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菊三七属一新种(菊科)



全 文 :竺塑壑竺竺竺竺1 竺竺竺垫竺吵卫些卿价钾熙 )迎渔丝二
[文章编号】 16 71 一溉月6 ( 0 204 )0 2刁13 2- 0 5
* 交流平台 *
菊三七属一新种 (菊科 )
杨永康
( 中国药科大学
吴家坤
南京 21 (XX )9 )
【关键词1 菊三七属 ;药用菊三七
多年生草本 , 具须根系 ,不肥大块茎状 。 植 微毛 , 具 1一 2卜3) 个钻状苞片 。 总苞幼时近圆柱
株高 1一 .2 5 米 , 直立或基部常多少斜升 ,粗壮 , 形 ,渐变为钟状 , 长 10 一 12 毫米 , 宽 8一 10 毫米 ,
具脊棱 , 自下部向上腋生繁多分枝 , 均赤紫色 基部有数个披针状或钻状小苞片 ; 总苞片一
或绿色带紫色斑块与细点 , 下部茎粗壮 ,稍木 层 , 有 10 一 12 个 , 狭披针形 , 长 10 一 12 毫米 , 宽
质化 ,直径 1 . 5 一.2 5卜3) 厘米 , 植株多少 肉质充 0 . 7一 1 . 2 毫米 , 向先端渐尖 ,边缘变薄 , 为淡白色
实 , 干后收缩变空 心 , 密被浅 白色短柔毛或柔 干膜质 ,背面具 3一 5 纵脉纹 ,被微毛 和短柔毛 。
毛 。 叶片质厚 ,带肉质 ,完全不裂 , 散生状互生 , 小花黄色 , 筒状 , 均两性能育 , 与总苞等长或稍
在茎和分枝下部的初生叶通常明显偏短小和 伸 出 ; 花冠长 11一 13 毫米 , 管部狭 细 , 长 8 一 1
椭圆 , 少脉及少齿 , 茎生 叶较分枝生 叶常较大 , 毫米 ,上部扩大 , 裂片矩圆状披针形 , 端黄色或
茎生叶和 枝生 叶均多 , 向上正常叶片宽披针 黄褐色 ,狭尖 。 花药条形 , 长 7一 8 毫米 ,端狭角
形 ,披针状矩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 , 长 (2 一)7 一 18 状 , 渐狭 , 基部钝 , 不呈微箭形 ;花柱 2 分枝细
卜20 )厘米 , 宽 (1 . 5一 ).2 5一 7卜8) 厘米 , 叶端渐尖 、 长 ,有锥形附器 , 密被细乳突毛 。 瘦果 (不成熟 )
稀急短尖 ,叶基楔形 , 稀宽楔形 , 两侧近等宽或 短 圆柱形 , 长约 (1 . 5一 )2 一 3 毫米 , 褐黄色 , 具 6 -
多少不等宽而多少歪斜 , 常多少向叶柄变狭窄 10 条纵肋 ,肋多少具乳突 ; 冠毛 丰富 , 绢毛状 ,
下延 , 叶缘均具较疏浅锯齿或细齿 , 每个齿具 长 10 一 13 毫米 , 宿存 。 花期 (2 月下旬出现花
小 的钝短尖 , 叶面绿色 , 多少光亮 , 叶背苍 白 蕾一 )3一4 月 , 果熟期 5 月 。
色 ,具银质光泽 ;侧脉 8一 12 对 ,细脉疏网连 ,干 江苏 i(J an g su ) : 金坛市 (J in gt an ict y) 城郊农
后无黑线 , 叶两面均被淡白色短柔 毛 , 叶面略 村农地 , 引种栽培 (cu ilt va t ed in fa mr l a n d) , 植株
有粗糙感 ;叶柄长 .(0 4一 ) 1一3( 一4) 厘米 , 被白色短 高 1一 2 米 , 花黄色 , 7, ArP ,2 0 2 , Y an g yo gn -
柔毛 ,柄中部至上部偶有 l 枚或 l 对很小的叶 k a n g U u oL n g 一罗 n a n d Sh a hZ o n g 一 ur i 0 252 7
的全裂片 (全缘或略齿 ) ,柄基部全都无耳 。 梢部 (凡。we sr) , 同地 27 , M ay , 20 2 , aS m e ist e , 丫K
的叶变小或苞叶状和线状 、 钻状 。 头状花序直 Y an g L . .G uL i an d .Z aR s ha 0 271 8 (urF ist .;) 南京
径 10一 14 毫米 , 通常 ( 7一 ) 10一 15 个 , 在茎端或枝 (N anj i n g) , 引种栽培于宅院 (e u l t i v at e d i n h o u s e ) ,
端排成开展的伞房状圆锥花序 , 2一 3 次分枝 ;花 Y a gn Y o gn 一ka gn an d W u iJ a 一ku n (杨永康 、 吴
序梗长 ( 1 . 2 )2 . 5一 8 . 7卜1 3 )厘米 , 被白色短柔毛或 家坤 )027一7 , 0 29 26 , 0 2 10 7 ,0 2 10 5 , 02 100 9 . 同地
收稿 日期 : 20 04 一 1一2 6
作者简介 : 杨永康 : 男 , 19 31 年 n 月生 , 19 52 年 7 月大学毕业 ,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员 、 教授 , 一直从事药用植物分类 (含区
系地理 ) 、 中草药 、 植物资源 、 林学 (含森林生态 、 林型 ) 、 生物地理群落 、 自然地理及自然资源等研究 。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 T h eC hi ns e e Ac d a e而c M edc i己 Ma g面 neo ro r ga nism s
2(0 )3
,
02 一 0 5 月采 ,杨永康 、 吴家坤 03 0 1 , 030 2 ,
0 30 3
,
03以 , 0 30 5 , 0 306 , 03 m (模 式 T即u s
CP U )
,
0 30 8
,
0 309
,
03 10
,
0 3 11
,
03 12
,
0 3 13
,
0 3 14
,
0 3 1 5
,
0 3 16
,
03 17
,
03 18
,
0 3 19
,
0 320
,
0 3 2 1
,
0 3 2 2
,
0 32 3
,
0 3 2 4
,
03 2 5
,
032 6
,
0 327
,
0 3 2 8
,
0 32 9
,
0 330
,
03 3 1
,
0 3 3 2
,
03 33
,
0 33 4
,
0 33 5
,
0 33 6
,
03 37
,
03 38
,
0 3 39
,
034 0
,
0 34 1
,
0 34 2
,
0 34 3
,
034
,
034 5
,
0 34 6
,
034 7
.
本种与白子菜 G . d i v a ir e a t a (L . )D C 和尼泊尔
菊三七 G . en p al en is s D c .相近似 , 与白子菜不 同
在于 :本种茎多脉生分枝 , 叶片均不琴状裂和
不羽状浅裂 , 叶背苍白色 ,具银质光泽 ,侧脉多
达 8一 12 对 , 叶柄基部全无耳 , 花序分枝多 , 具
(7 一) 10 一巧 个头状花序 , 多而较小 , 总苞片背面
具 3一 5 脉纹 , 被微毛 和短柔毛 , 花冠管先端裂
片矩圆状披针形 ,端黄色或褐黄色 ,无红色 , 渐
尖 ,瘦果短 , 具 6一 10 条肋 , 具细乳突 , 花果期 3
月 中旬至 5 月 中旬 , 较早 。 与尼泊尔菊三七不
同在于 :本种茎 、 枝 、 叶柄和叶两面均被浅白色
短柔毛 , 茎下部亦多叶 , 叶片叶缘均具较疏浅
锯 齿 , 无 浅裂 , 侧 脉较多 s( 一 12 对 ) , 总苞 片有
11一 12 个 , 较少 , 被微毛和短柔毛 , 花冠管部较
长 , 长达 8一 12 毫米 , 裂片狭尖 , 冠毛宿存 , 不易
脱落 。
讨论 : (l) 笔者查阅了国内外菊三七属 Gy -
un ar Cas
s 的众多分类文献 ,尤其热带东南亚地
区和南亚地区的此属文献 l() 劝及其所有种类的
大量标本 , 详加对照 比较 ,本种确与众不同 ,本
种与 白菜子 G . d i v a ir e a t a (L . )D C 不 同在于 : 白子
菜的 叶片卵形 、 椭圆形或倒披针形 , 叶基楔状
狭或下延成叶柄 , 近截形或微心形 , 叶片有时
提琴状分裂 ,稀全缘 , 叶下面带紫色 , 侧脉 3 一5
对 , 干后呈清晰的黑线 , 叶柄基部有卵形或半
月形 、 具齿的耳 , 总苞片先端呈长三角形 , 背面
具 3 脉 , 疏短毛或无毛 , 花冠裂片长圆状卵形 ,
顶端红色 ,尖 。 瘦果长约 5 毫米 ,具 10 条肋 , 花
果期在 8一 or 月 , 笔者以其模式产地广州和广
东 、 海南 、 香港及云南等产地的白子菜大量野
生植物标本和 引种栽培 (浙江温州 、 杭州 )标本
与本种标本切实 、 认真 、 细致对照反复 比较 , 确
迥然不同 。 本种与 尼泊尔菊三 七 .G en p al en is s
D C
. 不同在于 : 尼泊尔菊三七 的茎 、 枝密被黄褐
色茸毛 , 叶缘全缘或硬质边缘上半部有锐锯齿
或锯齿 , 叶两面密被黄褐色柔毛 。 叶片稀浅裂 ,
侧脉 3一6卜8) 对 , 总苞片多达 13一 14 个 , 背面密
被黄褐色绒毛或无毛 ,花冠的管部仅长 4 一 5 毫
米 , 裂片三角状卵形 , 冠毛 易脱落 , 与本种差别
显著 。 (2 )笔者以本种和白子菜的花粉 、 叶两面
组织和叶下面气孔在扫描电镜 (S EM )下 比较观
测和拍照片描述分析 ,从两者的上述各部微观
形态结构看 , 两者的区别亦很显著 :本种 (图版
1
.
lP at e) 花粉粒 (赤道观 )为长圆形 (矩圆形 ) , 宽
( 1 9一 )20
.
9卜22 . 5 ) x 长 (3 0 一 )3 1 . 3 G 34 ) u m , 纹饰直
突状短刺形 ; 气孔复合体副卫细胞为十字型
(S tau or
e y it e )
, 而白子菜 (图版 11 lP a t e 11) 花粉粒
(赤道观 )为卵球形 , 野生种 (广东 )为宽 (21 . 3一 )
2 7
·
5卜34 ) x 长 (26 一 )29 . 3卜3 3 . 5 ) u m , 引种 栽培种
(杭州 )为宽 (2 1 . 5 一 )2 7 . 2卜3 0 ) x (2 5 . 5 一 )32 . 1卜35 )
u m
,纹饰均为较长锐刺形 ; 气孔复合体副卫细
胞为无规则 四细胞型 a( on m ot et ar c iyt c) ; 两者显
微形态结构差异显著 , 综观两者确非同种 , 是
两个不同的近缘种 。 (3 )我们 引种栽培本种 , 除
作 了它们引种栽培特性和技术性试验外 , 同时
亦作了比较物种生物学系统 比较性观测 , 显然
亦不同于白子菜 。 本种是不耐霜雪寒冷的泛热
带 (北热带 一南亚热带分布在内 )富含肉质的粗
壮高大多枝叶植物 。 仔)关于本种的药学特性和
引种栽培试验等研究 ,将作专文研讨 , 不在本
文赘述 ,从略 。
致谢 :
向我校副研究员淮祖茂主任作本种 , 白子
菜和多种菊三七的扫描电镜 比较性研究致谢 !
向刘龙庚 、 沙忠瑞先生提供种苗的插条 、 花枝
及果枝片段标本和 临床试验 口头材料致谢 ;向
关心 和 支持帮助此项科研的有关单位和同仁
们 , 深致谢忱 。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 T h e e hi n e e sA ea d em ic M ed i eal Ma ga zi n eo o f笔a ni sm s
参考文献 :
l [ ]陈艺林 : 中国植物志 7卷1 分册( M ), 199 年
p 2 2 5一 3 2 2 ,科学出版社 ,北京 。
汇2 ]G a g n e p a i n . F . : G y n u ar i n 《lF o er eG n e ar l L ’ In -
d o 一C h i n e 》 (M ) T o m e f Tr o i s i e m e 19 3 2 . P . 5 0 9一5 1 6 .
[3 ]H
o o k
.
J
.
D : yG
u n r a i n 《hT e F l o r a o f B ir t i s h
In d i a 》 (M ) v o l . l l l : 18 8 2 . P . 33 3一 3 3 5 .
[’] 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 《中华本草 》编委 会 : 《中华
本草》 (M )第七册第二十一卷 。 P . 8 5 2一 8 5 7 , 199 年 ,
上海科技 出版社 。
[5 ]H
o fl n a n n 0
.
: C o m p o s i t a e i n A E n gl
e r 《D i e
n a tu ir e h e n flP
a n z e
fan m i l i
e n 》 IV . T e i l a b t e i l u n g s ,
18 8 9 ; P
.
8 7一 3 8 7
.
陌CI . A .斯特斯 ( 1980 )著 , 韦仲新等译 ( 19 86 ) : 《植物
分类学生 物系统学 》 (M ) . 科学 出版社 ,北京 , P . 1 -
3 2 9
.
[7 1C
a r o l u s L i n n a e u s : 《S p e e i e s P l a n ta ur m 》 (M . ) P .
8 6 6一 8 7 2
.
1 7 5 3
.
8[] 王伏雄 、 钱南芬等 : 中国植 物花粉形态 . (第二
版 ) (M ) .科学出版社 ,北京 , 一9 9 5 , P . l 一 10 , 1 2 5 , 14 2 . 图
版 5 : a 一 .d
1 5
2 6
3 7
4 8
药用菊三七 (新种 )在扫描电镜 (显微镜结构特征 )下的
研究
S E M o n th e Gy n u r a m e d i e a Y
.
K
.
Y a n g e t J
.
K
.
W u s P
.
n o v
.
: e s e a r e h e s (1 )花粉形态 , 示呈长椭 圆体形 , 表面
为刺状纹饰 (或称雕纹 ) (赤道 面观 )p o l l e n m o r p h o l o群 ,
s h o w i n g l o n g一 e l l i P s o id a l a n d s p i n u l a t e s e u lp tu er (e q u a
-
ot ir al vi e w)
.
(2 )赤道观局部放大 , 示表面刺状纹饰和
局 部微细 小 穴 状 e q u at o r ial v i e w p art i a l m a g n i if e d ,
s h o w i n g s p i n u l a t e a n d p a r t i a l s l i m fo v e o l a te
.
(3 )极 面
观 , 示具 3 孔沟 p o l a ir al v i e w , s h o w i n g 3一 e o lp o r a t e .
(4 )赤道面观 , 花粉粒椭 圆体形 e q u a t o r i a l V i e w , 、 h o w -
i n g p o l e n e l l i p s o id a l
.
(5 )叶腹 面局部放大 , 示气孔复
合 体副卫 细 胞为 十字 型 v e nt ar l v i e w of le af p iart al
m a g n i if e d
, s h o w i n g t h e s t a u or e y t i e
.
(6 )叶腹面局部放
大 ,示被短柔毛 v e n t r al v i e w 。 f l e af p a rt i a l m a g n i if e d ,
s h o w i n g p u b e s e e n t s
.
(7 )叶面局部放大 ,示组织及特征
b a e k v i e w o f l e af P a rt i a l m a g n i if e d
, s h o w i n g o r g a n i
-
z at i o n a n d C h a r a e t e五s t i c . (8 )花粉局部放大 ,示刺状纹
饰和局部微细小穴 p o l l e n p a rt ia l m a g n i if e d , s h o w i n g
s p i n u l a te a n d p a r t i a l s l im fo v e o la t e
.
(注 : 研究 材料取
自本种等模式 ,具花标本 0 307 号 ) 。 扫描 电镜研究 : 中
国药大电镜室主任淮祖茂副教授 ; 观测分析 : 杨永康 、
吴家坤 。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T h eC hi nes e A ead ei mc M ed i el a Mag a zi n ef Oo r g a nis ms

白子菜在扫描 电镜 (显微结构特征 )下的研究
SE Mo n t h e Gyu nr ad i r v ai a e ta(L
,
) D C re
s e a e h
-
e s
.
( l) 花粉形态 ,示呈卵球形 ,表 面为刺状纹饰 (雕
纹 ) (赤 道面观 )P o l l e n m o印h o l o郡 , s h o w i n g o V o id
a n d Sp i n u l a t e s e u lP t u er (
e q u a t ior
a l v i e w ) (2 )赤道
面观局部放大 ,示 刺状纹饰和局部微细小穴状 e -
q u a t o r i l v i e w p a r t i a l m鳍 n i if e d , s h o初 n g s p i n u l a t e
a n d p a rt i a l S l im fo v e o l at e
.
(3 )极面观 ,示具 3 孔沟
P o l a r i a z v i e w
, S h o w i n g 3一 e o lP o r a t e
.
(4 )叶腹 面局
部放大 , 示其气孔复合体副卫细胞为无规则 四胞
型 v e n t ar l v i e w o王’ l e af p a rt ia l m a g n iif e d , s h o iw n g
a n o m o t o t r a e y t i c
.
(5 )叶腹 面局部放大 , 示其被 毛
v e n t ar l v i e w of l
e盯 P a rt i a l m ag in 6 e d , s h哪 i n g
ha ir
o
.
(6 )叶 面局部 放 大 , 示其组织 及 特征 b a ck
v i e w o f l e af p art i
a l m a g n iif e d
, s h o iw n g o r g a n i z a
-
t i o n a n d C h a ar e h
e ir s t i C
.
(注 ;研究 材料取 自白子
菜 的模式产地广东 省广州市郊采 的野生植物具
花 标本 )扫描 电镜研究 : 蹼祖茂 ; 观测分析 . : 杨永
康 、 吴家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