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0 年
!!!!!!!!!!!!!!!!!!!!!!!!!!!!!!!!!!!!!!!!!!!!!
3 小结
1)试验结果表明,川贝总生物碱最佳提取条件
为 pH 值 1、乙醇体积分数 50%、超声时间 75 min、
料液比 1∶10。
2) 试验过程中, 样品经粉碎后再用超声波处
理,可明显提高川贝总生物碱的得率。 这主要是由
于超声波具有空化、粉碎、搅拌等特殊作用,破坏植
物药材的细胞,使乙醇渗透到药材的细胞中,从而
使药材中的化学成分溶于乙醇。
3) 游离的生物碱及其盐一般能溶于甲醇和乙
醇。 甲醇的沸点比乙醇低,极性比乙醇大,对生物碱
及其盐类的溶解性比乙醇好,但它对视神经的毒性
很大,故本试验用乙醇作溶剂。
参考文献:
[1] 聂小忠.对历版《中国药典》所载川贝品种的探讨[J].中国药房,
2008,19 (9):717-719
[2] 张天友.贝母及其混伪品的鉴别[J].中国药房,1993,4 (2):44-
45.
[3]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 1 卷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吴 彦,周守标,万 安.石蒜中总生物碱提取条件研究[J].生物
学杂志,2007,24(1):61-62.
[5] 杨海涛,刘军海.微波法提取魔芋中总生物碱工艺的研究[J].安
徽农业科学,2008,36(3):847,876.
[6] 潘娓婕,李小宁,张尊听,等 .超声法从青风藤根中提取青藤碱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2):127-129.
收稿日期:2009-08-26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项目(07JJ6044)
作者简介:刘卫今(1970-),男,湖南衡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微生物学教学与研究,(电话)0745-2851213(电子信箱)fred888@163.com。
第 49 卷第 2期
2010 年 2月
湖北农业科学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Vol. 49 No.2
Feb.,2010
羊耳菊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抑菌作用
刘卫今 1,2,葛 婷 2,刘胜贵 2,刘学端 1
(1.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长沙 410083;2.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 怀化 418008)
摘要: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羊耳菊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
优化,并用所得的提取物对 9 种微生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羊耳菊总黄酮提取的最
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 60%、固液比 1∶25、微波作用时间 4 min、微波火力为解冻;羊耳菊总黄酮提取物
对大多数供试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藤黄八叠球菌抑菌效果最好, 其最低抑菌浓度为 0.003 9 g /
mL;对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 0.125 0 g / mL;对大肠埃希氏菌、鼠
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最低抑菌浓度为 0.500 0g / mL;而对普通变形杆菌及白假丝酵母菌
抑制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微波;羊耳菊;黄酮;提取;抑菌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0)02-0426-04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Inula cappa and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LIU Wei-jin1,2,GE Ting2,LIU Sheng-gui2,LIU Xue-duan1
(1.College of Resources Processing and Bio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China;
2.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Huaihua University, Huaihua 418008,Hunan,China)
Abstract:With the microwave-assisted technology for extracting flavonoids from Inula cappa, and on the basis of a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the extraction process was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optimal process for extracting
flavonoids from Inula cappa was ethanol concentration of 60%, a solid-to-liquid ratio 1∶25, 4 min microwave function with
the firepower at the level of defrosted.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nine kinds of micro-organisms extracted from Inula cap-
p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the Inula cappa flavonoids to the
Sarcina lutea was the best with a ratio of 0.003 9 g/mL; MIC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Bacillus subtili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0.125 0 g/mL; MIC of Escherichia coli, Salmonella typhimurium and Salmonella paratyphi A was 0.500 0 g/mL;
but no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on Proteus valgaris and Candida albicaus.
Key words: microwave; Inula cappa; flavonoids; extrac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0.02.072
第 2 期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的
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 大量的药理试验研究表明,
黄酮类化合物有降脂、抗癌、抗血栓、抗氧化、抗衰
老、抗心率失常等作用。 此外,黄酮类化合物也是重
要的功能食品添加剂、天然抗氧化剂、天然色素、天
然甜味剂等, 同时还具有保鲜和护肤美容等作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黄酮类化合物对微生物的抑
制和杀灭作用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而广泛
用于医药、食品等行业[1-4]。
本试验以芦丁为对照品,将单因素分析和正交
试验相结合, 研究了微波法辅助提取羊耳菊(Inula
cappa)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
测定总黄酮的含量。 此外,还对羊耳菊黄酮化合物
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羊耳菊的深入开发
利用做一些基础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样品 羊耳菊(Inula cappa),采自湖南
省怀化市。 将羊耳菊根洗净,于 60℃恒温箱中烘干
至恒重,用组织粉碎机粉碎。
1.1.2 供试菌种 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 col-
i)、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粪肠
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lutea)、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白假丝酵母菌
(Candida albicaus)、 普通变形杆菌 (Proteus val-
garis)、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
均由怀化学院微生物学实验室提供。
1.1.3 培养基 LB液体培养基: 蛋白胨 10 g,NaCl
10 g,酵母粉 5 g,用 1 mol / L NaOH 调 pH 值为 7.0,
去离子水定容至 1 000 mL;LB 固体培养基: 在 LB
液体培养基中加 16 g的琼脂粉。
1.2 方法
1.2.1 标准回归方程的建立 芦丁标准溶液的配
制、最佳吸收波长的确定和标准回归方程的建立参
照文献[5]的方法进行。
1.2.2 提取物制备 称取羊耳菊干粉 2 g 置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70%乙醇溶液 30 mL,浸泡 12 h
后 ,在解冻档微波下处理 3 min,冷却 ,于 8 000
r / min 离心 10 min,去除沉淀,浓缩,加 30%乙醇定
容至 50 mL备用。
1.2.3 样品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精确量取 1 mL 样
品溶液至 25 mL 容量瓶中, 加入 5%的 NaNO2溶液
1 mL,摇匀,放置 6 min,加 5%Al(NO3)3溶液 1 mL,
摇匀,放置 6 min,加 4% NaOH 溶液 10 mL,然后用
3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 15 min,用紫外分
光光度计对样品提取液、 芦丁标准液进行扫描,在
两者都有最大吸光度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根据回
归方程计算样品中总黄酮含量。
1.2.4 单因素试验
1) 乙醇体积分数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
按照提取物制备方法 , 分别用 40% 、50%、60%、
70%、80%、90%乙醇溶液 30 mL 浸泡 2 g 羊耳菊干
粉,在解冻档微波条件下提取 3 min,按含量测定方
法测定吸光度,求得总黄酮得率。
2) 固液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按照提取物
制备方法,以不同的固液比(1∶10、1∶15、1∶20、1∶25、1∶
30、1∶35、l∶40,W/V,g∶mL,下同),用 70%乙醇溶液浸
泡 12 h,微波提取 3 min,按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吸光
度,求得总黄酮得率。
3) 微波火力对羊耳菊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
按照提取物制备方法,在 70%乙醇溶液,固液比为
1∶15 的条件下,采用低火、解冻、中低火、中火、中高
火、高火不同的微波火力进行提取,按含量测定方
法测定吸光度,求得总黄酮得率。
4)微波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 按
照提取物制备方法,按固液比 1∶15 加入 70%乙醇溶
液浸泡 12 h, 分别用微波解冻档处理 1、2、3、4、5、6
min,按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吸光度,求得总黄酮得率。
1.2.5 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
法,设计正交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固液比、微波
火力、微波提取时间 4 个因素,每个因素取 3 水平,
运用 L9(34)作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最佳提取条件。
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
1.2.6 抑菌试验
1)菌悬液制备 将供试菌种分别接种于 LB 固
体培养基上,37℃活化培养 24 h 后, 在无菌操作条
件下,用麦氏比浊法,取活化后的菌落与无菌生理
盐水配成菌悬液浓度为 0.5McFarlaod 单位的标准
接种物 (即 1×108 CFU / mL), 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按
10倍稀释法将标准接种物配成 1×106 CFU / mL 的菌
悬液。
2)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在无菌条件下,
用 LB 培养基将羊耳菊提取物稀释到各含 1 mL 的
倍比系列试管中,使各管提取液浓度分别为 0.500 0、
0.250 0、0.125 0、0.062 5、0.031 3、0.015 6、0.007 8、
0.003 9、0.002 0、0.001 0 g / mL, 然后向各管中加入
0.1 mL 的含 1×106 CFU / mL 的菌悬液, 将培养物置
于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 h,观察培养物生长情
况,以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小药物浓度为最小抑菌
浓度(MIC)。
刘卫今等:羊耳菊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抑菌作用 427
湖 北 农 业 科 学 2010 年
2 结果与分析
2.1 乙醇体积分数对羊耳菊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不同乙醇体积分数下羊耳菊总黄酮得率的测
定,结果(图 1)表明,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总
黄酮得率也逐渐增加, 但是当乙醇体积分数超过
60%的时候,总黄酮的得率反而降低。原因可能是随
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 提取物中杂质含量增加,
而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影响得率。 因此,初步确定最
佳浸提剂为 60%的乙醇。
2.2 固液比对羊耳菊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不同固液比下羊耳菊总黄酮得率的测定结果
(图 2)表明,固液比在 1∶10 至 1∶25 的范围内,总黄
酮得率呈上升趋势, 固液比为 1∶25 时得率最高,往
后得率虽有下降但变化不大。 在实际操作中,固液
比较小时,溶剂未能与羊耳菊粉充分接触,得率较
低;而固液比过大时,由于溶液量较大,需消耗更多
的能量来用于自身温度的升高,而且随着固液比的
增大,回收溶剂时耗时长耗能多。 所以,适宜的固液
比为 1∶25。
2.3 微波火力对羊耳菊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在不同微波火力条件下羊耳菊总黄酮得率的
测定结果(图 3)表明,微波火力从低火到解冻总黄
酮得率上升,在解冻档达到最大值,随后,微波火力
增加得率反而下降。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微波火力过
高时,乙醇沸腾的时间相对较长,从而使溶液挥发
过多造成总黄酮溶出量减少,同时使黄酮类化合物
产生分解,导致总黄酮得率下降。
2.4 微波提取时间对羊耳菊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不同微波提取时间下羊耳菊总黄酮得率的测
定,结果(图 4)表明,随微波提取时间的延长,总黄
酮得率增加,当提取时间为 4 min 时,黄酮得率达最
大,随后随时间增加得率反而下降。 原因可能是时
间过短,羊耳菊总黄酮提取不完全;时间过长,微波
的强热效应使部分黄酮类化合物活性成分降解或
异构化,从而导致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降低,黄酮
得率下降。 因此,初步确定 4 min为最佳提取时间。
2.5 羊耳菊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
在上述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每个因素取 3 个
水平做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 1。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 2。 由表 2 极差(R)分析可
以看出,影响羊耳菊总黄酮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
C>B>A>D。 且认 A2B3C2D2提取条件最好,即乙醇体
积分数为 60%、 固液比为 1∶25、 微波提取时间为 4
min、微波火力为解冻。 通过验证试验,在此条件下
羊耳菊总黄酮得率为 49.43 mg / g。
2.6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羊耳菊总黄酮提取液对 9 种供试菌的抑菌作
用结果见表 3。 由表 3 可知,在 9 种供试菌种中,羊
表 1 提取因素与水平
水平
1
2
3
A(乙醇体积
分数)//%
50
60
70
B(固液比)
//g∶mL
1∶15
1∶20
1∶25
C(微波提取
时间)//min
3
4
5
D(微波
火力)
低火
解冻
中低火
428
第 2 期
表 2 L9(34)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T1
T2
T3
x1
x2
x3
R
A
1
1
1
2
2
2
3
3
3
93.49
95.23
94.56
31.16
31.74
31.52
0.58
B
1
2
3
1
2
3
1
2
3
91.54
95.73
96.01
30.51
31.91
32.00
1.49
C
1
2
3
2
3
1
3
1
2
92.48
97.02
93.78
30.83
32.34
31.26
1.51
D
1
2
3
3
1
2
2
3
1
94.45
95.11
93.72
31.48
31.70
31.24
0.46
总黄酮得率//mg/g
29.56
32.69
31.24
31.41
31.97
31.85
30.57
31.07
32.92
因素
耳菊总黄酮提取物对其中 7种菌具有抑制作用。 其
对藤黄八叠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 0.003 9 g / mL;对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次之, 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 0.125 0 g / mL;对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
门氏菌 、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 0.500 0 g / mL;而对普通变形杆菌和白假丝
酵母菌无明显抑制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微波辅助提取法的原理是微波射线辐射于溶
剂并透过细胞壁到达细胞内部,由于极性的溶剂及
细胞内介电系数较大的极性分子吸收微波产生热
量,使胞内温度迅速上升发生汽化或膨胀,产生的
压力使细胞膜和细胞壁破裂,形成微小的孔洞和裂
纹。 孔洞或裂纹的存在使胞外溶剂容易进入细胞
内,加快活性成分的溶出。 因此,与常规方法相比,
具有速度快、得率高、选择性强、操作简单、产物易
提纯等优点,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中有良好的应
用前景[6,7]。
微波辅助提取羊耳菊总黄酮各因素影响的主
次顺序为微波提取时间>固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微
波火力。 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
数 60%、固液比 1∶25、微波提取时间 4 min、微波火
力解冻。
对 9 种受试菌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发现羊耳
菊总黄酮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好于
革兰氏阴性菌。 因此,估计羊耳菊对革氏阳性菌引
起的疾病或许会有更好的疗效。 而对白假丝酵母菌
无明显抑制作用, 说明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较差。
本试验采用 2 倍稀释法测定羊耳菊总黄酮提取物
的 MIC 值较为敏感, 但其总黄酮提取物具有颜色,
所以本试验采用肉眼观察结合平板涂布等辅助手
段来判断其 MIC值。
参考文献:
[1] 张 岩,曹国杰,张 燕,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检测方法
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1):154-157.
[2] 李胜华,伍贤进,刘惠君.超声波提取翻白草中总黄酮优化工艺
研究[J].食品科技,2008(1):167-169.
[3] 刘成伦.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质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
发,2006,27(5):158-168.
[4] 谢 鹏,张敏红.黄酮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动
物保健,2004(12):35-37.
[5] 叶 春,徐丽娟,杨根勤,等.鱼腥草叶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鉴别
[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5):143-147.
[6] 蔡建国. 外场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J].中国制药装备,2008,12(8):38-41.
[7] 张代佳,刘传斌,修志龙,等.微波技术在植物胞内有效成分提取
中的应用[J].中草药,2000,31(9):5-6.
表 3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菌 种
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lutea)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粪肠球菌( Enterococcus faecalis)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hi A)
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algaris)
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us)
最低抑菌浓度(MIC)//g/mL
0.003 9
0.125 0
0.125 0
0.125 0
0.500 0
0.500 0
0.500 0
—
—
注:“-”表示无抑菌作用。
刘卫今等:羊耳菊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抑菌作用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