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李祖明等:提取方法对类球红细菌辅酶 Q10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 4期 - -
[26] 张 强,周正义,王松华,等.大蒜、生姜、洋葱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J].食品以发酵工业,2006,32(11):107-110.
[27] 胡 芳,赵智慧,刘孟军.金丝小枣类黄酮提取最佳条件及抗氧化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2,12(4):77-83.
[28] 朱 松,马朝阳,艾连中,等.酶促乙酰化 EGCG 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4,30(1):22-27,37.
[29] 邓心蕊,王振宇,刘 冉,等.红皮云杉球果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功能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36(2):94-101.
[30] 李大峰,贾冬英,杜 雪,等.马齿苋酚类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国油脂,2010,35(12):41-43.
[31] 吴峰华,刘相真,杨虎清,等.覆盆子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2,12(2):24-29.
[32] 李 波,包怡红,高 锋,等.SephadexLH-20 纯化红松松球鳞片多酚及其体外抗氧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35(7):57-61.
[33] 谢丽源,彭卫红,黄忠乾,等.层孔菌属真菌抗氧化活性物质测定及抗氧化能力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26:167-173.
[34] 朱勇峰,柯崇榕,陈 佳,等.超声波破碎辅酶 Q10 工艺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6):23-25.
[35] 杨 威,柯崇榕,邵庆伟,等.类球红细菌产辅酶 Q10 发酵工艺的优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2):75-79.
[36] 黄一泓,刘雅莉,武文斌,等.藏红花花瓣体外抗氧化活性部位的筛选与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1489-1493,1567.
[37] 王雅立,孙中琦,庞 杰.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0):20-22.
[责任编辑 李 薇]
科技成果
基于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芸薹属作物双单倍体纯系的创制及利用
本成果属于植物细胞工程育种技术领域,是依托沈阳农业大学组建的“辽宁省蔬菜细胞与分子育种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承担农业部“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细胞育种岗位专家专项”、国家 863 重大专项
“园艺作物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 和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 “蔬菜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
术”过程中取得的创新成果。
主要内容:(1)研发出芸薹属作物游离小孢子高效培养技术体系,制定了 9 种芸薹属作物游离小孢子培
养技术规程,建起了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芸薹属蔬菜 DH 系资源库;(2)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构建
了 4 个用于白菜类蔬菜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稳定作图群体, 定位了大白菜结球性和叶色以及青梗菜束腰
性、产量等多个主效基因;(3)将小孢子培养技术与 60Co 和 EMS 诱变技术相结合,研发出一种快速创建芸
薹属作物纯合突变体库的方法,创建了一个包含丰富的稳定变异的大白菜突变体库。
技术发明:(1)发明了一种获得芸薹属 A 基因组蔬菜新种质及其应用方法(ZL201110041678.0),可以快
速获得亚种或变种间基因重组后的纯合育种材料;(2) 发明了在小孢子培养过程中提高胚状体诱导率和直
接成苗率的方法(ZL201010248752.1),可以防止小孢子植株继代培养引起的变异;(3)发明了一种快速创建
芸薹属作物纯合突变体库的方法(201410025211.0)。
推广情况:(1)面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举办了两期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训班,学员将学到
的技术应用于育种实践, 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2)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创制的优异双单倍体纯系(DH
系)替代自交系配制杂交种,获得青梗菜优良杂交新品种 4 个、大白菜优良杂交新品种 5 个,在全国各地推
广应用,在辽宁省各地累计推广种植 5.29×104hm2,新增经济效益 6.0×108元。
该项目由沈阳农业大学冯辉教授主持,获 2014 年度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科技管理处]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