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综述与专论·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3 期
肌苷酸及其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徐善金 虞德兵 杜文兴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 210095)
摘 要: 肌苷酸(IMP)是一种重要的核酸代谢中间产物,同时也是重要的风味物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1)IMP结构与特性;(2)IMP的代谢,包含“从头合成”,“补救途径”以及分解 IMP的酶;(3)IMP代谢相关酶的结构、功能以及
酶的基因研究;(4)IMP检测技术以及该技术在各个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5)IMP 含量的调控,主要论述各种外源性调控手
段以及对每种调控方法的评价;(6)IMP研究展望。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研究和利用 IMP,用于指导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
关键词: 肌苷酸 酶 结构 测定 调控
Current Research Advances in IMP and Related Enzymes
Xu Shanjin Yu Debing Du Wenxi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 )
Abstract: IMP is not only important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nucleic acid metabolism,but also a vital flavor compounds. The pres-
ent study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1)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IMP;(2)IMP metabolism,inclu-
ding de novo synthessis,salvage and enzymes for catabolism ;(3)structure,function,and gene of the research about IMP metabolism en-
zyme;(4)the technique of IMP deter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t in various research areas;(5)regulation of IMP content,ways of vari-
ous exogenous control were reported and evaluated; (6)IMP research prospects. Thus,people will be more in-depth understand,
reasearch and use of IMP for our production and living.
Key words: IMP Enzyme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Regulation
收稿日期:2010-09-06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B200928) ,校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KJ09013)
作者简介:徐善金,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物分子遗传与育种;E-mail:xsj840619@ 163. com
通讯作者:杜文兴,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分子遗传与育种;E-mail:duwx@ njau. edu. cn
肌苷酸(inosinc acid,inosinc mophosphate,IMP)
又名次黄嘌呤核苷酸,是转变为其他嘌呤核苷酸的
底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风味物质。研究表明,IMP是
畜禽肉中重要的鲜味物质,其增加鲜味的能力比谷
氨酸钠(MSG)强几十倍。目前国际上把肌苷酸含
量作为衡量肉质鲜味的一项重要指标。
1 IMP结构与特性
1. 1 IMP分子结构
IMP属于芳香杂环化合物,是由 6-羟基嘌呤核
的杂环结构,一个核糖基团和一分子磷酸基组成
(图 1)。
1. 2 IMP特性
IMP分子式为:C10H13N4O8P,相对分子质量为
348. 206。由于该结构在常温下不稳定,因此一般
在 - 20℃条件下保存。但肌苷酸二钠(C10 H11 N4 O8
PNa2)相对稳定,为无色或白色细结晶性粉末,无
臭,含约 7. 5 分子结晶水,不易吸湿,易溶于水,40℃
开始失去结晶水,120℃以上成无水物。结晶状态的
IMP稳定性较好,在水溶液和碱溶液中稳定,但在酸
图 1 IMP结构式
2011 年第 3 期 徐善金等:肌苷酸及其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性(pH <4)溶液中稳定性较差,加热易发生降解,味
鲜,微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
2 IMP的代谢
2. 1 IMP的合成
IMP的合成有“从头合成”和“补救”两条途
径。从头合成过程共 10 步反应,可分为两个阶
段。第一阶段:由 5-磷酸核糖焦磷酸与谷氨酰胺
反应生成5-磷酸核糖胺,再与甘氨酸结合,经甲酰
化和转移谷氨酰胺的氮原子,然后闭环生成 5-氨
基咪唑核苷酸,至此形成了嘌呤的咪唑环。第二
阶段:由 5-氨基咪唑核苷酸羧化,进一步获得天冬
氨酸的氨基,再甲酰化,最后脱水闭环生成次黄嘌
呤核苷酸。补救途径是次黄嘌呤和 5-磷酸核糖焦
磷酸在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作用下形成次
黄嘌呤核苷酸。
2. 2 IMP代谢过程中的酶
在 IMP从头合成过程中,共有 10 种酶参与,它
们分别是: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甘氨酰胺核苷
酸合成酶、甘氨酰胺核苷酸转甲酰基酶、甲酰甘氨脒
核苷酸合成酶、氨基咪唑核苷酸合成酶、氨基咪唑核
苷酸羧化酶、氨基咪唑琥珀基氨甲酰核苷酸合成酶、
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
甲酰基酶和次黄嘌呤核苷酸合酶。在补救途径
中,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了反应。腺嘌
呤核苷酸在腺嘌呤核苷酸脱氨酶的作用下生成
IMP 和氨气。
ATP酶是催化 ATP 分解 ADP 和磷酸根离子的
酶,间接的影响了 IMP 的生成,它的活性是 ATP 分
解速度的决定因素。IMP 的降解反应主要由 5-核
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催化。
3 IMP代谢相关的酶以及酶的基因研究
3. 1 谷氨酸胺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GAPTase)
该酶简称 PRPP转酰胺酶,它是 purF 基因的产
物,该酶既属于谷氨酞胺转酰胺酶类,又属于磷酸核
糖转移酶类,可将谷氨酰胺的氨基氮转移至不同底
物上的一类酶,谷氨酰胺结合位点与依赖于氨的合
成位点处在不同的结构域,它们分别被称为“谷氨
酰胺域”和“转移酶域”。purF 催化 IMP 头从合成
(de novo Pathway)的第一步反应,而且是该途径的
关键酶之一。该酶是一种复合酶,催化以下的两个
反应,N端谷氨酰胺酶结构域催化:Gln + H2O-Glu +
NH3,C 端的 PRTase 催化:NH3 + PRPP-PRA + PPi,
总反应是:Gln + PRPP + H2 O-PRA + PPi + Glu。在
枯草芽孢杆菌、鸟类和人类细胞中,purF 均含有一
个 4Fe-4S簇,在 Cys1残基前还有一个前导肽系列和
与 4Fe-4S簇配位的 4 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而在
大肠杆菌中 purF不含这些基团。该 4Fe-4S 簇具有
结构功能和调节功能而不具有催化功能。purF 具
有一种轮胎形的结构,由相同的四聚体亚基组成,每
个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 50 437,具有大致相同的尺
寸但折叠有区别,等电点为 6. 14,pH 值为 7. 0 时带
电荷 - 6. 91,每个亚基包含 465 个氨基酸残基。
purF的 N端结构域折叠成 4 层,两个反平行的 β 折
叠片状结构被夹在两个 α 螺旋中间。前后折叠片
分别由七股和六股肽链聚集而成。枯草芽孢杆菌中
谷氨酰胺共价结合在 N 端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反应
的位置位于该残基的巯基上[1]。purF 的羧基结构
域具有更小的二级结构核心和更长的柔性环。该结
构域的核心结构由 5 股肽链聚集成的平行 β-折叠
片夹于 α-螺旋中形成的。该柔性环在第 2 片 β-折
叠之后中断了该结构域,而且该环还负责与-NH2结
构域的所有的连接。purF 有催化活性的构象被磷
酸核糖转移酶域的柔性环 PRPP环绕,并与之结合,
保护 PRPP以免被水解掉[2]。
最近发现,编码 PRPP合成酶(PrsA)的基因发
生突变后会降低该酶的活性,从而会减少 PRPP 的
生成。但与此同时,嘌呤合成过程中的磷酸核糖
焦磷酸激酶活性会提高,这样生成的 PRPP 就会相
对增加以保持平衡,以此满足 purF底物的需要,保
证 IMP的合成[3]。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发现枯
草芽孢杆菌处在饥饿状态下,其菌体内的 purF 产
物会提高,这一发现有利于该菌对营养饥饿的适
应[4]。在 IMP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大肠杆菌内的
ADP的反馈抑制从而导致 PRPP 合成酶的活性降
低,这样就会使最终的 IMP 生成减少,但是通过改
良菌株,导入同时含有 PrsA 和 purF 基因的质粒
后,最终提高了 IMP 的产量[5]。双歧杆菌是人类
和动物的消化道中的细菌数量最多的群体之一,与人
类也密切相关,它们常被作为食品和医药的功能成
分,但是对其在进化过程中的定位还不明确,人们选
54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3 期
取了几个保守基因来研究该基因的进化,其中 purF
基因就是被选取的保守基因之一[6];该基因也被用于
分析芽孢杆菌之间的亲缘关系[7]。
3. 2 甘氨酰胺核苷酸合成酶 -氨基咪唑核苷酸合
成酶 - 甘氨酰胺核苷酸转甲酰基酶(GARS-
AIRS-GART)
GARS是嘌呤合成过程中催化第 2 步反应的
酶,它是由 purD 基因编码。人类的 GARS 的结构
属于 ATP的把握蛋白超家族成员[8],处于 N-末端
的 GARS 有一个 α /β 折叠形成的 4 个次级结构
域。GARS 与 ATP 结合形成结晶体,ATP 位于 A
与 B 两个结构之间,从理论上,甘氨酸也应在结晶
体中,但是在结构中没有发现,原因可能是该结晶
体处于 pH 较低的环境下。所有 GARS 的结构反
应了 β 结构域的作用可能与核心酶有关,原因是
它与晶体的形成效应有关,疏水性侧链对齐腺苷
结合位点,而腺苷又通过氢键与 190 位谷氨酸、
193 位的亮氨酸和 191 位谷氨酸的羰基紧密结合,
197 位的谷氨酸通过氢键与核糖的羟基结合,ATP
的磷酸基和 220 位的精氨酸以及 229 位的天冬酰
胺相互作用[9]。
在胰凝乳蛋白酶的存在下,3 种酶复合体形成
结晶。在该结晶体中,N-末端和 C-末端结构域被分
开,仅有 AIRS结构域形成结晶,AIRS被分为 A和 B
两个结构域。每个 A 结构域的 4 股 β 片段形成二
聚体的接头,通过分析发现,人和大肠杆菌的 AIRS
一致性为 47%[1]。在 AIRS 中,相似的二聚体是通
过 β折叠形成的。在大肠杆菌 AIRS 中,有一段富
含甘氨酸的结构,这段特殊的结构参与了与 ATP 的
结合;还有一段在该酶深处富含甘氨酸的结构,参与
了与甲酰甘氨酰胺核苷酸(FGAM)的结合[10]。该
酶结构属于 purM 超级家族,另外已经分析了甘氨
酰胺核苷酸转甲酰基酶(FGARAT)的结构,在 FG-
ARTR中,两个保守的组氨酸对催化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AIRS和 FGARAT的 520 - 795 两段氨基酸残
基的一致性为 22%[1]。尽管这两种酶催化不同的
反应,但是通过对它们的结构进行比较,为人们对
ATP以及 FGAM 结合到 AIRS 上提供了有利的线
索。3 个硫酸根离子结合到 AIRS 的两个不对称的
单体上,更有利于和 FGAM结合[11]。
GART是嘌呤合成过程中催化第 3 步反应的
酶,它是由 purN 基因编码的酶,但在大肠杆菌中是
由 purT 基因编码的[12]。人类的 GART 分子量 108
kD,含有 1 010 个氨基酸分子,由 3 个酶单位构成,
分别为:GARS、GARTfase 和 AIRS。因此,人类的
GART催化嘌呤合成过程中第 2、3、5 步反应。
GARTfase的 C-末端催化了第 3 步反应,作为核苷酸
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酶,未来将会作为抗增殖药物用
于医疗,GARTfase的 C-末端区域使用叶酸作为辅助
因子,而以叶酸为辅助的酶已被证实具有抗肿瘤的
功能[13]。人类的 GART基因已被定位于 21 号染色
体,唐氏综合症就是由于多了一条 21 号染色体所
致。已有研究表明,唐氏综合症患者的体内由于该
基因的过量表达,从而导致了患者血浆中的嘌呤含
量过高[14]。
最新发现的弱毒株沙门式杆菌新种能够生产新
型癌症疫苗,这种突变后的杆菌和 purD基因有紧密
的关系[15]。基于对尿路病原体 purD基因单核苷酸
多态性(SNPs)和肾盂肾炎关系的研究,推断 purD
基因是有毒力的基因[16]。在水稻白叶枯病菌基因
转座子中插入 purD 基因后,会明显降低该菌的毒
性,从而降低了水稻染病的几率,但是在外在的条件
下需补充一定量的嘌呤和硫胺[17]。人类的 GARS-
AIRS-GART基因编码具有 3 种酶功能的蛋白质,对
其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该蛋白与鼠、牛、黑猩猩的
同源性最高,在启动子区,它们具有相似的 GC 含
量。在脊柱动物中,该基因内含子 11 - 15 是保守区
域,通过分析发现,内含子的大小和内含子的多少成
反比例关系[18]。在 B 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
者中,GARS-AIRS-GART 基因过量表达,显著高于
正常人[19]。有研究发现在唐氏综合症患者中,CP2 /
LBP-1c /LSF转录因子能够增强 GARS-AIRS-GART
基因的转录[20]。有研究者运用 PCR-SSCP 技术对
鸡 GARS-AIRS-GART 基因和肌肉 IMP 含量之间的
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某些位点的突变对肌肉 IMP 的
含量有一定的影响[21]。
3. 3 甲酰甘氨脒核苷酸合成酶(purL或 purLQS)
该酶是催化嘌呤合成第 4 步反应的酶,它是由
purL基因编码,GAR 被 ATP 的 γ 磷酸键激活后形
成一种中间产物,该中间产物又被来自谷氨酰胺的
64
2011 年第 3 期 徐善金等:肌苷酸及其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亲核氨所攻击则形成了 FGAM、谷氨酸和 ADP[1]。
purL按分子量分为大和小两种类型,大的存在于真
核生物以及革兰氏阴性菌中,由一条肽链构成的多
区域蛋白,它有 3 个主要区域:谷氨酰胺酶、FGAM
合成酶以及 N-末端结构域。谷氨酰胺酶负责提供
氨给 FGAM合成酶结构域,N-末端结构域形成氨通
道用于连接前两个催化结构域。小的存在革兰氏
阳性菌中,除了 purL 外,还需要 purQ 和 purS 两个
额外的基因产物[22],purQ 是谷氨酰胺酶,purS 二
聚体和大的 purL 中的 N-末端结构域结构同源,功
能相同[23,24]。小的 purL(FGAM合成酶)是 3 个结
构域中最大的一个并由含有 α /β 结构的 4 个亚基
构成。最近研究发现,根瘤菌中 purL 基因的表达水
平能够影响根结瘤的能力,如果菌中没有该基因的表
达,即使在嘌呤底物充足的情况下,也不能引导其长
出根瘤[25]。有报道称,purL 基因作为一种外源性
DNA参与了杆菌生物膜的形成[26]。
3. 4 氨基咪唑核苷酸羧化酶(purEⅡ或 purK 和
purEI)
该酶是催化嘌呤合成第 6 步反应的酶,在细菌
和高等生物中,生成其产物 5-氨基咪唑-4-羧酸核
苷酸(CAIR)的方式不同。在细菌中,先在 purK的
作用下,生成中间产物 NCAIR,然后在 purEⅠ的作
用下生成 CAIR;而在脊椎动物中,AIR 是直接在
purEⅡ催化下被 CO2羧化生成 CAIR。purEI 和
purEⅡ结构上同源,序列大部分一致,主要的区别
仅是它们的活化位点区域不同。在高等生物中,
purE和 purC(氨基咪唑琥珀基氨甲酰核苷酸合成
酶)会结合到一起形成双功能酶,而在细菌中,
purE 是一个独立基因的产物,有时会和 purK 结
合[1]。细菌的 purK 属于 ATP 的把握蛋白超家族
一员,是一个同型二聚体,同其他的把握蛋白超家
族成员一样,也被分为 A、B 和 C 3 个结构域,A 和
C 结构域形成了一个密实的核心,B 结构域延伸出
来形成一个能移动的活化位点。A 结构域含有 75
个氨基酸残基,比 purD 和 purT 中的 A 区域要小,
A区域是由 3 个平行的 β 折叠片段和 2 个 α 螺旋
构成的;B 区域含有 65 个氨基酸残基,面对活性位
点的一侧由 4 个 β 折叠和另一侧的 3 个 α 螺旋构
成;C 区域可分为两个次级结构域,其中一个包含
了 5 个 β 折叠片段和 3 个 α 螺旋结构,另一个包
含了 3 个 β 折叠片段和 2 个 α 螺旋构成,活化位
点包括了 ATP、AIR 和羧化 3 个位点。purEⅠ和
purEⅡ核心结构相同,3 个单体形成了 8 个活化位
点,虽然 purEⅠ和 purEⅡ结构相似,但研究证明
purEⅡ不能以中间产物 NCAIR为底物生成 CAIR,
它们催化着不同的底物[1]。
3. 5 氨基咪唑琥珀基氨甲酰核苷酸(SAICAR)合
成酶(purC)
该酶是催化嘌呤合成第 7 步反应的酶,purC 能
够把 CAIR上的羧酸根与天冬氨酸上的氨基连接起
来。purC单体结构和 ATP 的把握蛋白超家族成员
相似,在拓扑学上,该酶的主要核心区域类似于
PurD、PurT 和 PurK 的 C 结构域,purC 包含一个
ATP结合结构域;在功能上类似于把握蛋白超家
族成员的 B 结构域,然而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拓
扑学结构,该酶含有 5 个反向平行的 β 折叠片段,
purC 缺少一个与把握蛋白超家族成员的 A 结构域
相类似的结构域。最近报道了很多物种的 purC 复
合体,并且标示了它们的关键活化位点[27,28]。人
类的 purCE 复合体是一个含有 422 个对称点的 8
聚体,purE 形成的核心和细菌的 purE 八聚体结构
上同源,purC 二聚体和 purE 核心紧密结合,然而
purC 二聚体不相互接触。酵母的 purC 结构是第
一个被确定的结构,随后很多其他物种的 purC 结
构被报道。
3. 6 腺苷酸琥珀酸裂解酶(purB或 ADSL)
该酶是催化嘌呤合成第 8 步反应的酶,purB
具有双重功能,能够用相同的活化位点催化两个
非连续的反应。这两个反应分别为: (1)第 8 步由
SAICAR生成 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苷酸(AIC-
AR) ;(2)在 IMP 转化生成 AMP 的过程。很多生
物的 purB 结构已被报道。该酶属于天冬氨酸酶 /
延胡索酸酶超家族成员,purB 可分为区域 1、2 和
3。1 和 3 紧密结合,由 N-末端的约 95 个氨基酸残
基和 C-末端的 80 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区域 2 是该
结构的核心区域,由约 250 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
狭子形的 5 个螺旋束,活化位点是由 3 个区域共同
构成。以前研究认为,大肠杆菌 purB 的 91 和 171
位的组氨酸分别负责酸催化和质子供体,但最近
74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3 期
发现的突变体表明,295 位的丝氨酸参与了该反
应,91 位的组氨酸没有参与该反应[1]。当前国内
外对影响 IMP 生成的关键限速酶 ADSL 的研究还
主要集中在病理、生理、免疫等领域。ADSL 基因
已在人类、小鼠、鸡及一些细菌中有了较为深入的
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包括人在内的不同物种
ADSL基因的 cDNA序列在编码区 N-末端、C-末端
和典型的延胡索酸家族保守区序列 G-S-(x)2-M-
(x)2-K-x-N 的 3 个区段都表现出高度的保守
性[29]。ADSL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从 Van
(1987)研究开始的,他利用体细胞杂交方法将人
类 ADSL基因定位于 22 号染色体。Wong 等[30]完
成了对小鼠 ADSL基因的克隆和测序,通过对人和
小鼠 ADSL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两基因都长约
20 kb,有相同的内含子与外显子连接区,并且它们
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结构也基本相似;转录起始位
点相同,比较两基因 5端调控区域,发现它们有典
型的管家基因特征:在起始密码子(ATG)前具有
非常高的 GC 含量,高频率的 CpG 双核苷酸,并且
没有明显的 TATA 盒和 CAAT 盒出现;人与小鼠
ADSL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约 94%相同;具有典
型的延胡索酸家族保守区序列;内含子与外显子
连接区符合 GT-AG 机制。ADSL 基因在嘌呤核苷
酸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脑和肌肉组织中
表达活性较强,嘌呤核苷酸循环通过控制三羧酸
循环的中间产物和游离 AMP的含量来调节细胞代
谢,因此 ADSL基因在维持正常细胞分裂和代谢起
到必不可少的作用[29]。ADSL 基因具有典型的管
家基因特征,在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生物途径
中具有重要功能,Wong[30]与 Lowenstein[31]认为其
在肌肉中维持 ATP /AMP的比例也是至关重要的。
有学者利用 PCR-SSCP 技术寻找 ADSL 基因位点
的突变,并且分析了该突变与 IMP 含量的关
系[32]。
3. 7 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甲酰基酶(purHJ)
该酶是催化嘌呤从头合成第 9、10 步的酶。产
物是 5-甲酰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苷酸(FAICAR)。
purHJ 在细菌和真核生物中是一样的,它是一种双
功能酶,能催化 9、10 两步反应。但在古细菌中,
purHJ被 PurP和 PurO取代分别用来催化 9、10 两步
反应。purHJ中的 purH 和 purJ 是两个独立的功能
区域,分别负责转甲酰基和环化。由于这两步反应
都是可逆反应,而在第 9 步的正向反应和第 10 步的
逆向反应中,purH 和 purJ 必须同时存在才能催
化[1]。purHJ已经作为发展抗癌疗法的一个目标,
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特异性的反叶酸制剂和非
叶酸阻抑物。
purHJ是依靠叶酸的酶。人和鸡的 purHJ 结
构已公布,它是一种同型二聚体,两个单体缠绕在
一起形成一个大的界面。purH 结构域由肽链 C-
末端约 400 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可以进一步分为 3
个次级结构域,purH 的催化位点位于两个二聚体
连接面的缝隙中。purP 是一个具有 32 个对称点
的六聚体,是 ATP把握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每个
单体含有 A、B 和 C 3 个结构域,A、B 和 C 3 个结
构域分别由 137、67 和 157 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purP活化位点位于每个单体的 3 个结构域和相邻
两个单体的 C 结构域形成的界面缝隙中。purO 仅
在 11 种古细菌生物中发现,只有其中 5 种存在
purP基因。PurJ 结构类似于 Rossmann 折叠,它中
心的结构为:5 个平行 β 折叠片段,其两侧分别为
3 个和 7 个 α 螺旋组成。purO和 purHJ的序列、结
构以及活化位点都不相似,具有不同的 IMP 环化
机制。purO是一个四聚体,purO 的活化位点位于
每个单体两个 β 折叠之间的袋装结构中[1]。近
来,有人研究 purH基因突变和 IMP 含量之间的相
关性[33].
目前,参与 IMP 生物合成(图 2)以及代谢的
15 种酶的 X射线晶体结构(图 3)已经公布。在不
同生物体的 IMP 合成途径中,PurF、PurD、PurL、
PurM、PurC 和 PurB 在其对应的催化反应中是唯一
的,PurN 和 PurT,PurK /PurE-I 和 PurE-II,PurH 和
PurP,PurJ和 PurO在其对应催化反应中是可以不
同的[1]。
3. 8 腺嘌呤核苷酸脱氨酶(AMPD)
AMPD是催化 AMP生成 IMP和 NH3的酶,该反
应不可逆,在嘌呤代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MPD有 3 个编码基因,分别编码 M、L 和 E(H)3
种同工酶。有报道,在病人骨骼肌细胞和红细胞中
分别缺少 AMPD1 和 AMPD3,AMPD1 缺少会导致代
84
2011 年第 3 期 徐善金等:肌苷酸及其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谢性肌肉病,因为 AMPD 体内调节 ATP、ADP、AMP
和 IMP等重要核苷酸含量。AMPD缺少还能改变重
要的激活分子腺苷的含量,而 AMP 蛋白激酶
(AMPK)的活性受细胞内 AMP 水平的控制。因此,
AMPD 能够通过控制细胞内 AMP 的水平调节
AMPK 的活性来控制全身代谢状态[34]。AMPD 活
性中心有组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ATP、ADP 和
AMP是其激活剂,磷酸和 GTP 是其抑制剂,N-四溟
酚酞磺酸钠可导致其色氨酸残基和-SH 氧化,酶不
可逆失活,该酶最适 pH 为 5. 9,pH 在 5. 7 - 6. 3 范
围内活性稳定,在 15 - 37℃范围内,酶随温度升高
其活性增强,温度大于 40℃,易变性失活,55℃活性
下降 75%,最适温度为 37℃。在肺损伤的患者体
内,AMPD3 活性减弱导致 IMP 含量显著减少,这个
发现可能形成一种新的治疗方法[35]。AMPD 和
IMP含量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多,但 AMPD 基因和
IMP含量关系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
4 IMP检测技术
目前,IMP检测技术有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
谱法、高压纸电泳 +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毛细
管电泳法 4 种。20 世纪 60 年代,Davidek 等[36]用
薄层层析法检测了鸡的肌肉中 IMP 的含量;80 年
代,刘望夷与苏淑贞等曾用薄层层析法测定了猪、
鸡和其他动物肌肉中 IMP 的含量,但此种方法精
确度不高;90 年代,很多研究人员利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来检测各种动物组织、食品、药物中 IMP 的含
量。其中,以磷酸———乙胺缓冲溶液为流动相的
反相液相色谱法已成为当前动物组织中 IMP 含量
测定的常用方法;宋焕禄等于 2002 年用反相高效
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固始鸡、AA 鸡和中华宫廷黄鸡
肌肉中 IMP 的含量。虽然此测定方法精确,但成
本高,需要的时间较长;在 21 世纪初,尚四华等用
高压纸电泳法 +紫外吸光光度法联合的方法测定
了肌苷口服液中 IMP 的含量,此法操作方便、简
单、成本低,但所测定 IMP样本浓度要在适当的范
围内。近年来,有学者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
动物组织、食品中的 IMP,此法简单,精确度高且需
要的时间短。
图 2 IMP的生物合成路径
94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3 期05
2011 年第 3 期 徐善金等:肌苷酸及其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图 3 15 种 IMP生物合成酶的 X射线晶体结构
5 IMP含量的调控
目前,对 IMP 调控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增
加生物体 IMP生成的量,减少 IMP被分解的量。在
利用微生物生产 IMP 等鲜味物质时,有报道在生产
体系中,最大限度减少外源性降解 IMP 的酶类含
量,就能提高 IMP 的产量;有国外学者发现了突变
的、能够高产 IMP 的菌体,经分析表明,该菌体合成
IMP关键酶的活性大大提高了,可能原因为编码该
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或者是调节该酶的基因发生了
变化。
15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1 年第 3 期
对于现有的畜禽,要提高动物肌肉中 IMP 的含
量,主要是阻止一些分解 IMP 的路径。理论上,可
以适当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等高能物质的含量,这
样有利于动物被宰后肌肉细胞供能,延长细胞稳定
性与活性;降低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
酸酶等分解 IMP 的酶类;适当增加抗氧化类物质,
以维持细胞膜、细胞器质膜的稳定性。过新胜等在
AA肉鸡饲养后期,直接于日粮中添加 I + G(肌苷酸
二钠,鸟苷酸二钠的 1∶ 1 混合物)0. 3%,可以显著提
高胸肌与腿肌中的 IMP 含量 25% - 37%。王友明
等在 AA鸡日粮中添 0. 05% -0. 2%的酵母核酸(核
酸纯度 95%,种类未标注) ,发现试验鸡的 IMP含量
提高 20%以上,AMP 提高 50%以上,核苷酸浓度与
添加量呈正向相关。由于 I + G 目前主要是食品调
味剂,而作为添加剂来提高动物肌肉中 IMP 含量的
国内外报道还较少,如若小剂量的核酸类添加剂就
能提高肌肉中 IMP 含量,那么它将是提高动物组织
中 IMP含量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有学者研究[37],
在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可以提高胴体中 IMP 的含量
以及其他风味物质的含量。詹勇等发现在三黄鸡日
粮中添加一定量的三萜皂苷,可以提高肌肉中 IMP
含量 10%以上,作用的机理可能是皂苷抑制磷酸二
酯酶活性,提高了细胞内环腺苷酸浓度而引起。范
京辉等在优质黄鸡日粮中添加植物皂苷提取物,能
够显著提高肌肉中 IMP 含量,对蛋白质、脂肪沉积
影响不明显,作用机理是该物质能有效降低机体碱
性磷酸酶活性。但此类研究还存在争议,需要进一
步去证实。
6 IMP研究展望
随着生成 IMP 的各种酶类的结构与功能被进
一步深入的研究,人们将会从分子遗传和食品加工
方面对 IMP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由于和 IMP 生成与
降解相关的酶类有很多,但对于其中有些酶的研究
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对酶的基因研究甚少,应该运用
各种分子生物学手段来寻找相关酶的基因与 IMP
含量之间的关系。例如,酶基因的突变、表达量与
IMP含量之间的关系;也可利用现有的 IMP 含量高
的品种来改良 IMP 含量低的品种。因有研究报道,
IMP的遗传力为 0. 23,为中等遗传力[38]。在食品加
工方面,应尽可能延长肉品的保鲜期,减少肉品中
IMP的损失,这就需要在畜禽产品上市前,进行适当
合理的营养调控;这样就需对外源性调节机体 IMP
含量的物质进行大量的试验,寻找没有其他副作用
且能提高 IMP含量的外源性物质。因此,对 IMP 调
控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
参 考 文 献
[1]Zhang Y,Morar M,Ealick SE. Structural biology of the purine bio-
synthetic pathway. Cell Mol Life Sci,2008,65(23) :3699-3724.
[2]徐咏全,张蓓,张克旭.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转酰胺酶研究
进展.生物技术通讯,2003,14(6) :535-538.
[3]Koenigsknecht MJ,Fenlon LA,Downs DM. Phosphoribosylpyrophos-
phate synthetase(PrsA)variants alter cellular pools of ribose 5-phos-
phate and influence thiamine synthesis in Salmonella enterica. Micro-
biology,2010,156(Pt3) :950-959.
[4]Gerth U,Kock H,Kusters I,et al. Clp-dependent proteolysis down-
regulates central metabolic pathways in glucose-starved Bacillus sub-
tilis. J Bacteriol,2008,190(1) :321-331.
[5]Shimaoka M,Takenaka Y,Kurahashi O,et al. Effect of amplification
of desensitized purF and prs on inosine accumula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J Biosci Bioeng,2007,103(3) :255-61.
[6]Ventura M,Canchaya C,Del Casale A,et al. Analysis of bifidobacte-
rial evolution using a multilocus approach.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2006,56(Pt12) :2783-2792.
[7] Sorokin A,Candelon B,Guilloux K,et al. Multiple-locus sequence
typing analysis of Bacillus cereus an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reveals
separate clustering and a distinct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psychrotro-
phic strains.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6,72(2) :1569-78.
[8] Galperin MY,Koonin EV. A diverse superfamily of enzymes with
ATP-dependent carboxylate-amine / thiol ligase activity. Protein Sci,
1997,6:2639-2643.
[9]Welin M,Grossmann JG,Flodin S et al. Structural studies of tri-func-
tional human GART. 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0,38 (20) :
7308-19.
[10]Li CL,Kappock TJ,Stubbe J,et al. X-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amino-
imidazole ribonucleotide synthetase(PurM) ,from the Escherichia
coli purine biosynthetic pathway at 2. 5A resolution. Structure,
1999,7:1155-1166.
[11] Morar M,Anand R,Hoskins AA,et al. Complexed structures of
formylglycinamide ribonucleotide amidotransferase from Thermoto-
ga maritima describe a novel ATP binding protein superfamily. Bi-
ochemistry,2006,45(50) :14880-14895.
[12]Thoden JB,Firestine S,Nixon A,et al. Molecular structure of Esche-
richia coli PurT-encoded glycinamide ribonucleotide transformy-
lase. Biochemistry,2000,39:8791-8802.
[13]Costi MP,Ferrari S. Update on antifolate drugs targets. Curr Drug
25
2011 年第 3 期 徐善金等:肌苷酸及其相关酶的研究进展
Targets,2001,2:135-166.
[14]Brodsky G,Barnes T,Bleskan J,et al. The human GARS-AIRS-
GART gene encodes two proteins which a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during human brain development and temporally overexpressed in
cerebellum of individuals with Down syndrome. Hum Mol Genet,
1997,6(12) :2043-2050.
[15]Xiong G,Husseiny MI,Song L,et al. Novel cancer vaccine based on
genes of 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 2. Int J Cancer,2010,126
(11) :2622-2634.
[16]Tartof SY,Solberg OD,Riley LW. Genotypic analyses of uropatho-
genic Escherichia coli based on fimH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
phisms(SNPs). J Med Microbiol,2007,56(Pt 10) :1363-1369.
[17]Park YJ,Song ES,Kim YT,et al. Analysis of virulence and growth
of a purine auxotrophic mutant of Xanthomonas oryzae pathovar
oryzae. FEMS Microbiol Lett,2007,276(1) :55-59.
[18]Banerjee D,Nandagopal K.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in silico char-
acterization of the GARS-AIRS-GART gene which codes for a tri-
functional enzyme protein involved in de novo purine biosynthesis.
Mol Biotechnol,2009,42(3) :306-319.
[19]Carlucci F,Marinello E,Tommassini V,et al. A 57-gene expression
signature in B-cell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Biomed Pharma-
cother,2009,63(9) :663-671.
[20]Banerjee D,Nandagopal K. Potent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ARS-
AIRS-GART Gene and CP2 /LBP-1c /LSF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Down syndrome-related Alzheimer disease. Cell Mol Neurobiol,
2007,27(8) :1117-1126.
[21]Shu JT,Bao WB,Zhang XY,et al. Combined effect of mutations in
ADSL and GARS-AIRS-GART genes on IMP content in chickens.
Br Poult Sci,2009,50(6) :680-686.
[22]Hoskins AA,Anand R,Ealick SE,et al. The formylglycinamide ribonu-
cleotide amidoransferase complex from Bacillus subtilis:metabolite-me-
diated complex formation. Biochemistry,2004,43:10314-10327.
[23]Anand R,Hoskins AA,Bennett EM,et al. A model for the Bacillus
subtilis formylglycinamide ribonucleotide amidotransferase multipro-
tein complex. Biochemistry,2004,43(32) :10343-10352.
[24] Batra R,Christendat D,Edwards A,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MTH169,a crucial component of phosphoribosylformylglycinami-
dine synthetase. Proteins,2002,49(2) :285-288.
[25]Xie B,Chen D,Cheng G,et al. Effects of the purL gene expression
level on the competitive nodulation ability of Sinorhizobium fredii.
Curr Microbiol,2009,59(2) :193-198.
[26]Vilain S,Pretorius JM,Theron J,et al. DNA as an adhesin:Bacillus
cereus requires extracellular DNA to form biofilms.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9,75(9) :2861-2868.
[27]Ginder ND,Binkowski DJ,Fromm HJ,et al. Nucleotide complexes
of Escherichia coli phosphoribosylaminoimidazole succinocarboxam-
ide synthetase. J Biol Chem,2006,281:20680-20688.
[28]Antopyuk SV,Grebenko AI,Levdikov VM,et al. X-ray study of SA-
ICAR synthase complexes with adenosi-netriphosphate. Kristal-
lografiya,2001,46(4) :687-691.
[29]Tabucchi A,Carlucci F,Rosi F,et al. Determination activity and bi-
ological role of adenylosuccinate lyase in blood cells. Biomed Phar-
macothe,2001,55(5) :277-283.
[30]Wong LJ,O'Brien W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DNA and the gene
encoding murine adeny-losuccinate lyase. Genomics,1995,28(2) :
341-343.
[31] Lowenstein JM. The purine nucleotide cycle revised. Int J Sports
Med,1990,11:37-46.
[32]Shu JT,Bao WB,Zhang HX,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adenylosuc-
cinate lyase(ADSL)gene polymorphism and inosine monophosphate
acid(IMP)content in domestic fowl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be-
tween red jungle fowl and domestic fowl. Yi Chuan,2007,29(3) :
343-348.
[33]Shu JT,Bao WB,Zhang XY,et al. Association and haplotype analy-
sis of purH gene with inosine monophosphate content in chickens.
Anim Biotechnol,2008,19:310-314.
[34]Morisaki H,Morisaki T. AMPD genes and urate metabolism. Nippon
Rinsho,2008,66(4) :771-7.
[35]Li P,Ogino K,Hoshikawa Y,et al. Remote reperfusion lung injury
is associated with AMP deaminase 3 activation and attenuated by
inosine monophosphate. Circ J,2007,71(4) :591-6.
[36]Davidek J,Khan AW. Estimation of inosinic acid in chicken muscle
and its formation and degradation during post-mortem aging. Journal
of Food Science,1967,32(2) :155-157.
[37]王述柏.鸡肉肌苷酸沉积规律及营养调控研究[D].北京:中国
农业科学院,2004:1-17.
[38]Chen JL,Zhao GP,Zheng MQ,et al. Estimation of genetic parame-
ters for contents of intramuscular fat and inosine-5-monophosp-hate
and carcass traits in Chinese Beijing-You chickens. Poult Sci,
2008,87:1098-104.
(责任编辑 狄艳红)
35