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Breeding of a Phenazine-1-carboxamid-producing Strain by ARTP Mutation and Its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ARTP技术选育吩嗪-1-甲酰胺高产菌株及发酵优化



全 文 :·研究报告·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6, 32(1):174-179
吩 嗪 -1- 甲 酰 胺(Phenazine-1-carboxamide,
PCN)是一种天然的吩嗪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
真菌活性,主要由假单胞菌属合成[1-3]。与已经获
得的农药药证的第一代吩嗪类生物农药——申嗪霉
素[4,5]相比,该抗生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稳定
性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6,7],在防治水
稻纹枯病和小麦赤霉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8]。据报道,目前能合成 PCN 的微生物菌株有
绿针假单胞菌 PCL1391[2],铜绿假单胞菌 PAO1[9],
PUPa3[10],PUP6[11],MML221[8] 等, 但 由 于 PCN
产率较低,尚未能大规模推广应用。
由清华大学和北京思清源生物科技公司合作
研 发 的 常 压 室 温 等 离 子 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 诱 变 育 种 系 统 利 用 了
收稿日期 : 2015-05-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7008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2AA02210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划 (“973”计划) (2012CB721005)
作者简介 :谭剑,男,硕士,研究方向 :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与调控 ;E-mail :kevintan_2014@163.com
通讯作者 :彭华松,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微生物代谢调控 ;E-mail :hspeng@sjtu.edu.cn
ARTP 技术选育吩嗪 -1- 甲酰胺高产菌株及发酵优化
谭剑  熊欣  梁万利  彭华松  张雪洪
(上海交通大学 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0)
摘 要 : 从一株高产吩嗪 -1- 甲酰胺(PCN)的绿针假单胞菌 P3 株出发,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进行诱变育种,
从初筛的 20 株突变株中获得了一株 PCN 产量达到 2 093 mg/L 的突变株 P3-9,为出发菌株的 125%。随后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
各种营养因子对该高产菌株合成 PCN 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甘油和蛋白胨,外源添加 Fe3+ 或 Fe2+
对于积累 PCN 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添加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对 PCN 产量无明显影响。优化后,该突变株的 PCN 产量高达
2 810 mg/L,是目前国际上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的较高 PCN 产量。
关键词 : 吩嗪 -1- 甲酰胺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培养基优化
DOI :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16.01.029
Breeding of a Phenazine-1-carboxamid-producing Strain by ARTP
Mutation and Its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TAN Jian XIONG Xin LIANG Wan-li PENG Hua-song ZHANG Xue-h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crobial Metabolism,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Using an 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jet to mutagenize a phenazine-1-carboxamide-producting
strain 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P3, the mutant strain P3-9 with the highest phenazine-1-carboxamide(PCN)yield of more than 2 093 mg/L
was obtained from the primary-screened 20 mutant ones, and it was 125% that by the original strain. Furthermor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aried nutrient factors on the PCN synthesis of P3-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carbon source and nitrogen
source were glycerol and tryptone respectively. Adding Fe3+ or Fe2+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PCN production, and no measurable effect while
adding aromatic amino acids of phenylalanine, tryptophan and tyrosine. After the optimization, the PCN yield of strain P3-9 reached 2 810 mg/L,
which was the highest yield of PCN by mutation breeding in the world so far.
Key words: phenazine-1-carboxamide ;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medium optimization
2016,32(1) 175谭剑等:ARTP 技术选育吩嗪 -1- 甲酰胺高产菌株及发酵优化
ARTP 在放电时产生的各种电子流对微生物基因进
行损伤从而诱导其进行诱变,能在常压室温下操作,
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优越性,取得
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12,13]。绿针假单胞菌 HT66
为本实验室从水稻根际分离的一株可以天然合成吩
嗪 -1- 甲酰胺(PCN)的野生型菌株,PCN 产量可
达 425 mg/L,是目前国际上报道的吩嗪化合物产量
最高的野生菌株 ;张平原[14]从绿针假单胞菌 HT66
出发,经过多轮的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处理,获得了
高产突变株 P3,PCN 产量为野生株的 3.9 倍。为了
避免长期使用相同诱变技术导致菌株出现钝化现象,
本研究以 P3 为出发菌株,尝试以一种新型的 ARTP
技术进行诱变育种[15,16],并对突变株的发酵条件进
行初步的优化,进一步提高 PCN 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出 发 菌 株 :绿 针 假 单 胞 菌 P3(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P3),由实验室保存。
King’s B 固体培养基[17,18](g/L):蛋白胨 20,
甘油 18.915,K2HPO4 0.514,MgSO4 0.732,琼脂 20,
pH 7.5。
种子培养基(g/L):成分除无琼脂外同 King’s
B 固体培养基,60 mL 装于 250 mL 凹槽三角瓶中。
发酵培养基(g/L):基础成分同种子培养基,
具体成分实验中优化。
1.2 方法
1.2.1 PCN 检测方法 取 24 h 发酵液 0.4 mL,加入
20 μL 6 mol/L 盐酸酸化后,用 3.6 mL 乙酸乙酯震荡
萃取 5 min,取 0.4 mL 萃取液吹干后加入 1 mL 乙腈
溶解,以 HPLC 检测。
HPLC 检测条件:色谱柱为 WondaSil-WR 反相柱,
流动相为乙腈 -25 mmol/L 乙酸铵,流动相比例 :0-2
min,8% 乙 腈 -92% 25 mmol/L 乙 酸 铵 ;2-20 min,
乙腈浓度由 8% 升至 60%,乙酸铵浓度由 92% 下降
至 40% ;20-21 min,8% 乙腈 -92% 乙酸铵。检测波
长 254 nm,柱温 30℃,流速 1.0 mL/min。
1.2.2 ARTP 诱变 本实验以 PCN 高产突变株 P3 作
为出发菌,利用 ARTP 技术对菌株进行诱变处理。
取对数期的 P3 菌悬液(OD600 值为 0.6 左右),用
0.01 mol/L PBS 缓冲液洗涤 3 次后取 10 μL 的菌液均
匀涂抹于金属载片。设置仪器功率为 100 W,气流
量 10 SLM,照射距离 2 mm。实验中以时间为变量,
各组处理时间分别为 0 s、20 s、30 s、45 s、60 s、
90 s、120 s,制作致死率曲线。根据致死率,以 20
s 照射时长为最佳诱变条件重复等离子体的照射诱
变,以获得最佳诱变效果。将诱变菌液稀释后涂布
King’s B 平板,观察菌株在平板上的生长情况,根
据菌落产生 PCN 晶体的时间和大小初步筛选出高产
突变株,最后进行摇瓶发酵,HPLC 检测 PCN 产量。
1.2.3 不同营养因子对 PCN 发酵的影响
1.2.3.1 碳源的影响 在 King’s B 培养基中,以等
摩尔数的碳原子为基准分别添加甘油、麦芽糖、葡
萄糖、蔗糖作为碳源,28℃,180 r/min,摇床培养
24 h 后检测 PCN 产量,每组设 3 个平行实验。
1.2.3.2 氮源的影响 根据不同氮源的含氮量,往
King’s B 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相同摩尔量的有机氮源
(蛋白胨、玉米浆、牛肉膏)和无机氮源(硫酸铵)
作为氮源,其他条件同上。
1.2.3.3 微量元素的影响 根据植物根际中矿物质
成分分布,分别添加 Cu2+、Fe3+、Mn2+ 和 Zn2+ 四种
阳离子为考察对象,阳离子最终浓度为 1 mmol/L,
保持阴离子为 Cl-,其他条件同上。
1.2.3.4 氨基酸的影响 分别添加等摩尔浓度(1
mmol/L 或 5 mmol/L)的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
到 King’s B 培养基中,并设空白对照组,其他条件
同上。
2 结果
2.1 诱变菌株的筛选
2.1.1 ARTP 诱变致死率曲线 根据致死率公式制
作绿针假单胞菌 P3 株的诱变致死率曲线,如图 1
所示。
ሩ➗㓴Ⲵ㧼㩭ᮠሩ➗㓴Ⲵ㧼㩭ᮠᇎ傼㓴Ⲵ㧼㩭ᮠ ×100%㠤↫⦷ % =
由图 1-A 可知,等离子体照射与 P3 株的致死
率存在着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照射时间 20 s 时,
致死率为 77.54% ;照射时间 45-90 s 时,致死率在
98% 以上 ;照射时间为 120 s 时,菌株被完全杀死。
为保证较高的正突变率,可使致死率保持在 75% 左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6,Vol.32,No.1176
右,因此本实验选择 20 s 为最适宜的照射时长,并
进行多次诱变实验,结果如图 1-B 所示。
2.1.2 诱变株筛选与 PCN 产量测定 经过 ARTP 诱
变处理,根据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单菌落产生绿色结
晶(PCN)时间的先后和晶体量筛选出 20 株突变株,
进行在 King’s B 培养基中摇瓶培养,并通过 HPLC
检测 PCN 产量,如图 2 所示。大部分初筛的诱变菌
株 PCN 产量与出发菌株 P3 相比均有提高,只有少
量菌株产量降低(图 2-A) ;其中,诱变株 P3-9 产量
最高,为 P3 株的 125% 左右,达到 2 093 mg/L,说
明 ARTP 诱变对于提高菌株 PCN 产量有着良好的
效果,并选择突变株 P3-9 进行后续实验。图 2-B
为突变株 P3-9 的 HPLC 检测图,PCN 保留时间为
17.199 min。
2.2 发酵优化
2.2.1 碳源对 PCN 合成的影响 考察 5 种发酵常用
碳源对 PCN 产量的影响,结果(图 3)表明不同的
碳源对 PCN 产量影响差异很大。其中,以甘油为碳
源的培养基中 PCN 产量最高,为 2 100 mg/L 左右,
而以麦芽糖作为碳源 PCN 产量仅为不到 100 mg/L,
120
100
80
60
40
20
0
㠤↫⦷%
0 20 30 45➗ሴᰦ䰤S60 75 90 120A
B
左 :对照组,右 :20 s 照射诱变组
图 1 绿针假单胞菌 P3 株的 ARTP 致死率曲线(A)和平
板培养菌落图(B)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ケਈṚPCNӗ䟿∄%
2 3 4 5 6 7 8 9 10㧼Ṛਧ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3A
mAU
800
600
400
200
0
2.5 7.5 12.5 17.515105 20
19
.5
44
17
.1
99
3.
85
5
2.
59
9
3.
38
7
3.
28
2
3.
66
0
min
B
图 2 ARTP 诱变初筛菌株与出发菌株 P3 的 PCN 产量比
(A)和菌株 P3-9 的 HPLC 检测图(B)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PC
N
ӗ䟿/ mg·L-1 オⲭ ⭈⋩ 哖㣭㌆ 㪑㨴㌆ 㭇㌆
图 3 碳源对 PCN 合成的影响
以葡萄糖及蔗糖为碳源时的 PCN 产量稍高于空白组,
分别为 161 mg/L 和 234 mg/L。
2.2.2 氮源对 PCN 合成的影响 分别以有机氮源蛋
白胨、牛肉膏、玉米浆和无机氮源硫酸铵、硝酸钾
为对象,考察不同氮源对 PCN 产量的影响,结果见
图 4。由图 4 可知,以蛋白胨为氮源进行发酵 PCN
产量最高,达 2 031 mg/L,而添加工业常用的玉米
浆和无机氮源硫酸铵、硝酸钾几乎无 PCN 产生。以
牛肉膏为氮源 PCN 的产率与蛋白胨相比相对较低,
2016,32(1) 177谭剑等:ARTP 技术选育吩嗪 -1- 甲酰胺高产菌株及发酵优化
Fe2+ 和 Fe3+ 对于促进 PCN 积累均有显著效果。在同
种阳离子条件下,阴离子种类对于 PCN 产量的影响
不明显,进一步验证了铁离子对于 PCN 产量的影响。
此外,与添加 Fe3+ 相比,添加 Fe2+ 的 PCN 产量略低
20-30 mg/L,且 Fe2+ 不稳定,高温下易被氧化,故
可考虑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 FeCl3 溶液,提高 PCN
产量。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PC
N
ӗ䟿/ mg·L-1 オⲭ 㳻ⲭ㜘 ⺛䞨䬥 ⺍䞨䫮 ⢋㚹㞿 ⦹㊣⍶
图 4 不同氮源对 PCN 合成的影响
仅为 231 mg/L。
2.2.3 微量元素对产 PCN 的影响 本实验以 Cu2+、
Fe3+、Mn2+ 和 Zn2+ 四种阳离子为考察对象,添加各
种阳离子(浓度为 1 mmol/L)到 King’s B 培养基中,
阴离子均为 Cl-,发酵 24 h 后检测 PCN 产量,结果(图
5)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 Cu2+ 的实验组
中 PCN 产量反而降低,加入 Mn2+ 和 Zn2+ 对于 PCN
产量无明显影响 ;而加入 Fe3+ 对于 PCN 的积累有明
显促进作用,比空白对照组高出约 760 mg/L,高达
2 810 mg/L。
2500
3000
2000
1500
1000
500
0
PC
N
ӗ䟿/ mg·L-1 オⲭ 䬌 䫱 䭠 䬼
图 5 不同微量元素对 PCN 产量的影响
2500
3000
2000
1500
1000
500
0
PC
N
ӗ䟿/ mg·L-1 オⲭ ≟ॆӊ䫱 ≟ॆ䫱 ⺛䞨ӊ䫱 ⺛䞨䫱
图 6 添加 Fe2+ 和 Fe3+ 对 PCN 产量的影响
2.2.4 氨基酸对 PCN 合成的影响 外源添加浓度为
1 mmol/L 和 5 mmol/L 氨基酸,研究苯丙氨酸、酪氨
酸和色氨酸对 PCN 合成的影响。由结果(图 7)可知,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色氨酸后 PCN 产量略微降
低,由此推测可能高浓度的色氨酸对合成途径存在
一定的反馈抑制作用。添加 1 mmol/L 的苯丙氨酸和
酪氨酸对于 PCN 产量无明显影响,而当添加浓度为
5 mmol/L 时,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对于 PCN 的积累有
轻微的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验证铁离子对 PCN 产量的促进作
用,并探究不同价态铁离子和不同阴离子对 PCN 合
成的影响,本实验分别考察了 2 mmol/L 浓度的氯化
亚铁、氯化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对 PCN 合成的影响。
结果(图 6)显示,空白对照组中 PCN 产量为 2 073
mg/L,而添加了 Fe2+ 和 Fe3+ 的实验组的 PCN 产量普
遍保持在 2 800 mg/L 左右,产量提高了 35%,说明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PC
N
ӗ䟿/ mg·L-1 オⲭ 1 2 3 4 5 6
1 :1 mmol/L Phe ;2 :5 mmol/L Phe ;3 :1 mmol/L Trp ;4 :5 mmol/L Trp ;5 :
1 mmol/L Tyr ;6 :5 mmol/L Tyr
图 7 不同氨基酸对 PCN 产量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6,Vol.32,No.1178
3 讨论
假单胞菌产生吩嗪类抗生素吩嗪 -1- 甲酰胺具
有广谱的抑菌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3],但大
部分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与工业化生产仍有较
大差距[8-11]。本研究利用 ARTP 诱变育种方法对 P3
株进行处理,并筛选到一株产量为 P3 株 125% 的
高产突变株 P3-9,并对菌株 P3-9 的发酵培养基进
行了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生物柴油合成工
业的副产物甘油及常作为发酵氮源的蛋白胨均有利
于 P3-9 株在发酵过程中 PCN 的的积累。微量元素
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或新陈代谢过程中生
理活性作用的调节因子,对绿针假单胞菌 PCL1391
中 PCN 的合成[19]和铜绿假单胞菌 M18 中吩嗪 -1-
羧酸(PCA)的合成[20]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
中,外源添加 Fe3+ 可有效促进菌株 PCN 的合成,与
Tjeerd van Rij 等[19]的结果一致,推测 Fe3+ 可能是
特定酶的辅助因子或者参与了吩嗪化合物的氧化还
原反应,从而明显地促进了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
具体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21]。在假单胞菌
的代谢网络中,吩嗪化合物与芳香族氨基酸共用部
分合成途径[19]。但本研究中外源添加低浓度的苯
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对于 PCN 产量效果并未像
PCL1391 中所报道的 PCN 产量提高数倍的情况[19],
分析可能由于培养基中的复杂氮源已经包含少量氨
基酸类物质所造成。后续可通过响应面[22]等方法
研究不同营养因素对绿针假单胞菌中的 PCN 合成的
影响,并确定最优培养基组分。另外,发酵条件如
温度、溶氧量及 pH 值也是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积累
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可进一步为
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可能。
4 结论
(1)通过 ARTP 诱变实验,制定致死率曲线并
确定了最佳诱变时间 20 s,并通过初筛获得了 20 株
诱变突变株,其中突变株 P3-9 的 PCN 产量最高,
为出发菌株 P3 株的 125% 左右。由此可知,ARTP
诱变育种是一种提高绿针假单胞菌 PCN 产量的有效
手段。
(2)初步探索了培养基中各营养因子对诱变高
产株合成 PCN 的影响,确定了用于发酵积累 PCN
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甘油和蛋白胨,外源添加
Fe3+ 和 Fe2+ 对于积累 PCN 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源
添加少量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对于 PCN 产量
无显著影响。
(3)由于工业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假单胞菌
自身对环境的敏感性,诱变育种及发酵优化可以作
为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吩嗪类抗生素的产量。
参 考 文 献
[1]Jane BL, John N. Phenazine natural products :biosynthesis,
synthetic analogues, and biological aActivity[J]. Chem. Rev,
2004, 104 :1663-1685.
[2]Chin-A-Woeng TFC, Thomas-Oates JE, Lugtenberg BJJ, et al.
Introduction of the phzH gene of 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PCL1391
extends the range of biocontrol ability of 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producing Pseudomonas spp. strains[J]. Mol Plant-Microbe
Interact, 2001, 14 :1006-1015.
[3]Chin-A-Woeng TFC, Bloemberg GV, Mulders IHM, et al. Root
colonization by phenazine-1-carboxamide-producing bacterium
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PCL1391 is essential for biocontrol of
tomato foot and root rot[J]. Mol Plant-Microbe Interact, 2000,
13 :1340-1345.
[4]许煜泉 . 绿色微生物源抗菌剂申嗪霉素(M18)[J]. 精细与专
用化学品 , 2004, 12(20):8-17.
[5]沈丽娟 . 高效、广谱、安全生物杀菌剂——申嗪霉素[J]. 世
界农药 , 2011, 33(3):58.
[6]申慧峰 . 在铜绿假单胞菌根际株 M18 中高效转化吩嗪 -1- 羧酸
为吩嗪 -1- 甲酰胺[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 2012.
[7]Chin-A-Woeng TFC, Bloemberg GV, van der Bij AJ, et al. Biocontrol
by phenazine-1-carboxamide-producing 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PCL1391 of tomato root rot 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radicis-lycopersici[J]. Mol Plant-Microbe Interact, 1998, 11 :
1069-1077.
[8]Shanmugaiah V, Mathivanan N, Varghese B. Purification, crystal
structure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phenazine-1-carboxamide
produced by a growth-promoting biocontrol bacterium,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ML2212[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0,
108(2):703-711.
[9]Mavrodi DV, Bonsall RF, Delaney SM, et al. Functional analysis of
genes for biosynthesis of pyocyanin and phenazine-1-carboxamide
2016,32(1) 179谭剑等:ARTP 技术选育吩嗪 -1- 甲酰胺高产菌株及发酵优化
from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2001, 183(21):6454-6465.
[10]Kumar RS, Ayyadurai N, Pandiaraja P,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fungal metabolite produced by a new stra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UPa3 that exhibits broad-spectrum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biofertilizing traits[J].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5, 98(1):145-154.
[11]Naik PR, Sakthivel N.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hydrocarbonoclastic Pseudomonas sp. strain PUP6 with plant-
growth-promoting traits and antifungal potential[J]. Research in
Microbiology, 2006, 157(6):538-546.
[12]王光耀 . 高产率生产 L- 乳酸拟干酪乳杆菌的高通量选育方法
建立及应用[D].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 2013.
[13]施跃峰 , 桑金隆 , 竺莉红 , 等 . 等离子体处理选育之江菌素产
生菌[J]. 核农学报 , 2002, 16(4):208-211.
[14]张平原 . 一株高产吩嗪 -1- 甲酰胺绿针假单胞菌 HT66 的鉴定
与改造[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 2014.
[15]金丽华 , 方明月 , 张翀 , 等 .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产油
酵母的条件及其突变株的特性[J]. 生物工程学报 , 2011, 27
(3):461-467.
[16]蔡友华 , 李文锋 , 卢伟宁 , 等 . 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快速诱变高产苏氨酸的突变株[J]. 现代食品科技 , 2013, 29
(8):1888-1892.
[17]Shtark O, Shaposhnikov AI, Kravchenko LV. The production of
antifungal metabolites by 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grown on
different nutrient sources[J]. Mikrobiologiia, 2003, 72 :645-
650.
[18]陈鸿锐 , 陈碧瑶 , 陈玲玲 . 吩嗪 -1- 羧酸发酵培养基配方的初
步确定[J]. 生物技术世界 , 2012(3):21.
[19]van Rij ET, Wesselink M, Chin-A-Woeng TFC, et al.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n the production of phenazine-1-
carboxamide by 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PCL1391[J]. MPMI,
2004, 17(5):557-566.
[20]李雅乾 . 假单胞菌株 M18 吩嗪合成基因簇表达调控及其产物
发酵优化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 2009.
[21]Wang Y, Wilks JC, Danhorn T, et al. 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 promotes bacterial biofilm development via ferrous iron
acquisition[J]. J Bacteriol, 2011, 193(14):3606-3617.
[22]Du X, Li Y, Zhou W, et al. 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 production
in a chromosomally non-scar triple-deleted mu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using statistical experimental designs to optimize
yield[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3, 97 :7767-7778.
(责任编辑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