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5 8药物分析杂志
一定量的葛根素对照品 , 依法平行操作 , 3 次测得平均
回收率为 95 . 3 % , R S D 一 2 . 08 写 .
参考文献
部颁标准 . 第一册 . 19 89 . 164
徐礼梁 . 葛根素的比色测定 . 中草药通讯 , 19 75 , 6( l ) , 9
徐礼梁 , 刘爱茹 . 黄酮类化合物库伦滴定 法 . 药学学报 ,
19 7 9
, 1 4 ( l )
:
35
章育中 , 杨凡 . 高效液相色谱法侧定葛根及其片剂中异黄
酮的含量 . 药物分析杂志 , 19 84 , 4 (2 ) , 67
中国 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葛根及 其制剂— 愈风宁心片 . 药学通报 , 19 8 0 , 15 ( 7 ) , 4 0
(本文于 19 9 3 年 5 月 2 4 日修改 回 )
图 1 亚香棒虫草外形图 ( x l)
1
. 苞状突起 2 . 斑点
冬虫夏草伪品— 亚香棒虫草的鉴别
宁波市药品检验所 3 1 5 0 4 0 林海伦 图 2 亚香棒虫 草子座横切面
冬虫夏草 ( co r d y ce 冈 5 s i n e n s is ( eB r k ) aS e e ) . 是名贵
中药材 , 其伪品种类很多 , 亚香棒虫草为较常见 的伪
品之一 , 其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霍克斯虫草 ( C or dy ce sP
ha w kes il G ar y )
, 寄生在鳞翅 目昆虫幼虫的子囊菌 , 由
虫体和头部长出的子座组成 。 据载 , 亚香棒虫草服量
过多 , 个别人曾发生头晕 、 恶心的副作用 。 为便于鉴
别 ,今将亚香棒虫草的性状特征和理化鉴别作如下介
绍 。
一 、 性状特征
本品 由虫体及从虫头部上 面长出的真菌子座相
连而成 。 虫体似蚕 , 长 3一 cs m , 直径 0 . 3~ 0 . 6c m , 表面
黄棕色至棕褐色 , 少数黑褐色 , 有环纹 20 一 30 个 , 近
头部的环纹较细 , 背面有稀疏黑褐色斑点散在 ; 头部
红棕色 , 有光泽 , 足 8一 n 对 , 中部 4 对较明显 ;质韧 ,
不易拆断 ,断面略平坦 ,淡黄白色 , 无 “ v ” 型结构 。 子座
细长 , 呈圆柱形 , 多数不分叉 , 常在柄部有苞片样突起
(1 ~ 数个 ) ,而形成数个节状结构 ; 有的子座在柄处发
生 2~ 峨个分叉 ;子座长 2一 7 e m , 直经 1· 5 一 3 · o m m ;
表面黑褐色 , 下部有时为紫棕色 , 有的基部为黄褐色 ,
有细皱纹 , 上部稍膨大 ; 质柔韧 , 断面外层 黑褐色 , 中
间类白色 。 气腥 , 味微苦 (图 1 ) 。
子座在水中浸泡后 , 从子座顶二端往下作横切片 ,
在显徽镜下观察 ,可见其子囊壳均深埋在子座里边
(图 2 ) ;且子座无不孕顶端 。
示有子囊壳部分 ( X 10)
1
. 子囊壳
二 、理化鉴别
1
. 取本品酸性乙醇提取液 ( 1 : 7 ) lml , 于荧光灯
( 3 6 5
n m )下观察 , 溶液呈黄绿色荧光 ( 正品呈淡蓝色荧
光 ) ; 取本品水浸液 ( l , 1 0 ) l m l , 置荧光灯 ( 3 6 5 n m )下
观察 , 溶液呈淡黄绿色 (正品呈黄 蓝色荧光 ) 。
2
. 取本品酸性 乙醇提取液 ( 1 : 7 ) 1而 , 此时溶液
呈黄色 , 加入 1%三氯化铁 乙醇溶液 l一 2 滴 , 溶液黄
色不变 (正品呈黄色 ) 。
3
. 取本品 甲醇提取液 ( 1 : 7 ) l m l卜此时溶液呈黄
色 , 加 入浓盐酸 」一 5 滴及少量锌粉 , 在沸水中加热
3 m in
, 溶液不呈红色 (正品不呈红色 ) 。
以上 3 个鉴别反应中 , ( 2) ( 3) 与正品相同 , 可见 ,
它们之间具有相近的成分 , 但又不完全相同 。 表明可
用 鉴别 ( 1) 反应将伪品与正 品冬虫夏草加以区别 (见
表 l ) 。
表 1 冬虫夏草与亚香棒虫草的比较
冬虫夏草 亚香棒虫草
子 座 着 生 的部
位
子 座 自虫 体 头
部正顶端长出
子 座 从 虫头 部
上面长出
DOI : 10. 16155 /j . 0254 -1793. 1994. 01. 031
1 4 ( 1 )
,
19 9 4 5 9
续表 1
冬虫夏草 亚香棒虫草
虫体表面颜色 黄 棕色 或 棕褐色
虫体背面
深 黄色 或 黄 棕
色
无斑点
虫体断面 有 “ v ” 型结构
子座柄
有斑点
为 “ 一 ” “ o ” “ s ”
“ 乙 ” “ △ ” 型 结
构
常有苞 片状 物
和分 叉现象
子囊壳 完 全 埋 在 子 座内
子座
酸性 乙 醇 提取
液的荧光观察
水浸液荧光观
察
无 苞 片 状物 或
分 叉现象
仅基 部陷入子
座内
有不孕顶端 无不孕顶端
淡蓝色 黄绿色
黄蓝色 淡黄绿色
参考文献
冯熠南 ,莫宗明 , 黄文青等 . 常 用中药材真伪鉴别 . 广州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19 8 . 1 6
吴淑荣 , 孙增科 . 实 用中药材鉴别手册 . 天津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 9 0 . 8 0
林惠蓉 ,陈绍基 . 中药材鉴别彩照集 . 19 86 · 8
唐长馥 , 张汉 明 . 名斜 药材真 伪鉴别 . L海 科学技 术出
版社 , 19 9 2 . 1 0 4
(本文于 1 9 9 2 年 5 月 13 日收到 )
马兜铃的本草考证与原植物鉴定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北京 1 0 0 0 5 0
刘宝玲 王利生 朱延萍 .
马兜铃为常用 中药 , 具有清肺 、 止咳 、 平喘 、 清肠 、
消痔之功效 。 用 于肺热喘咳 、 痰中带血 、 痔疮肿痛等
症 。 中国药典 ( 1 9 9 0年版 )收载马兜铃的原植物为马兜
铃科北 马 兜铃 (渐 is ot 友犯h如 c阴法万 at B un g e )或 马兜铃
(方 isot 女昭h必 山叻以胡 is eb
.
e t z cu
。
)的成熟果实 。 但据文献
记载 , 全国各地用 作马兜铃的原植物达 10 余种 , 为了
搞清 目前商品 马兜铃的植物来源 , 准确鉴别各种商
品 , 我们对马兜铃类药材进行了本草考证 、 原植物及
商品调查 , 分类学 、性状及 显微鉴定等系统的生药学
研究 。 本文就马兜铃的本草考证及原植物调查与鉴定
加 以报道 。
一 、本草考证
马 兜铃药用历史悠久 , 唐 《新修本草 》 已录有 “ 独
行根 ” , 并注 明为 : 蔓生 , 叶似萝孽 , 其子如桃李 ,枯则
头 四开 , 悬草木上 。 其根扁长尺许 , 作葛根气 ,亦似汉
防己 。 一名兜零根〔 ’门。 马兜铃之名始见于宋《开宝本
草 》 。 明 《本草纲 目 :)[ 1引 《开 宝本草 》作者马志 曰 : 蔓
生 , 叶似萝革而 圆且涩 , 花青白色 , 其子大如桃李而
长 , 十月以后枯 , 则 头开 四系若囊 , 其中实薄扁似榆
英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户〕引图经曰 : 马兜
铃生关中 (陕西 ) 、 今河东 ( 山西 ) 、 河北 、 江 (河南 ) 、 淮
(安徽 ) 、 夔 (湖北 ) 、 浙江郡 (四 川沪县 )亦有之 。 春生
苗 , 如藤蔓 , 叶如 山芋叶 , 六月开黄紫花 , 颇类构祀花 、
七 月结实枣许大 , 如铃 , 作四 、 五瓣 。 其根名云南根 ,似
木香 , 小指大 , 赤黄色 , 亦名土青木香 。 李时珍除引用
上述本草对马兜铃的记述外 ,对马兜铃根的药性及气
味作 了补充 : 其根 吐利人 , 微有香气 , 故有独行 , 木香
之名 。
此后历代本草对于马兜铃的记载 , 多为 以上诸书
所述的转录 ,仅略有增补而 已 。
从上引述可 见我 国古籍记载的马兜铃为攀援草
本 , 其叶为卵形或卵状心形 。 又根据 《图经本草 》所载
马兜铃的产地 , 与现今分布对照 , 山西 、 河北。 河南 、 陕
西 、 安徽为北马兜铃的产区 ; 四川 、 湖北 、 安徽有马 兜
铃分布 . 尤以 《本草纲 目 》后的历代本草附图多与现今
北 马兜铃的原植物相符 ( 图 lc 一 G ) , 但《图经本草 》借
拘祀花的紫色 比喻 马兜铃 花的颜色 不妥 , 以致 《重修
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所附二图 (图 I A )错将马兜铃
的花绘成五瓣 , 纵观我国古籍本草对马兜铃花的描
述 , 以《植物名实图考 .)[ 〕所载较为确切 , 著者吴其馆
曰 : “ 今湖南南 山中多有之 , 唯花作筒 , 似角上弯 , 又似
喇叭 , 色紫黑 ’ -o
通过上述考证 , 结合现今的调查 , 可见古时所用
的马 兜铃与现 今的主流商品北马兜铃与马兜铃基本
一致 。
二 、 马兜铃的原植物调查
19 8 6一 1 9 8 8 年间 , 我们先后两次到马兜铃及其混
乱品种的主产区黑龙江 、 江苏 、 四川 、 贵州 、 云南等省
的 15 个市 、 县进行了实地调查 , 基本上查明了我国 目
` 延边朝鲜族自治区药品检验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