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秦巴山区野生胡颓子属植物资源及研究



全 文 :秦巴山区野生胡颓子属植物资源及研究 `
是无疾 张恩让 赵玉棋
(西北 农业 大 学 )
胡颓子是胡颓子科 、 胡颓子属 (E la a e gu s L )常绿 、 落叶灌木或小乔 木 , 其 果 实成熟
从四月下旬延续到十月中旬 , 浆果色泽艳丽 , 营养丰富 , 具有显著的医疗保健功能 。
秦巴山区是我国胡颓子属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 , 种类繁多 , 资源蕴藏量大 , 仅陕西商洛
地区年采集量即可达 1千万公斤 , 是一种颇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果树 。 目前国内对胡颓子属植
物的系统开发研究报导较少 , 资源的流失和破坏现象十分严重 。 为了开发利用野生胡颓子资
源 , 我们对秦巴山区胡顽子属植物资源及利用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 的研究和分析 。
一 、 秦巴山区胡颓子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
我国胡颓子属植物共有四十种 , 产于南北各地 , 而分布于秦巴山区的有九个种和一个变

表 1 秦巴山区胡颓子属野生果树名录
_
_ 一些叁色_宜_ …” ”一 ~一 卜 . l ” ` 学 ` : ’ _ _ _一 _ _ _ _ _道_ _一_ _ _ 一 _ _ 二
胡 颓 子
宜 昌胡颓子
长叶胡颓子
披针叶胡颓子
绿叶胡颓子
小叶剪子股
木 半 夏
窄叶木半夏
E l a e a g u s P u lg
e n s T h u n b
.
E

h e n仃 1 W a比 .
E

b oc k i 1 D i o l
s
E
.
l a n e e o l a t a W
a r b
.
E
. v i r i d i s S e r y
.
E
.
m o l l i s D i e l s
E
.
u m b e l l a t a T h u n b
.
E
.
u m b e l l a t a v a r

P吕 r 7 i f o l i a S c h n e i d
E
.
m u l t 1f l o r a T h u n b

E
.
a n g u s t a t a C

Y
.
C h a n g
子股子褶毛剪
胡颓子属植物在秦巴山区分布极为广泛 , 但是不同的种类分布范围有所不同 。
毛褶子 ( E m o l l i s ) 是秦岭山区的特有种 ( e dn e m i e s p e e i e s ) , 目前仅 发现于 秦 岭北
坡的户县涝浴 ; 木半夏 (多花胡颓子 ) 在长江流域分布较多 , 但在秦巴山区主要分布在秦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 4
秦巴山区胡颓子属野生果树分布状况— -一— -厂一——理 分 布 }垂直分布( 米 )集中分布范围( 米 )胡 顽 子 }秦岭北坡 , 周至 、 太 白。宜昌胡颓子 」秦岭南坡 , 城固 、 宁强 。
长叶胡颓子 秦岭南坡 , 巴山山区 。
披针叶胡颓子 一秦岭北坡 , 周至 、太白山 。
毛 褶 子 } 秦岭北坡 , 户县涝浴 。
剪 子 股 一秦岭南北坡 , 巴山山区 。
木 半 夏 ; 秦岭南坡 , 商南 、 洛南 。
绿叶胡颓子 , 秦岭南坡 , 镇安 。
6 0 0~ 2 0 0 0
45 0wt 2 30 0
5 0 0 wt 1 6 0 0
5 0 0~ 2 1 0 0
7 0叮 1 3 0 0
5 0 0~ 3 0仃0
5 0 0 wt 2 3 0 0
6 0 0~ 1 5 0 0
6 0 0wt 1 2 0 0
8 0 0wt 1 5 0 0
5 0 0~ 1 2 0 0
5 0 0~ 1 2 0 0
5 0 0wt 1 5 0 0
5 0 0wt 1 0 0 0
6 0 0~ 1 1 0
`
O
山区的东南地段 ; 以往报导宜昌胡颓子仅分布于城固县巴山山区一带 , 近年调查发现在秦巴
山区的西部陕西宁强 , 甘肃康县海拔80 0~ 15 0 0米的林区也有宜昌胡颓子的集中分布 。 秦巴
山区分布最广的是剪子股 ( E u m b e l l at a) , 几乎各处都有它的生长和分布 , 尤其 在 秦 岭山
区中段和东段分布更为集中成片 , 成为胡颓子属植物在秦巴山区的优势种 。
二 、 胡颓子生物学特性
胡颓子在秦巴山区俗称为 “牛奶子 ” “ 羊奶子 , 或 “ 麦桑子 ” , 名称各地不一 。
从植物学性状上划分 , 胡颓子 ( E . p u gn en “ ) 宜昌胡颓子 ( E . h en 叮 i) 长 叶 胡 颓子
( E
.
b o e k i i )
, 披针叶胡颓子 ( E 。 l a cn e o l a t a ) 及绿叶胡颓子 ( E . V i r i d i s ) 为常绿灌木 ;
毛褶子 ( E . m 0 l l i s ) 为落叶乔木 ; 而剪子股 ( E . u m b e l l a t a ) 、 木半夏 ( E . m u l t i f l o , a )
及窄叶木半夏 ( E l a e a g u s a n g u s t a t a ) 均为落叶灌木。
胡颓子类野生果树的枝 、 叶及果实上都具银白色或灰褐色鳞片 , 叶背呈现特异的银灰色
泽 , 野外调查极易发现 。 其校条上冬芽尖而瘦小 , 叶片互生 , 全缘 , 腊质或纸质 。 枝条开展 ,
花两性 、 腋生 , 单花或簇生 , 花 白色或浅黄色 , 花被常呈钟状或筒状 , 花冠先端四裂 ; 果实
为类核果 , 果实由花托或花警肉质化发育而成 ; 种子棱形 , 种皮上具 吕条明显的纵肋 , 外种
皮坚硬 。 主根褐色 , 须根稍多 , 一些种类如剪子股根上生长有相当数量的根瘤 , 根具异味 ,
可入药 。
果实成熟时间不同 , 种类差异较大 , 其中披针叶胡颓子和长叶胡颓子成熟最早 , 四月下
旬至 5月上旬即可采摘食用 。 在秦巴山区低海拔地区 , 长叶胡颓子每年四月中旬即可上色成
熟 。 胡颓子类野生果树中 , 果实成熟最晚的是剪子股 , 每年 8 月下旬到九月上旬果实才陆续
成熟 。
秦巴山区地域辽阔 , 生态环境随地理位置不同彼此差异较大 , 因此在每一种胡颓子中都
有一些不 同的类型或生态型 , 其果实大小 , 形状及成熟期都有所差异 , 这为优良单株 、 类型
的筛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 、 秦巴山区野生胡颓子果实经济性状及营养成份分析
秦巴山区野生胡颓子果实经济性状及营养成份分析结果见表 4 。
15
表 3各种胡颓子树性及开花成熟时期
种 ’ 类 `畔 ` 祷一 往’ {砰种 类
胡 烦 子
花 期 果 实 成 熟 期
宜昌胡颓子
长叶胡颓子
披针叶胡颓子
常绿灌木
常绿灌木
常绿灌木
常绿灌木
落叶灌木
落叶灌木
落叶乔木
10月
10月一 1 1月
10月一 1 1月
8 月一 10月
5月一 6 月
4月一 5月
(未见花果 )
次年 5月
次年 5月上旬
次年 4月下旬
次年 4月下 、 5月上旬
当年 8 月一 9月
当年 6 月一 7月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子股夏子半剪 褶木毛
表 4胡 颓 子 果 实 经 济 性 状 分 析
果实性状 维生素 。…有机酸 {可溶性…总糖 矿质元素卜 g / g
日纵径 {横径 }卜l · 」 i
- - -一一 {单果重 }. 固形物
项、 、 \\种
cml
: }m
z /10
g… % % { %钙 i铁 磷 {锌
力任月锤八 Q月性行 /气…nn. :宜昌胡颓子长叶胡颓子披钎叶胡颓子
剪 子 股
C】 1
2

0 4
,
·
3 2
{
2
· 。 7
0

7 7 } 0
_
4 4{
4 4 } 1 1
7 5 J 2 0
9 5
4
: 。
72 { 1 3
8 2 3
1 0 5
5 9

2 40

7 3
3 2

0 } 15

3
, .ùóO斤了ù匀
. O
nJR
ù八J工匀
:
:
月伙O口
.,一一
一963,自
On八U,土O一氏.5ao’.0
9 3 2
75
8 8
{
1“ 0 · “ }i ” 4 · “
6 0 1 5 9 0 { 1 6
.
8
1 3

0 7
8 3

5
2tQté
1 6

O:
八U冉
,上尸a丫1八3才场0…ōUù月土`“
注 : 剪子股果实含钾量为 2 2 9 0 0 9 / g 。
分析单位 : 西北农业大学 、 分析中心 1 9 8 9 。
分析可见 , 果形最大的是宜昌胡颓子 , 纵径达 2 厘米以上 , 平均单果重 2 . 07 克 , 可食部
份占8 3 . 4%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 1 . 3% , 果味微酸而爽 口 、 成熟期早 (四月下旬 ) 。 是一种
具有较高鲜食价值的野生果品 。 其它几种胡颓子果实一般较小 , 但果汁颜 色鲜艳 , 可溶性 固
形物及搪酸比较高 , 适于加工制作果汁 、 果酱及果酒 。 剪子股在秦巴山区产量很大 , 各地已
开始零星进行加工利用 , 但加工技术较差 , 产品质量尚待提高 。
值得指出的是 , 野生胡颓子果实矿质营养元素 、 氨基酸等营养成份 的含量远远超过一般
栽培果树 。
从有机酸含量来看 , 野生胡颓子果实中有机酸含量普遍高于一般果树 , 较高含量的有机
酸不仅为制做天然饮料提供了条件 , 而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果汁内的维生素 c 不被氧化 。 胡颓
子果实中维生素 C 的含量明显高于栽培果树 , 尤其以长叶胡颓子的含量最为显著 。
矿质元素含量很高是胡颓子类果实的重要特点 , 其果实中矿质营养成份含量要显著地高
于任何一种栽培果树 , 其巾铁的含量比葡萄高 20 倍以上 。 矿质综合成份含量最高的是剪子股 ,
其钙的含量比葡萄高约40 倍 , 磷含量高达 5倍 。更引人注意的是钾的含量几乎是现 已报导的果
品中最高的一种 , 每克果汁中钾的含量达 2 2 9 0陀 。
在氨基酸含量上 , 胡顽子类果实也极为突出 , 这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上更为显著 。
从分析结果明显可见 , 几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胡颓子果实中的含量比常见的栽培呆树要高
出几倍到几十倍之多 ; 其果实中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尤为突出 。 丰富的矿质营养和有机营
养 , 为开发利用胡颓子资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途径 。
表 5 胡颓子果实氨基酸含盆分析 ( m g / 10 09)
氨 基 酸 种 类 宜昌胡颓子 长叶胡颓子 · 披针叶胡颓子 1 剪 子 股
苏 氨 酸
撷 氨 酸
蛋 氨 酸
异亮氨酸
亮 氨 酸
苯丙氨酸
赖 氨 酸
合 计
分析单位 : 西北农业大学分析中心 , 1 9 8 , 1 9 8 9 。
胡颓子果实不仅营养丰富 , 而且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 。 秦巴山区民间 医生 常 用 木半夏
( E
.
m ul ift lo ar ) 的根入药治疗哮喘和痢疾 , 而用胡颓子 ( E . p u gn en s) 的果实和 根治疗
传染性肝炎和小儿疮积 , 具有良好的疗效 。 陕西宁强名中医用宜昌胡颓 子 ( E . h e n r y i ) 等
的果实取汁治疗高血压和脑血拴等庙疾 。 最近 , 国外报导从我国胡颓子属植物中成功地提取
了对平滑肌有调节作用的 5一经色胺 ,并将其用于治疗风湿性疾患 。
四 、 胡颓子生态适应性及利用前景分析
胡颓子属植物耐膺薄 , 适应性极强 , 由于其根部有很瘤 , 所 以在秦巴山区无论是林边 、
灌丛 , 还是荒坡 、 石堆 , 几乎都有胡颓子的生长与分布 。 两年生株高 32 厘米的植株 , 其主根
长 1 厘米 , 根颈部祖 1 厘米 , 小侧根 23 条 , 须根长 10 匣米 , 强大的根系使胡颓子能在各种膺
表 6

胡颓子属植物的医疗保健作用
药用部位 主 治
宜昌胡颓子
长叶胡颓子
披针叶胡颓子
果 、 叶 、 根 痢疾 、 肺虚气短 、 吐血 、 疥疮 、
牙疼 、 哮喘 、 化痰顺气 、 痔疮

脑血栓
痢 疾
枝一果根一
叶 、 果 肝炎 、 风湿性关节炎 、 吐血 、 支气管炎
哮喘 、 痢疾 、 跌打损伤
股一夏子一半剪一木
注 :材料来源 :甘肃文县 、 陕西宁强 、 商洛 、 湖西郧西各地中医
薄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结果 。
胡颓子植物叶 、 果 , 枝上复被天然的鳞片 , 病虫危害较少 , 野外调查除在长叶胡颓子上
发现有星毛虫 ( n l i b e ir “ s p种名待定 ) 危害外 , 尚未发现其它病 、 虫。
胡颓子属植物适应性强 , 分布广 , 营养丰富 , 无污染 , 产量大 , 是秦 巴山区值得开发利
用的一种野生果树 。 深入研究 , 合理开发利用石颓子属植物资源 , 变山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
势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 。
1
. 加强资源保护 , 开展深入的系统性研究 ,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是一项战略性的任务 。
胡颓子和沙棘属同科不同属植物 , 两属植物间有许多类似之处 , 目前对沙 棘 的 研 究较为充
分 , 但对胡颓子的研究相对较少 。 近年国外对我国胡颓子植物的特殊营养成份十分重视 , 先
后进行多次报导 。 秦巴山区是胡颓子植物的集中分布区 , 应充分重视这一资源优势 , 开展有
组织 , 有计划的系统性研究 , 为充分利用打下科学基础 。
2
. 筛选优 良单株与类型 , 进行人工驯化栽培。 胡颓子属植物种类多 , 类型复杂 , 在长
期天然变异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经济性状互不相同的单株和类型 , 其中一些是极为宝贵的珍
稀类型 。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 , 引种栽培优株优系 ,进行人工培育对提高胡颓子 的经济价值有
重要为促进作用 。 当前选种 目标除在宜昌胡颓子中选择大果 、 鲜食类型外 , 重点应放在适于
加工的丰产 , 优质类型的筛选上 , 同时要进行适于山区采用的胡颓子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探讨 。
3
. 胡颓子加工和综合利用 。 胡颓子果实营养丰富 , 无污染 , 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
胡颓子系列保健食品的开发与相应工艺流程的研究 。 研制具有我国特 色的天然营养饮料与食
品 , 在保健食品研制的同时 , 要协同进行胡颓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 尤其是特殊营养成份的
分析和利用 , 全面 、 科学 、 合理地利用胡颓子属植物资源 , 促进我国在第三代果树 的开发利
用上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
. 西北植物研究所 , 《秦岭植物志 }) , 第一卷 , 第三册 , 1 9 8 3年 , 科学出版社 。
2
. 李连朝 , “ 秦巴山区十种野生果树营养分析 ”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 第十六卷
第四期 , 1 9 5 5 。
3
。 陕西科学院 , 《秦 巴山区生物科学论文集》 , 第一卷 , 第二卷 , 陕西科技出版社 ,
1 9 8 7
, 科技文献出版社 , 19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