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食品与药品 Food and Drug 2009年第11卷第03期 27
苣荬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蒋 雷,姚庆强 *,解砚英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62)
摘 要:目的 研究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硅胶、
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 柱等分离,用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8种化合物,鉴定了其结构,
分别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Ⅰ)、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Ⅲ)、槲
皮素(quercetin,Ⅳ)、芹菜素-7-O β-D-葡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Ⅴ)、木犀草素-
7-O-β-D-葡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Ⅵ)、槲皮素-3-O β-D-葡糖苷(quercetin-3-O-β-
D-glucopyranoside,Ⅶ)、芦丁(rutin,Ⅷ)。结论 化合物Ⅰ、Ⅶ、Ⅷ系首次从苣荬菜中分得。
关键词:苣荬菜;化学成分;黄酮;三萜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2009)03-0027-03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onchu arv sis L.
JIANG Lei, YAO Qing-qiang*, XIE Yan-ying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Shan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Jinan 25006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Son hus arvensis L. MethodsThe comp unds were
separated by silica gel, polyamide an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e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
dated by spectral analysis. R sultsEight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palmitic
acid(Ⅰ), β-sitosterol(Ⅱ), daucosterol(Ⅲ), quercetin(Ⅳ), 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Ⅴ), luteolin-7-
O-β-D-glucopyranoside(Ⅵ), 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Ⅶ), rutinⅧ). ConclusionThe compounds
ofⅠ,Ⅶ and Ⅷ are obtained from Sonchus arvensis L.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Sonchus arvensis L.; chem cal constituent; flavonoids; triterpenoid
收稿日期:2008-04-12
作者简介:蒋雷(1982-),男,山东桓台人,硕士,主要从事天然药化的研究 E-mail: jlei_01@yahoo.com.cn
*通讯作者:姚庆强,男,博士,硕士生导师 E-mail: yqingqiang@yahoo.com
苣荬菜为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俗名
苦菜、取麻菜,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
排脓、化淤止痛的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肿
痛、急性痢疾、阑尾炎、肠炎、肝炎、产后出血、
痔疮肿痛等症[1]。国内外有报道苣荬菜还具有保肝、
抗肿瘤、降血压、降胆固醇和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
用。为研究苣荬菜的化学成分与活性之间的关系,
作者系统研究了苣荬菜的化学成分,分离得到8种化
合物。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X4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Nicolet
670红外光谱仪;KBr压片;Agilent Trap VL质谱
仪;Bruker Avance600核磁共振仪。
柱层析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Sephadex LH-
20(Amersham Bioscience AB公司);薄层层析硅胶
G、GF254、H(青岛海洋化工厂);聚酰胺膜(浙
江台州四甲生化塑料厂);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提取与分离
苣荬菜全草12.5 kg,粉碎后用95 %、70 %乙
醇和水回流各提取1次,浓缩后浸膏依次用石油醚、
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将总提取物分为极
性不同的4个部分。石油醚部分经硅胶色谱柱分离得
到2种化合物(Ⅰ,Ⅱ);乙酸乙酯部分经硅胶色谱
柱分离得到4种化合物(Ⅲ~Ⅵ);正丁醇部分经硅
食品与药品 Food and Drug 2009年第11卷第03期28
胶色谱柱粗分后,用制备HPLC纯化得到2种化合物
(Ⅶ,Ⅷ)。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Ⅰ~Ⅷ的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Ⅰ:白色针晶(石油醚-丙酮)。ESI-
MS正离子检测:279[M+Na]+,相对分子质量
258。1H-NMR(600 MHz,CDCl3)δ,ppm:
0.90(3 H, t,16-H),2.36 (2H, t,2-H),1.64
(2H,m,3-H),1.26~1.35(24H,-CH2)。13C-NMR
(150 MHz,CDCl3)δ,pm:179.7(C-1),
33.7(C-2),31.6(C-3),13.8(C-18)。数据与
文献[1]基本一致,故确定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
化合物Ⅱ:白色针晶(石油醚),mp 137~139 ℃,
相对分子质量414.7。IR(KBr)cm-1:3 423
(OH),2 867,1 465,1 381。与β-谷甾醇标
准品共薄层,Rf值和斑点颜色均一致,且混合熔点
不下降,故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
化合物Ⅲ:白色粉末(氯仿-甲醇),mp 300~
302 ℃,相对分子质量576.8。IR(KBr)cm-1:
3 423(OH),2 924,2 851,1 464,1 738,
1 367,1 072,1 023 (醚键C-O-C)。与胡萝卜
苷对照品共薄层显示1个斑点,故确定为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化合物Ⅳ:黄色针晶(丙酮),mp 311~3 4 ℃。
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示为黄酮类化合物。ESI-MS
正离子检测:325[M+Na]+, 负离子检测:301
[M-H]- ,相对分子质量286。1H-NMR(600 MHz,
DMSO)显示 5个羟基峰分别为δ,pm:12.49(1H,
s, 5-OH),10.78(1H, s, 7-OH),9.58(1H, s, 3-
OH),9.36(1H, s, 3-OH), 9.31(1 , s, 4-OH)。
B环3、4取代的质子信号为:7.67(1H,d, J=2.1 Hz,
H-2),7.54 (1H,dd, J=8.5 Hz, 2.1 Hz, H-6),7.39
(1H,d, J=8.5 Hz, H-5),A环5、7取代的质子信号
为:6.40(1H,d, J=2.0 Hz, H-8),7.54(1H,dd, J=2.0
Hz, 2.0 Hz,H-6)。13C-NMR数据与文献[2]对照,确
定为5,7,3, 3,4-五羟基黄酮,即槲皮素(quercetin)。
化合物Ⅴ:淡黄色针晶(甲醇),mp 230~231 ℃。
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示为黄酮类化合物。ESI-MS正
离子检测:433[M+H]+,887 [2M+Na]+,负
离子检测431[M-H]-,863[2M-H]-,相对分子
质量432。 ESI-MS中有m/z 269的碎片离子峰,故
推断可能是相对分子质量为270化合物的单糖苷,
13C-NMR显示有21个碳信号(见表1)。1H-NMR
(600 MHz,DMSO)显示2个羟基峰分别为δ,
ppm:12.96(1H,s, 5-OH),10.40(1H, s, 4-
OH)。B环羟基对位取代生成2组氢信号:7.95(2H,
dd, J=8.5,2.0 Hz, H-2, 6),6.93(1H dd, J=8.5 Hz, 2.0
Hz, H-3, 5);A环为5,7 取代:6.88 (1H,s,
H-3),6.44(1H,d, J=2.1 Hz, H-6),6.84(1H,
d, J=2.1 Hz, H-8)。由于取代基影响,H-6、H-8
的化学位移比芹菜素各增加0.3 ppm。5.10 (1H,d,
J=6.5 Hz)为葡萄糖端基氢信号,偶合常数则显示
为β构型苷键,结合3.17-3.70 ppm间的信号确定为
葡萄糖苷,同时99.7 ppm(C-6),99.8 ppm(C-
8)向高场位移。13C-NMR数据见表1。波谱数据
与文献[3]一致,确定为芹菜素-7-O β-D-葡糖苷
(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
化合物Ⅵ:黄色粉末(甲醇),mp 230~231℃。
盐酸 -镁粉反应呈阳性,示为黄酮类化合物。
ESI-MS正离子检测:449[M+H]+, 负离子检测
448[M-H]-, 相对分子质量448。13C-NMR显示21
个氢信号。1H-NMR(600 MHz,DMSO)δ,
ppm:12.98(1H,s, 5-OH),10.02(1H, s, 4-
OH),10.02(1H, s,3-OH),9.43 (1H, s,3-
OH),B环3、4 取代生成3组氢信号7.45(1H,
dd, J=8.3,2.2 Hz, H-6),6.90(1H, d, J=8.3 Hz,H-
食品与药品 Food and Drug 2009年第11卷第03期 29
5), 7.42(1H, d, J=2.2 Hz,H-2),6.78(1H,
J=2.2 Hz, H-8),6.76(1H,s, H-3),6.44(1H,
d, J=2.2 Hz,H-6),显示A环为间位取代。5.09(1H,
d, J=7.5 Hz)为葡萄糖端基氢信号,偶合常数显示
它为β构型苷键,结合3.17~3.70 ppm间的信号确定
为葡萄糖苷。13C-NMR数据见表1。波谱数据与文
献[4]一致,确定为木犀草素-7-O-β-D-葡糖苷
(luteolin-7-O-β-D glucopyranoside)。
表1 化合物Ⅴ、Ⅵ、Ⅶ的13C-NMR化学位移
化合物Ⅶ:黄色无定形粉末(MeOH),mp
225~227 ℃。盐酸-镁粉反应阳性,示为黄酮类化
合物。酸水解薄层仅检出D-葡萄糖。ESI-MS正离
子检测:465[M+H]+,487[M+Na]+,相对分
子质量464。ESI-MS中有m/z 301的碎片离子峰,故
推断可能是相对分子质量为302化合物的葡萄糖苷。
1H-NMR(600 MHz,DMSO)δ,ppm:6.19
(1H,s,H-6),6.39(1H,s,H-8)为黄酮类化合物
A环上的质子,由以上2个质子的偶合推知该黄酮化
合物的A环为间位取代。6.86 (1H,d,J=8.0Hz,H-
5),7.57(1H, J=8.0 Hz,H-6),7.58(1 , J=2.0
Hz,H-2),为黄酮类化合物B环上的质子,由以上
3个质子的偶合可知该黄酮化合物的B环为3,4-二取
代形式;5.27(1H,d,J=7.0 Hz,H-1")为糖的端基
质子信号。13C-NMR数据见表1。数据与文献[5]基本
一致,故鉴定为槲皮素 - 3 -O -β -D -葡糖苷
(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
化合物Ⅷ:黄色针晶(MeOH),mp 185~187 ℃。
盐酸-镁粉反应阳性,示为黄酮类化合物。IRcm-1
(KBr):3 400,1 660,1 500,1 360,1 200,1 000。
13C-NMR数据和文献[6]一致,故鉴定为芦丁(rutin)。
参考文献
[1]李宁,李冼,杨世林.过山蕨中有机酸类化学成分[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6,23(7):427.
[2]朱华旭,史海明,闵知大.三角叶风毛菊化学成分研究
[J].中成药,2004,26(2):137-138.
[3]贾凌云,孙启时,黄顺旺.滁菊花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
离与鉴定[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3,13(3):159-161.
[4]周宏雷,袁久荣.中华苦卖菜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
药,1996,27(5):267-268.
[5]李帅,匡海学,冈田嘉仁,等.鬼针草有效成分的研究
(Ⅲ)[J].中草药,2004,35(9):972-975.
[6]尹锋,雷心心,成亮,等.印楝种子及叶的化学成分研
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1):10-12.
英文摘要(包括文题)和关键词应与中文相对应。英文文题中实词首字
母大写,余小写。中国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
双名者中间加连字符。单位、地址用斜体,写明市、国家。邮编用正体。
不应单独出现非公知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