332.8 477.1 15.0 17.6 0.726 1.637
图 20 混合液Ⅱ(流动相Ⅲ)
图 21 原供试品溶液与混合液Ⅱ对比图(流动相Ⅲ)
2.2.4 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 , 现可基本确认垂盆草总黄酮中
含有槲皮素 、山柰素 、木犀草素 、苜蓿苷 、槲皮苷 、金丝桃苷 、木犀
草苷 、 5, 4′-二羟基 -8, 3′-二甲氧基黄酮 -3, 7-二 -O-β -D
-葡萄糖苷 8种黄酮类化合物 , 异鼠李素和异鼠李素 -3, 7-二
-O-β -D-葡萄糖苷可能由于含量较少 , 在梯度洗脱时被杂质
峰所覆盖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以上 10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槲皮素(Quercetin)    山柰素(Kaempferol)
木犀草素             苜蓿苷  
     (Luteolin)          (Tricin-7-O-β -
                    D-lucopyranoside)
·1933·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10VOL.21NO.8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8期
槲皮苷 (Quercitrin)    金丝桃苷 (Hypericin)
木犀草苷        5, 4′-二羟基 -8, 3′-
    (Luteolin-7-O-      二甲氧基黄酮 -3, 7-二
  β -D-lucopyranoside)      -O-β -D-葡萄糖苷
                  (5, 4′-dihydroxy-8, 3′
              -dimethoxyflavone3, 7-di-O-glyside)
异鼠李素             异鼠李素  
   (Isorhamnetin)       -3, 7-二 -O-β -D-葡萄糖苷
               (Isorhamnetin-3, 7-diglucos)
3 讨论
通过药理实验可以证明 ,垂盆草总黄酮是垂盆草中重要的保
肝降酶活性部位之一 ,它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 ALT和 AST,并有
明显的保护肝脏的作用。化学研究表明 ,垂盆草总黄酮中至少含
有槲皮素 、山柰素 、木犀草素 、苜蓿苷 、槲皮苷 、金丝桃苷 、木犀草
苷 、5, 4′-二羟基 -8, 3′-二甲氧基黄酮 -3, 7-二 -O-β -D-
葡萄糖苷 8种黄酮类化合物。这为确认垂盆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指标以及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
  本项研究的综合意义有:①基本确定了能体现垂盆草内在质
量 、专属性较强的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 ②为垂盆草药材抗病毒
性肝炎的深度开发研究提供了线索 ,创造了条件。 ③为最终建立
起科学而又切实可行的垂盆草药材质量标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 ]  贺松其 ,吕志平 ,文 彬 ,等.茵陈紫金汤对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
伤的保护作用 [ 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 2005, 13(1):26.
[ 2 ]  李淑莲 ,刘成德 ,付 克.肝愈胶囊对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
保护作用 [ J] .中医药学报 , 2005, 33(6):22.
[ 3 ]  童 英 ,吴少平 ,阎向东 ,等.麦胚黄酮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保
护作用 [ J] .毒理学杂志 , 2006, 20(3):177.
[ 4 ]  张均田.现代药理实验方法学 [ 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协和医科
大学联合出版社 , 1997.
[ 5 ]  阎向东 ,童 英 ,郑 珊 ,等.急性四氯化碳致大 、小鼠肝损害程度
的比较 [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2005, 15(8):989.
[ 6 ]  BollM, WeberLW, BeckerE, etal.Mechanismofcarbontetrachloride
-inducedhepatotoxicity[ J].ZNaturforsch, 2001, 56(7-8):649.
[ 7 ]  何爱明 ,王明时.垂盆草中的黄酮类成分 [ J] .中草药 , 1997, 28(9):
517.
[ 8 ]  梁侨丽 ,徐连民 ,庄颖健 ,等.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草药 ,
2001, 32(4):305.
[ 9 ]  粟晓黎 ,林瑞超.中药侧柏叶黄酮成分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 J] .药物分析 , 2003, 23(6):417.
收稿日期:2009-09-04; 修订日期:2010-03-18
基金项目:重庆市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项目(No.104);
重庆医科大学校级科研课题(No.XBYB2008088)
作者简介:张 丹(1979-),女(汉族),陕西渭南人 ,现任重庆医科大学中
医药学院讲师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曹纬国(1978-), 男(汉族),山东临沂人 , 现任重庆医科
大学中医药学院讲师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药与天然药物质量标准的研
究工作.
西南地区不同居群葎草中
总黄酮与木犀草素的含量分析
张 丹 ,曹纬国* ,王 刚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重庆 401331)
摘要:目的 考察西南地区不同居群葎草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的含量。 方法 以芦丁为对照品 ,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
定葎草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葎草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结果 葎草中总黄酮与木犀草素
的含量在不同居群间差异显著 , 以四川和重庆产含量较高。 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葎草的质量分析 , 可以为葎草资源
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葎草; 居群; 总黄酮; 木犀草素
DOI标识:doi:10.3969 /j.issn.1008-0805.2010.08.038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0)08-1934-02
  葎草 Humulusscandens(Lour.)Merr.又名拉拉秧 、拉拉藤
等 , 为桑科葎草属植物 [ 1] ,始载于《唐本草》 ,名为葛葎蔓 , 全草具
有清热解毒 、利尿消肿等功效 , 民间常用来治疗肺结核潮热 、胃肠
炎 、痢疾 、感冒发热 、膀胱炎 、肾盂肾炎 、泌尿系结石 、痔疮等症 , 外
用治疗痈疥肿毒 、湿疹 、虫蛇咬伤等症 [ 2] 。现代研究表明葎草化
学成分复杂 , 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 且已从中分离得到木犀草素
和牡荆素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葎草资源丰富 ,常作为农业杂草被
除去 , 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我们分析比较了西南地区不同居群
葎草中总黄酮与木犀草素的含量 ,研究葎草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
不同居群间葎草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异 ,为促进葎草资源的开发利
用奠定基础。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岛津 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 , CLASS-VP色谱
·1934·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8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10VOL.21N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