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红凤菜总黄酮的富集方法



全 文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时间延长而增大;而在设定的范围内,多糖提取率随酶量和提
取温度增加均是上升后达到一个平衡,即最大值。从经济角
度和提取的可行性考虑,将 2. 5 h定为最适提取时间,最佳提
取酶量和提取温度可以由上述方程求导得到,即灵芝多糖提
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 50. 59 ℃、酶量 1. 80%、提取时
间 2. 5 h,在该条件下由响应面模型预测的灵芝多糖提取率的
理论值为 11. 55%。
为了验证试验的可靠性,采用最优提取条件浸提灵芝多
糖,考虑到试验操作的可行性,为方便实际操作,将条件修正
为提取温度 51 ℃、酶量 1. 80%、提取时间 2. 5 h,在此条件下
实际提取率 11. 25%,实际测定值比理论预测值(11. 55%)低
2. 60%。由此可见,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的浸提条件
参数准确可靠,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3 结论
在单因素试验设计的基础上,通过设计 3 因素 3 水平响
应面分析法试验,确定灵芝多糖的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
温度 51 ℃、酶量 1. 80%、提取时间 2. 5 h,按照此工艺提取灵
芝多糖的提取率较高,实际提取率可达 11. 25%。
参考文献:
[1]张志军,李淑芳,魏雪生,等. 灵芝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3):63 - 65.
[2]黄智璇,欧阳蒲月. 灵芝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 食用菌,
2009,31(1):60 - 61.
[3]李 丽,雷林生,余传林,等. 荷 S - 180 移植瘤小鼠血清干扰素
γ含量的变化及免疫调节药物的干预作用[J]. 南方医科大学学
报,2008,28(1):65 - 68.
[4]李建军,雷林生,余传林,等. 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学相关
性研究[J]. 中药材,2007,30(1):71 - 73.
[5]吴 锋,孟国梁,杨丽云,等. 灵芝多糖预防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
实验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4):251 -
252,255.
[6]李小平,陈锦屏. 油枣多糖的酶法提取及其对多糖分子量分布的
影响[J]. 食品科学,2007,28(8):191 - 194.
[7]王明艳,张小杰,王 涛,等. 响应面法优化香椿叶多糖的提取条
件[J]. 食品科学,2010,31(4):106 - 110.
任冰如,陈 剑,吕 寒,等. 红凤菜总黄酮的富集方法[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6):260 - 262.
红凤菜总黄酮的富集方法
任冰如,陈 剑,吕 寒,梁呈元,吴菊兰,刘 艳,李维林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 /江苏省药用植物研究开发中心 /江苏省抗糖尿病药物筛选技术服务中心,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探讨从红凤菜新鲜茎叶中富集总黄酮的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用比色法测定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以红
凤菜新鲜茎叶为原料,比较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总黄酮的效果;以乙醇粗提物为试验样品,比较不同吸附材料在静态
和动态情况下对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结果得到总黄酮含量的标准曲线为:y = 2. 215 7x - 0. 2511,r = 0. 999 1
(n = 3),其中 x为吸光度,y为槲皮素的质量(mg);结果还表明,用 95%乙醇提取总黄酮的效果最佳,用大孔树脂 NKA
分离总黄酮的效果最好,此外 D -101、HPD -100、X -5 也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综合研究结果认为,用 95%乙醇作提
取溶剂、用 NKA大孔树脂吸附层析,可有效地富集红凤菜新鲜茎叶中的总黄酮。
关键词:红凤菜;总黄酮;提取;分离
中图分类号:R284.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1302(2014)06 - 0260 - 03
收稿日期:2013 - 09 - 23
项目来源: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编号:BY2012213);江苏省
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 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编号:
BM2011117)。
作者简介:任冰如(1964—),女,江苏宜兴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
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Tel:(025)84347081;E - mail:
renbingru@ 263. net。
通信作者:李维林,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植物学。E - mail:
lwlcnbg@ mail. cnbg. net。
红凤菜(Gynura bicolor)为菊科菊三七属植物,别称血皮
菜、观音菜、观音苋、紫背天葵等,可以作为蔬菜食用,近年来
在江苏等多个地区都有栽培和销售。红凤菜全草可入药,味
甘、辛,性凉,具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的功效[1]。有研究显
示,红凤菜含有黄酮类物质[2 - 4],黄酮类物质具有保护心血
管、抗肿瘤、抗糖尿病、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等活性[5],因此
从红凤菜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红凤菜
的新鲜茎叶为原料,探讨用不同浓度乙醇提取总黄酮的效果,
并在此基础上选用不同吸附材料对红凤菜粗提物中的总黄酮
进行吸附与解吸附试验,以期筛选分离效果优良的吸附材料,
有效地富集总黄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仪器
Mettler AE - 240 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KQ - 300DE 型数
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BM252C 电动搅
拌机,广东美的精品电器制造有限公司;TU - 1810 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HY - 4A 数显
调速多用振荡器,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1. 2 试验材料
红凤菜于 2003 年 7 月引自中国重庆,凭证标本号
—062—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6 期
0648614,凭证标本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
馆(NAS)。红凤菜的新鲜茎叶采自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
研究所的试验苗圃中。
NKA大孔树脂,购自南开大学化工厂;AB - 8 大孔树脂,
购自天津南开和成科技有限公司;HPD - 100、X - 5 大孔树
脂,购自河北沧州宝恩化工有限公司;D101 大孔树脂,购自天
津海光化工有限公司;100 - 200 目聚酰胺粉末,购自浙江省
台州市路桥四甲生化塑料厂。
1. 3 试验试剂
槲皮素对照品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
100081 - 200907,ID:A34P - 2DV6。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 4 试验方法
1. 4. 1 总黄酮含量的标准曲线制作及样品总黄酮含量的测
定 精确称取 12. 1 mg 槲皮素对照品,用 80%乙醇定容至
50 mL,即配成浓度为 0. 242 g /L的溶液。分别精确吸取 0. 0、
1. 0、1. 5、2. 0、2. 5、3. 0、4. 0 mL 槲皮素对照品溶液至 7 支试
管中,每个浓度重复 3 次;分别加入 0. 3 mL 5% NaNO2,摇匀;
6 min后分别加入 0. 3 mL 10% Al(NO3)3,摇匀后放置 6 min;
加入 4. 0 mL 4% NaOH 并加水定容至 10 mL,放置 10 ~
15 min;在 51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D510 nm)。以加入的槲皮
素含量(mg)为纵坐标,测得的 D510 nm为横坐标,计算线性相
关方程,作为测定总黄酮含量的标准曲线。吸取一定体积的
待测样品代替槲皮素对照品,以相同的方法测定 D510 nm,根据
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
1. 4. 2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红凤菜总黄酮的试验 称取 4 份
20 g 红凤菜鲜叶,分别加入 100 mL 体积分数为 0、50%、
70%、95%的乙醇水溶液,电动搅拌机匀浆后用超声波提取
1 h(设定温度为 50 ℃,功率为 90%),过滤后精确吸取 3 mL
滤液,按“1. 4. 1”中的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每个样品重复 2
次。分别取 3 mL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液并用 70%乙醇定容
到 10 mL,作为不同提取液的空白对照。
1. 4. 3 不同层析材料对红凤菜总黄酮的吸附分离特性试验
1. 4. 3. 1 红凤菜总黄酮提取液的制备 称取 1 000 g新鲜红
凤菜茎叶,加入 4 000 mL 95%乙醇,超声波提取后过滤,将滤
渣重复提取 1 次,合并滤液并浓缩至 500 mL,置于冰箱中沉
淀去杂;过滤后取滤液,减压浓缩以去除残余乙醇,定容至
250 mL,得红凤菜总黄酮粗提液。
1. 4. 3. 2 不同层析材料的静态吸附筛选试验 分别称取
1. 00 g 处理过的 NKA 大孔树脂、HPD - 100 大孔树脂、D101
大孔树脂、X -5 大孔树脂、AB -8 大孔树脂和 100 ~ 200 目聚
酰胺粉末,装入三角瓶中后分别加入 20. 0 mL 红凤菜总黄酮
粗提液,振荡 4 h以使总黄酮充分被吸附,过滤即得 20. 0 mL
吸附液。取上述饱和吸附后的层析材料,分别加入 15. 0 mL
80%乙醇,振荡 4 h使总黄酮充分解吸附,过滤即得 15. 0 mL
解吸附液。吸取 0. 1 mL 各吸附液、解吸附液,按“1. 4. 1”中
的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不同层析材料在
室温下的吸附量、吸附率、解吸附量及解吸附率。
吸附量(mg /g)=(原液总黄酮含量 ×原液体积 -吸附液
总黄酮含量 ×吸附液体积)/树脂质量;
吸附率 =[(原液总黄酮含量 -吸附液总黄酮含量)/原
液总黄酮含量]× 100%;
解吸附量(mg /g)=(解吸液总黄酮含量 ×解吸液体积)/
树脂质量;
解吸率 = 解吸附量 /吸附量 × 100%。
1. 4. 3. 3 不同层析材料的动态吸附筛选试验 分别称取
3. 00 g 处理过的 NKA 大孔树脂、HPD - 100 大孔树脂、D101
大孔树脂、X -5 大孔树脂、AB -8 大孔树脂和 100 ~ 200 目聚
酰胺粉末,按湿法装柱,得床体积 5 mL;用 10 倍床体积的纯
净水洗涤,吸取 10. 0 mL红凤菜总黄酮提取液上柱,收集流出
液,得 10. 0 mL过柱流出液;各柱加水 10 mL 洗脱,收集流出
液,得 10 mL水洗脱液;再加入 15 mL 80%乙醇洗脱并收集流
出液,得 15 mL解吸附液。用上述方法测定各溶液中的总黄
酮含量。按以下公式计算不同层析材料的上柱量、吸附量、解
吸附量和解吸附率。
上柱量(mg /g)=(原液总黄酮含量 ×原液体积 -过柱流
出液总黄酮含量 ×过柱流出液体积)/树脂质量;
吸附量(mg /g)=(原液总黄酮含量 ×原液体积 -过柱流
出液总黄酮含量 ×过柱流出液体积 -水洗脱液总黄酮含量 ×
水洗脱液体积)/树脂质量;
解吸附量(mg /g)=(解吸液总黄酮含量 ×解吸液体积)/
树脂质量;
解吸附率 =解吸附量 /吸附量 × 100%。
2 结果与分析
2. 1 总黄酮含量的标准曲线
图 1 表示以槲皮素为对照品,用比色法测得的总黄酮含
量的标准曲线,其中 x为吸光值,y 为槲皮素的质量(mg),回
归方程为:y = 2. 215 7x - 0. 251 1,r = 0. 999 1(n = 3)。可以
看出槲皮素在 0. 242 ~ 0. 968 mg 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
线性关系。
2. 2 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红凤菜总黄酮的试验
由表 1 可见,水提液中的总黄酮含量最低,随着乙醇浓度
的增加,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明显增加,以 95%乙醇的提
取效果最好。
表 1 不同乙醇浓度对红凤菜新鲜茎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效果
样品编号
乙醇浓度
(%)
提取液的总黄酮含量(mg /mL)
重复 1 重复 2 平均值
1 0 0. 004 0. 005 0. 005
2 50 0. 208 0. 226 0. 217
3 70 0. 834 0. 758 0. 796
4 95 0. 885 0. 911 0. 898
—162—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6 期
2. 3 不同层析材料对红凤菜总黄酮的吸附分离特性试验
2. 3. 1 不同层析材料的静态吸附筛选试验 各种层析材料
对红凤菜总黄酮的静态吸附效果见表 2。
表 2 不同层析材料的对红凤菜总黄酮的静态吸附效果
层析材料类型
结构
特性
吸附量
(mg /g)
吸附率
(%)
解吸附量
(mg /g)
解吸附率
(%)
NKA大孔树脂 非极性 120 40. 9 61 50. 6
HPD - 100 大孔树脂 非极性 145 49. 5 76 52. 1
D - 101 大孔树脂 非极性 150 51. 1 77 51. 5
X - 5 大孔树脂 非极性 125 42. 7 70 56. 2
AB - 8 大孔树脂 弱极性 129 43. 9 65 50. 8
聚酰胺 极性 127 43. 4 61 47. 9
可以看出,5 种大孔树脂对红凤菜粗提物中总黄酮的静
态吸附效果有差异,其中 D -101、HPD -100 大孔树脂的吸附
量、吸附率、解吸附量均较高,解吸附率与 AB - 8、NKA 大孔
树脂相近但低于 X -5 大孔树脂。
由结果还可以看出,极性吸附材料聚酰胺的吸附量、吸附
率和解吸附量均低于 D - 101、HPD - 100 大孔树脂,与 NKA、
X - 5、AB - 8 大孔树脂相当,解吸附率则低于所有选用的大
孔树脂。
因此可见,在所测定的 6 种层析材料中,D - 101、HPD -
100 大孔树脂有较好的静态吸附性能,但解吸附率并不突出;
X -5 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效果一般,但解吸附率最高;聚酰
胺的静态吸附性能一般,解吸附性能最低。
2. 3. 2 不同层析材料的动态吸附筛选试验 表 3 是各种层
析材料对红凤菜总黄酮的动态吸附效果,可以看出其吸附情
况与静态吸附有较大差异。
表 3 不同层析材料的对红凤菜总黄酮的动态吸附效果
层析材料类型 结构特性
上柱量
(mg /g)
吸附量
(mg /g)
解吸附量
(mg /g)
解吸附率
(%)
NKA大孔树脂 非极性 33 27 22 80. 5
D - 101 大孔树脂 非极性 31 25 20 81. 2
HPD - 100 大孔树脂 非极性 31 25 21 84. 3
X - 5 大孔树脂 非极性 30 24 19 79. 4
AB - 8 大孔树脂 弱极性 27 21 16 75. 0
聚酰胺 极性 33 22 9 43. 4
由结果可以看出,与 5 种大孔树脂相比,极性较高的吸附
材料聚酰胺的上柱量较高,达 33 mg /g;但吸附量低于 NKA、
HPD -100、D -101 和 X - 5 大孔树脂,略高于 AB - 8 大孔树
脂;而其解吸附量与解吸附率则大大低于所选用的 5 种大孔
吸附树脂。可见对于红凤菜总黄酮来说,聚酰胺的吸附性能
尚可,但解吸附能力较差,不宜用于红凤菜粗提物中总黄酮的
分离。
还可以看出,在所选用的 5 种大孔吸附树脂中,弱极性的
AB -8 大孔树脂对红凤菜粗提物中总黄酮的上柱量、吸附
量、解吸附量和解吸附率均低于其他 4 种非极性大孔树脂;而
非极性的 NKA大孔树脂的上柱量、吸附量、解吸附量均最高,
解吸附率低于 HPD -100 大孔树脂,与 D - 101、X - 5 大孔树
脂相当。
综合考虑以上动态吸附的指标,NKA大孔树脂是分离红
凤菜粗提物中总黄酮的优选吸附材料,其他 3 种非极性大孔
树脂即 D -101、HPD - 100、X - 5 大孔树脂也有较好的分离
效果。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红凤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槲皮素、
山柰酚及其苷类物质[2 - 4],因此可以采用乙醇 -水混合溶剂
进行提取。裴咏萍等以干燥的红凤菜叶片为原料,研究了红
凤菜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总黄酮的提取
有显著影响,以 70%乙醇提取效果最好[6]。由于红凤菜新鲜
茎叶含水量高于 90%[7]并且茎秆呈肉质状而难以干燥,为了
节省劳力、降低能耗,本试验直接采用新鲜茎叶为原料进行提
取。通过比较不同浓度乙醇的提取效果显示,95%乙醇对红
凤菜新鲜茎叶的总黄酮提取效果最佳。
一般认为,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是依靠树脂与化合物之
间的范德华引力或形成的氢键,聚酰胺的吸附作用是依靠其
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形成的氢键[5],
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均被广泛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富
集。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被极性吸附材料聚酰胺所吸附的总
黄酮的解吸附性远远低于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大孔树脂,其原
因可能是聚酰胺与黄酮分子间形成了较稳定的氢键,导致难
以解吸附。
虽然在静态吸附试验中大孔树脂 D - 101、HPD - 100 表
现出了较好的吸附性能,但在动态吸附试验中其吸附性能均
低于 NKA,说明大孔树脂 D - 101、HPD - 100 吸附的总黄酮
容易被水洗脱,而 NKA能较牢固地吸附总黄酮。在动态吸附
试验中,NKA大孔树脂既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又有较好的解吸
附性能。为了有效地分离红凤菜粗提物中的总黄酮,并综合
考虑各种材料的吸附效果,应优先选用 NKA大孔树脂进行动
态柱层析;同时试验表明,非极性的 D -101、HPD - 100、X - 5
大孔树脂也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参考文献:
[1]钟琼芯. 海南岛菊三七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海南师范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2):42 - 44.
[2]卓 敏,吕 寒,任冰如,等. 红凤菜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08,39(1):30 - 32.
[3]吕 寒,裴咏萍,李维林. 红凤菜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
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27(7):613 - 614.
[4]吕 寒,裴咏萍,李维林,等. 红凤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
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
2582 - 2583.
[5]吴立军. 天然药物化学[M]. 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73 - 216.
[6]裴咏萍,李维林,吕 寒. 红凤菜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 江
苏农业科学,2009(2):235 - 236.
[7]汪泓江,梁呈元,卓 敏,等. Gynura属 3 个野生蔬菜营养成分的
比较及评价[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5):48 - 49.
—262—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