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ogresses of Microbial Synthesis of Poly-γ-Glutamic Acid of Related Genes,Synthesis Mechanism and Fermentation

微生物合成γ-聚谷氨酸的相关基因、合成机理及发酵的研究进展



全 文 :·综述与专论· 2015, 31(3):25-34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加强,寻找绿色、无
污染的新型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而 γ-聚谷氨酸
(γ-polyglutamic acid,γ-PGA)由于水溶性好,可生
物降解与食用,以及对人类、动物和环境无毒的特
点,目前已成为生物多聚物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γ-PGA 是一种水溶性可生物降解的新型绿色生物材
料,由 D- 或 L- 谷氨酸通过 α- 氨基和 γ- 羧基通过 γ-
酰胺键结合而成的阴离子聚合物。γ-PGA 的结构式
如图 1 所示。
γ-PGA 具有可食用性、无毒性、成膜性、黏结
性、保湿性等特点,其应用非常广泛,既可应用于
医药、食品和化妆品中,又可以作为保水剂及水果、
蔬菜的防冻剂、保鲜剂,还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的絮
凝剂、重金属螯合剂。更重要的是,还可应用于饲
料添加剂方面,提高动物对钙、铁、磷等微量元素
的吸收,减少动物排泄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γ-PGA
的合成方法有化学合成法、提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其中化学合成法包括传统的肽合成法和二聚体缩合
法,由于产物纯度难以控制、副产物比较多,同时
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所以限制了该方法的
应用 ;提取法是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类似中国的
豆豉)中分离得到 γ-PGA,由于纳豆中成分复杂,
收稿日期 :2014-08-09
作者简介 :严涛,男,硕士,研究方向 :微生物发酵 ;E-mail :yantao2112@126.com
微生物合成 γ- 聚谷氨酸的相关基因、合成机理及
发酵的研究进展
严涛  郗洪生
(江苏恒丰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海门 226100)
摘 要 : γ- 聚谷氨酸(γ-PGA)是一种天然的氨基酸聚合物,由于其水溶性好、可生物降解、食用,以及对人类、动物和环
境无毒等特点,因此,在环境、医药、食品和化妆品、饲料添加剂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是对微生物合成 γ-PGA 所采用
的菌株、相关基因、合成机理及发酵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 γ-PGA ;基因 ;机理 ;发酵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5.04.004
Progresses of Microbial Synthesis of Poly-γ-Glutamic Acid of Related
Genes,Synthesis Mechanism and Fermentation
Yan Tao Xi Hongsheng
(Jingsu Hengfengqiang Bio-technology Co.,Ltd,Haimen 226100)
Abstract: γ-polyglutamic acid(γ-PGA)is naturally occurring poly amino acid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solubility, biodegradability,
edible and non-toxicity towards human, animal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γ-Poly(glutamic acid)and its derivatives have been of interest
in a broad range of industrial fields such as environment, medicine, food, cosmetics and feed additiv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icrobial
synthesis of γ-PGA of related genes, synthesis mechanism and fermentation.
Key words: γ-polyglutamic acid ;gene ;mechanism ;fermentation
CH2CH2
COOH O
CH2 nCHN
图 1 γ-PGA 的结构式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5,Vol.31,No.326
γ-PGA 的含量不稳定,使该方法不能广泛运用。目
前合成 γ-PGA 的主要方法是微生物发酵法[1,2],该
法工艺相对简单,产物分离纯化容易,微生物发酵
法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与快速发展。本文主
要是对微生物合成 γ-PGA 所采用的菌株、相关基因、
合成机理及发酵方面进行综述。
1 合成 γ-PGA 的菌株
γ-PGA 是最早于 1933 年在炭疽芽孢杆菌(Baci-
llus anthracis)的荚膜上发现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细
菌免受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据报道[3],表皮葡萄
球 菌(S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也 能 合 成 γ-PGA,
合成的 γ-PGA 结合在细胞壁上。另外,3 种古生菌,
如嗜盐球菌(Planococcus halophilus),盐藻芽孢八
叠球菌(Sporosarcina halophila)和亚洲嗜盐碱杆菌
(Natrialba asiatica)也能合成 γ-PGA,用来降低细菌
周围的盐浓度。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真核 γ-PGA 合
成生物为腔肠动物(Cnidaria)。
通过微生物来发酵合成 γ-PGA,其研究主要集
中在芽孢杆菌属细菌的炭疽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
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4]菌株上。根据细胞生长的营养要求,
按是否需要 L-谷氨酸,可以把 γ-PGA 合成菌分为两
大类[5]:一类是谷氨酸依赖型,即培养时需要 L-
谷氨酸才能积累 γ-PGA,这类菌种主要有 Bacillus
anthracis、Bacillus subtilis MR-141、Bacillus lichenifo-
rmis ATCC-9945、Bacillus subtilis IFO3335 和 Bacillus
subtilis F-2-01 等 ;另一类是谷氨酸非依赖型,即培
养时不需要 L-谷氨酸也能积累 γ-PGA 的,如 Bacillus
subtilis 5E、Bacillus licheniformis A35、Bacillus subtilis
TAM-4 等[6]。21 世纪以来,筛选可以高效合成 γ-PGA
的微生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曹明飞等[7]
成 功 从 土 壤 中 分 离 到 一 株 γ-PGA 合 成 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NK-03,其合成的 γ-PGA 中 L- 谷氨酸单
体达到 98%,在已报道的同种菌株 L- 谷氨酸单体含
量中尚属最高。而发现的能够大量合成 γ-PGA 的多
种芽孢杆菌都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本研究组
合成 γ-PGA 所用到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2 微生物合成 γ-PGA 的相关基因研究
合成 γ-PGA 的相关基因,根据其命名可分为
cap(Capsule) 和 pgs(Polyglutamate synthase)。 前
者是将 γ-PGA 做为荚膜的结构组成部分,为结构
型,其代表菌株为 Bacillus anthracis ;后者是将产生
的 γ-PGA 分泌到胞外,为分泌型,其代表菌株类型
为 Bacillus subtilis。在 Bacillus anthracis 的菌体中包
含两个质粒,即 pXO1(108 kb)和 pXO2(951 kb),
最 初 将 有 关 PGA 编 码 的 相 关 基 因 定 位 在 Bacillus
anthracis 的 pXO2 质粒上,称之为 cap BCA,这也是
Makino 等[8]在 1989 年首次报道编码 γ-PGA 生物合
成过程的相关基因研究,他们通过基因互补技术,
在质粒 pXO2 上鉴定出呈簇状分布的 3 个顺反子,并
确定其排列顺序为:cap B、cap C 和 cap A,如图 2-A
所示。通过对 cap BCA 这 3 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
行分析、定位及对理化处理的敏感性,推测这些属
于膜交联酶。后来 Urushibata 等[9]将 cap BCA 基因
克隆转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进行表达发
现,cap B 是一个重叠基因,能编码 2 个蛋白 cap B
和 cap B,cap BCA 酶以膜结合蛋白形式存在。另外,
在 cap BCA 基因簇下游发现了编码 γ- 聚 D- 谷氨酸
解聚酶的基因 dep,该基因主要是菌体在饥饿条件下,
启动该基因的表达来降解 PGA 为菌体提供氮源。
cap B
pgs B yws C AB pgs C ywt A pgs A ywt B pgd S ywt D ywt Ccap C cap A dep
A :Capsule synthase genes cap BCA of Bacillus anthracis ;
B :Synthesis genes pgs BCA of Bacillus subtilis
图 2 炭疽芽孢杆菌荚膜基因 cap BCA(A)与枯草芽孢杆
菌合成酶基因 pgs BCA(B)
Ashiuchi 等[10] 从 Bacillus subtilis IFO3336 基 因
组文库中,筛选到编码 γ-PGA 合成酶复合体的克
隆,其能在胞外合成更高分子量的 γ-PGA。此合成
基 因 包 含 :pgs B、pgs C 和 pgs A( 也 有 学 者 称 为
yws C、ywt A 和 ywt B)3 个基因,排列成簇,如图
2-B 所示。下游 ywt C 基因功能未知,可能是编码
γ-PGA 解聚酶 pgd S(也有学者称为 ywt D)基因的
先导小蛋白,Bacillus subtilis IFO3336 中 pgs BCA 基
因与 Bacillus anthracis 的 cap BCA 基因同源性分别为
66%、77% 和 50%。Cao 等[11]筛选到一株谷氨酸非
2015,31(3) 27严涛等:微生物合成 γ-聚谷氨酸的相关基因、合成机理及发酵的研究进展
依赖型 γ-PGA 合成菌,即解淀粉芽孢杆菌 LL3,并
从菌体中克隆到 pgs BCA 的 PGA 合成基因,通过与
谷氨酸依赖型 Bacillus subtilis IFO3336 序列比对发
现,pgs B、pgs C 和 pgs A 这 3 个基因的相似性分别
为 81.39%、83.33% 和 73.8%。Uruchibata 等[12] 从
Bacillus subtilis IFO16449 中获得包含 4 个开放阅读
框的 4.2 kb 片段,Northern 杂交显示其组成一个操
纵子,其中 yws C(pgs B)、ywt A(pgs C)和 ywt B
(pgs A) 为 γ-PGA 合 成 必 要 的 基 因 ;Western 杂 交
发现 yws C 蛋白由 44 kD的 yws C 和 33 kD 的 yws C’
两部分组成,且由同向重叠的 yws C 基因编码,然
而两蛋白具体功能尚不清楚。pgs BCA 系统是分泌
型芽孢杆菌菌体内唯一的 γ-PGA 合成体系[13],石
峰等[14]从 Bacillus subtilis ZJU-7 的基因组中扩增得
到合成 γ-PGA 的 pgs BCA,通过把 pTrc99A 作为载
体转化到大肠杆菌 JM109 中,构建出来的工程菌大
肠杆菌 JM109 能合成 γ-PGA ;有些枯草芽孢杆菌,
如 Bacillus subtilis 168,虽然含有 pgs BCA 这 3 个基
因,但是由于 γ-PGA 合成酶操纵子受不同启动子控
制,在 Bacillus subtilis 168 菌体中转录水平太低,使
其不能合成 γ-PGA,而马婕等[15]从 Bacillus subtilis
168 基因组中获得合成 γ-PGA 的 3 个基因,即 yws C、
ywt A 和 ywt B,这 3 个基因被连接酶连接后,导入
到 pTrcHisA 中,电转化至转录水平比较高的大肠杆
菌 TOP10 及大肠杆菌 BL21(DE3)中进行表达,结
果显示宿主菌都具备了 γ-PGA 的合成能力。
Xu 等[16] 从 Bacillus subtilis IFO 16449 菌 中 克
隆出了一个新基因,命名为 ywt D,其功能是编码
可降解 γ-PGA 的一种酶。经 DNA 序列分析将其定
位于 ywt ABC 和 yws C 基因的相连的下游,并与 yws
C 和 ywt ABC 构成控制 γ-PGA 生物合成的一个操纵
子,如图 2-B 所示。同时还证明,ywt D 基因与编
码 DL- 内肽酶的基因序列部分相同。纯化的这种
酶,具有降解 γ-PGA 的功能,降解后可产生两种酶
解产物,一种高分子质量产物(490 kD,100% 由 L-
谷氨酸组成);另一种低分子质量产物(11 kD,其
中 D- 谷氨酸与 L- 谷氨酸的比为 80∶20)。再用羧
肽酶 G 分析证明这两种产物,这种 ywt D 酶为一种
只降解 γ-PGA 的 D- 与 L- 谷氨酸所形成的 γ- 谷氨酰
键,为 γ-DL- 谷氨酰基水解酶。王计伟等[17]通过在
pET-28b(+)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克隆表达 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9945A 的 ywt D 基 因, 采 用 SDS-
PAGE 和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并
进行体外酶解试验验证其活性,体外酶解试验表
明该表达产物具有降解 γ-PGA 的活性。笔者在用
Bacillus subtilis 发酵合成 γ-PGA 时,在发酵后期,发
酵液变得十分黏稠,但当超滤后,高黏度的发酵液
若不及时提取 γ-PGA,放置几日后,则黏度逐渐消失,
这是由于 γ-DL- 谷氨酰基水解酶对 γ-PGA 降解的原
因。目前,虽然已经得知 γ-PGA 合成的必需基因(即
cap BCA 和 pgs BCA),但是其合成的各个蛋白的具
体功能,仍然不清楚,需要后期进一步的研究。
3 γ-PGA 合成机理的研究
3.1 γ-PGA中碳骨架的来源
组成 γ-PGA 碳骨架是来源于葡萄糖中的碳,还
是来自谷氨酸中的碳,不同菌体其来源不尽相同。
有学者[18]通过 13C 标记葡萄糖,对 Bacillus subtilis
NX-2 中 γ-PGA 分子链中的碳骨架进行了跟踪分析,
结果发现葡萄糖作为碳源大部分用于能量代谢和菌
体合成,只有少部分参与了 γ-PGA 合成,而谷氨酸
则为 γ-PGA 单体的主要来源 ;Cromwick 和 Gross[19]
用 13C 标记柠檬酸和谷氨酸作为培养基碳源,通过
核磁共振技术对该菌合成 γ-PGA 的代谢途径进行了
研究,结果发现柠檬酸和谷氨酸均作为前体参与了
γ-PGA 碳骨架的合成 ;另外,在 Bacillus subtilis MR-
141[20]中,除了 35% 的外源 14C- 谷氨酸整合入 γ-PGA,
还有 6% 的 14C- 葡萄糖也整合入 γ-PGA。由此可知,
不同微生物,其 γ-PGA 碳骨架来源有种属特异性,
根据这一现象有助于为培养基成分的设计及 γ-PGA
的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3.2 γ-PGA的聚合机制研究
最早推测出 γ-PGA 合成机制的是 Troy 等[21]首
先在 Bacillus licheniformis 中发现的,其合成机制为 :
首先,ATP 激活 L- 谷氨酸,然后由 ATP 脱去 ppi 形
成的 AMP,与谷氨酸在 γ位结合,形成谷氨酰 -γ-AMP;
然后该物质与一种带 -SH 的酶或者受体(如一些硫
脂,暂以 X 代称)结合,并随后异构化为谷氨酰 -X;
然后谷氨酰连接到 γ-PGA 片段上,并脱去 X,完成
γ-PGA 片段的延伸。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5,Vol.31,No.328
后来,Ashiuchi 等[13]在一株 Bacillus subtilis 中
分离到了细胞膜成分,在 ATP 和 D- 谷氨酸存在下
体外合成了 γ-PGA。但他们发现该菌在合成 γ-PGA
时,ATP 水解形成的是 ADP,而非 AMP,而由于
cap B 的表达蛋白 cap B 属氨基连接酶,他们提出了
另一条合成机制。即 ATP 被 ATP 水解酶水解为 ADP
与 Pi,然后磷酸基团结合到小分子 γ-PGA 的 C 末端,
之后 D- 或者 L- 谷氨酸的氨基端与 C 端磷酸化了的
小分子 γ-PGA 发生亲核攻击,生成 Pi,在 γ-PGA 合
成酶的作用下,延伸 γ-PGA 链。但是,D- 谷氨酸依
赖型的 ATP 酶活性要比 L- 谷氨酸依赖型的 ATP 酶
活性高,这似乎解释了合成酶系对底物的偏好性,
使得 γ-PGA 中的 D- 谷氨酸单体比例偏高。但此机制
仍有待进一步证明,如小分子 γ-PGA 究竟多大,发
生亲核攻击的具体位置等。笔者认为,虽然不同的
学者得到的合成 γ-PGA 的机制不尽相同,但是不同
的微生物,由于其生物特性及代谢调控的不同,其
合成 γ-PGA 的机制也应该不完全相同。ཆⓀ␫࣐㪑㨴㌆щ䞞䞨
ཆⓀ␫࣐α-䞞ᠺҼ䞨TCAᗚ⧟ D-䉧≘䞨D-≘ส䞨䖜≘䞦L-䉧≘䞨 pgs BCAγ-PGAਸᡀ䞦γ-PGAਸᡀ䞦สഐpgs BCA䈳᧗㳻ⲭDegQ
สഐdegQ 䈳᧗㳻ⲭComP-ComA䈳᧗㳻ⲭDegS-DegU䈳᧗㳻ⲭSwrA
γ-PGA
图 3 γ-PGA 的合成途径及调控示意图
3.3 γ-PGA合成的调控研究
由于 cap BCA 和 pgs BCA 的基因序列相似度很
高,而且微生物合成 γ-PGA 属于结合型还是游离型,
主要是取决于另外的基因 cap D 和 pgs S,所以推测
cap BCA 和 pgs BCA 基因控制的 γ-PGA 合成调控机
理相同[22],而且 cap BCA 基因合成的 γ-PGA 主要是
炭疽芽孢杆菌荚膜的主要成分,一般不用其大量生
产 γ-PGA,对其调控的研究很少有报道。因此,这
里简述一下 pgs BCA 基因合成 γ-PGA 的调控研究。
Mader 等[23]在 Bacillus subtilis 中发现高浓度的
磷酸化的 DegU 能够活化 pgs B,C,A 的转录。2005
年,Stanley 等[24]报道称在 Bacillus subtilis 中,调控
蛋白 ComP-ComA、DegS-DegU、GegQ 和 SwrA 对 γ-PGA
的合成是必需的。他们将 DegQ 和 SwrA 分别敲除发
现,这两个基因任一的敲除都将导致 γ-PGA 不能合
成。而后对 DegQ 进行了反转录 PCR 发现,高浓度
的 DegQ 对 yws C(与 pgs B 相同)的转录起调节作
用,而 SwrA 对其转录有细微的影响,所以研究者猜
测 SwrA 主要在转录后起调节作用。而之前的研究已
经表明,ComP-ComA 和 DegS-DegU 都能影响 DegQ
的转录,所以他们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调节途径,如
图 3 所示。Kimura 等[25]于 2009 年发现 pgs B 基因
上游的一段非编码区对其表达起重要作用。他们将
lac Z 与 pgs B 融合,组成融合基因,并通过检测 Lac
Z 的表达来定量表征 pgs B 的表达情况,然后用一种
外切酶从 pgs B 上游 -811 开始切除,进而研究上游
非编码区域对 pgs B 的表达影响。结果表明,-721(+1
为转录起始位点)之后的非编码区对融合基因的表
2015,31(3) 29严涛等:微生物合成 γ-聚谷氨酸的相关基因、合成机理及发酵的研究进展
达起重要作用,猜测可能是 ComA 或者 DegU 需要
与该段区域结合,进而对 γ-PGA 合成基因进行调控。
另外,Bacillus subtilis 168 被广泛用于 γ-PGA 调控研
究,因为该菌是为数不多的、拥有全套的 γ-PGA 合
成基因却不生产 γ-PGA 的菌株。
综 上 所 述,ComP-ComA、DegS-DegU、DegQ
和 SwrA 对 γ-PGA 的合成都是必需的。其中 ComP-
ComA,DegS-DegU 蛋白对基因 degQ 进行调控,进而
调节 DegQ 的转录,影响 γ-PGA 合成酶的合成,间
接影响 pgs B,C,A 的转录,SwrA 则主要作用于 pgs B,
C,A 的转录后调控,即主要调控 γ-PGA 合成酶的
活性。而 pgs B 上游的非编码区对 pgs B 的表达也有
重要影响。
4 微生物合成 γ-PGA 发酵的研究
通过微生物来发酵生产 γ- 聚谷氨酸,其发酵影
响因素,如碳氮源、通氧量、搅拌速度、金属离子、
微量元素、前体物质、生物素等,对不同菌株生产 γ-
聚谷氨酸的影响是不同的。表 1[26-34]列出了几株谷
氨酸依赖型和非依赖型菌株的培养基配方、发酵周
期和 γ- 聚谷氨酸产量、单体 D/L- 谷氨酸比例及分子
量大小。以发酵菌株、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
发酵方式 3 个方面来简述微生物发酵合成 γ- 聚谷氨
表 1 γ-聚谷氨酸部分合成菌及发酵条件
菌株 培养基主要成分 / (g·L-1) 发酵周期 /h D/L- 谷氨酸比例
γ- 聚谷氨酸分子
量 (Mw, kD)
γ- 聚谷氨酸产量 /
(g·L-1)
谷氨酸依赖型 B.subtilis IFO3335 Glutamic acid 30 96 83/17 1500 10.0-20.0
Glycerol 20
Citric acid 20
(NH4)2SO4 10
B.subtilis (chungkookjang) Glutamic acid 20 120 (50-60)/(50-40) >1000 13.5
Sucrose 50
(NH4)2SO4 20
B.subtilis ZJU-7 NaCl 0.5-5
L-glutamic acid 81 24 1240 54.4
Sucrose 60 (50-70)/(30-50)
B.subtilis RKY3 Trypone 60
NaCl 10
Glycerol 17.6 24 62 48.7
Yeast extract 2.7
Glutamic acid 59.6 ND
谷氨酸非依赖型 B.licheniformis NK-03 Glutamic acid 30 95 2/98 1360 10.5
Glucose 40
B.licheniformis A35 Biotin 250
Glucose 75 96 (50-80)/(50-20) 300 8.0
B.subtilis TAM-4 NH4Cl 18
B.subtilis C1 KNO3 3
Fructose 75 72 200 10.0-14.0
NH4Cl 18 78/22
B.licheniformis PGA-N-C10 Citric acid 22 144 10200 21.4
Glycerol 170 97/3
B.amyloliquefaciens LL3 NH4Cl 7.0
Sodium citrate 40 50 20-275 11.0
Urea 16 ND
Tryptone 12
Sucrose 50 44 470 4.4
(NH4)2SO4 2 1.5/98.5
注 :ND :未检测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5,Vol.31,No.330
酸的研究进展。
4.1 发酵合成γ-PGA的菌株研究
由于不同菌株,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生
长代谢的不同,因此发酵合成 γ-PGA 的能力也不
同,因此,很多研究者在基因分子层面对菌株进行
改造,采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基因克隆、敲除,转
录和表达等)来构建基因工程菌,以提高其菌株的
性能,进而提高 γ-PGA 的产量。Su 等[35]首次将细
菌血红蛋白基因(vgb)采用同源重组方式整合入枯
草芽孢杆菌染色体中,突变株枯草芽孢杆菌 S18-3-
vgb+ 能正常表达血红蛋白基因,增强了摄氧能力,
成功克服了发酵时黏度增加引起的溶氧不足,使菌
体浓度提高 1.26 倍,γ-PGA 产量增至 60.5 g/L ;Yeh
等[36]研究组将一种高效合成表达控制序列(synthetic
expression control sequence,SECS)单拷贝形式整合
入非 γ-PGA 合成菌枯草芽孢杆菌 DB430 yws C 基因
上游,获得重组菌枯草芽孢杆菌 PGA 6-2,其在不
添加额外谷氨酸和氯化铵的培养基中,能产生 28 g/L
的 γ-PGA,在遗传研究方面,是优良的选择性菌株。
综上所述,通过将外源基因或调控元件导入到 γ-PGA
菌株的基因组中,可使菌体浓度、摄氧能力或内源
合成酶表达水平得到提高,以增加 γ-PGA 的产量。
4.2 发酵合成γ-PGA的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研究
4.2.1 碳源 对于用 Bacillus 属的几种菌发酵合成
γ-PGA 最适碳源多为柠檬酸、甘油、果糖、淀粉、
葡萄糖和麦芽糖等。其中不同菌株适用不同的碳源。
Bacillus licheniform WBL-3[37] 最 适 碳 源 为 柠 檬 酸、
甘油 ;Bacillus subtilis NX-2 的最适碳源为淀粉和麦
芽糖,但它不能利用柠檬酸作为碳源[38];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 9945a 以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甘油
的组合[39]时,其 γ-PGA 的产量可达到 20.5 g/L,它
也是合成 γ-PGA 的主要菌株之一。Yao 等[40]运用
13C 核磁共振的方法跟踪检测 13C 标记的葡萄糖的结
果表明,葡萄糖作为一种速效碳源,主要是作为菌
体生长的营养物质,而添加的 L- 谷氨酸则被用来合
成 γ-PGA,对于谷氨酸依赖型的菌株来说是来自外
加的谷氨酸,对于非谷氨酸依赖型的菌株来说,其
碳源通过内循环能提供合成所需的谷氨酸。大多数
枯草芽孢杆菌以柠檬酸和葡萄糖作为最适宜的碳源,
以供合成 γ-PGA 所需要的能量。就降低合成成本[41]
考虑,宜用柠檬酸或葡萄糖作碳源。
4.2.2 氮 源 对 于 Bacillus sp. 而 言, 最 适 氮 源 包
括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无机氮源如氯化铵、硫酸
铵、硝酸铵和尿素等,有机氮源包含豆浆、蛋白
胨、酵母抽提物、玉米浆、玉米浆干粉、黄豆饼粉
和花生饼粉等。无机氮源的组成比较清楚,但是营
养成分比较单一 ;而无机氮源营养比较丰富,含有
许多未知的促生长因子,能显著促进菌体的生长,
但是其组成成分不明确。不同的菌青睐不同的氮
源。如以豆浆作为 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 9945a
的氮源,γ-PGA 的最高产量可以达到 35 g/L[42];以
(NH4)2SO4 等作为 Bacillus subtilis IFO3335、Bacillus
subtilis PGS-1 的 氮 源, 在 发 酵 培 养 基 中 额 外 添 加
L- 谷 氨 酸 能 促 进 γ-PGA 的 合 成, 且 没 有 副 产 物
的 产 生[43];用 酵 母 抽 提 物 代 替 硝 酸 铵,Bacillus
licheniformis CGMCC3336 的 γ-PGA 的产量比之前增
加 17%[44]。不同氮源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目标产物的
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表现为氮源不仅可以通过同
化作用转变成微生物自身的组成成分,如重要功能
性分子酶类和蛋白质等,而且也是某些目标产物合
成的原料来源,如氨基酸类产物中的氮元素的主要
来源。谷氨酸非依赖型菌株虽然 γ-PGA 产率较低,
但由于可用廉价原料代替价格偏高的谷氨酸,因此
在工业合成中有其实际应用意义。所以需要根据不
同菌株合理选择相适应的氮源。
4.2.3 金属离子 某些金属离子对 Bacillus sbutilis 的
γ-PGA 合成非常重要,K+、Mn2+、Fe3+、Mg2+ 和 Ca2+
等金属离子对枯草芽孢杆菌合成 γ-PGA 是必须的营
养成分之一[45]。低浓度的 Mn2+ 有利于枯草芽孢杆
菌自身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培养基中 Mn2+ 的浓度,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反而被抑制,尽管如此,发酵
液中 γ-PGA 的积累量仍然增加。同时 Cromwick 等[46]
发现可以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 Mn2+ 离子浓度来调节
某些芽孢杆菌产物 γ-PGA 的多聚体链中 D- 型或 L-
型谷氨酸的比例。同样,培养基中添加 Ca2+ 有利于
菌体内多肽的合成,其浓度对于菌体活性具有重要
的影响作用。在发酵合成 γ-PGA 的过程中,Mg2+ 可
能具有控制菌体内专一性很强的 D- 和 L- 多肽合成
酶系统的作用。随着枯草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获得,
2015,31(3) 31严涛等:微生物合成 γ-聚谷氨酸的相关基因、合成机理及发酵的研究进展
金属离子对 γ-PGA 发酵合成的影响作用将会得到进
一步深入研究。因此,培养基中金属离子种类和浓
度对 γ-PGA 的合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发酵合
成 γ-PGA 的过程中有许多酶类参加反应,金属离子
对维持这些酶的活性中心构象和保持酶活性方面具
有重要的作用。
4.2.4 其他培养条件 除了碳源、氮源、金属离子
对 γ-PGA 合成造成影响外,还有一些盐类,如 NaCl
的加入,对其合成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发现[32],
加入一定浓度的 NaCl,可以减小发酵后期发酵液的
黏度,起到消泡的作用。其原因是加入的 NaCl 破
坏了 γ-PGA 形成的凝胶网络结构,甚至使 γ-PGA 的
黏弹性完全丧失,从而降低其黏度,但加入的 NaCl
量太高,会使发酵液中的渗透压过高,会导致细胞
脱水死亡,影响 γ-PGA 的产量 ;另外,培养条件对
其 γ-PGA 合成也有影响,如转速太低,传质不均匀,
溶氧不足 ;转速太高,对菌体产生的剪力越大,会
破坏菌体的细胞壁、细胞膜,不利于菌体的生长,
进而影响产物的生成[44],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转速;
好氧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给菌体生长提供足够
的溶氧量,供氧量不足时,好氧微生物会在厌氧条
件下,其正常的生理代谢会受到影响[47];另外,有
研 究 发 现[46],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 9945a 在
pH 维持在 6.5 时 γ-PGA 生成量最大,而 pH 小于 5.5
或大于 7.4 则 γ-PGA 生成量显著下降。培养条件的
研究对提高 γ-PGA 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
适合于菌体产 γ-PGA 的最佳环境,才能让微生物发
酵出更多的 γ-PGA。
4.3 合成γ-PGA的发酵方式研究
发 酵 方 式 有 多 种, 如 液 体 发 酵、 固 体 发 酵、
固定化细胞发酵等。通过微生物的方式发酵合成
γ-PGA,常用的发酵方式为液体发酵,Cromwick 等[46]
以 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 9945a 菌株在适宜的条
件下液体发酵 γ-PGA,其产量可达到 25 g/L。液体
发酵的优点是发酵过程中的参数容易控制,发酵周
期短,有利于后期分离提取,成本低廉,适合工业
化大生产。Chen 等[48]采用固态发酵,其培养成分
鸡粪、豆饼粉、麦麸用量为 1∶1∶0.2,0.5% 谷氨酸,
0.5% 柠 檬 酸, 含 水 量 65%, 通 过 Bacillus subtilis
CCTCC202048 固 体 发 酵, 可 得 到 42 g/L 的 γ-PGA。
另外,Xu 等[49]采用一种新型的有氧植物纤维床生
物反应器(APFB),对细胞进行固定化发酵,通过
发酵动力学进行分析,固定化细胞发酵表现出更高
效的 γ-PGA 产量,用这个 APFB 反应器进行分批补
料发酵,γ-PGA 的产量达到了 71.21 g/L。固态发酵
与液态发酵相比,其优点是设备和技术较简易,成本、
能源消耗低,培养基原料价格低廉、广泛易得。不
足之处是工艺参数难以控制,发酵速度慢,周期长,
后期分离纯化困难,离工业化生产还有一定的距离;
固定化细胞发酵,虽然其发酵 γ-PGA 的产量比较高,
但由于其发酵设备及相关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生产
成本高,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不适合工业化大
生产。
综上所述,影响微生物产 γ-PGA 的原因,主要
包括内因(菌株本身的特性)和外因(培养基成分
及发酵方式)两方面。针对内因,可以通过构建工
程菌,从分子水平上来将菌种改造成合成所需要的
高产 γ-PGA 的菌株 ;针对外因,可以通过统计学的
方法(如 PB 设计,CCD 设计、正交实验、响应面
分析等)来进行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的优化,为
微生物提供一个有利于产 γ-PGA 的环境,最大限
度的使菌株产 γ-PGA。另外,改变传统液态发酵方
式,改变发酵设备等,也能提高 γ-PGA 的产量。另
外,为了能迎合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不仅是要提
高 γ-PGA 的产量,而且还要能降低合成成本,合成
可采用廉价的原料,如甘蔗、糖蜜[50]、玉米浆干
粉、牛粪堆肥、合成味精的残渣[51,52]等合成 γ-PGA。
本研究正在从廉价的培养基原料(如玉米浆干粉、
糖蜜、黄豆饼粉、麦麸等)着手,其成分为天然的
营养成分,营养丰富,价格低廉,适合作为工业化
大生产的原料,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已筛选出最佳
培养基配方,γ-PGA 的产量可达到 50 g/L。
5 展望
γ-PGA 最吸引人的特性在于它是水溶性的、无
毒、可生物降解、可食用等,这些特性使其有大量
潜在的商业应用前景[53],目前研究得比较热门的菌
株主要是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s)和枯
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而急需解决的是如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5,Vol.31,No.332
何降低合成成本、提高 PGA 的产量、控制产物分子
量等。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γ-PGA 的未来研究方
向可向这些方面来发展 :寻求廉价的适合工业化大
合成的原料,如玉米浆、黄豆饼粉等 ;筛选高效高
产的优良菌株,特别是谷氨酸非依赖型合成菌,并
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构建
工程菌,提高菌株本身的合成性能,进而增加 γ-PGA
的产量。目前,在国外,如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利
用纳豆菌对谷氨酸进行聚合,成功的生成了 PGA,
已经投入到商业化生产当中 ;Cell Therapeutics 公司
开发出了以 PGA 作为药物载体,用于治疗肿瘤的药
物——PGA- 紫杉醇药物,其产品已经在日本、中国
台湾、韩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而国
内的研究工作大部分仅限于实验室,或者只有中小
规模的生产,且偏重于菌种和发酵工艺,对菌株合
成 γ-PGA 的基因层面、提取工艺研究相对较少。随
着研究的深入和基因改造手段的成熟,传统方法对
γ-PGA 产量的提高越来越有限,而通过对基因和代
谢流的改造,如提高关键酶的活性、增加正向调控
蛋白的浓度、敲除 γ-PGA 的降解基因等,将会扮演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研究组在分子层面,正在进
行通过基因同源重组[54,55]的方法,通过氨苄青霉
素作为筛选标记,敲除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降解酶基
因[56],减少 γ-PGA 产物的降解,进而提高 γ-PGA
的得率。
参 考 文 献
[1] 任尚美 , 马霞 , 王海波 . γ- 聚谷氨酸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初步
表征[J]. 中国酿造 , 2008, 27(19):43-46.
[2] 赵紫华 , 马霞 , 刘蕊 . 高产 γ- 聚谷氨酸菌株的选育与鉴定[J].
中国酿造 , 2007, 26(7):32-34.
[3] 郑重 , 吴剑光 , 邱乐泉 . 微生物聚谷氨酸(γ-PGA)合成酶及合
成机理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6):52-56.
[4] Negus D, Burton J, Sweed A, et al. Poly-γ-d-glutamic acid capsule
interferes with lytic infection of Bacillus anthracis by B. anthracis-
specific bacteriophages[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3, 79(2):714-717.
[5] 王浩 , 杨丽萍 , 乔君 . γ- 聚谷氨酸的研究进展[J]. 山东食品
发酵 , 2011, 4 :015.
[6] Hidetoshi K, Toshio M, Kazumichi U, et al. Production of poly
(γ-glutamic acid)by Bacillus subtilis F-2-01.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1993, 57(7):1212-1213.
[7] Cao M, Song C, Jin Y, et al. Synthesis of poly(γ-glutamic acid)
and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of pgs BCA genes[J].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B :Enzymatic, 2010, 67(1):111-116.
[8] Makino S, Uchida I, Terakado N.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tein analysis of the cap region, which is essential for
encapsulation in Bacillus anthracis[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1989, 171(2):722-730.
[9] Urushibata Y, Tokuyama S, Tahara Y. Difference in transcription
levels of cap genes for γ-poly glutamic acid production between
Bacillus subtilis IFO16449 and Marburg 168[J].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2002, 93(2):252-254.
[10] Ashiuchi M, Soda K, Misono H. A poly-γ-glutamate synthetic
system of Bacillus subtilis IFO3336 :gene cloning and biochemical
analysis of poly-γ-glutamate produced by Escherichia coli clone
cells[J]. Biochemical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999, 263(1):6-12.
[11] Cao M, Geng W, Liu L, et al. Glutamic acid independent production
of poly-γ-glutamic acid by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L3 and
cloning of pgs BCA gene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5):4251-4257.
[12] Urushibata Y, Tokuyama S, Tahara Y.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acillus subtilis ywsC gene, involved in γ-polyglutamic acid
production[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2002, 184(2):337-
343.
[13] Ashiuchi M, Nawa C, Kamei T, et al.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y-γ-glutamate synthetase complex of Bacillus
subtilis[J]. Europe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2001, 268(20):
5321-5328.
[14] 石峰 , 徐志南 , 岑沛霖 . 利用枯草芽抱杆菌制备 γ- 聚谷氨
酸[C]. 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5.
[15] 马婕 , 王丹 , 李强 . 基因工程大肠杆菌合成 γ- 聚谷氨酸[J].
过程工程学报 , 2009, 9(4):792-795.
[16] Xu Q, Sudek S, McMullan D, et al. Structural basis of murein peptide
specificity of a γ-D-glutamyl-L-diamino acid endopeptidase[J].
Structure, 2009, 17(2):303-313.
[17] 王计伟 , 施庆珊 , 欧阳友生 . 地衣芽胞杆菌 ATCC9945A 中 γ-
聚谷氨酸降解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降解性能鉴定[J]. 生
2015,31(3) 33严涛等:微生物合成 γ-聚谷氨酸的相关基因、合成机理及发酵的研究进展
物技术 , 2012, 22(1):13-17.
[18]Wu Q, Xu H, Xu L, et al. Biosynthesis of poly(γ-glutamic acid)
in Bacillus subtilis NX-2 :regulation of stere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oly(γ-glutamic acid)[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6, 41(7):
1650-1655.
[19]Cromwick AM, Gross RA. Investigation by NMR of metabolic
routes to bacterial γ-poly(glutamic acid)using 13C-labeled citrate
and glutamate as media carbon sources[J].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1995, 41(10):902-909.
[20]Ogawa Y, Yamaguchi TF, Yuasa K, et al.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γ-polyglutamic acid by Bacillus subtilis(natto)in Jar
fermenters[J]. Biosci Biotech Bioch, 1997, 61 :1684-1687.
[21]Troy F. Chemistry and biosynthesis of poly(gamma-d-glutamyl)
capsule in Bacillus licheniformis. 1. properties of membrane-
mediated biosynthetic reaction[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73, 248(1):305-315.
[22]Candela T, Fout A. Poly-gamma-glutamate in bacteria[J].
Molecular Microbiology, 2006, 60(5):1091-1098.
[23]Mader U, Antelmann H, Buder T. Bacillus subtilis functional
genomics :genome-wide analysis of the DegS-DegU regulon by
transcriptomics and protiomics[J]. Mole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02, 268(4):455-467.
[24]Stanley N, Lazazzera B. Defining the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wild and domestic strains of Bacillus subtilis that affect poly-
gamma-DL-glutamic acid product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J].
Molecular Microbiology, 2005, 57(4):1143-1158.
[25]Kimura K, Tran L. Expression of the pgs B encoding the poly-
gamma-DL-glutamate synthetase of Bacillus subtilis(natto)[J].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9, 73(5):1149-
1155.
[26]Cao Mf, Geng W, Li L, et al. Glutamic acid independent production
of poly-γ-glutamic acid by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L3 and
cloning of pgs BCA gene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5):4251-4257.
[27]Cheng C, Yoshihiro A, Tokujiro A. Production of γ-polyglutamic
acid by Baci l lus l icheni formis A35 under deni t r i fy ing
conditions[J].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9, 53
(9):2369-2375.
[28]Ishwar B, Rekha S. Poly(glutamic acid)-an emerging biopolymer
of commercial interest[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
(10):5551-5561.
[29]Jae-Hoon J, Jin-Nam K, Young-Jung W, et al. The statistically
optimized production of poly(γ-glutamic acid)by batch
fermentation of a newly isolated Bacillus subtilis RKY3[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 101(12):4533-4539.
[30]Lung SI, Wu PJ, Jen SC. Microbial production of a poly(γ-glutamic
acid)derivative by Bacillus subtilis[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5, 40(8):2827-2832.
[31]Masao K, Atsuo G. Biosynthesis of poly(γ-glutamic acid)from
L-glutamic acid, citric acid, and ammonium sulfate in Bacillus
subtilis IFO3335[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1994, 40(6):867-872.
[32]Yoshihito I, Takeshi T, Tetsuo O, et al. Glutamic acid independent
production of poly(γ-glutamic acid)by Bacillus subtilis TAM-
4[J].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1996, 60(8):
1239-1242.
[33]金映红 , 刘静 , 刘莉 . 利用 Bacillus licheniformis NK-03 合成聚
谷氨酸及其合成酶基因 pgs BCA 的克隆[J]. 南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41(3):57-63.
[34]疏秀林 , 施庆珊 , 冯静 . 一株非谷氨酸依赖型聚 γ- 谷氨酸高产
菌株的鉴定与诱变育种[J]. 微生物学通报 , 2009, 36(5):
705-710.
[35] Su Y, Li X, Liu Q, et al. Improved poly-γ-glutamic acid production
by chromosomal integration of the Vitreoscilla hemoglobin gene
(vgb)in Bacillus subtili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
101(12):4733-4736.
[36]Yeh CM, Wang JP, Lo S. Chromosomal integration of a synthetic
expression control sequence achieves poly-γ-glutamate production
in a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J]. Biotechnology Progress, 2010, 26
(4):1001-1007.
[37]杨革 , 陈坚 , 曲音波 . 金属离子对地衣芽孢杆菌合成多聚谷氨
酸的影响[J]. 生物工程学报 , 2001, 17(6):706-709.
[38] Hong X, Min J, Hui L, et al.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poly(γ-glutamic
acid)by newly isolated Bacillus subtilis NX-2[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5, 40(2):519-523.
[39] Young HK, Richard AG. Effects of glucose and glycerol on γ-poly
(glutamic acid)formation by 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
9945a[J].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1998, 57(4):
430-437.
[40] Yao J, Xu H, Shi N, et al. Analysis of carbon metabolism and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5,Vol.31,No.334
improvement of γ-polygiutamic acid production from Bacillus
subtilis NX-2[J].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10, 160(8):2332-2341.
[41]Hwan DJ, Nam CH, Yup LS. Efficient recovery of γ-poly(glutamic
acid)from highly viscous culture broth[J].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01, 76(3):219-224.
[42]冯志彬 , 程仕伟 , 缪静 . γ- 聚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培养条件
研究[J]. 生物加工过程 , 2010(1):40-44.
[43]阮文辉 , 杨家志 , 姚俊 . γ-聚谷氨酸合成菌株的筛选与优化培
养[J]. 中国酿造 , 2011(5):66-69.
[44] Qiao C, Zhang S, Li Z, et al. improving poly-(γ-glutamic acid)
production and reducing impurities in fermentation broth by medi-
um optimization using Bacillus licheniformis CGMCC3336[J].
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 2013, 7(3):390-
394.
[45] Andrew R, Argyrios M. Optimization of cell growth and poly
(glutamic acid)production in batch fermentation by Bacillus
subtilis[J].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03, 25(6):465-468.
[46]Anne MC, Richard AG. Effects of manganese on 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 9945A physiology and γ-poly(glutamic
acid)form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1995, 17(5):259-267.
[47]Gooding EA, Sharma S, Petty SA, et al. pH-dependent helix folding
dynamics of poly-glutamic acid[J]. Chemical Physics, 2013,
422 :115-123.
[48]Chen X, Li QY, Dai J, et al.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for chicken
manure regenerative feed containing poly-γ-glutamic acid[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807 :1176-1180.
[49]Zongqi X, Xiaohai F, Dan Z, et al. Enhanced poly(γ-glutamic
acid)fermentation by Bacillus subtilis NX-2 immobilized in an
aerobic plant fibrous-bed bioreactor[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4, 155 :8-14.
[50]Zhang D, Feng X, Zhou Z, et al. Economical production of poly
(γ-glutamic acid)using untreated cane molasses and monosodium
glutamate waste liquor by Bacillus subtilis NX-2[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2, 114 :583-588.
[51]Yong X, Raza W, Yu G, et al. Optim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poly-γ-glutamic acid by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1 in 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using dairy manure compost and monosodium
glutamate production residues as basic substrates[J] .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16):7548-7554.
[52]Zeng W, Li W, Shu L, et al. Non-sterilized fermentative co-
production of poly(γ-glutamic acid)and fibrinolytic enzyme
by a thermophilic Bacillus subtilis GXA-28[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3, 142 :697-700.
[53]Bajaj I, Singhal R. Poly(glutamic acid)-an emerging biopolymer
of commercial interest[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1, 102
(10):5551-5561.
[54]彭其安 , 张西峰 , 吴思方 . 同源重组法构建枯草芽孢杆菌转酮
酶缺失突变菌株[J]. 生物技术 , 2006, 16(6):23-26.
[55] 严涛 , 赵锦芳 , 高文慧 . 大肠杆菌工程菌 pts G 基因敲除及其
缺陷株混合糖同型乙醇发酵[J]. 生物工程学报 , 2013, 29(7):
937-945.
[56]金晶 , 姚俊 , 徐虹 . 枯草杆菌 NX-2 聚谷氨酸解聚酶的克隆表
达及其降解性质研究[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7, 27(5):
34-38.
(责任编辑 狄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