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湘产亚香棒虫草的生态调查



全 文 :湘 产 亚 香 棒 虫 草 的 生 态 调 查
湖南省虫草科研协作组 *
摘要 湘产亚 香棒虫草是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幼虫尸休的复合体 。 生长在油茶林下` 。 子座生长
最 适气温 15 一 2 ℃ , 地温 14 一 1了℃ , 土壤湿度为 3 5一 60 % , pH 位 6 . 4一 6 . 6 。 亚香 林虫草是 ’ l三长于
低海 拔 , 菌种适应性较强 , 开展人工培育具有方便条件。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 , 主 产 于 四
川 、 青海 、 西藏 、 云南等省区 。 一九七 O 年前
后 , 我省桃江马迹塘一带发现一种虫草的类似
品 , 当地卫生 院已作虫草药用 。 一九七四年桃
江药材部门开始收购 。 此后 , 相继在湘中 、 湘
北十来个县 、 市陆续发现和采收 。 一九七五年
四月经有关 部 门初 步 鉴 定 为亚 香 棒 虫 草
( e o
r d y e e p s h a w k e s i i G r a y
.
)
。 现将湘产亚香棒
虫草的生长发育习性和生态条件的调查 , 报告
如下 :
一 、 形态及生长发育特性
亚香棒虫草是虫草菌子实体寄生在鳞翅 目
蝙蝠蛾科的一种蝠蛾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 它由
幼虫的僵尸和菌座两部分组成 。 僵 化虫 体 长
4 一 6 厘米 , 横切面内部白色 , 直径 0 . 4一 0 . 6
厘米 。 头部棕红色 , 臀板淡 黄 色 , 胸 背 一 、
二 、 三节有棕红色骨化甲皮 。 亚香棒虫草菌座
从虫体头顶长出 。 子座长 4 一 10 厘米 , 基部直
径 0 . 25 一。 . 4厘米 , 顶端稍膨大 , 形成圆柱形的
抱子囊 , 抱子囊长 0 . 7一 1 . 5 厘米 , 个别 长 达
2
.
7厘米 , 横径 0 . 35 一 0 . 5 厘米 , 个别达 0 . 92
厘米 。 子座 一 般单生 ( 照片 1 ) , 亦有 少 量
2 一 3 个子座的 ( 照片 2 ) , 多个子座的极少
见 ( 照片 3 ) 。 有的子座形态特殊 , 如鹿角或
菌瘤 ( 照片 2 ) 。 还发现有从头部和背部同时
长出的双子座虫草 。
抱子囊的形态 , 随着子座生长变化 , 有各
种形态 。 子座出土初期 , 没有抱子囊 。 由于子
座老熟 , 形成各种形式的抱子囊 , 有 的 圆柱
形 , 有花苞形 , 有 Y 圆柱形 。
虫草的僵化虫体 , 一般都蛰居在深 5 厘米
左右的 _ l:层 中 , 头部朝 _ l几 , 接近地表 。 似化虫
材:在 10厘米以下土层 , }`极少 。 也了f个别在地而
上 , 还有在枯叶 仁的 , 同样长出 子座 。 ( 照片
4 )
根据野外试验点挖掘 调 查 , 在 九 月二十
日 , 发现地下幼虫有被感菌僵化 。 十月份各处
都有长满白菌的僵化虫体 。 十一月份已感菌的
老熟幼虫在地下均已僵化 。 十二月份陆续发现
僵化虫体头部与体节间裂开如新月形 , 予座开
始萌发 , 新月形的子座基部逐渐扩大而从头顶
长出嫩白的芽座 。 随着气温升高 , 子座逐渐伸
长 。 二月份可在地下长到 0 . 5一 1 . 8厘米 。 三月
初 , 当地温 ( 深 5 一 10 厘米 处 ) 达 到 10 ℃左
右 , 日平均气温达到 10 ℃以上时 , 子座就开始
陆续出土 。 每年出土的时间 , 随气温的变化略
有迟早 。 气温在 15 一2 ℃ , 地 温 在 1理一 17 ℃
时 , 子座生 长迅速 , 每天平均生 一长。 . 1 厘米左
右。 在气温 、 地温 、 湿度都适宜的条件下 , 一
天能生长 1 . 5一 2 毫米 。 子座生长的最佳 温度
在14 一 16 ℃ 。 地温升高到 18 ℃以上 , 则子座生
长缓慢 , 有时甚至停止生长 。 子座 生 长 过 程
中 , 随着气温的骤降 , 有几 次生长停顿 。 没有
太阳照射 , 可以延长生长期 。 适当加温 , 可 以
加速子座生长 。
子座刚出土时 , 呈纯白色 , 随 着 生 长 老
. 参加研 究的有 , 益阳地区 医药器材公司 , 熊玉 林 ( 执
笔 ) 李孝乾 , 桃江县药材公 司 : 李子纯 , 及湘成 , 孙伏 元 ,
刘赛明 , 邱建辉 , 益阳市医药公司 : 卜润生 , 浏阳县药材公
司 : 吕四维 。
中南林学院王 椒芳 、 王文学 同志提供虫体鉴别 的有关资
料及指导 , 谨致谢意 。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1982. 02. 003
化 , 逐渐变成灰白色一 , 瓦青色一茶褐色 一 , 黑褐
色 。 当气温突然转变 , 由睛到雨或由雨变阴 ,
子座在一夜之间可以突然变色 , 由白色变灰白
色或黑褐色。
亚香棒虫草子座长到 2 . 5一 5 厘米左 右 ,
有的出现分又 , 有的分成二支 , 有的分成三支
或者多支 。 分支 以 后 , 能长 1 一 1 . 5 厘 米 左
右 。
亚香棒虫草的倒苗 , 要 经 历 10 一 18 天左
右。 从六月初子座就开始慢慢缩小 , 倒苗时 ,
土内虫体已先腐烂 , 子座倒在地面 , 渐渐萎缩
腐烂 。 腐烂后地上就再着不见什么痕迹 了 。
二 、 生 长 环 境
我省亚香棒虫草产地 , 大多是丘陵山区 ,
海拔高度一般在 70 一 3 70 公尺 , 个别地方海拔
60 0公尺的山上也有发现 。 虫草产地山丘起伏 ,
从山谷到丘顶的相对高度一般在 15 一 40 公尺左
右 , 也有高达 50 公尺的 , 山势 的坡度一般在
15 一 45 度 , 亚香棒虫草多生长在山坡 、 阴凉 、
湿润腐植层疏松的窝坡地带 。
产地的植 被 大 多 数 为 油茶树 ( C a m el l ia
o l e o s a )或间有松树 ( P i n u s m a s s o n ia n a ) 、 黄山松
( P i n t : 5 t a iw a n e n s i s H a y a t a )
、杉 ( C u n n i n g h a m i a
l a n e e o za t a ( L a m b
.
) H o o k
.
)
。 另外 , 还间有茅粟
( e
a s t a n e a s e g u i n i i D o d e )
、 黄粟 、 赤皮等 。 疏密
各地有所不同。 油茶林密 、 荫 蔽大 的 地方 ,
杂草很少 。 稍向上的植被 , 主要是威类植物 ,
其中常见的有薄叶碎米 孩 (hC e i l a n t h e s l a n u g i·
n o s a
)
、 华东安蔗 、 毛叶假蹄盖旅 ( A n is o l a s fo p ·
et : is (K ge )hC in g )
、 华南毛藏 、 芒箕 。 其他 灌 木
主要是侄木 、 拎木 、 山矾 、 映山红 、 乌药 、 山
枝子 ( G ader n i a ia s m i n o id e s E l l i s ) 、 获葵 ( Sm i l a x
e h i n a L
.
) 和淡竹叶 ( F o l i u m l o ph a th e r i ) 以及其
他茅草 。 大部分亚香棒虫草产地阴度较大 , 阳
光直射面在 10 一20 %左右 。 大多数地面有一层
较松疏的落叶腐植质或有一层绿色 的 苔 鲜 植
物 。 腐植质层一般厚度 5 一 10 厘米 , 土壤质地
有黄壤 、 红壤、 黑砂土 。 有的土层中有 小石
块 。 土壤 pH 值一般都在 5 . 8一 6 . 8左右 。 亚香
棒虫草密度较大的地点 p H 值是 6 . 4一 6 . 6 , 土
壤含水量较高 , 在春夏雨季 , 土壤湿度一般为
3 5一 60 % ; 在秋冬季节则为 25 一 35 % 。 年平均
气温一般为 16 一 17 ℃左右 , 最高日平 均 温 为
28 一29 ℃ , 极高值 40 ℃ , 最低日平均温一般在
4 一 4 . 5℃ , 极低值零下 2 ℃ 。 日平 均温 5 ℃
以上的时间 , 长达 29 0一 30 0天 。 从三月底到十
一月 , 平均气温都在 10 ℃以上 。 三 、 四月平均
地温在15 ℃左右 , 适合于子座生长 。 六月至八
月平均地温高于 27 ℃ , 这期间亚香棒虫草菌种
经历了一个子囊抱子的过程 。 随着气温下降 ,
抱子萌发 , 九月份有地下幼虫开始感菌僵化 ,
进入幼虫感菌期。 十月 、 十一月 平 均 地 温为
1 7
.
5℃左右 , 宜于菌种生长 、 繁殖和感染 , 十
二月到一月 , 平均地温在 8℃ 左右 , 菌种生长
缓慢 。
产地的年降雨量 1 3 0 0一 1 5 00毫米。 三 、 四
月降雨量共计3 0 一 356 毫米 , 四 、 五月雨量最
大 , 占全年雨量的 54 一58 % , 十月和十一月降
雨量 1 40 一 1 87 毫米 。 年降雨日数通常 在 147 一
1 7 0 天 。 春季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 80 一 85 % ,
秋季相对湿度一般在 75 一 80 % 。 亚香棒虫草的
生长与山坡阴湿度 , 山上植被及土壤的酸碱度
关系密切 , 而与坡向和土质关系不大 。 在不同
的方向 , 不 同的土层中都找到亚香棒虫草 , 但
山坡背阳湿处较多 , 山顶及山脚亦有发现 。 而
山上干燥 , 土地板结 , 缺少植被的地方就没有
发现 。
三 、 亚香棒虫草的寄主昆虫
通过调查 , 发现寄主都是同一种虫体 。 在
一九八O 年九月九日 ,第一次找到了这种活虫 。
经有关部门初步鉴定 , 是生活在地下的是同虫
草蝙蝠蛾同科同属的一种蝙蝠蛾 ( H eP ial su sP .
H u n a n ) 的幼虫 。
幼虫生活在地下 , 分散钻居于油茶根系末
端的土层中。 地面阴凉潮湿 , 土质疏松 , 地表
覆盖有 6 一 10 厘米厚的腐植质层 。 幼虫一般生
活在 5一 0 2厘米的上层中 , 土中有倾斜隧道 ,
相近的 6 一 15 厘米 , 远的相隔 30 一 90 厘 米不
等 。 密度较大的地方一平方公尺 5 一 7 条 。 幼
虫杂食性 , 主要取食油茶 、 侄木和藏类植物的
细根 。 饲养时死亡率很大。 目前 , 一般成活仅
2 0一 3 0% 。
1
. 寄主幼虫形态
幼虫头部红褐色 , 两侧各有单眼六个 , 排
列不规则 , 尾部臀板淡黄色 , 全身十三个节 。
从第二节到第十节 , 每节有四个皱褶小节 。 胸
三节 , 棕红褐色 , 腹背环节 , 油青褐色 , 虫体
透亮如虾状光泽 。 有胸足三对 , 棕黄色 。 腹足
四对 , 臀足一对 , 与腹色略同。 背部有毛瘤 ,
油黑色斑点规则排列 , 每个毛瘤长一根刚毛 ,
虫体两侧有气门九对 , 气门椭圆形 , 黄色 , 气
门片黑色 。
2
。 蛹的生态
饲养观察表明 , 蛹长 2 . 2一 3 . 3厘米 , 横径
。 . 35 一。 . 5 厘米 , 棕黄色 , 略弯曲。 两侧有 气
门七对 , 腹节上有十三道锯齿状环 , 大小锯齿
环相间。 蛹在土的洞穴中 , 能上下移动。 有的
作茧 , 茧上端系于树根上 。 蛹期 10 。一 12 。天 。
三月中、 下旬蛹羽化为成虫 。 ( 照片 5 . 6 . 7 . )
3
. 成虫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月中 、 下旬 , 蛹陆续羽 化 成 蚁 。 据 观
察 , 成虫出壳 14 一 20 分钟内 , 翅就伸展 , 蛾首
先不活动 , 约经 7小时后 , 展翅飞动 。 这时雄
蛾和雌蛾在一起 , 不断地展动翅膀追逐 , 一般
经 1 2小时内交配产卵 。
雌蛾体形略大 , 体 长 2一 2 . 4 厘米 , 横 径
0
.
5厘米 。 前翅长 1 . 9一 2 . 4厘米 , 宽 0 . 8一 0 . 9
厘米 。 后翅长 1 . 5一 1 . 9 厘米 , 宽 。 . 6一 0 . 7 厘
米 。 翅展 4 . 6一 5 . 3厘米 。 前翅灰黄色 , 后翅灰
色 , 头象蝙蝠 , 有复眼一对 , 口器退化 , 头上
有灰黄色绒毛 , 胸背两侧有灰色绒毛 。 触角极
短 , 仅 0 . 23 一 0 . 3 厘米 , 黑白色环状相间。 尾
部有交配孔 , 产卵孔 , 肛门明显可辨 。
雄蛾体形略小 , 体长 1 . 8一 2厘 米 , 横 径
0
.
4厘米 。 前翅长 1 . 8一 1 . 9 厘米 , 宽 0 . 5一 0 . 6
厘米 , 翅展 4 . 2厘米 ,棕黄色 , 有黄白色斑块 。
腹部小 , 末端粗 , 肛门在钩形突和 预 形 突 之
间 , 阳基生于背兜和基腹弧之间的隔膜上 , 阳
基的端部能翻缩 。
蛾白天很少飞动 , 未发现有趋性。 蚁期从
三月十八日到四月十八日 , 约 30 天 。 雄蚁生活
期约 9 一 n 天 , 雌蛾生活期约 10 一 13 天 ( 照片
6

7 )

4
. 卯的生态
蛾羽化后 , 12 小时内开始产卵 , 分 5 一 6
次排完 , 每次排卵 3 0一 1 2 0个不等 , 一般产 4 7 6
一 60 0个 , 有的可达 1 0 0。个以上 。 卵为乳白色
球形 , 1 厘米可排列 18 个 。 卵 产 后 5 一 10 小
时 , 变成紫黑色 , 但解剖出来的未受精卵在 7
一 10 天内不会变色 。 卵散产于土壤表层 , 随雨
水流入土中 , 在土壤枯叶层中借地温和湿度孵
化为幼虫 ( 照片 8 、 9 ) 。
湘产亚香棒虫草产于低海拔 , 条件的选择
性比较容易掌握 。 菌种的适应性较强 , 是一个
很值得研究的新品种。 在人工培育方面 , 今后
应开展试验 。
收稿 日期 : 1 9 8 1 。 7 。 2 2 。
照片 1 单子座虫草和绷草 照片 2 2一 3于盛曳草
燕片 3 多子座虫草 照片 4 地面虫草
服片 5幼烟峨的蛹和娜宪 照片 6 雄 峨
照片 7雌 姐 服片 8虫 卯
更 正 与 补 遗
1
.
19 8 2年第 ~期第 8页表 1图注栏内末尾 “ 姆姆草” 应
改为 “ 蛛捧草” 。 第 9 页的第三行 “ 两季 ” 改为 “ 雨 季 ” 。
2
.第 9 页翻排表 3 。
衰 3
小 璧 硷 含 量 ( %)
9

3 7
0 0 80 1

5 2
10 10 1 1

4 9
双片 9 幼 虫 6 0 0 1 7。 0 4
质 检 标 准 4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