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产酸性脲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脲酶的应用初探



全 文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研究报告· 2008年第 6期
收稿日期:2008-06-02
作者简介:王松华(1982-),男,江苏无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E-mail:allan19821123@yahoo.com.cn
通讯作者:田亚平,女,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yapingtian@hotmail.com
脲酶(E.C.3.5.1.5),又称尿素氨基水解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能够分解尿素。 有部
分微生物产生的酸性脲酶(acid urease)不同于植物中提取的中性、偏碱性脲酶,酸性脲酶能耐受酸性环境,
在 pH4.0~5.5 的体系中仍具有活性。
尿素是酒中由微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物,是形成氨基甲酸乙酯的前体物质 [1,2]。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酒精饮料中氨基甲酸乙酯具有致癌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认同 ,研究者即致力于酒用脲酶
来源和产生菌的研究 [3~6]。 国内吴伟祥,刘颖等 [7~9]从污泥中筛选到产酸性脲酶的菌株,并研究了产酶条件。
通过向酒中添加少量的脲酶,可以有效去除尿素,抑制氨基甲酸乙酯形成 [10,11]。我国出口黄酒中所用的
脲酶均从国外进口,国内尚未形成生产规模,因此酒用脲酶的研究对我国酿酒业的发展,拓展国际市场等
方面均有深远的意义。
从动物粪便中利用传统微生物筛选方法,经过酸性平板初筛、中性平板复筛,得到一株稳定产酸性脲
酶的菌株,对该菌进行了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并对其所产脲酶对黄酒中的尿素去除效果进行了考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动物粪便(鸟粪、鼠粪、牛羊粪便),农田土壤,污泥。
产酸性脲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脲酶的应用初探
王松华 田亚平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 214122)
摘 要: 利用传统微生物筛选方法,从动物粪便中经过酸性平板初筛、中性平板复筛,得到一株产酸性脲酶的菌株
JN_R12。通过比较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测序结果,结合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EnterohemorrhagicEscherichia coli O157:H7。JN_R12所产脲酶对酒精有较好的耐受性。离心后得到的全细胞在模拟酒
样中的尿素去除率接近100%;黄酒中24h孵化后的去除率在60%以上。
关键词: 酸性脲酶 16S rDNA 聚合酶链反应 系统发育分析 尿素去除率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cid Urease-producing
Strain and Primary Application
Wang Songhua Tian Yaping
(The Key Laboratory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
Abstract: A strain with acid urease catalytic activity named as JN_R12,was isolated from animal dropping by
using traditional acid and neutral pH plate screen. Based on polyphasic study,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properties,16S rDNA sequenc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JN_R12 was identified as EnterohemorrhagicE.coli
O157:H7. The urease of JN_R12 showed an incredible tolerance to alcohol,and urea elimination ratio of centrifugal
cells in simulation wine reached to almost 100% for 3 days. Up to 60% of the urea was eliminated after 24h incubation
as urease added to Chinese rice wine.
Key words: Acid urease 16S rDNA PCR Phylogenetic analysis urea Elimination ratio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08年第 6期
1.1.2 培养基 (1)富集培养基:葡萄糖 2%,Na2Ac 0.2%,KH2PO4 0.2%,NaCl 0.5%,尿素 2%,用 HCl 调节
pH 至 4.0,121℃,20 min 高压灭菌 。 (2)酸性平板 :葡萄糖 2%,蛋白胨 1%,牛肉膏 0.5%,酵母膏 0.3%,
KH2PO4 0.2%,NaCl 0.5%,Na2Ac 0.2%,尿素 2%,溴甲酚红紫(终浓度 0.005 g/L),琼脂 2%,用 HCl 调节 pH
至 5.0,121℃,20min 高压灭菌。 (3)中性平板:葡萄糖 2%,蛋白胨 0.2%,牛肉膏 1%,酵母膏 0.3%,KH2PO4
0.2%,NaCl 0.5%,Na2Ac 0.2%,尿素 2%,琼脂 2%,酚红(终浓度 0.005 g/L)用 NaOH 调节 pH 至 6.8,121℃,
20min 高压灭菌。 (4)发酵培养基:葡萄糖 2%,蛋白胨 1%,牛肉膏 0.5%,酵母膏 0.5%,KH2PO4 0.2%,NaCl
0.5%,Na2Ac 0.2%,尿素 0.5%,MnSO4·4H2O(终浓度 0.05 g/L),Ni2SO4·6H2O(终浓度 0.05 g/L),用 HCl 调节
pH 至 5.5,121℃ ,20min 高压灭菌 。 (5)LB 培养基 : 胰蛋白胨 1% ,NaCl 1% , 酵母膏 0.5% ,pH 7.0 ~
7.2,121℃,30min 高压灭菌。
1.2 方法
1.2.1 酸性脲酶菌株的筛选 称取 1g 样品,溶于少量水,过滤后取滤液加入到以尿素作为惟一氮源的富
集培养基(pH 4.0)中培养 24h,以无菌生理盐水梯度稀释至合适菌浓,涂布酸性平板,37℃培养 24h。挑取有
蓝紫色透明圈的单菌落划线接种到中性平板上,若被挑入中性平板的菌落周围不形成变色圈,而仍然为指
示剂的颜色, 则可证明该菌株所产的脲酶为酸性脲酶或偏酸性脲酶。 将菌接入发酵培养基, 静置培养约
36h,离心后洗涤菌体,以 0.05mol/L 的柠檬酸-柠檬酸三钠缓冲液(pH 4.5)按 1︰5(v/v)悬浮测定酶活;测
定尿素去除率时,按菌体︰酒样=1︰5(v/v)悬浮菌体,适温孵化后测定去除率。
1.2.2 酶活测定 利用 Berthelot 反应 [12],采用比色法测定脲酶活力。 酶活定义:在常压、37℃、pH 4.5 的条
件下,每分钟分解尿素产生 1μmol 铵离子的酶量为 1 个酶活单位 U。
1.2.3 尿素去除率测定 采用二乙酰一肟-硫代氨基脲法 [13]。
1.2.4 菌株的生理生化初步鉴定 [14,15] 革兰氏染色与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鉴定。
1.2.5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1)细菌基因组 DNA 提取和纯度检测主要采取传统酚仿法提取基因组
DNA[16]。 取细菌 DNA 20μl,水或 TE 稀释至 100μl,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测量 260nm、280nm 下的 OD 值,计
算 DNA 纯度 、质量 ;(2)通过 GenBank 中所有常见
细菌 16S rDNA 的基因序列,利用 Primer Premier 5.0
软件设计细菌的扩增引物:上游 P0:5-GAGAGTTT
GATCCTGGCTCAG-3,下游 P6:5-CTACGGCTACCTT
GTTACGA-3 引物由上海 Sangon 生物工程公司合
成 ; (3)PCR 反应体系及参数设定 :94℃ 预变性
5min,94℃ 1min;53℃ 1min,72℃ 2min 30s,35 个循
环;72℃充分延伸 10min, 终止反应,16℃ 保温。 取
5μlPCR 反应产物 ,1.5% 琼脂糖凝胶 (60 V) 电泳
40min, 置紫外灯下观察 DNA 特异性条带;(4)PCR
产物回收方法 : 取 20μl PCR 产物 , 加入 2μl 3M
NaAc,50μl 100%乙醇,12 000g 离心 30min, 吸尽上
清。 加入 70μl 70%的乙醇 ,12 000g 离心 15min,吸
尽上清 ,室温下待已醇挥发干净 ,加入 10μl ddH2O
溶解 DNA; (5)PCR 产物的测序 PCR 反应 。 单个
0.2 mlPCR 管测序产物纯化方法 : 取 20μl PCR 产
物,加入 2μl 3M NaAc,50μl 100%乙醇,12 000g 离心 30min,吸尽上清。 加入 70μl70%的乙醇,12 000g 离心
15min,马上吸尽上清。 重复此步骤 1 次。 待酒精在室温下挥发干净,加入 10μl Hi-Di Formamide 溶解 DNA。
 
Ex Taq   l)  
10×Ex Taq Buffer (Mg ) 
dNTP  
Template DNA  
P0  
P6  
ddH O   

表 1 16S rDNA 50μl PCR 扩增体系组成
 
 PCR  
BigDye(2.5×)  
   
ddH O   
96 1min(96 10s50 5s60 4min) ×254

表 2 测序 PCR 反应体系组成
176
2008年第 6期
95℃ 4min,4℃ 4min,上机测序。 (6)16S rDNA 测序与同源性分析应用 ABI 3130 基因测序仪对扩增产物测
序 。 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在 NCBI 网站上采用 Blast 软件检索 , 参考 GenBank,EMBL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DDBL(DNA Data Bank of Japan)等数据库。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菌表型与生理生化鉴定
按照方法 1.2.1 筛选到一株初始酶活为 0.58U 的菌株,初步命名为 JN_R12。该菌的多相特性如表 3、表
4 所示。
 
  pH 5.5
   37
  / 
 ! "#$% &
’ ()*
 +, 2mm-48h.
/01 2
34 34
56 7

   
   
   
   
   
   
  MR 
   VP 
D-  !"#$ 
%&  ’ 
(  )* 
+, -, 
./0 
H

S 

表 3 JN_R12 的培养特征 表 4 JN_R12 的生理生化鉴定部分结果
注:+ 利用但不产酸 ;++ 利用糖且产酸
初步鉴定结果:根据菌株的个体形态、菌落形态以及部分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
册》第 8 版 [17],初步鉴定该菌为肠杆菌属细菌 Enterobacter sp.[18]。
2.2 JN_R12 分子生物学鉴定
2.2.1 16S rDNA 的 PCR 扩增 以 P0,P6 作为引物扩增 ,
PCR 产物经 1.5%琼脂糖凝胶鉴定,结果如图所示。在 1 400~
1 500bp 有明显条带。 目的条带清晰,引物特异性强,按照方
法 1.2.5(4),(5)回收并纯化产物后测序(图 1)。
2.2.2 16S rDNA 测序结果的数据库比对 将 16S rDNA 测
序结果登录 NCBI-BLAST, 与已报道的 16S rDNA 比对后发
现 , 该菌与 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O157:
H7 有 100%的同源性。 一般公认的聚类分析中,16S rDNA 序
列同源性大于 97%即为同种成员。 从 BLAST 结果中选取同
源性较高的序列, 用 BioEdit 软件读取比对后使用 Mega 3.1
建树(图 2)。
2.3 模拟酒样及黄酒中尿素去除效果的考察
发酵收集全细胞洗涤后,分别添加至模拟酒样及黄酒中测定尿素去除率。 在模拟酒样中孵化 3d,每天
跟踪尿素含量变化。 在模拟酒中 24h 内的去除率接近 100%(图 3),在黄酒中 24h 的去除率也达到 65.2%。
课题组研究发现该菌经提取后的粗酶在一定的添加量下,实际黄酒中 24h 尿素去除率可达 70%以上 [19]。
3 讨论
筛选到一株稳定产酸性脲酶的菌株 JN_R12,该菌经生理生化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此菌为 E.coli
图 1 JN_R12 16S rDNA PCR 扩增产物电泳图
1:Marker;2:16S rDNA 扩增产物
王松华等:产酸性脲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脲酶的应用初探 177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08年第 6期
O157:H7。 该菌所产脲酶能在 pH 4.0 左右的体系
中保持酶活, 其耐酸机制和它能够广泛利用糖类
产酸有关,正由于它本身也能产酸,使它能够适应
酸性的环境。 该菌所产脲酶对酒精有较强的耐受
性,这一点从模拟酒样中尿素去除率就可看出。 此
脲酶在组分复杂的黄酒中其脲酶仍有较强活性 ,
去除率可以达到 60%以上, 说明具备在酒类加工
中尤其是黄酒中应用的优良潜质。
分子鉴定更依赖于数据库的完善 。 16S rDNA
是目前用于菌种鉴定的、 较于普通生理生化更为
准确的鉴定方法,但对于一个菌的归属问题 ,还需
要多方面、全方位的信息综合起来考虑,目前对于
实验中脲酶产生菌 JN_R12 的鉴定也只是结合系
统发育分析得出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 DNA-DNA 杂交验证。
在分子鉴定和酸性脲酶分离纯化的基础上,利用基因工程、分子克隆的手段,克隆出编码酸性脲酶的
基因,在安全的载体和宿主中进行高效表达,可在提高酶活的同时解决食品加工用酶的安全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Ough C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76,24:323~328.
2 夏艳秋,朱强,汪志君.酿酒,2004,31(3):51~53.
3 Kakimoto S,Okazaki K,Sakane T,et al.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1989,53:1111~1117.
4 Kobashi K,Takabe S,Sakai T.Journal of Applied Toxicology,1988,8(1):73~74.
5 Miyagawaa K,Sumidaa M,Nakaoa M,et al.Journal of Biotechnology,1998,68:227~236.
6 Suzuki K,Benno Y,Mitsuoka T,et al.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79,37(3):379~382.
7 吴伟祥,全文海,闵航,等.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6,22(5):493~498.
8 刘颖,蔡丽玲,卜向阳.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3(4):9~11.
9 刘颖.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20(2):170~172.
10 Yoshizawa K,Takahashi K.Journal of Brewing Society of Japan,1988,83:142~144.
11 Fujinawa S,Burns G,Teja P-De-La.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1990,41(4):350~355.
12 Weatherburn MW.Analytical Chemistry,1967,39(8):971~974.
13 Roy AV,Heiwig JR.United States Patent Patent Number,4040787,1976.
14 诸葛健,王正祥.工业微生物实验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
15 东秀珠,蔡妙英,等.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3~412.
16 夏涵,府伟灵,陈鸣,等.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571~573.
17 布坎南RE,吉本斯编NE.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8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382~388.
18 张银旺,付有荣.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7,22(4):9~11.
19 王玉美,田亚平,赵光鳌,徐晨.食品工业科技,2007,28(4):178~180.
图 2 JN_R12 的系统发育进化树
图 3 模拟酒样中的尿素去除率







   







时间 /(d)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