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2011 年 10 月第 13 卷第 5 期
October 2011,Vol. 13,No. 5
作者简介:汪乐原(1955 -) ,男,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品质。
菘蓝果实不应算作角果
汪乐原
1
,潘文
2
(1.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009 级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65)
关键词:菘蓝;果实;分类;定义
中图分类号:R282. 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987X(2011)05 - 0052 - 02
《药用植物学》教材有几种不同编者、不同出版社出版的版
本,我校在为中药学专业的本科生讲授这门课时,用的是姚振生
主编的《药用植物学》教材,在为(西)药学专业的本科生讲授这
门课时,用的是詹亚华主编的《药用植物学》教材,在为药学专业
的专科生讲授这门课时,用的是李钦主编的《药用植物学》教材。
这 3人分别主编的教材都是将形态学内容安排在前面,将分类学
内容安排在后面。在形态学内容里,这些教材都对角果的定义和
类型进行了阐述,并都将菘蓝的果实作为短角果类型的例子之
一。下面分别抄录这 3本教材的相关叙述作为证明:
角果:常分为长角果(silique)和短角果(silicle) ,由 2 心皮
合生的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在形成过程中由 2 心皮边缘合生
处生出隔膜,将子房隔成 2 室,此隔膜称假隔膜,种子着生在假
隔膜两侧,果实成熟后,果皮沿两侧腹缝线开裂,成两片脱落,隔
膜仍留在果柄上。角果是十字花科特有的果实,长角果细长,如
萝卜、油菜等,短角果宽短、如菘蓝、独行菜等。[1]
角果(silique)由 2 心皮合生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具假隔膜,
果实成熟时果皮从两条腹缝线裂开,成两片脱落,只留假隔膜
在果梗上,种子附生于假隔膜两边。十字花科植物多具这类果
实,角果细而长的称长角果(silique)如油菜、萝卜等;角果短而
宽的称短角果(silicle) ,如荠菜、菘蓝、独行菜等。[2]
角果:分为长角果(silique)和短角果(silicle)。由 2 心皮合
生具侧膜胎座的上位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由 2 心皮边缘合生
处生出假隔膜,将子房隔为 2 室,种子着生在假隔膜两侧。果实
成熟后,果皮沿两侧腹缝线开裂,成 2 片脱落,假隔膜仍留在果
柄上。角果是十字花科的特征。长角果细长,如萝卜、油菜,短
角果宽短,如菘蓝,独行菜等。[3]
在分类学内容里,这 3 本教材都对菘蓝的果实作了形态和
结构方面的描述,现分别抄录如下,以便读者能较快看懂后文
中的讨论。
“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短角果扁平,边缘有翅,紫
色,不开裂,1 室,种子 1 枚。”[1]
“菘蓝(菘青、草大青)Isatis indigotica Fortune……短角果扁
平,顶端钝圆或截形,内含 1 粒种子。”[2]
“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角果矩圆形,扁平,边缘有
翅,顶端圆钝或截形,内含 1 粒种子。”[3]
比较这三段来自不同教材的描述,可以看出,它们相互间大
同小异,没有矛盾,不同处仅在于所描述方面的多与寡。其中以
姚振生编的教材[1]的描述最全面(虽然这本教材没有像另两本
教材那样对果实的整个外轮廓的形状和其顶端的形状进行文
字描述,但对形状方面是否进行了描述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关
系不大,何况这本教材用例图显示了这两个方面的形状,并且与
另两本教材的文字描述相符) ,因此,不妨将教材[1]的描述视为
对菘蓝果实描述的代表。
不过笔者发现其描述与这三本教材对角果所下的定义有
明显的不相符之处,即:其描述中说菘蓝的果实“不开裂,1 室,
种子 1 枚”,而角果的定义中则说角果被假隔膜隔成 2 室,种子
着生在假隔膜的两侧(此句话意味着种子不止 1 枚。———笔者
注) ,果实成熟后果皮沿两侧腹缝线开裂。
这种不相符情况意味着什么呢?笔者认为意味着这三本教
材将菘蓝果实算作角果是错误的。或许有人会说:“不要轻易
地作出这种判断,因为将菘蓝果实算作角果的书不仅是这三本
教材,还有我国最权威的的植物分类学著作《中国植物志》。[4]
我倒认为这种不相符情况意味着这三本教材所下的角果定义
不够全面,即没有将对菘蓝果实的描述融入到角果的定义中,如
果融入了,具体说就是,如果在原定义叙述到‘角果是十字花科
的特征’或者‘是十字花科特有的果实’这类话之前,插入了‘有
的角果边缘有翅,不开裂,1 室,含 1 粒种子’这些话,那么就不
会有那种不相符的情况。当然,这样做会使角果的定义有自相
矛盾之嫌,但请注意,在所插入的那些话中含‘有的’二字,此二
字带有‘例外的’和‘非主流的’意思,可以使自相矛盾之嫌减轻
一点。这样做并不是史无前例之举,这三本教材乃至其它的药
用植物学教材[5 - 10]和普通植物学教材[11 - 12],在对名为荚果的
单果所下的定义中早就这样做了。”
若真有人如此说,则笔者将作如下回应:
在角果的原定义中融入上述那些话,会使角果中的有些成
员与名为翅果的单果区分不开,因为那些话跟翅果的定义很相
·25·
2011 年 10 月第 13 卷第 5 期
October 2011,Vol. 13,No. 5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似(翅果的定义是:具有一个或数个翅状附属物的果实。果皮
干燥不开裂,部分延展成翅。[13]) ,而一个定义若不能使其所定
义的事物与跟它同级别的其余事物区分开,就不是一个合格的
定义。至于各药用植物学教材和普通植物学教材中的荚果定
义,虽然确实都有点自相矛盾之嫌,即都是先说此种果实成熟
时沿背、腹两缝线开裂,然后又说有的荚果成熟时不开裂,但其
定义中都有“是豆科植物的特征”或“是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实”
这种话或这种意思,而这种话或意思能间接或潜在地确保荚果
的所有成员与其它类单果区分开,因此该定义仍是合格的定
义。之所以说这种话或意思能间接或潜在地确保荚果的所有
成员与其它类单果区分开,是因为《中国植物志》说豆科的雌蕊
“由单心皮所组成……子房上位,1 室……胚珠 2 至多颗”,[14]
而这意味着其果实具 1 室、2 至多颗种子和背缝线、腹缝线各 1
条,进而意味着这种果实若成熟时沿背、腹两缝线开裂,则不可
能与裂果中的其它单果混淆,若成熟时不开裂,则也不可能与
闭果中的其它单果混淆。
或许还有人会说:“前述那种不相符情况未必意味着将菘
蓝果实归类为角果错了,说不定意味着教材[1]对菘蓝果实的描
述错了!”对于这种说法,笔者的回答是,笔者曾采摘菘蓝的果
实并观察其形态和构造,结果表明,教材[1]对菘蓝果实的描述
没有错。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不应该将菘蓝的果实归类为角
果,而应该归类为翅果。
参考文献:
[1] 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6,
266.
[2] 詹亚华,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75,
202.
[3] 李钦,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72,124.
[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33 卷,北
京,科学出版社,1987,63.
[5] 丁景和,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45.
[6] 谢成科,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16.
[7] 沈联德,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3.
[8] 孙启时,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94.
[9] 郑小吉,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
[10] 郑汉臣,药用植物学[M],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2.
[11] 高信曾,植物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6,167.
[12] 陆时万,等,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227.
[13]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1979 年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1328.
[1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39 卷,北京,科
学出版社,1988,1.
(收稿日期:2011 -05 -10 编辑:郑晓屏)
作者简介:胡永峰(1972 -) ,男,武汉市新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结合治疗呼吸、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观察
胡永峰
1
,肖海霞
2
(1.武汉市新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武汉 430400;2.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400)
关键词:咳嗽变异型哮喘;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复方;舒利迭
中图分类号:R256. 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 - 987X(2011)05 - 0053 - 02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是一种以慢
性刺激性干咳为其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但有气道高反应性
(BHR)的特殊类型的哮喘。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
特征,感冒、冷空气(冷饮品)、灰尘、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1],
四季均可发病。由于其主症特殊,伴随症状较少,X线胸片检查
正常等的不典型,临床极易误诊误治,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
者可能发展为典型哮喘
[2]。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 CVA患者 48 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共观察治疗 96 例,均为 2007 年 3 月 - 2010 年 6 月间门诊
患者。其中男 44 例,女 52 例;年龄在 10 - 68 岁,平均 41. 6 岁;
病程 2 - 11 个月,平均 4. 3 个月;有吸烟史者 39 例,有粉尘、有
害气体作业史者 27 例。根据就诊登记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照组各 48 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有害接触史等方面比较,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