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生物技术在黄瓜研究中的应用



全 文 :技术与方法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8期
生物技术在黄瓜研究中的应用
韩建明  王颖
(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洛阳 471022)
  摘  要:  从组织培养、相关基因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品种纯度鉴定和基因工程等方面, 综述了
黄瓜生物技术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生物技术 黄瓜 应用研究
Application of B iotechnology on Cucumber
Han J ianm ing W ang Y ing
(D epartm ent of Life Science, Luoyang N 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022)
  Abstrac:t  This paper rev iew ed the progress in study o f tissue cu lture, relative g ene mo lecu la rm arkers, genetic map, ge rmp lasm,
genetic re lations, identification o f seed pur ity and gene eng ineering in cucum ber, and the ex isting prob lem s and prospects w ere a lso dis
cussed.
Key words:  B iotechno logy Cucumber Application
收稿日期: 20100511
作者简介:韩建明,男,博士,主要从事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研究; Em ai:l lyh jm 2000@ yahoo. com. cn
黄瓜栽培面积大, 分布地域广, 鲜食加工咸宜,
是人们喜食的主要蔬菜之一,在蔬菜周年生产中占
有重要地位。黄瓜育种从常规品种选育, 有性杂交
育种, 诱变育种到杂种优势利用,使黄瓜品种的生产
潜力不断提高。随着 20世纪 70年代后期生物技术
的迅速发展,作物品种改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和转基因工
程技术培育的许多农作物品种已经在生产中应用,
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从组织培
养、相关基因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构建、种质资源亲
缘关系、品种纯度鉴定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对黄瓜生
物技术的应用研究做简要概述。
1 黄瓜组织培养
在黄瓜器官培养方面以黄瓜子叶为外植体的研
究较多。K im等 [ 1]认为子叶大小可能影响外植体内
的内源激素水平,进而对不定芽的诱导产生影响,而
且黑暗处理可显著降低黄瓜子叶节直接不定芽的诱
导率。而 Curuk等 [ 2]认为黄瓜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率
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基本相同,导致研究结果并不
一致的原因可能与不同黄瓜品种的外植体对于光照
条件的要求存在差异有关 [ 3 ]。侯爱菊等 [ 4 ]认为外
植体类型、基因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频率均
有显著影响, 而子叶节是最佳的外植体类型; 6BA
单独存在即可诱导产生丛生芽, 0. 5 mg /L最佳。贾
金生等 [ 5]认为带柄子叶比下胚轴和不带柄子叶的
再生率高,是比较理想的外植体材料;添加 0. 5 mg /
L AgNO3可以促进不定芽发生, 5- 6 d苗龄的外植
体分化再生频率较高;高频率不定芽诱导分化培养
基为 MS+ IAA 0. 6 mg /L+ 6BA 0. 5 mg /L+ AgNO 3
0. 5 mg /L; 不定芽伸长的培养基为 MS + IAA
10 mg /L+ 6BA 1. 0 mg /L + GA 3 1. 0 mg /L + Ag
NO3 0. 5 mg /L; 高效生根诱导培养基为 MS+ IAA
02mg /L+ NAA 01 mg /L。而李永辉等 [ 6 ]认为下胚
轴比子叶效果好,其最佳愈伤组织诱导与生长培养基
为MS+ NAA 04- 0. 5mg /L+ CPPU 005- 020mg /
L;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 MS+ CPPU 0. 1mg /L。
不同基因型、不同生长调节剂可能是导致不同
外植体培养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赵宇瑛等 [ 7]认为
在以 津春四号 !幼龄子叶为外植体培养再生完整
植株时,只需极低浓度的 NAA即能诱导大量愈伤组
2010年第 8期 韩建明等:生物技术在黄瓜研究中的应用
织;在 0. 05- 0. 10mg /L浓度范围内随 NAA浓度的
提高, 出愈率提高, 愈伤组织增殖加快; M S + 6BA
1. 0mg /L+ NAA 0. 10mg /L为较适宜的愈伤组织诱
导培养基; M S + 6BA 1. 0 mg /L+ IAA 0. 05- 0. 10
mg /L为较适宜的芽诱导培养基; 1 /2M S+ NAA 0. 5
mg /L培养基对生根诱导效果较好。冯嘉玥等 [ 8]认
为 6BA对 农城 3号 !黄瓜子叶节不定芽诱导起关
键作用, IBA不利于黄瓜不定芽的诱导, 且 MS+ 6
BA 2. 0mg /L培养基是 农城 3号!黄瓜通过子叶节
进行不定芽诱导再生植株的最佳培养基。
在诱导离体子叶开花方面, 周俊辉等 [ 9]认为在
1 /2MS培养基中附加 6BA 0. 10 mg /L能显著提高
离体黄瓜子叶的开花率, W hite培养基中附加 2. 00
mg /L的 KT下开花率也有明显提高, 但植株矮小、
瘦弱, 整株变黄,甚至透明化, 长势极差。同浓度的
L丙氨酸和 L酪氨酸均明显促进黄瓜子叶开花,且
开花早;而甘氨酸对黄瓜子叶开花则有一定的抑制,
开花率低。王首锋等 [ 10 ]认为用 10- 5 mo l/L甲硫氨
酸浸种处理显著促进离体子叶成花; 离体子叶培养
物的花芽分化力与子叶离体前的子叶 /苗的鲜重比
呈显著的正相关性。黄作喜等 [ 11]认为在 MS培养
基上培养离体黄瓜子叶时添加 Spd和 IAA对雌花
诱导有显著协同作用,且适当提高昼夜温差、培养基
中 N素和 pH值有利于黄瓜子叶的雌花诱导。
雷春等 [ 12]通过射线辐射花粉授粉并结合胚培
养, 从 3个基因型中获得了单倍体植株。陈劲枫
等 [ 13]研究了异源三倍体黄瓜的离体繁殖; 在 MS+
2. 2 mg /L 6BA和 MS+ 3. 0 mg /L KT + 0. 2 mg /L
NAA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的增殖系数分别为 6. 53
和 6. 63;丛生芽在 MS+ 0. 2 mg /L 6BA的培养基上
伸长, 大约 10 d后取整齐一致的芽用于生根, 在 1 /2
M S+ 0. 2 mg /L IBA上生根率达 91. 7%。娄丽娜
等 [ 14]以单性结实果实中的种胚进行胚培养时, 发现
果实生长时间、植株单性结实座果率对果实形成种
子及诱导胚成苗均有影响, 并且培养基中高浓度的
6BA对诱导胚产生单倍体植株具有较好的效果。
谢淼等 [ 15]认为黄瓜花药培养中小孢子最佳培
养时期为单核中后期, 取蕾标准为: 花莆长度 0. 90
- 1. 50 cm, 绿色, 瓣尖未张开, 花药白绿色或淡绿
色。刁卫平等 [ 16]采用多种分化培养基对黄瓜未授
粉子房培养形成的胚进行培养, 获得稳定纯合的同
源四倍体黄瓜材料。詹艳等 [ 17]以 10个不同基因型
黄瓜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 认为低温预处理
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 4∀ 预处理 2- 4 d为宜,以处
理 2 d的胚状体产量最高。
2 黄瓜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
目前,在黄瓜上相关基因分子标记技术主要有:
RAPD、AFLP、SRAP、SSR和 SCAR。
黄瓜抗病性基因标记方面, Thomas等 [ 18]筛选
出 5个与黄瓜霜霉病基因 ( dm )紧密连锁的 RAPD
标记; G14800、X151100、AS5800、BC5191100和
BC5261000, 其中 G14800与 BC5191100标记距
离最近, 为 9. 9 cM。 Park等 [ 19]对 Prsv2和 zym两
种抗性位点 (分别抗 PRSVW和 ZVMV )进行标记
筛选, 找到一个与 zym共分离的 AFLP标记 E15 /
M 47F197;另有 3个 AFLP与 zym以 5. 2 cM连锁,
而 Prsv2和 zym相距 2. 2 cM。张桂华等 [ 20]以黄瓜
抗白粉病母本 Q9和感白粉病父本 Q10及组合 (津
春 3号 )的 F2分离群体为试材, 采用 BSA法用 AFLP
标记了抗白粉病相关基因。
黄瓜性别控制方面,陈劲枫等 [ 21 ]利用 RAPD技
术按 BSA法对黄瓜性别表型分离群体进行 PCR扩
增, 检测出约 1 000 bp全雌性的特征带。娄群峰
等 [ 22]筛选了与黄瓜全雌性位点连锁 TG /CAC234,
该标记与全雌性位点的连锁距离在 6. 7 cM,并将该
标记成功转化为 SCAR标记 SA166。陈惠明等 [ 23]
以不同性别类型的黄瓜为研究材料将黄瓜雌性性状
主控基因 CsACS lG特异的 SCAR标记定位在第 10
连锁群上。李效尊等 [ 24]用 RAPD标记把侧枝基因
( lb)定位在 LG2上,全雌基因 ( f)定位在 LG8上。
潘俊松等 [ 25 ]利用 SRAP标记将始花节位性状控制
基因定位在第 1X连锁群上。时秋香等 [ 26]采用 SSR
及 SCAR分子标记技术,获得了 3个与 M基因紧密
连锁的标记 SSR23487、SCAR123和 SSR19914,它们
与 M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0. 28、0. 94和 320
cM,两侧标记 SSR23487和 SCAR123将 M基因定位
在 1. 22 cM的遗传区间内。
另外,顾兴芳等 [ 27]运用 AFLP技术, 采用集群
分析法 ( BSA )找到了与苦味基因连锁的两个显性
AFLP标记: E23M 66101和 E25M 65213。
77
生物技术通报 B 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8期
2. 1 遗传图谱的构建
遗传图谱的构建可为基因定位与克隆及基因组
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打下基础。Kennard[ 28]等利用
RFLP、RAPD、同工酶、形态和抗病性所产生的标记,
构建了世界上首张黄瓜遗传图谱, 包含 58个位点,
分属 10个连锁群,覆盖的基因组总长度为 766 cM,
标记间平均距离为 21 cM。张海英等 [ 29]利用黄瓜
欧洲温室生态型栽培种 140份重组自交系构建了由
234个标记组成的黄瓜连锁图谱, 其中包括 141个
AFLP标记、4个 SSR标记和 89个 RAPD标记, 覆盖
基因组 727. 5 cM, 平均图距 3. 1 cM。李效尊等 [ 30]
利用 F2代群体,构建了包括 79个 RAPD标记, 分属
9个连锁群, 总长度 1110. 0 cM, 平均间距为 13. 7
cM的黄瓜分子遗传框架图谱。Martin等 [ 31]构建了
包含 30个 ISSR标记 32个 SRAP标记、分属 7个连
锁群、覆盖基因组长度 992. 2 cM, 平均密度 16. 0 cM
的遗传图谱。Nobuko Fukino等 [ 32 ]构建了包含 120
个 SSR标记和 6个 SCAR标记, 覆盖 625. 7 cM, 包
含 8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Ren等 [ 33 ]构建了一张
目前最为饱和高密度黄瓜 SSR遗传图谱,包含 7个
连锁群、995个 SSR标记、覆盖基因组 573 cM、平均
密度为 0. 6 cM,标记基本均匀分布, 只有 4个区域
标记成簇分布。应用 F ISH 分析已确定了各连锁群
间和黄瓜染色体组的关系。
2. 2 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
分子标记所控测的是基因组 DNA水平的差异,
可用于品种资源的鉴定与保存、研究作物起源与发
展进化、亲缘关系等。李锡香等 [ 33]采用 AFLP分子
标记技术, 通过聚类分析将 70份种质分为三大组
群,即西双版纳黄瓜 (Cucum is sativus L var. x ishuang
bannanesis Q i etYuan)组群, C. sa tivus var. hardw ickii
野生黄瓜组群和栽培黄瓜组群。西双版纳黄瓜与栽
培黄瓜的距离最远,与野生黄瓜次之。按一定的遗
传距离可以将中国和外来栽培种质分开。大多数华
南型和华北型种质归属于不同的亚组。张桂华
等 [ 34]对 23份不同来源的黄瓜材料进行了 AFLP分
析,认为野生黄瓜和栽培黄瓜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AFLP标记的分类结果与材料的主要性状特点基本一
致。司旻星等 [ 35]利用 18个 SSR标记和 3个 SCAR
共显性标记,把 177份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种质资
源聚分为 5大类,大部分旱黄瓜被划分在第 1类中;
多数的华南类型和加工型黄瓜被划分在第 2类中;
Concombre vert long和西双版纳本地山黄瓜被单独
划为第 3类;收集于韩国和美国的种质为第 4类; 大
部分华北类型种质为第 5类。欧洲温室型没有单独
被划出来。王佳等 [ 36 ]利用 ISSR技术对 46份黄瓜
材料分析,认为总体上来自于同一生态型的多数资
源可以聚在不同的类或亚类中。穆生奇等 [ 37]利用
SSR引物把 59份黄瓜材料聚为 7大类群:第 1类包
含 6个欧洲温室型材料,全为无刺瘤类型;第 2类是
4个美国类型种质,属于小果型材料;西双版纳黄瓜
D59单独聚为第 3类;疑为华南型种质的 D38,单独
聚为第 4类,其果实为乳白色;第 5类包括 D13及其
父本 D39,两者含有欧洲和华北血缘; 第 6类为叶色
突变材料 D28, 是欧洲型和华北型黄瓜的后代; 第 7
类包括 33个华北型材料、7个华南型材料和 4个日
本型材料。庄飞云等 [ 38]采用 RAPD方法, 通过 UP
GMA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0. 37为阀值,把 23份黄
瓜材料归为黄瓜、近缘野生种、种间杂交种及甜瓜亚
属种 4类。陈劲枫等 [ 39]采用 SSR和 RAPD两种分
子标记对黄瓜属 22份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分为两
群: CS群 (黄瓜、西南野黄瓜 C. sativus var. hardw ick
ii、C. hy tivus及野黄瓜 C. hy strix )和 CM 群 (甜瓜、菜
瓜 C. melo var. conomon、野生小甜瓜 C. melo ssp.
agrestis及非洲角黄瓜 C. metu lif erus)。
2. 3 品种纯度鉴定
应用 RAPD技术直接把种子的 DNA作为检测
对象, 具有很高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同时,
该方法具有快速 (数小时或数天 )、简便、成本低、在
苗期或种子阶段就可以鉴定品种纯度的特点 [ 40]。
Matsuura等 [ 41]发现,利用 RFLP分析可以快速检测
黄瓜杂交一代品种的纯度。邓义才等 [ 42]用 RAPD
技术从 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个引物, 准确、快
速检测了 早春 3号 !黄瓜杂种的纯度。孙敏等 [ 43]
从 102个 RAPD引物中筛选出应用于黄瓜种子纯度
鉴定的引物 32条,并建立了应用于鉴定亲本和杂交
种子的 RAPD指纹图谱。而 Truska等 [ 44]在分析了
3个黄瓜亲本材料的 RAPD多态性后发现黄瓜多态
性差, 认为 RPAD分析不适于验证黄瓜杂交种的
纯度。
78
2010年第 8期 韩建明等:生物技术在黄瓜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技术还可以检测种子活力。黄瑶
等 [ 45]采用 RAPD技术分析了 揭阳大吊瓜 !黄瓜种
子经 ( 58 # 1) ∀ 处理后的活力情况, 认为热水老化
后的种子其 DNA受到损伤, 老化时间越长, DNA损
伤越严重。
3 黄瓜基因工程技术
自 1983年首批转基因植物 (烟草、马铃薯 )问
世以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利用
这项技术,可以培育抗病毒、抗虫、抗除草剂、抗逆境
(旱涝、盐碱、低温 )作物品种, 以及进行品质改良,
增加作物可食部分的营养成分。
黄瓜基因克隆方面, R asmussen等 [ 46 ]从黄瓜叶
片中克隆了具有系统获得性抗性的过氧化物酶 ( a
cidic perox idases)基因。李金鑫等 [ 47]克隆出了与黄
瓜抗霜霉病相关的基因片段。杜栋良等 [ 48]从新泰
密刺黄瓜的幼叶中克隆得到长为 1 018 bp的黄瓜磷
脂酶 D基因 cDNA片段。刘春香等 [ 49]从黄瓜叶片
组织中获得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 ( CsFAD)。江彪
等 [ 50]从黄瓜属野生种酸黄瓜 (Cucum is hy strix Chakr)
和栽培黄瓜 (Cucum is sativus L. )中克隆了 Ty lcop ia
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Chen等 [ 51 ]克隆了黄瓜
ACC基因。Wang等 [ 52]克隆了黄瓜果实的脂加氧
酶。同时笔者采用同源克隆法克隆到了黄瓜 Vc合
成关键基因 GLDH (待发表 )。
黄瓜转基因方面, Denn is等 [ 53]把 CMV外壳蛋
白基因转入黄瓜植株后病毒感染率为 35%, 而非转
基因植株感染率为 62%。N ish ibayash i等 [ 54 ]通过导
入 CMVO cp基因, 使黄瓜产生对 CMV 的抗性。
Tabe i等 [ 55]把水稻几丁质酶基因转入黄瓜中, 从而
提高了黄瓜对灰霉病的抗性。金红等 [ 56]获得了具
有抗除草剂基因 bar黄瓜转基因植株。
黄瓜遗传转化其它方面,方丽等 [ 57]建立并优化
了农杆菌介导转化黄瓜炭疽菌 ( Colletotrichum lage
narium )获得 TDNA 插入突变体体系。张文珠
等 [ 58]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成功获得
抗虫基因 EQKAM黄瓜。李泠等 [ 59 ]以黄瓜子叶为
外植体,以 pEZTACS1为中间载体,利用优化的 S52
诱导分化培养基 MS+ BA 2. 0 mg /L+ ABA 2. 0mg /
L+ AgNO3 2. 0 mg /L进行农杆菌介导获得抗性再
生苗。
另外, Lee[ 60]等用农杆菌把木薯的 CuZnSOD基
因 (mSOD1)介导转化到黄瓜中, 结果表明, mSOD1
基因在果实中高度表达,而在叶片中表达水平较低,
而且转基因黄瓜中 SOD的活性是非转基因植株中
的 3倍。苏绍坤等 [ 61 ]将单性结实基因 iaaM以农杆
菌介导法导入到东农 649品种黄瓜子叶节中, 经过
不定芽诱导和生根等过程获得了转基因株系。刘爱
荣等 [ 62]以黄瓜品种 中农 15!子叶外植体为试料,
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为报告基因,利用农杆菌介
导的遗传转化法将构建的激活表达标签 pDsBar导
入黄瓜,获得转基因黄瓜群体。赖来等 [ 63 ]通过叶盘
转化法,将从黄瓜中克隆到的 MADSbox同源基因
CSMADS06基因, 转化到不同品系的黄瓜 S06和
S52中。王翠艳等 [ 64]将 floral d ip法用于黄瓜遗传
转化并获得成功。
4 讨论与展望
目前生物技术在黄瓜应用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黄瓜抗病性标记较少; 黄瓜
遗传图谱使用稳定的、重复性强的分子标记较少,而
稳定性较差的 RAPD标记较多; 利用永久性作图群
体、可通用共享的遗传图谱还较少;遗传图谱还需进
一步整合;商业上应用转基因黄瓜品种还较少。由
于黄瓜的遗传基础狭窄, 还需利用生物技术创造黄
瓜新种质,从而拓宽黄瓜遗传基础。可以预测,现代
生物技术为黄瓜的遗传育种开辟了广阔、诱人的前
景, 它使常规手段在黄瓜品种改良中无法解决的问
题得以解决,将加速黄瓜品种选育的进程。
参 考 文 献
[ 1] K im JW, H an SK, Kw on SY, et a.l H igh frequ ency shoot induction
and p lan t regeneration from cotyledonary hypocotyls exp lants of cu
cum ber seed lings. P lan t Phys io,l 2000, 157: 136139.
[ 2] Cu ruk S, An anthak rishn an G, S inger S, et a.l Regeneration in v itro
from th e hypocotyls of Cucum is species produces alm ost exclusively
d ip loid shots, and does not requ ire ligh t. H ortScience, 2003, 38( 1 ):
105109.
[ 3] 金宝燕,苏华,任华中.硝酸银等因素对黄瓜直接不定芽诱导的
影响.中国蔬菜, 2006, 6: 2122.
[ 4] 侯爱菊,朱延明,杨爱馥.诱导黄瓜直接器官发生主要影响因素
的研究.园艺学报, 2003, 30( 1 ) : 101103.
[ 5] 贾金生,司龙亭,韩贵超,等.不同基因型黄瓜离体再生及其影响
因素的研究.河南农业科学, 2008, 6: 99102.
79
生物技术通报 B 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0年第 8期
[ 6] 李永辉,白远国,邓红云. CPPU对津春 4号黄瓜子叶和下胚轴组
织培养的影响.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4: 4648.
[ 7] 赵宇瑛,李永辉,李丛玉,等. 6BA、NAA和 IAA对黄瓜子叶离体
培养分化的影响. 长江大学学报: 农学卷, 2007, 4 ( 3 ) : 26
28, 39.
[ 8] 冯嘉玥,邹志荣,秦盛华,等.黄瓜子叶节高频再生体系建立及再
生植株倍性观察.西北植物学报, 2008, 28( 5) : 956962.
[ 9] 周俊辉,周家容,林毕成,等. 6BA和氨基酸对黄瓜子叶离体培
养成花的影响.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 40( 2) : 171174.
[ 10 ] 王首锋,方杰,胡荣飞,等.甲硫氨酸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及离体子叶成花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 理学版, 2007, 34 ( 2) :
219227.
[ 11 ] 黄作喜,王芳,张运刚,等.离体培养黄瓜子叶诱导雌花的研究.
植物研究, 2008, 28( 3 ): 283287.
[ 12 ] 雷春,陈劲枫,钱春桃,等.辐射花粉授粉和胚培养诱导产生黄
瓜单倍体植株.西北植物学报, 2004, 24 ( 9) : 17391743.
[ 13 ] 陈劲枫,罗向东,余纪柱,等.异源三倍体黄瓜的离体繁殖和鉴
定.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 39 ( 2) : 109112.
[ 14 ] 娄丽娜,陈劲枫,钱春桃,等.利用胚培养诱导单性结实黄瓜果
实形成单倍体植株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 ( 2 ) :
3034.
[ 15 ] 谢淼,秦丽颖,潘俊松,等.黄瓜花器形态发生、小孢子发育与花
药培养.西北植物学报, 2005, 25 ( 6) : 10961100.
[ 16 ] 刁卫平,贾媛媛,江彪,等.黄瓜未授粉子房培养获得同源四倍
体.园艺学报, 2008, 35( 12) : 17811786.
[ 17 ] 詹艳,陈劲枫, M alik AA.黄瓜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成胚和植株
再生.园艺学报, 2009, 36( 2 ): 221226.
[ 18 ] Thom asH, Staub JE, Thom asC. L inkage of random amp lif ied poly
m orph ic DNA m arkers to dow ny m ildew resistance in cucum ber
(Cu cum is sativus L. ) . E uphyt ica, 2000, 115( 2) : 105113.
[ 19 ] Park YH, S ensoy S, Wye C, et a.l A genet ic m ap of cucum ber com
posed ofRAPDs, RFLPs, AFLPs and loci cond ition ing res is tan ce to
papaya ringspot and zucch in i yellow mosaic viruses. G enom e, 2000,
43 ( 6) : 10031010.
[ 20 ]张桂华, 杜胜利,王鸣, 等. 与黄瓜抗白粉病相关基因连锁的
AFLP标记的获得.园艺学报, 2004, 31 ( 2) : 189192.
[ 21 ] 陈劲枫,娄群峰,余纪柱,等.黄瓜性别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
选.上海农业学报, 2003, 19 ( 4) : 1114.
[ 22 ] 娄群峰,陈劲枫, M ollyJahn, 等.黄瓜全雌性基因连锁的 AFLP
和 SCAR分子标记.园艺学报, 2005, 32 ( 2) : 256261.
[ 23 ] 陈惠明,许亮,卢向阳,等.黄瓜雌性性状主控基因 C sACS lG的
分析及其定位.分子植物育种, 2005, 4 ( 3) : 520524.
[ 24 ] 李效尊,潘俊松,王刚,等.黄瓜侧枝基因 ( lb)和全雌基因 ( f)的
定位及 RAPD遗传图谱的构建.自然科学进展, 2004, 14( 11) :
12251229.
[ 25 ] 潘俊松,李效尊,王刚, 等.黄瓜 SRAP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及始
花节位的基因定位.自然科学进展, 2005, 2 ( 15) : 167172.
[ 26] 时秋香,刘世强,李征,等.与黄瓜 M基因连锁的三个共显性标
记.园艺学报, 2009, 36( 5) : 737742.
[ 27] 顾兴芳,张素勤,张圣平.黄瓜果实苦味 B t基因的 AFLP分子标
记.园艺学报, 2006, 33( 1) : 140142.
[ 28 ] K ennard WK, Poetter K, D ijkhu izen A, et a.l L inkages among
RFLP, RAPD, isozym e, d isease resistance and m orphological m ark
ers in narrow and w ide cross of cu cumber. TAG, 1994, 89: 4248.
[ 29] 张海英,葛风伟,王永健,等.黄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园艺学
报, 2004, 31 ( 5) : 617622.
[ 30] Martin AY, C hen Xh, Chen RF, et a.l M apping quan titative trait loci
for in cucumber using SRAP and ISSR markers. B iotechnology,
2008, 7( 2) : 157167.
[ 31] Fuk ino N, Yosh ioka Y, Kubo N, et a.l Developm ent of 101 novel
SSR m ark er and constru ct ion of SSRbased genet ic linkage m ap in
cucumber ( Cucum is sa tivu s L. ) . B reed ing Sciences, 2008, 58:
475483.
[ 32] Ren Y, Zhang Z, L iu J, et a.l An in tegrated genetic and cytogenetic
m ap of th e cucumber genom e. PLoS ONE, 2009, 4 ( 6) : e5795.
[ 33] 李锡香,朱德蔚,杜永臣,等.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亲
缘关系的 AFLP分析.园艺学报, 2004, 31( 3) : 309314.
[ 34] 张桂华,韩毅科,杨瑞环,等.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AFLP
分析.华北农学报, 2007, 22( 3) : 2124.
[ 35] 司旻星, 关媛,潘俊松,等.黄瓜 ( Cucum is sa tivu s L.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7, 25 ( 2) : 130137.
[ 36] 王佳,徐强,缪旻珉, 等.黄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ISSR分
析.分子植物育种, 2007, 5( 5) : 677682.
[ 37] 穆生奇,顾兴芳,张圣平,等.栽培黄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 SSR
鉴定.园艺学报, 2008, 35( 9) : 13231330.
[ 38] 庄飞云,陈劲枫.黄瓜栽培种、近缘野生种、种间杂种及其回交
后代的 RAPD分析.园艺学报, 2003, 30( 1 ) : 4750.
[ 39] 陈劲枫,庄飞云,逯明辉,等.采用 SSR和 RAPD标记研究黄瓜
属 (葫芦科 )的系统发育关系.植物分类学报, 2003, 41 ( 5 ):
427435.
[ 40] 魏惠军,杜胜利,马德华.分子标记在黄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
用.生物技术通报, 1999 ( 2) : 2830.
[ 41] M atsuura S, Saito A, Fu jita Y. An approach for rap id checking of
seed pu rity by RFLP analysis of nuclear DNA in F1 hyb rid of cu
cum ber( Cucum is sa tivu s L. ) . Jap SocH ort S c,i 1994, 63 ( 2) : 379
383.
[ 42] 邓义才,王得元.利用 RAPD技术鉴定早青 3号黄瓜种子纯度
的研究.广东农业科学, 1999, 3: 1718.
[ 43] 孙敏,乔爱民,王和勇,等.黄瓜杂交种子纯度的 RAPD鉴定.西
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1( 28 ) : 103107.
[ 44] Tru skaM, Prochazka S. Poten tial use of RAPD m arkers in verifica
tion of cucumber hyb rids. Rost L inna V yroba, 1996, 42 ( 6 ):
241244.
80
2010年第 8期 韩建明等:生物技术在黄瓜研究中的应用
[ 45 ] 黄瑶,乔爱民,孙敏.热水加速老化黄瓜种子的试验研究.种子,
2004, 8: 1112.
[ 46 ] Rasm ussen JB, Sm ith JA, W illiam s S, et a.l cDNA clon ing and sys
tem ic expression of acid ic p eroxidases associated w ith system ic ac
qu ired resistance to d isease in cucumber. Physiolog ical andMo lec
ular P lan t Pathology, 1995, 46( 5 ) : 389400.
[ 47 ] 李金鑫, 秦智伟,丁国华,等.黄瓜抗霜霉病相关基因 cDNA片
段的克隆与分析.园艺学报, 2008, 35 ( 3) : 371376.
[ 48 ] 杜栋良,王秀峰,史庆华, 等.黄瓜磷脂酶 D基因片段克隆及其
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0 ( 1) : 3236.
[ 49 ] 刘春香,何启伟,赵光强,等.黄瓜w 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 cD
NA的克隆及表达.园艺学报, 2008, 35( 9 ) : 13571362.
[ 50 ] 江彪,娄群峰,刁卫平,等.黄瓜属 Tylcop 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
酶序列的克隆及分析.园艺学报, 2008, 35 ( 8) : 11471154.
[ 51 ] Hu a CY, Ouyang B, X ia LH, et a.l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ucum berACC ox idase gen e and its upstream.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 ina, 2005, 4( 1) : 16.
[ 52 ] W ang ZK, Q in ZW, Zhou XY, et a.l C loning and sequen ce analysis
of l ipoxygenase gene cDNA from cucumber fru it ( Cucum is sa tivu s
L. ) . M olecu lar Plant B reed ing, 2007, 5 ( 2) : 188189.
[ 53 ] Gon sa lves D, Ch ee P, Provvid ent iR, et a.l C om parison of coat pro
teinm ed iated and gen et icallyderived res istan ce in cucum bers to
infect ion by cu cum berm osaic virus under f ield condit ion sw ith nat
ural challenge inocu lations by vectors. B io /Technology, 1992, 10:
15621570 .
[ 54 ] N ish ibayash i S, H ayakaw a T, Nakajim a T, et a.l CMV protect ion in
tran sgen ic cu cum ber plants w ith an in troduced CMVO cp gene.
Th eoretical and App lied Genetics, 1996, 93( 5) : 672678.
[ 55] TabeiY, K itad e S, N ish izaw a Y, et a.l T ran sgen ic cucumber plants
harboring a rice ch it inase gene exh ib it enhanced resistence to gray
m old ( Botrytis cinerea) . P lan t C ell Reports, 1977, 17 ( 3 ):
159164.
[ 56] 金红,杜胜利,陈峥,等.抗除草剂转基因黄瓜的获得及 T1植株
抗性鉴定.华北农学报, 2003, 18( 1) : 4446.
[ 57] 方丽,刘海青,宋凤鸣,等.农杆菌介导的黄瓜炭疽菌遗传转化.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32( 4 ) : 360366.
[ 58] 张文珠,魏爱民,杜胜利,等.黄瓜农杆菌介导法与花粉管通道
法转基因技术.西北农业学报, 2009, 18( 1 ) : 217220.
[ 59] 李泠,潘俊松,何欢乐,等.黄瓜离体培养再生技术及农杆菌介
导的 ACS1转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2007, 25
( 1) : 1729.
[ 60] Lee H S, Kw on E J, Kw on SY, et a.l Transgen ic cucum ber fru its th at
p roduce elevated level of an ant iaging superox ide d ism u tase. M o
lecu lar B reed ing, 2003, 11 ( 3) : 213220.
[ 61] 苏绍坤,刘宏宇,秦智伟.农杆菌介导 iaaM 基因黄瓜遗传转化
体系的建立.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37( 3 ) : 289293.
[ 62] 刘爱荣,陈双臣.农杆菌介导 D s转座因子的黄瓜遗传转化.安
徽农业科学, 2007, 35( 23) : 70477048.
[ 63] 赖来,潘俊松,何欢乐, 等.农杆菌介导的 MADSbox基因转化
黄瓜初步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2007, 25 ( 4 ):
374382.
[ 64] 王翠艳,丁东风,于小菊,等.用 floral d ip法对黄瓜遗传转化的
初步研究.生物学通报, 2008, 43( 2) : 912.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