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垂盆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全 文 :垂盆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蒋新龙1 , 蒋益花2 (1.丽水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2.丽水学院医学部 ,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 利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和Duncan法检验 ,确立了垂盆草中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 ,以 1∶10(g/mL)的 50%乙醇水溶液 ,
提取温度为 60℃,提取时间为 1h ,提取效率较好 ,而且最佳工艺条件下黄酮产率为 1.265 2%。
关键词 垂盆草;黄酮;正交试验;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 Q9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6)18-4745-02
Study on ExtractingMethod of Flavonoid from Sedum sarmentosum Bunge
JIANGXin-long et al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 Lishui University , Lishui , Zhejiang 323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xtracting method and production of Sedum sarmentosum Bunge flavonoid in orthogonal test L9(34)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ng condition of good yield of flavonoid was 50%C2H5OH solution at 60 ℃ for 1h with the solid-liquid ratio 1∶10(g/ml)and the
productivevity was 1.265 2%.
Key words Sedum sarmentosum Bunge;Flavonoid;Orthogonal test;Extracting method
  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又称卧茎景天 ,系景天
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垂盆草的新鲜或干燥的全草 ,我国大部分
地区均有分布。该药味甘 、淡 、性凉 ,具有清热解毒 、利尿消
肿 、排脓生肌之效 ,主治丹毒溃疡 ,小便不利及急 、慢性肝
炎[ l-2]等。垂盆草的化学成分已有许多报道[ 3-9] ,对其中的
黄酮成分及种类已作了较深入研究 ,但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
取工艺研究报道很少。该文以乙醇为溶剂 ,以垂盆草全草为
原料 ,对影响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采用正交试验 ,而且以黄
酮含量为指标 ,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优选垂盆草总黄
酮的提取条件 ,为垂盆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垂盆草采自丽水学院医学部校园。芦丁对照
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
纯。所用仪器为北京瑞利 UV-9100 型紫外可见光谱仪 ,
AL204型电子分析天平 ,数显恒温水浴锅HH-2。
1.2 方法
1.2.1 标准曲线的制备[ l0-11] 。首先 ,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
20mg ,置于 100ml量瓶中 ,加 80%乙醇溶解至刻度 ,摇匀即得
对照品溶液 。然后 ,分别精密吸取 1.0、2.0、3.0、4.0和 5.0 ml
对照品溶液置于 10 ml比色管中 ,各加 80%乙醇至 5 ml ,加
5%NaNO2 溶液 0.5ml ,摇匀放置 6min ,再加 10%Al(NO3)3 溶
液 0.5ml ,摇匀 ,再放置 6min ,加 4%NaOH溶液 4ml ,摇匀放
置 15min ,在 510 nm波长处 ,测定吸光度值 ,以同法配制空白
对照 ,得回归方程:
C=0.848 9A+0.006905
线性范围为 0~ 0.5 mg ,相关系数 r=0.9995 。
1.2.2 样品的处理及黄酮含量测定 。
(1)提取。精密称取干燥、粉碎的垂盆草粉末 1.0000 g置
于锥形瓶中。按表 1、2选择的因素和水平进行水浴加热提取 ,
滤去残渣 ,用相应提取剂定容至 100ml ,即得黄酮提取液。
(2)样品测定。精密吸取黄酮提取液 1.0ml于 10ml比
色管中 ,按“各加 80%乙醇至 5ml”起依法进行操作 ,同时精
密吸取黄酮提取液 1.0ml于 10ml比色管中 ,加 80%乙醇至 5
作者简介 蒋新龙(1963-),男 ,浙江东阳人 ,高级工程师,从事野生植
物资源开发利用 、天然产物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06-07-21
ml ,再加 l ml水 , 4ml 4%NaOH 溶液 ,作样品空白测定吸光度
值。按回归方程计算样品液中黄酮含量。
1.2.3 提取条件选择。根据初步预试验的结果 ,采用正交
试验设计 ,应用 L9(34)正交表 ,对提取剂浓度 、提取温度 、提
取时间 、提取剂用量 4因子在 3个水平进行优选 ,见表 1 。结
果采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影响黄酮提取因子的显著性检
验采用Duncan法[ l2] 。
  表1 正交试验的因子与水平
序号 A∥% B∥g/ml C∥h D∥℃
1 50 1∶10 1 60
2 60 1∶20 2 70
3 70 1∶30 3 80
 注:A为提取剂浓度;B为提取剂用量;C为提取时间;D为提取温度。
下表同。
1.2.4 回收率试验 。取 5个 10ml比色管 ,在已知黄酮含量
的垂盆草提取液中分别加入 0.2 mg/ml芦丁标准对照品溶液
1.00、2.00、3.00、4.00、5.00ml样液 ,分别测定黄酮含量 ,计算
回收率。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处理 水平组合 A∥% B∥g/ml C∥h D∥℃ 黄酮含量Y ∥%
① A1B1C1D1 50 1∶10 1 60    1.266 0a
② A1B2C2D2 50 1∶20 2 70 0.867 0ab
③ A1B3C3D3 50 1∶30 3 80 0.824 6ab
④ A2B1C2D3 60 1∶10 2 80 0.816 1bc
⑤ A2B2C3D1 60 1∶20 3 60 0.773 6bc
⑥ A2B3C1D2 60 1∶30 1 70 0.739 7bc
⑦ A3B1C3D2 70 1∶10 3 70 0.451 1bcd
⑧ A3B2C1D3 70 1∶20 1 80 0.162 4cd
⑨ A3B3C2D1 70 1∶30 2 60 0.213 4d
K1 2.957 6 2.533 1 2.1681 2.2530
K2 2.329 4 1.803 1 1.8965 2.0578
K3 0.826 8 1.777 6 2.0493 1.8031
K 2.130 7 0.755 5 0.2716 0.4499
 注:小写字母表示 0.05水平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提取条件的选择
2.1.1 正交试验结果及直观分析。由表 2可看出 ,在正交试
验的 4个因子中 ,以提取剂对提取率的影响最大。由极差数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6 , 34(18):4745-4746                 责任编辑 刘月娟 责任校对 刘月娟
据K可知 ,各因子对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提取剂 、提取料液
比 、提取温度 、提取时间。综合分析正交试验结果 ,确定最佳
工艺条件为A1B1C1D1 ,即提取剂用 30%乙醇溶液 ,料液比 1∶
50(g∶ml),提取时间 1 h ,提取温度 60 ℃。
  表 3 方差分析
变异原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显著性
A 0.7991 2 0.399 6  64.6412 *
B 0.1227 2 0.061 4 9.9262
D 0.0339 2 0.017 0 2.7448
误差 0.0124 2 0.006 2 1
SST 0.9682 8
 注:因素 C影响小 ,故作为方差分析的误差处理;F0.05=19.00 , F 0.01
(2 、2)=99.00;*表示因素影响 0.05水平显著。
2.1.2 方差分析。由表 3可知 ,因子A为 0.05水平显著性
因子 ,其他因子为不显著因子 。
2.1.3 Duncan法分析。先分别求出各因素水平间的 r0.01 、
r0.05和 R k值;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各因素水平显著性比
较。结果表明 ,乙醇浓度 50%与 60%之间不存在差异 ,而与
70%差异 0.05水平显著 ,但 50%与其他水平 0.01水平显著
差异;其他提取条件各水平间不存在差异。
计算 9个试验所得黄酮含量相互间 r0.01 、r0.05和 Rk 值;
再根据计算结果进行 9个处理间显著差异比较。结果表明 ,
在 95%信度范围时 ,处理①、②、③间不存在差异 ,而处理①
与其他处理差异皆 0.05水平显著。方差分析表明 ,提取剂
为显著性因子 ,处理①、②、③提取剂都为 50%。结果表明 ,
影响提取率的因素中提取料液比 、提取温度 、提取时间各水
平不存在差异。为节约资源和能源 ,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
A1B1C1D1 ,即在提取温度 60 ℃条件下 ,以 50%乙醇溶液作提
取剂 ,料液比 1∶10(g∶ml),提取时间 1 h。该结果与直观分析 、
方差分析完全一致。
2.2 验证试验 按选定的A1B1C1D1 条件进行验证试验 ,重
复测定 3次。结果表明 ,黄酮含量平均值为 1.265 2%,与原
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2.3 回收率试验 取 5个 10ml比色管 ,分别加入提取液2.0
ml ,再分别加入 0.2mg/ml芦丁标准对照品溶液 1.00 、2.00 、
4.00、5.00ml样液。根据所测得的黄酮量减去加标量 ,再除
以样品所含的黄酮量即可计算其回收率 ,得平均回收率为
98.86%,RSD =1.90%(n=5)。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对提取效果影响最大的是乙醇浓度;垂盆草
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在提取温度 60 ℃条件下 ,以 50%乙
醇溶液作提取剂 ,料液比 1∶10(g:ml),提取时间 1 h 。最佳工
艺条件下黄酮产率较高 ,为 1.2652%。黄酮类化合物有明显
的抗溃疡 、解痉 、消炎及降血脂等生物活性[ 13] ,所以垂盆草有
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
[ 2] KANG TH, PAEH O ,YOO J C, et al.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alkaloids from
Sedum sarmentosum on murine and humanhepatoma cell lines[ J] .J Ethnophar-
macol ,2000, 70(2):177.
[ 3] 任凤霞 ,赵毅明.垂盆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现代中药
研究与实践, 2003 ,17(1):58.[ 4] 郭辉,张玲.垂盆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食品与药品 ,
2006, 8(1):19-22.
[ 5] 曹素萍 ,刘丽芳 ,王强.垂盆草中三萜类成分δ-香树酯酮的含量测定
[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31(1):41-42, 50.
[ 6] 何爱明 ,王明时.垂盆草中的黄酮类成分[ J] .中草药, 1997, 28(9):517-
521.
[ 7] 潘金火.垂盆草的化学、药理及其注射液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 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0.
[ 8] 魏太明 ,阎玉凝,关昕璐 ,等.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I[ J] .北京中医药
大学学报 ,2003, 26(4):59-60.[ 9] HYUNCHEOL O H , KANG D G , KWON J W , et a1.Isolation of angiogenesis
converting enzyme(ACE)inhibitory flavonoids from sedum sarmentosum[ J] .Biol
Pharm Bull ,2004, 27(12):2035-2037.
[ 10] 姚莉韵 ,王国艳.木芙蓉叶提取工艺的研究[ J] .中草药, 2000, 22(12):
827-829.
[ 11] 于村 ,俞莎.中草药总黄酮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J] .浙江预防医学 ,
2002, 14(7):3-4.
[ 12] 荣骞.生物统计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 13]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中心情报站.药物有效成分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上接第 4724页)
在小城镇建设中积极推行实施生态工程 ,通过利用生态系
统的自我维护功能 ,将小城镇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持久性特
点的生态系统;通过实施生态工程 ,减少小城镇对不可再生
的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和依赖 ,尽可能使用太阳能和生物质
能产品(如沼气)等清洁能源;并将生态规划 、建设和工程融
为一体 ,寻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诸如土地利用 、
资源使用 、自然保护和环境建设等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和
途径。
4 结语
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小城镇的物质环境建设
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还存在许多
不足 ,这说明了以物质发展为尺度的小城镇外延式 、粗放式的
建设和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间的矛盾。只有坚持生态
环境基本国策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才能使小城镇经济 、社
会和环境协调健康发展 ,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 1] 黄梅 ,李小兵 ,谭艺平.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容量研究[ J] .经济地
理 , 2005, 25(4):569.
[ 2] 闻扬春.防治小城镇环境污染刻不容缓[ J] .长江建设, 2002(11):43-
44.
[ 3] 廉伟,艾大宾.小城镇扩张及其所导致的土地利用问题[ J] .西南师范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27(2):33-37.
[ 4] 王满四 ,朱琪.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的困难与对策[ J] .经济问题探索 , 2001(3):66-69.
[ 5] 陈新锋.乡镇企业结构调整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 J] .理论月刊, 2001
(8):76-77.
[ 6] 崔铁宁 ,朱坦中.小城镇环境规划中循环经济理念的拓展[ J] .城市环
境与城市生态 ,2003, 16(6):99-100.
[ 7] 张小雄.走生态之路———现代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J] .中外
建筑 ,2005(5):46.
4746              安徽农业科学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